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 盛
(福建省閩清縣上蓮鄉(xiāng)農業(yè)服務中心 350808)
?
紫糯大薯高產栽培技術
葉盛
(福建省閩清縣上蓮鄉(xiāng)農業(yè)服務中心350808)
摘要:從品種選擇、嚴格選地、挖溝整畦、適期播種、地膜覆蓋、科學田管、適時采收、種薯貯藏等方面總結閩清縣紫糯大薯高產栽培技術。
關鍵詞:薯蕷;紫糯大薯;栽培技術
紫糯大薯也稱“紫人參”,又名薯蕷,為多年生纏繞草質藤本植物,屬薯蕷科,以其肥大的塊根或圓柱狀根供食用。塊根中除具有基本的薯類營養(yǎng)成分外,還富含硒元素、花青素和薯蕷皂(天然的DHEA),并含有多種維生素和膽堿等,營養(yǎng)價值和藥用價值均極高。據本草綱目記載,經常食用紫糯大薯,不僅具有提高人體免疫力,促進細胞新陳代謝,降低血壓、血糖,抗衰益壽,美容養(yǎng)顏等功效,還有益于補脾、養(yǎng)肺、固腎,是很好的食補材料。紫糯大薯紫皮白肉,顏色誘人,可以煲湯,或爆炒,或制作成薯丸煮食,口感細膩、香味濃厚,有“蔬菜之王”之美譽。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fā)展,人們追求健康飲食的意識不斷增強。紫糯大薯市場需求量逐年增大,且其產量高、效益好,一般每667 m2產量可達4500 kg,產值上萬元。2014年閩清縣上蓮鄉(xiāng)新村村示范戶種植紫糯大薯0.08 hm2,收獲鮮薯5760 kg,收入達1.54萬元。因此,紫糯大薯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紫糯大薯應選擇在當地表現適應性強、抗性好、產量高、品質佳、耐貯運的品種。通過多年的實踐觀察,閩清縣種植的紫糯直筒大薯,具有發(fā)芽力強、植株生長旺盛、結薯性好、薯塊呈長棍棒狀、單薯重500~1500 g、外觀和食用品質上乘等優(yōu)良特征特性。
2.1嚴格選地
通常選擇交通便利、光照充足、地勢高、排水通暢、土層深厚、土質疏松、保肥保水能力強、富含有機質、無大塊石礫、前茬為非薯類作物的田塊種植。
2.2開溝起壟
2.2.1開溝一般在播種前30 d左右,即在3月中、下旬,選擇晴天,間隔1 m開挖寬60 cm、深80 cm的種植溝。
2.2.2施足基肥首先,在挖好的溝內回填一層厚15~20 cm的稻草或茅草填充物,在填充物上每667 m2均勻撒施12%過磷酸鈣50 kg和生石灰25~30 kg;之后回填土30 cm厚;再均勻撒施活性有機肥160 kg和45%進口硫酸鉀復合肥20~25 kg。
2.2.3起壟整畦按畦面寬80 cm回土起壟整畦,畦成圓弧型。并開好四周排水防洪溝,溝寬20 cm、深35~40 cm。
2.3適期播種
2.3.1播種時間一般在4月中、下旬。
2.3.2噴藥除草在播種前7~10 d,用20%百草枯800倍液噴殺畦面及溝底的雜草。
2.3.3種薯準備一般選擇表皮完好、色澤鮮艷、呈棍棒或直筒狀、塊大、無病蟲鼠為害的薯塊作為種薯,用利刀切割成蹄型或弧型帶皮的種塊,每塊重75~100 g,切后馬上蘸草木灰或火燒土殺菌備用[1]。
2.3.4合理密植采用開穴單行種植。開穴前,先用鋤頭將干枯雜草殘株鏟除埋入畦側面,然后在畦中間開穴,穴距40 cm、深10~12 cm。隨即將處理好的種塊按帶表皮的一面朝上放入,每穴放1塊,輕壓入土,每667 m2用種塊1500~1600塊,再用草木灰或火燒土蓋種,厚度1~2 cm,最后用細土蓋種至與畦面平。
2.3.5噴藥蓋膜蓋種后,用70%乙草胺500~700倍液均勻噴濕畦面除草,噴后2~3 h用無滴膜緊貼畦面覆蓋,拉伸蓋嚴,并用細土將地膜邊緣壓實封嚴,做到膜面光潔,充分發(fā)揮地膜的增溫效應。
3.1割膜引苗
一般在播種后25~30 d,薯塊即可發(fā)芽出土。當芽出土1~2 cm時,用刀片在膜上切小口,引苗出膜,并用細土壓實開口。割膜要及時,避免高溫燒苗。待苗長10 cm時進行查苗補苗,對缺株的穴要及時補植,然后澆足定根水。
3.2插扦引蔓
