建于公元1世紀(jì)的維羅納圓形競技場是意大利著名的歷史古跡,2000年入選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遺產(chǎn)名錄,自1913年起重新啟用為露天歌劇院,每年夏天都在這里舉行歌劇演出。場地不設(shè)擴(kuò)音器,歌聲如何傳送到全場一萬三千名觀眾的耳中,使得觀眾在每個角落都能聽得到?這不是所有的歌唱家都能勝任的,對站在這個舞臺上的人來說是極大的考驗。意大利女高音瑪麗亞·基亞拉(Maria Chiara)就具有這樣的實力,故被認(rèn)為是苔芭爾迪(R.Tebaldi)的接班人。
1939年11月24日,基亞拉出生于威尼斯附近的歷史名鎮(zhèn)奧德爾佐,早年求學(xué)于威尼斯音樂學(xué)院,在都靈師從著名男低音卡西內(nèi)利(A.Cassinelli)及女高音卡爾博內(nèi)(M.Carbone)。26歲她在威尼斯首次登臺,飾演威爾第歌劇《奧賽羅》中的苔絲德蒙娜,初露鋒芒、聲名鵲起。隨后,她向歐洲樂壇進(jìn)軍,在阿姆斯特丹、布魯塞爾、巴黎及那不勒斯等地的演出都非常成功。1969年,基亞拉首次在維羅納圓形露天歌劇院亮相,飾唱她最喜歡的角色柳兒(普契尼《圖蘭朵》),之后,又飾唱了米卡埃拉(比才《卡門》)、阿依達(dá)(威爾第《阿依達(dá)》)、奧達(dá)貝拉(威爾第《阿蒂拉》)、阿梅莉亞(威爾第《假面舞會》)以及萊奧諾拉(威爾第《命運的力量》)等,基亞拉也由此成為維羅納圓形露天歌劇院20世紀(jì)七八十年代最受歡迎的演出嘉賓。
之后,基亞拉向國際樂壇進(jìn)軍。1970年在慕尼黑、維也納,1971年在佛羅倫薩,1972年在米蘭、隨后在倫敦英國皇家歌劇院亮相,1973年飾唱柳兒、1978年飾唱苔絲德蒙娜;她還在羅馬、威尼斯、雅典、科隆、芝加哥、墨爾本、布宜諾斯艾利斯、日內(nèi)瓦、蘇黎世以及布達(dá)佩斯等地多次登臺。1977年,基亞拉首次亮相于紐約大都會歌劇院,飾唱薇奧萊塔與阿依達(dá)等一些她比較熟悉的角色。此外,基亞拉還于1985年在米蘭斯卡拉歌劇院、1987年在盧克索(埃及)以及1991年在羅馬等地演出。
基亞拉在歌劇舞臺上飾演過大量角色,包括多尼采蒂《安娜·博萊娜》中的安娜·博萊娜(1982年于都靈演出)、多尼采蒂《瑪麗亞·斯圖亞特》中的瑪麗亞·斯圖亞特(1984年在蘇黎世演出)、貝利尼《卡普萊蒂與蒙泰基》中的朱列塔、瓦格納《羅恩格林》中的埃爾莎、威爾第《游吟詩人》中的萊奧諾拉、威爾第《唐·卡洛斯》中的伊麗莎白、馬斯內(nèi)《瑪儂》中的瑪儂、普契尼《波希米亞人》中的咪咪、普契尼《蝴蝶夫人》中的巧巧桑、普契尼《修女安杰莉卡》中的安杰莉卡(1984年于巴塞羅那演出)、奇萊亞《阿德里安娜·萊科芙露爾》中的阿德里安娜·萊科芙露爾(1986年于布雷西亞演出)、焦?fàn)栠_(dá)諾《安德列·謝尼埃》中的瑪達(dá)爾尼婭、羅西尼《威廉·退爾》中的瑪?shù)贍柕拢?988年于蘇黎世演出)、威爾第《西蒙·波卡涅拉》中的阿梅莉亞(1988年于佛羅倫薩演出)等。
縱觀基亞拉的演唱生涯,20世紀(jì)70年代,她便以柔美、甜潤的抒情女高音聞名于世,80年代成為具有相當(dāng)實力的戲劇性女高音??v使基亞拉后期離開歌劇舞臺,但她仍然活躍于樂壇,在培訓(xùn)新人方面不遺余力。
