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美紅
【摘要】農村小學課堂缺乏針對性指導和豐富的教學方法,教學觀念相對落后,所以發(fā)展農村課堂教學理念,像城市學校教育一樣增強教學互動性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就基于“互動·發(fā)展”這一實效性教學理念探討農村小學英語課堂的互動教學模式,并提出了相關的教學案例,希望能夠推動農村教育的發(fā)展進程,實現(xiàn)與城市小學教育改革的統(tǒng)一。
【關鍵詞】農村小學英語課堂“互動·發(fā)展” 實效性教學模式 教學案例
互動,是指不同事物之間所形成的相互配合、推動和作用,最終達到共同發(fā)展?;邮且粋€發(fā)展過程,在互動中事物的數(shù)量、規(guī)模、結構和屬性都在不斷變化,因此可以說互動與發(fā)展是密不可分的,它們共同引發(fā)了事物的創(chuàng)新,催生了新事物的出現(xiàn)?!痘A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明確提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積極與學生形成互動,實現(xiàn)教育的共同發(fā)展,注重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獨立性與自主性,引導學生懂得學會質疑、調查、探究與實踐的能力,使他們在主動個性化的學習氛圍中終身受益?!?/p>
一、影響“互動·發(fā)展”的實效性因素研究
農村小學英語課堂教育觀念落后,教師素質不高,所以在教學策略方面也是極其匱乏的。對于小學英語這樣一門注重交流互動的學科來說,一定要發(fā)揮它的課堂互動性,才能讓課程進程得以良性發(fā)展。但是在研究農村小學英語課堂互動教學策略之前,有必要分析一下影響課堂教學“互動·發(fā)展”的相關實效性因素。
(一)教師層面影響因素
農村小學英語課堂教學質量若想提升,首要取決于教師層面。其中,心理因素是影響課堂中師生活動的根本因素,它所帶來的影響障礙包括了認知及教師角色定位兩方面。
1.認知障礙
我國教育學者研究發(fā)現(xiàn),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會存在一種錯覺,那就是認為學生應該能按照自己的授意來理解知識點。但實際上并非如此,因為學生可能通過主觀篩選來過濾自己認為有用的信息,而同時去除某些無用的信息,這也是學生學習的客觀規(guī)律,反映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而學生所主觀篩選的知識點并非始終精確,有些時候學生會遺漏教師思想中所認為的重要內容,這就產(chǎn)生了師生之間的認知差異,也叫作認知障礙,這就是師生之間缺乏教學互動所造成的結果。
2.教師角色定位障礙
“影響課堂互動的另一個心理因素就是教師角色定位所產(chǎn)生的障礙”。這句結論也深刻地指出了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以自我為中心”的教育理念的弊病。尤其是在農村目前的小學教育中,教師總會認為小學生沒有自己成熟的思想及學習觀念,需要教師全程代言來替他們做出決定,將學生置于一種消極被動、被控制支配的地位,覺得沒有必要與學生產(chǎn)生互動,這樣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學生學習的依賴性。
(二)學生層面影響因素
學生層面影響因素主要包括生理和心理兩大原因。
1.生理層面
首先基于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來看,人的最基本需求就是生理需求,小學生正處于生長發(fā)育期,他們很難做到對課堂聽課注意力的100%集中,再加之教學過程的乏善可陳,就直接阻礙了互動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2.心理層面
對小學生而言,對互動教學的心理層面因素就是興趣與動機,學生應該擁有學習的興趣與動機才能實現(xiàn)課堂上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當前我國農村對小學教育并不重視,這就從根本上扼殺了這種模式實施的可行性。因此,如何培養(yǎng)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才是“互動·發(fā)展”實效性教學模式實施的根本。