當苗長20~30 cm時,用2.5 m長的粗竹引蔓,并在畦的兩端及中間間隔3~4 m處打固定木樁,后在離地面1.3~1.5 m處用一橫桿將其連接固定,防止后期植株倒伏。
3.3合理施肥
當藤蔓長1.5 m時,選擇晴天除去地膜,進行中耕鋤草,并在畦旁開溝施夾邊肥,每667 m2施17.2%碳酸氫銨25 kg、45%三元硫酸鉀復合肥15~20 kg,施肥后清溝培土;在薯塊迅速膨大期(8月底至9月初),用稻草或花生藤蔓覆蓋畦面后,再進行清溝培土。
3.4水分管理
紫糯大薯生長發(fā)育前期多為雨季,以排水防澇為主;中后期注意保持土壤濕潤,遇旱澆水,可采用噴灌或澆灌的方式,促進植株正常生長。
3.5摘葉打頂
當主蔓長至2 m高時,摘除莖基部老葉、黃葉及病蟲葉,同時進行掐心打頂,此后每隔15 d進行1次,連續(xù)3次,以改善通風透光條件和促進藤蔓粗壯,達到早結薯、結大薯的目的。
3.6病蟲害防治
危害紫糯大薯的病蟲害主要有炭疽病、白絹病、銹病、蚜蟲、白粉虱、紅蜘蛛、斜紋夜蛾、地老虎等。防治方法:炭疽病、銹病可在發(fā)病初期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或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噴霧防治;白絹病可用8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灌根防治;蚜蟲、白粉虱可用4%阿維啶蟲脒乳油或1.8%阿維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噴霧防治;紅蜘蛛可用10%聯(lián)苯蟲螨腈水乳劑2000倍液噴霧防治;斜紋夜蛾可用3.2%甲維鹽乳油或5.5%阿維毒死蜱乳油2000倍液噴霧防治;地老虎等地下害蟲可用5%敵殺死乳油1500~2000倍液噴灑畦面或撒施辛硫磷顆粒劑毒土防治。
當植株莖葉開始枯黃時即可采收。一般在11月下旬至翌年2月均可采收。采收時,必須選擇晴天進行,先割掉藤蔓,拔掉竹扦支架,沿畦端頭離薯塊5~10 cm處掏土,直至整叢薯塊露出,用手小心將薯塊取出,要注意避免薯塊表皮損傷,去除泥土和毛根,即可上市銷售。
收獲時,選擇優(yōu)勢明顯、種性純正的植株的薯塊作為種薯。采收后的種薯放置于通風處陰干,貯藏在陰涼通風的室內或埋入干凈的沙堆中。貯藏期間注意防止老鼠為害。
參考文獻:
[1]婁建昌.紫大薯生產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yè),2013(7):16.
(責任編輯:林蕓青)
收稿日期:2015-11-21
作者簡介:葉盛,男,1975年生,農藝師。
DOI:10.13651/j.cnki.fjnykj.2016.02.016
High yield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glutinous purple sweet potato
YE Sheng
(ShanglianTownAgriculturalServiceCenterofMinqingCounty,FujianProvince350808)
Abstract:This paper summarized high yield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glutinous purple sweet potato including variety selection, field selection, ditching, bedding preparation, timely sowing, plastic film mulching, scientific field management, timely harvest and tuber-seed storage.
Key words:Yam; glutinous purple sweet potato; cultivation techniqu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