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
秋雨迷蒙時,我在漢江畔讀帖。
帖,是古人寫給朋友的書信或手札,猶如今天我們手機里的短信。
比如大書法家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寒切帖》《奉橘帖》。大多幾十個字,信手拈來,短小清雅,但情真意切,生動美好。
《快雪時晴帖》是寫給山陰張候的,意思是說:雪后天晴,陽光照在皚皚白雪上,空氣清冽如甘泉一般,心情極好,問候你一下。想必你也安好吧。事情沒有結(jié)果,心中郁結(jié),不詳說。短短二十字,古代文人的率真性情流露在筆端。
《奉橘帖》筆意雋永,從容灑脫。他寫道:“奉橘三百枚,霜未降,未可多得?!边@是王羲之送給朋友三百個黃澄澄的橘子,留下一張便條,只有十二個字,款款深情都在筆端?!斗铋偬纷x了又讀,其實,不可多得的,不是秋天的橘子,而是友人之間一份難得的情誼。
汪曾祺先生曾說:“韭花入詩,自楊凝式起?!弊x楊凝式《韭花帖》,氣韻流淌,渾然天成。意思是說,午睡醒來,吃了朋友送來的韭花,實在清香如春,味美難忘,執(zhí)筆回信表示謝意。書法家的帖,隨性自然,情趣盎然,真實生動,以情動人,處處洋溢著生活趣味。
古人說:“風(fēng)行水上,自然成文。”書法的妙處在于此,生活的妙處也正在于此吧。
一個人在給朋友寫信的時候,也是興致所至、灑脫隨意、輕松舒心的時刻。書法家怎么也想不到,一盤韭菜花,成就了歷代書法的絕世之作?!毒禄ㄌ吠豸酥摹短m亭序》、顏真卿的《祭侄文稿》、蘇軾的《寒食帖》、王徇的《伯遠帖》并稱為“天下五大行書”。
書法是什么?是以蘭花的身姿,書寫人間的真情與溫暖。
翻閱清少納言的《枕草子》一書,寫道:一天,清少納言收到友人定子的來信。打開信封卻并不見信,只見一片落花,在“山吹”的花瓣上寫著一行字,“不言說,但相思”。這大概是日本平安朝時期,朋友之間最優(yōu)雅的書信,最唯美浪漫的帖吧。
清少納言說:“自天而降者,以雪為最妙?!?/p>
我卻說,自天而降者,以帖為最妙。
唐詩里分明也有古人的書信,比如詩人李商隱的《夜雨寄北》,其實是寫給朋友的帖?!熬龁枤w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dāng)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碧搶嵱卸?,情景交融,讀來清淺如水,如詩如畫,意蘊悠長,此刻,詩人的心也如秋天的池塘,一瞬間漲滿思念的潮水。
暮春,窗外的白玉蘭開了,如潔白的鴿子安然地臥在枝頭上。收到畫家張震先生從江南寄來的書信,輕輕展開,原來是一首小詩,寫在他自制的花箋上。花箋是用淡墨淡彩在信箋上繪了幽蘭閑草、山水人物,等墨跡干了就制成了花箋,然后再用重墨在花箋上寫信。“木末芙蓉花,山中發(fā)紅萼。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笔峭蹙S的那首《辛夷塢》,“辛夷”原來就是玉蘭,我低下頭靜靜欣賞,紅箋小字,清雅靜美,古意流淌,這是我此生收到的最美的信箋。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那一刻,我恍若回到古代。
想必古人和我一樣。一日,收到友人自千里之外寄來的帖,在窗前展開細讀,墨香盈盈,見字如面。他的字舒朗俊逸,端麗優(yōu)雅,或行云流水,灑脫豪邁,一筆一畫,一字一句,筆墨間氣韻流動,都有他熟悉的氣息,那么可親可懷。
我在古人的“帖”中看見了書法之美,看見人生中的思念、悲傷、歡喜、盼望;也看見紅的櫻桃,綠的芭蕉,落花鳥鳴,秋意與人情。似水流年里,世間無限風(fēng)華都自古人的“帖”上緩緩而過。唯有人間深情,不必訴,最暖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