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健
9月28日,初秋了,天氣開始轉涼。出生于1992年的朱小宣為躺在床上的92歲的張爺爺擦拭完身子、更換過紙尿褲后,給他搭上一條薄被子,老人家雖然無法說出什么感謝的話,但是從投向朱小宣的目光中,我們看到了“信任”和“高興”。陽光透過窗戶照在病床上,一切都很安詳。
這是鄭州西郊的一家養(yǎng)老院里的一個很普通的場景,朱小宣工作的這個養(yǎng)老區(qū)的8名護理員全部都是護理學院畢業(yè)的90后年輕人,他們在這里精心護理著22名老人,超過半數(shù)為90歲左右的老人,大多生活不能自理。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養(yǎng)老院里的護工多是中年女性,尤其是照顧這些不能自理的老人,更不是年輕人干得了的事。瑞陽養(yǎng)老院在當初決定招90后護理員時,也存在諸多顧慮,因為很多人為90后貼上了“有能力但缺乏團隊精神”“善于創(chuàng)新但不能吃苦”“粗心”等“標簽”,他們怕招來的年輕人干不幾天就打了退堂鼓,或者工作不能盡心盡責,但是如今他們放心了,因為招來的這8名護理員一年多來的表現(xiàn),讓養(yǎng)老院上上下下的員工都特別滿意。
朱小宣是一個還沒有談過戀愛的女孩,第一次為老人擦下身時,雖然有同為90后的男護理王磊磊陪在身邊,但大腦仍然是空白了,收拾完現(xiàn)場后,她坐到辦公室愣了許多。朱小宣的爸爸媽媽起初極力反對她從事這個工作,過了一段時間,看到女兒的工作做得很開心,也就不再說什么了,可當看到女兒很自然地端著洗腳盆第一次幫自己洗腳時,他們知道,孩子長大了、懂事了。
8人里年齡最小的是21歲的柳素杰,她是個愛笑的女孩,她說這些老人和自己的爺爺奶奶沒有什么區(qū)別,老人們對于他們也是非常關心和愛護,有個老人甚至一直想把她介紹給自己的孫子。她說,當老人們成了自己的“親人”,一切苦累都已經不再是負擔。
采訪結束時,我問王磊磊,這個工作你感覺自己能干多久,會一直干下去嗎?他說,我也不知道,但我喜歡這個工作,只要我還在做,我就會盡心盡力。
據(jù)統(tǒng)計,目前,中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超過2億,占總人口的15.5%,其中65歲以上老年人口有13755萬,占比達10.1%,中國已經進入“老齡社會”,社會化養(yǎng)老問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