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棟,曹建國,楊南宗,徐菖,陸雪林,李何君,趙樂樂,付林娟
[1.上海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上海市畜牧技術推廣中心),上海閔行201103;2.上海市農業(yè)科學院畜牧獸醫(yī)研究所,上海閔行201106;3.上海松林工貿有限公司,上海松江201600;4.武漢凱風華科智農科技有限公司,湖北武漢430074]
哺乳母豬智能飼養(yǎng)技術在豬場中的應用研究
許棟1,曹建國2,楊南宗3,徐菖4,陸雪林1,李何君1,趙樂樂1,付林娟3
[1.上海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上海市畜牧技術推廣中心),上海閔行201103;2.上海市農業(yè)科學院畜牧獸醫(yī)研究所,上海閔行201106;3.上海松林工貿有限公司,上海松江201600;4.武漢凱風華科智農科技有限公司,湖北武漢430074]
為研究智能飼養(yǎng)技術對母豬哺乳期生產性能的影響,選用72頭待產托佩克A*B系二元母豬,隨機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36頭,試驗組母豬分3批,每批12頭飼養(yǎng)于安裝智能化飼喂裝置的產床,對照組飼養(yǎng)于常規(guī)產房。測定母豬繁殖表現、仔豬斷奶表現和采食量。結果表明,窩產弱仔率,智能化組比對照組顯著降低4.4個百分點(P<0.05);智能化組斷奶仔豬個體重比對照組顯著提高11.29%(P<0.05)。從采食量來看,產前智能化組母豬日均投料量比對照組顯著減少38.56%(P<0.05)。仔豬教槽料窩均投料量、頭均投料量分別節(jié)省36.00%(P<0.05)、37.50%(P<0.05)。哺乳母豬智能化飼養(yǎng)技術能顯著減少母豬窩產弱仔率、產前投料量和仔豬教槽料采食量,提高斷奶仔豬斷奶重。
哺乳母豬;智能化;斷奶仔豬;生長性能;采食量
隨著養(yǎng)豬技術的日新月異,一些自動化、智能化的養(yǎng)殖設施開始應用到部分規(guī)?;i場中,智能生產管理作為一項重要的技術措施,可以不斷改善畜禽的飼養(yǎng)方式和生存環(huán)境。母豬產房哺乳期的生產管理是生豬養(yǎng)殖環(huán)節(jié)的重要一環(huán),母豬采食情況直接影響哺乳性能并決定仔豬是否順利度過斷奶關。但待產母豬因胎齡、體況、疾病等原因而存在個體差異,現有集約化飼養(yǎng)水平很難做到對每頭母豬進行精細化、個性化飼喂,導致母豬哺乳能力降低、產后淘汰率增加、飼料成本升高等問題[1]。母豬產房智能化飼喂技術能夠通過科學調控母豬食欲和投料量,實現“少餐多食”,促進哺乳期母豬采食量提高,從而提高泌乳力,最終提高母豬產房生產性能。
1.1 試驗時間與地點
試驗于2015年10—12月在上海松林工貿有限公司薛家豬場進行。該場目前存欄母豬2 500頭,經標準化改造后,擁有現代化產房6棟,配備自動料線,其中1號產房36個產床中安裝母豬智能化飼喂pigwish系統(tǒng)1套,共12個產床。
1.2 試驗設計
選擇72頭待產托佩克A*B系二元母豬(所配公豬為托佩克E系),隨機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36頭。試驗組母豬分3批,每批12頭飼養(yǎng)于安裝智能化飼喂裝置的產床,對照組飼養(yǎng)于常規(guī)產房。母豬妊娠后期對照預產期,按批次節(jié)律生產提前10 d左右上產床待產。試驗時間為母豬上產床至仔豬28 d斷奶,母豬跟蹤至再次發(fā)情。
1.3 飼養(yǎng)管理
由專職技術人員負責試驗的開展。試驗組結合豬場實際情況,調整并制定試驗母豬飼喂曲線,采用每日“5-9-15-19”四頓自動飼喂模式,根據pigwish系統(tǒng)每天母豬采食等信息,通過電腦、智能手機等遠程手段或者現場通過無線手持機對母豬進行增減料調整(圖1)。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每日“早-中-晚”三頓飼喂。各組均按照規(guī)?;i場常規(guī)生產管理規(guī)程進行,保證正常飲水,仔豬禁組間帶奶。
圖1 母豬產房智能化飼喂pigwish系統(tǒng)示意
1.4 數據采集與統(tǒng)計分析
