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剛?オ?
農(nóng)村中學學生受地域經(jīng)濟文化等特定因素的局限,知識面比較窄,語言能力差,對語文學習缺少興趣和信心,“重理輕文”的現(xiàn)象比較普遍。因此,提高農(nóng)村中學語文教學效率,激活農(nóng)村中學語文教學迫在眉睫。
一、情感陶冶,春風化雨細無聲
情感陶冶,主要是指教師的情感感染力。教師的情感陶冶可以疏導學生的思想,就好像春風化雨一樣,讓學生可以“親其師”,然后“信其道”。這種對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是可以改變學生的思想的,學生思想上與你一致了,語文學習才有了根本的動力。農(nóng)村中學學生缺少必要的情感關懷和情感熏陶,教師上課尤其要注意對學生的情感陶冶。
首先,教師要有激情。人的情感總是在一定的情境或場合下產(chǎn)生的。語文課往往是靠激情獲得力量的,教師的激情帶動了學生的激情,學生會被你的情緒感染,對語文課的興趣就會大增,聽課的效率就會大大提高,才會愿意參與到課堂中來。許多人在回憶自己中小學時代的語文課時,都會提到語文老師的人格魅力,許多學生之所以喜歡語文課,是和喜歡這位老師分不開的,是和這位老師的激情揮灑分不開的。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的也是那些流淌著激情的,撥動了你心弦的語文課。其次,教師還得有溫情。一位溫情的語文老師,不管在什么情況下,面對學生總能保持心平氣和的樣子。很多教師在處理學生犯錯
的事情時總是喜歡呵斥,自己高高在上,學生低頭在下,學生表面上接受你的訓斥,內(nèi)心卻不服,以后還會犯同樣的錯誤,甚至與老師發(fā)生沖撞和摩擦。現(xiàn)代心理學研究表明,教師以溫和、熱情、贊揚的方式對待學生,比過多的指責、否定、批評,效果要好得多。
二、動機培養(yǎng),為有源頭活水來
動機產(chǎn)生于需要,學習動機實際上就是學生對學習的一種需要,它表現(xiàn)為學習的意向或愿望,它對學習起推動的作用。學生有了學習的需要,就有了學習的原動力。
農(nóng)村中學學生由于地域文化的限制,對語文學習目標認識不清,不知道學習語文干什么。所以,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激發(fā)學生對語文學習情感上的需要,心理上的認同。心理學認為,目標是一種激勵,合適的目標能誘發(fā)人的動機,規(guī)定行為方向,具有誘因功能。只要有意識地讓學生明確每節(jié)課的具體目標和學習意義,學生就會生發(fā)出學習的需要,從而全力以赴。
如果能夠設置某些課外活動或者某些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讓學生感到他們在語文方面的某些欠缺,而這些欠缺已經(jīng)影響到了他們正常的表達和交流,甚至會影響他們某些目標的達成和實施,他們就會產(chǎn)生學習語文的動機。所以教師要讓學生明白:語文是個人和社會都離不開的重要工具。不提高語文能力,交際和溝通就成問題。語文還是學好其他各門功課的基礎,不僅有助于學習數(shù)學,還有助于學好其他學科知識。
教師可以設置辯論、演講和表演等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體會到語文的實用性,認識到語文的重要性。農(nóng)村中學尤其要多開展此類的活動,這樣才能向農(nóng)村學生打開語文多彩的大門,讓學生流連其中,愛上語文。
三、意志鍛煉,長風破浪會有時
學習意志是指學生根據(jù)學習目標,在學習過程中自覺地實施、調(diào)節(jié)自己的學習行動,不斷排除干擾、克服困難,以完成預定的學習任務的心理過程。
農(nóng)村中學學生情感薄弱,自尊心又很強,很多學生經(jīng)受不住考驗,缺少學習的意志。消極的意志品質(zhì)影響了學生智力和潛力的發(fā)揮和挖掘,決定了這些學生最終不能成功,做什么事情都是淺嘗輒止。而擁有良好的意志品質(zhì),如良好的堅持力和自制力,學生就會擺脫來自各方面的干擾,排除種種困難,把學習活動堅持下去,直至取得成功。
要培養(yǎng)農(nóng)村中學學生學習的堅持力,就必須增強他們抵抗挫折的能力。要正確引導學生看待挫折和失敗,認識到失敗是成功之母的真正含義,善于從挫折和失敗中吸取經(jīng)驗和教訓,從而取得成功。有一名學生在一次語文考試中成績明顯退步,在考試后上課一幅無精打采的樣子。我找他談話,問他為什么考得這么差,看沒看自己卷子的錯誤?他根本就沒心思去看試卷。我告訴他考試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是讓你發(fā)現(xiàn)自己學習上還存在的問題,如果能從試卷中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才是考試最大的收獲,并且鼓勵他一次的失敗算不了什么,在哪跌倒就要在哪爬起,這才是堅強的人。第二天,他寫了考試反思放在我的辦公桌上,上面詳細列了自己失敗的原因以及今后的學習計劃,最后還寫上了一句話:“老師,我會記住您的話:在哪跌倒就在哪爬起!謝謝您!”之后這個學生又像以前那樣,學習更加努力,在期末考試中名列前茅。鼓勵和贊賞比批評更有效,更能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意志品質(zhì),增強他們抵抗挫折的能力。
總之,教師要做一個有心人,不要僅僅從教學方法方式上下功夫,還要多去關注學生、了解學生。只有從根源上找到問題的所在,才能從根本上解決難題。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京市高淳區(qū)湖濱高級中學(21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