與舞臺演出異?;钴S相對應(yīng)的是,基亞拉的錄音少而精。筆者手頭的這張《瑪麗亞·基亞拉專集》(DECCA)錄于20世紀(jì)70年代,正值她的當(dāng)唱之年,收錄的全為著名歌劇詠嘆調(diào)。CDl的曲目有安娜詠嘆調(diào)“把我?guī)Щ氐綉涯畹某鞘小保ǘ嗄岵傻佟栋材取げ┤R娜》),埃爾薇拉詠嘆調(diào)“他那甜蜜的聲音將我召喚”(貝利尼《清教徒》),阿依達(dá)詠嘆調(diào)“啊,我的故鄉(xiāng)”(威爾第《阿依達(dá)》),瑪格麗特詠嘆調(diào)“有一夜拋向海的深處”(博伊托《梅菲斯托費勒斯》),咪咪詠嘆調(diào)“大家叫我咪咪”(普契尼《波希米亞人》),安杰莉卡詠嘆調(diào)“沒有媽媽,你一個人先死了”(普契尼《修女安杰莉卡》),咪咪詠嘆調(diào)“聽到愛情的呼喚”(普契尼《波希米亞人》),洛多萊塔詠嘆調(diào)“弗拉曼,請寬諒我”(馬斯卡尼《洛多萊塔》),瑪儂詠嘆調(diào)“那薄薄的窗簾”(普契尼《瑪儂·萊斯科》),柳兒詠嘆調(diào)“王子,請聽我說”(普契尼《圖蘭朵》),阿瑪利亞詠嘆調(diào)“我心中的卡羅”(威爾第《強盜》),埃萊娜詠嘆調(diào)“謝謝,朋友們”(威爾第《西西里晚禱》),苔絲德蒙娜詠嘆調(diào)“圣母頌”(威爾第《奧賽羅》)等。
CD2中收錄有阿依達(dá)詠嘆調(diào)“祝你勝利歸來”(威爾第《阿依達(dá)》),阿梅莉亞詠嘆調(diào)“眾星和海洋在微笑”(威爾第《西蒙·波卡涅拉》),萊奧諾拉詠嘆調(diào)“仁慈的圣母”(威爾第《命運的力量》),阿德里安娜詠嘆調(diào)“我只是卑微的女仆”“可憐的花兒”(奇萊亞《阿德里安娜·萊科芙露爾》),瑪達(dá)爾尼婭詠嘆調(diào)“媽媽過世了”(焦?fàn)栠_(dá)諾《安德列·謝尼?!罚?,蘇瑟爾詠嘆調(diào)“這只是少許的花兒”“只留下眼淚和悲傷”(馬斯卡尼《友人弗里茲》),內(nèi)達(dá)詠嘆調(diào)“飛鳥之歌”(列昂卡瓦洛《丑角》),拉瓦利詠嘆調(diào)“啊,我將遠(yuǎn)走他方”(卡塔拉尼《拉瓦利》),伊麗斯詠嘆調(diào)“我做了悲傷又痛苦的夢”(馬斯卡尼《伊麗斯》)等。
基亞拉是位優(yōu)秀的抒情女高音,她那渾然天成的演唱風(fēng)格以及卓絕過人的戲劇表現(xiàn)力,精彩絕倫、別具一格。音質(zhì)自然悅耳、干凈醇美,氣息的運用及控制非常之好,用聲柔順自然、流暢均勻,不帶絲毫的壓迫感,沒有任何人為的不良之音,非常尊重聲音。整體共鳴的運用極為充分,調(diào)節(jié)得也很靈便,她以輕松的唱法唱出全聲區(qū)的任何的聲,高、中、低三個聲區(qū)的聲音上下貫通、運用自如,特別是在高聲區(qū)輕聲唱法的控制技巧一流,音樂色調(diào)處理尤見唱功。在顫音(Vibrato)的運用上自然而均勻,非常優(yōu)美悅耳。她的歌唱語言極為生動,字與聲結(jié)合完美,巧妙地將字融于聲中而化為美的歌唱,達(dá)到“聲如串珠”的藝術(shù)效果。按照聲音的本質(zhì)來歌唱,遵循Bel Canto的要則,這是基亞拉歌唱的卓越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