記錄每頭母豬產仔數、活仔數、弱仔數,仔豬哺乳期初生重、斷奶數、斷奶重等指標;詳細記錄試驗母豬產前、產后每日投料量和哺乳期仔豬采食量;跟蹤母豬斷奶后發(fā)情間隔。原始數據用Excel表格處理分析,用SPSS 20.0軟件進行方差分析,所有數據均以平均數±標準差表示。
2.1 智能化飼喂對母豬產仔性能的影響
由表1可以看出,試驗組和對照組母豬胎齡差異不顯著,平均在2~3胎次。對于母豬產仔表現,除試驗組弱仔率顯著低于對照組4.4個百分點外(P<0.05),其余產仔數、產活仔數以及初生重均差異不顯著。
表1 不同飼養(yǎng)方式對母豬產仔性能的影響
2.2 智能化飼喂對仔豬斷奶成績和母豬后續(xù)發(fā)情表現的影響
由表2可知,試驗組窩均斷奶仔豬數比對照組提高0.22頭,但差異不顯著,其中,保育期間仔豬死亡數僅相差1頭。而試驗組頭均斷奶個體重顯著高于對照組0.85 kg(P<0.05),提高11.29%。結果表明,通過智能化飼養(yǎng),母豬斷奶后再次發(fā)情時間縮短1.76 d,縮短30.77%,但差異不顯著。
2.3 智能化飼喂對飼料采食情況的影響
由表3可知,由于豬場批次生產和個體差異,試驗母豬產前飼喂天數相差3.9 d,產前試驗組母豬日均投料量比對照組減少1.55 kg,減少38.56%,差異顯著(P<0.05)。在哺乳天數差異不顯著的情況下,試驗組母豬哺乳期日均投料量差異也不顯著,但比對照組提高0.45 kg,提高8.59%。在哺乳期,試驗組仔豬教槽料窩均投料量、頭均投料量分別節(jié)省4.45 kg、0.45 kg,分別節(jié)省36.00%、37.50%,差異顯著(P<0.05)。
表3 不同飼養(yǎng)方式對母豬哺乳期、仔豬教槽料采食量的影響
養(yǎng)豬業(yè)發(fā)展至今,從之前片面的追求經濟利益開始越來越關注豬本身生物學習性及生理需要特點,以促進豬生產潛能的充分發(fā)揮。目前,歐美發(fā)達國家已在“動物福利”、“智能群養(yǎng)”、“健康養(yǎng)殖”等養(yǎng)殖模式上實施應用多年,并逐步取代傳統(tǒng)型養(yǎng)殖方式[2]。在國內,很多高度自動化、智能化養(yǎng)殖技術已經出現,但尚處于探索階段。本試驗所選豬場是上海市郊現代化、種養(yǎng)結合型規(guī)模豬場的典型代表,在該場開展智能化相關技術的試驗,有利于驗證該技術在上海市適用情況,促進上海市高端畜牧養(yǎng)殖技術的應用和推廣。
有研究表明,智能飼喂能顯著提高母豬情期受胎率和繁殖性能,提高生產性能[3]。本試驗研究顯示,在試驗組和對照組胎齡差別不大的情況下,母豬產仔表現除弱仔率以外,其他產仔指標差別不大,這可能跟母豬前期配種和妊娠期的飼養(yǎng)條件基本一致有關。從產前采食量來看,試驗組采食量顯著低于對照組,這是由于智能化飼養(yǎng)設備能夠根據母豬預產期精確調控每天的飼料投放量,并根據前一天采食情況來確定次日預投量,提高飼料利用效率,大幅減少了母豬產前飼料浪費。
母豬哺乳期的采食量直接決定母豬的泌乳能力,哺乳期較好的采食量能夠顯著提高母豬窩產仔豬斷奶成績,促進后期生長。本試驗驗證了上述結論,結果表明,試驗組母豬哺乳期每天采食量略高于對照組母豬,這導致試驗組仔豬斷奶時個體重顯著高于對照組0.85 kg,這對仔豬后續(xù)生長性能的發(fā)揮具有重要意義。通過試驗現場觀察和結果統(tǒng)計,由于母豬泌乳能力提高,智能化飼養(yǎng)組母豬所產仔豬減少了教槽料的采食量,窩均投料量和頭均投料量均顯著下降,經濟效益明顯。母豬較好的采食表現也為其減少哺乳期體況損失提供可能,研究結果揭示,試驗組母豬斷奶后的發(fā)情間隔有進一步縮短的趨勢。
[1]李永輝.智能化養(yǎng)豬模式在中國的現狀及問題分析[J].豬業(yè)科學,2013(12):35-38.
[2]亦戈.國外養(yǎng)豬業(yè)綜述[J].中國牧業(yè)通訊,2010(14):46-47.
[3]王樹華.智能飼喂對群養(yǎng)初產母豬生產性能影響的試驗研究[J].養(yǎng)豬,2014(1):78-80.
(編輯:郭玉翠)
S828
A
1002-1957(2016)02-0087-02
2016-02-03
上海市生豬產業(yè)技術體系建設[滬農科產字(2016)第6號]
許棟(1986-),男,山東菏澤人,畜牧師,碩士,主要從事畜牧技術研究與推廣工作.E-mail:xumuke02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