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永香/呼圖壁縣第一幼兒園
?
如何在美術活動中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鄧永香/呼圖壁縣第一幼兒園
【摘 要】孩子天性活潑,有種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但是孩子的好動能力是靠后天培養(yǎng)出來的,很多習慣是在老師的正確引導下形成的。在美術活動中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是提高孩子自信心,養(yǎng)成良好習慣的重要途徑。
【關鍵詞】幼兒教育;美術活動;動手操作;培養(yǎng)能力;激發(fā)興趣
孩子天性活潑,有種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但是孩子的好動能力是靠后天培養(yǎng)出來的,很多習慣是在老師的正確引導下形成的。在美術活動中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是提高孩子自信心,養(yǎng)成良好習慣的重要途徑。
在教學實踐中根據幼兒的興趣差異、基礎水平不同,提供不同的操作材料,因人而異,善用鼓勵,合理安排幼兒學習與活動時間,對于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和動手協(xié)調能力,以及開發(fā)孩子的大腦思維,發(fā)揮其想象力,大有裨益。在幾年的經驗探索中,確實收到了很大的成效,孩子更加活潑可愛,能力大有提高。
在二十一世紀,幼兒教育的中心主題開始從傳統(tǒng)的“學習知識”轉向“學會學習”,孩子們需要具備的是獨立、自主、自信等個性品質和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美工活動是操作性強的一項活動,它不僅深得幼兒喜愛,而且是開發(fā)幼兒創(chuàng)造潛能的重要活動形式之一。因此,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更不應該將兒童美術教育簡單地理解為教孩子“學畫畫”。我們應該根據幼兒的年齡和心理特點,恰當應用,創(chuàng)造出一種生動活潑、輕松愉快的氣氛和情景,在孩子動手操作的過程中,不應給予說理性的知識,而是要真正解放孩子的小手,放開孩子的想象力,及時為不同年齡的孩子提供合適的動手操作的機會,在這個基礎上逐步培養(yǎng)孩子們的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做到寓教于樂。
興趣是推動幼兒學習的一種內部驅動力。營造一個趣味盎然的課堂學習環(huán)境,可以吸引幼兒主動參與學習進程,積極進行美術活動學習。美術活動符合幼兒的思維特征,將顏色和形狀合為一體,深受幼兒的喜愛。但是,在美術教學活動中,如果只是平淡無奇地“導入”,那么幼兒就不會感興趣,以至于幼兒在整個美術教學活動中都處于被動地位,而不是主動地去學習。因此,在教學活動中一定要設計好其“導入”部分,從而有效地調動幼兒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如:在進行“雨傘”的主題活動中,要教幼兒設計漂亮的雨傘,我以故事的形式導入:小猴過生日請朋友們去玩,可當時下著好大的雨,小動物們都打著漂亮的雨傘去小猴家。然后,將小動物們打去的雨傘(事先準備的雨傘)給小朋友們看 ,引導幼兒欣賞,觀察雨傘的顏色、形狀,同時說我們幼兒園也要搞個雨傘的設計比賽,看誰設計得最漂亮就給他發(fā)小紅花,這樣就調動了幼兒的積極性。最后,他們每個人都設計出漂亮的雨傘??吹阶约旱淖髌逢惲谐鰜頃r,他們個個高興的手舞足蹈。
幼兒是喜歡擺弄的,動手操作是幼兒學習、發(fā)展的重要途徑。在實踐中,我為幼兒創(chuàng)設可操作性強的環(huán)境的同時,根據幼兒發(fā)展水平的不同,投放了不同水平的可操作材料,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協(xié)調能力。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水平與愛好用自己的方式來進行美術操作活動,教師再引導幼兒在自身的原有水平上進行大膽的操作和嘗試。例如:在美工活動中,能力較強的孩子就可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較為復雜的材料;而對能力較弱的孩子,教師要引導幼兒選擇適合自己的較為簡單的材料創(chuàng)作。在進行美術活動《新年賀卡》時,我給幼兒提供了彩色的小紙片、漂亮的圖案、剪刀、糨糊、水彩筆和白卡片。讓幼兒在聽了老師的要求后,選擇自己喜歡的材料進行操作,組合粘貼或畫出漂亮的圖畫做一張新年賀卡送給自己喜歡的人。幼兒根據意愿開始選擇喜歡的材料制作卡片,他們一邊做一邊還興奮地談論著,有的粘貼的魚,有的粘貼的花,有的粘貼的是房子和娃娃,有的畫的熊貓,有的……當孩子們拿著自己做的卡片相互欣賞時,無不洋溢著成功的喜悅。
自信心是孩子成長的催化劑,自信心對一個人的各方面發(fā)展都起著基礎性的支持作用。一個缺乏自信心的人,便缺乏各種能力發(fā)展上的主動積極性,很難體會到成功的喜悅,成長起來就會很慢。因此,美術教育應該將培養(yǎng)幼兒自信作為教育的前提,以培養(yǎng)幼兒的自信心為基礎,從而進一步激發(fā)孩子們的創(chuàng)作欲望。當孩子遇到困難時,教師要幫助孩子樹立起克服困難的勇氣與信心,相信自己的能力。在這種自信心的推動下,幼兒的潛能會得到充分的發(fā)揮與發(fā)展,動手操作能力也得到相應的提高。當幼兒在創(chuàng)作完一張作品后,其心中的得意溢于言表,他希望與他人共同分享喜悅,也希望得到老師和同伴的贊許。這時,教師應該用鼓勵語氣和欣賞的眼光來評價孩子的作品,努力找到孩子的優(yōu)點。如:“你瞧,畫得真好!”“顏色真漂亮!”“你很會動腦筋”等等。孩子在這樣的言語中自然體會到了成功的喜悅,感受到了老師對他的喜愛,漸漸地從不想畫到想畫,從不敢畫到敢畫,從不敢給老師看到高舉自己的作品。
幼兒在美術教育中需要使用多種工具和學會一些簡單的技能,在整合活動中,經常會遇到教孩子做手工,書上面有準備好的材料,只要沿著輪廓線撕下就可以做東西。剛開始時,我鼓勵孩子一起來撕,可是有的孩子很急,一下就撕壞了。我們并沒有急于幫助他們,也沒有責怪任何一個孩子,而是很耐心地拿上透明膠或者雙面膠給他們補上,小聲地提醒他:“慢一點?!睗u漸地,他們的小手變能干了,很少再有撕壞紙片的現(xiàn)象了。日常的活動中,我們教給幼兒正確的使用剪刀的辦法,讓幼兒學會使用糨糊、雙面膠等常用的工具,在老師的指導下掌握基本的技能。然而,幼兒一日活動排得滿滿的,如何讓幼兒有更多的時間進行美工操作活動呢?我和本班的老師商量后,利用午休起床的等待時間和下午游戲時間,給幼兒提供白紙、彩色紙讓幼兒自由畫、折疊、撕貼,讓幼兒自己去擺弄,自己去嘗試,自己去發(fā)現(xiàn),在不知不覺中提高了自己的動手操作能力。
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知識的記憶是短暫的,方法的掌握是長遠的,知識使學生受益一時,方法將使幼兒受益終生。我想,只要堅持這樣做,在幼兒的生活中不斷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能力,我們的孩子在美術教學中才能有好的發(fā)展,在未來的發(fā)展中才能創(chuàng)造出新的事物,新的方法,新的思路,并不斷豐富他們內在的精神世界,創(chuàng)造出新的生命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