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建錄+張建忠
摘要:網絡多媒體與小學語文教學的整合,不僅僅是制作一個簡單的課件,也不僅僅是看一個錄像,小學語文教師要與時俱進,積極推動網絡多媒體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整合,讓網絡真正成為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窗口和學習空間,并通過優(yōu)化網絡來實現小學語文教學的最優(yōu)化。
關鍵詞:網絡;多媒體;小學;語文;教學;整合
網絡多媒體技術的迅猛發(fā)展給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帶來深刻的影響,其中包括教育領域。如何利用網絡多媒體的優(yōu)勢,實現網絡與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整合,是對小學語文教學新的挑戰(zhàn)。
一、網絡多媒體對小學語文教學的影響
1、豐富了教學資源。首先,網絡極大的豐富了教學資源。對于一個課題,教師可以利用網絡搜索到相關的、多方面的信息。
其次,實現教育教學資源共享的最大化,這是網絡帶給教學研究的最大優(yōu)勢和便捷。過去,專家名師對于普通教師來說遠在天邊,但是網絡的出現,使“近在眼前”成為現實。如今,打開網絡就能領略各位名師專家的風采。有什么問題,就可以給專家名師留言,或者發(fā)表話題和其他的教育工作者討論,也可以把自己的教學感受發(fā)表在網上,或者把自己教學中的經驗教訓和同行分享。
2、便捷了人們的交流。網絡是巨大的知識與信息的資源庫,給人們提供了一個平等、自由、開放的空間。網絡的開放和便捷使教師在很多方面與學生在探究性學習中處于同一起跑線。這是老師必須放下架子,和學生共同進行探究性學習,教師由知識的傳授者轉變?yōu)閷W習的參與者、伙伴和協(xié)同者。而且通過電子郵件、聊天工具等,老師和學生可以更好地交流。很多時候,無聲的交流勝于有聲的語言。有的學生喜歡寫博客,而且是真實的表達了他們的喜怒哀樂,而且希望有人關注。這也為教師了解自己的學生提供了新的途徑??梢哉f,網絡更有利于實現亦師亦友。
3、拓寬了學生的視野?,F代社會日益開放,學生獲得知識的渠道越來越多,課程的實施大量依賴教材、教師和學校以外的資源,打破了原有學校的封閉狀態(tài),把學生置于一種動態(tài)、開放、主動、多元的學習環(huán)境中。網絡在為教師打開一扇窗的同時,也沒有忘記學生們。甚至學生才是網絡時代的主體。教師使用網絡更多的將其視為一種學習、工作的工具。學生則更多的將網絡視為一種娛樂方式。但是,必須承認,網絡極寬的拓展了學生的視野。
二、網絡多媒體與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整合
1、借用網絡開展互助探究學習。利用網絡進行互動探究學習,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探究熱情――特別是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因為這個年齡段具有更強的好奇心和好動性。同時,還可以使學生們在相互的交往中,去和他人溝通、競爭、協(xié)調與合作,這一過程,間接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合作能力、探究能力及創(chuàng)新能力和團隊精神。教師要在學生的探究性學習中起導航作用。學生在探究性學習的活動過程中,會遇到困難,碰到阻力,或者迸發(fā)新的想法和創(chuàng)意,這些情況都需要教師的指導和幫助。教師要密切注意學生的資源瀏覽行為,教育學生安全上網,怎樣分辨各類信息的有用性和真假性,預防學生迷航。
2、憑借網絡將“生活”融入教學。語文作為各學科的基礎,要實施素質教育,就要轉型,要變“應試語文”為“生活語文”。多媒體技術支的廣泛使用和網絡的普及,極大的推動了小學語文的生活化教育,她從課堂內容、課堂氣氛等方面更加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和認知水平。讓書本知識呈現出鮮活的生命狀態(tài),是多媒體技術支持下語文課堂教學生活化的重要標志。教師通過對教材的處理加工,把書本知識與現實生活、學生經驗世界和知識串連起來,賦予書本知識與生命。這種具有內在生命狀態(tài)的知識,能喚起學生學習的內在需要、興趣,是提升他們主動探究的欲望。
3、依托網絡拓展教學內容。情境認知理論認為,人類活動是復雜的,包括了社會、物理和認知的因素。人們不是根據內心關于世界的符號表征行動的,而是直接通過與環(huán)境直接接觸與互動來決定自身的行動的。在教學中,教師應該綜合運用網絡,將音樂、圖片、視頻等多種媒體,描述或模擬一定事件,營造與教學內容有關的環(huán)境,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把學生引入情境中,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和思維,達到情通理達,主動探究的目的。
三、結語
總之,網絡多媒體與小學語文教學的整合,不僅僅是制作一個簡單的課件,也不僅僅是看一個錄像,小學語文教師要與時俱進,積極推動網絡多媒體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整合,讓網絡真正成為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窗口和學習空間,并通過優(yōu)化網絡來實現小學語文教學的最優(yōu)化。
參考文獻
[1] 鐘以俊,龍文祥.教育科學研究方法.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1997.
[2] 王鐵軍.中小學教育科學研究與應用.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3] 顧春.中小學教育科學研究.北京:知識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