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云濤
在魯人版高中語文必修教材中,有四個字編者將其認定為通假字,筆者以為不妥。下面略陳鄙陋,以期與編者商榷,也希望得到方家的批評與指正。
一、鈿頭銀篦擊節(jié)碎,血色羅裙翻酒污。(《琵琶行》)篦,通“鎞”
《說文新附》:“篦,導也。今俗謂之篦?!编嵳洹缎赂娇肌罚骸敖衩俭鳌⒉孱^篦皆作此?!缎W篇》,王羲之撰,是漢后字。大徐以為俗名,是也?!庇秩眨骸皩В缘紧W發(fā)使入巾幘之里也。”“今人用此物以骨為之,有齒似疏(梳)而縱長,婦女日間以理鬢發(fā)?!逼浔玖x是“古代理鬢發(fā)的用具,婦女也用以插在頭上作裝飾”?!扳氼^銀篦擊節(jié)碎,血色羅裙翻酒污”的“篦”正是此義。
“篦”還有一義項,《漢語大字典》和《漢語大詞典》中同“鏡”,指古時醫(yī)生用以治眼疾的器械?!犊滴踝值洹そ鸩俊罚骸版q,《增韻》:掠器也。俗作篦?!薄赌鶚劷?jīng)》:“有盲人為治目,故造詣良醫(yī)。是時良醫(yī)即以金鯤刮其眼膜?!笨梢姡版q”是將眼中病膜用篦刮,以療眼疾。
二字中古音皆幫母齊韻平聲?!绑鳌薄版q”二字通假,“篦”為本字,是在表“醫(yī)生用以治眼疾的器械和古代理鬢發(fā)的用具”這一義項時。二字均有“古代理鬢發(fā)的用具,婦女也用以插在頭上作裝飾”這一義項,在此義上,《漢語大字典》《漢語大詞典》和《辭源》認定不構成通假關系,可見,此處“篦”通“鎞”的注釋欠妥。
二、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蟬蛻于濁穢。(《離騷》)濯,通“濁”
濯,《說文·水部》:“濯,、搟也。”本義為“洗滌”?!对娊?jīng)·大雅·洞酌》:“洞酌彼行潦,挹彼往茲,可以灌罍?!泵珎鳎骸板瑴煲??!庇纱艘隇椤般逶∵^的臟水”。《廣雅》:“潲、濯,滌也。”《禮記·喪大記》:“渜濯棄于坎。”孔穎達疏引皇氏云:“濯為不凈之汁也。”濁,“濁”之簡化字。濁,《說文·水部》:“濁,水,出齊郡厲媯山,東北人鉅定。”其本義為河名,即今北洋河。假借為“臟,不干凈”?!队鰪埡惽f》:“雨門延風涼,洗我昏濁肌?!?/p>
濯,上古定母藥部入聲;濁,上古定母屋部人聲。二字上古音相近。在《漢語大字典》《漢語大詞典》《辭源》《辭?!泛汀豆艥h語常用字字典》中二字無通假現(xiàn)象?!板庇小般逶∵^的臟水”義,句意解釋為“屈原主動遠離沐浴過的臟水、污泥”,符合語境。如果認定“濯”通“濁”,其義項必為“臟,不干凈”,句意為“屈原主動遠離不干凈污泥”,就會出現(xiàn)句意重復,因為“污”本身就有“不干凈”的意思。
三、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舉類邇而見義遠。(《離騷》)指,通“旨”
指,《說文解字》(下稱《說文》):“指,手指也?!笨梢娖浔玖x為“手指”。《儀禮·大射儀》:“右巨指鉤弦?!编嵭ⅲ骸坝揖拗?,右手大擘?!币鞛椤爸赶颉保秴问洗呵铩ぶ取罚骸胺瞧淙硕泄?,譬之若夏至之日而欲夜之長也,射魚指天而欲發(fā)之當也。”又引申為“意旨、意向”?!稘h書·東方朔傳》:“丞相御史知指?!鳖亷煿抛ⅲ骸爸?,為天子之意也?!敝?,《說文》:“旨,美也?!逼浔玖x為“味美,美味”,引申為“美好”,表“意旨、意向”義為其假借義?!稘h語大字典》《漢語大詞典》《辭?!泛汀掇o源》均認為在“指,通‘旨”時,其意義為“美好”,即二字通假只在表“美好”這一意義時,表“意旨、意向”義時不構成通假關系?!墩f文》中還有一字“恉”,此字蓋為“美好”一義的后起分化字?!墩f文解字注·心部》(下稱《段注》):“憎,意也。今字或作旨,或作指,皆非本字也?!薄抖巫ⅰな植俊罚骸爸?,假借為恉?!薄抖巫ⅰぶ疾俊罚骸爸?,美也。疊韻,今字以為意恉字?!?/p>
三字上古皆章母旨部上聲。“指”與“恉”、“旨”與“恉”在表“意旨、意向”時通假,而“恉”字現(xiàn)已廢,此義并入“旨”,因此教材編者注為“旨”。這樣易給人帶來一種錯覺,即“指”與“旨”在“意旨、意向”義時形成通假關系,古已有之,不符合語言實際。
四、乃瞻衡宇,載欣載奔。(《歸去來兮辭》)衡,同“橫”
衡,《說文·角部》:“衡,牛觸,橫大木其角?!北玖x為“古代綁在牛角上防觸人的橫木”,引申為“架在門窗或屋梁上的橫木”?!都崱罚骸皺M以木為門也。”宇,《漢語大詞典》:“房屋。”因此,《漢語大詞典》對“衡宇”的注釋正為“橫木為門的房屋。指簡陋的房屋?!币脮C正為此句。
二字中古皆匣母庚韻平聲。因為二字均有與“縱”“直”相對的意思,《漢語大字典》《漢語大詞典》在此義不認為是通假,而《辭?!贰掇o源》和《古漢語常用字字典》認為是通假。但是,如果用這一義項,則“衡宇”的意思就會成為“橫著的房屋”,與實際不符。故二字在此句中不存在通假關系。
通假字的認定有兩個條件:語音要相近或相同,語音指通假字使用時的讀音;要有典籍證明。筆者以為,編者不認真查閱古籍,不結合具體語言環(huán)境,僅以這四個字古今讀音相同或相近,意思也有相近之處,便認定為通假,有點失之偏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