二、構建優(yōu)化農村小學英語課堂“互動·發(fā)展”的實效性教學模式
(一)基于情境設計的互動教學模式
農村小學生天生好動,性格自由,所以,將情境設計互動教學模式融入英語課堂可以發(fā)揮最大功效?;谶@一方法,下面探討了兩種情境教學設計,以提高英語課堂的互動性。
1.構建語言環(huán)境
詞匯是小學英語教學的基礎內容,教師應該強化對于單詞發(fā)音、詞義以及詞形詞性的教學手段,比如借助小學生感興趣的實物圖片或簡筆畫等較為直觀的教學工具來輔助教學,簡化理解難度。另外,還可以通過游戲競賽性質來設計課堂情境,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猜詞猜字游戲,讓學生能在游戲過程中就學會感知、理解和運用英語詞匯。
2.構建多媒體人機互動環(huán)境
多媒體技術是農村小學課堂所缺乏的,如今為了緊跟時代教育腳步,許多農村小學也為學生購置了計算機教學設備,希望實現(xiàn)更豐富的教學手段。情境教學中,多媒體技術是存在彈性與多樣性的,它能夠提高英語學習的真實性與趣味性,增加英語對學生的吸引力與親和力。農村小學英語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實現(xiàn)傳統(tǒng)教學與多媒體互動教學方式的相結合,比如利用具有交互性的語言情境為學生講英語故事,在故事中教學生英語,這也是一種人機互動理念,即借助視頻及音頻功能實現(xiàn)英語聽說訓練,也可以用錄音來幫助學生糾正英語發(fā)音,交流討論英語問題等等。
(二)基于小組合作的互動教學模式
農村小學生天性活潑、隨性,常常愿意一起玩耍,這也是目前性格日漸孤僻的城市小學生所不具備的性格特征,因此,在農村小學英語課堂開展基于小組合作的互動教學模式再好不過。合作學習的創(chuàng)始人David Johoson就曾指出“合作學習是可以應用于任何教育層次與教育學科中的教學策略”。在農村小學英語課堂中,合作教學應該是互動教育模式的重點核心。
1.合作解題
例如可以為學生給出英語病句,分小組讓他們討論,在討論之后按組派代表學生講解題目中存在的英語語病,發(fā)揮他們的互動合作能力和發(fā)現(xiàn)、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也是對學生發(fā)表觀點、表現(xiàn)自我的一種能力鍛煉,解放他們的天性。
2.角色扮演
同樣以小組合作模式,教師為學生設置來源于教科書或自己所設計的英語情境,以角色扮演的形式來合作用英語表演主題,在表演游戲中幫助學生解答語法詞匯知識,這樣更有助于加深他們對詞匯語法的理解與記憶。它同樣也是一種對學生合作、自我表現(xiàn)、性格解放等方面能力的鍛煉。
三、農村小學英語課堂“互動·發(fā)展”的教學案例
基于上述“互動·發(fā)展”的小學英語教學策略,下面提出以小學英語故事教學為背景的互動教師模式案例設計。
(一)教學目標
首先,此次教學目標就是通過英語故事來實現(xiàn)對單詞green beans、fish、tomato、potato的聽說讀寫,并學習故事句型的替換方法;其次,教師給出單詞卡片來完成小組教學活動,并學會新單詞,實現(xiàn)對英語故事的表演;最后,由教師分析教學難點和重點。
(二)課前準備
教師為學生準備教學掛圖和單詞卡片、錄音設備以及故事表演合作中可能用到的各種道具、照片來完成英語故事的教學準備。
(三)教學思路
根據(jù)教科書中的教學內容部分錄音開始,讓學生跟讀課文,復習相關的食物單詞。通過照片來激發(fā)學生對于廚房中各種食物及場景的聯(lián)想,然后根據(jù)食物圖片讓學生用英語講故事。教師講完故事后,讓學生根據(jù)剛才教師所提供的資料來講故事,完成教學任務。最后通過小組合作與相互評價實現(xiàn)對英語單詞的記憶鞏固。
通過上述互動學習,學生既聽到了有趣的故事,得到了興趣及好奇心方面的滿足,也學會了與故事相關的英語單詞,實現(xiàn)了與同學之間的互動,達到了英語教學一舉多得的良好效果。
四、總結
在農村小學英語課堂中,互動是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也是人與知識之間的互動,所以農村小學在重視課堂教學的基礎之上,也應該實現(xiàn)“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從辯證的角度來看待“互動·發(fā)展”在英語教學中的重要性和實效性,為農村小學課程改革注入新的思想和活力,有效提高農村小學英語課堂的教學效率,全面提升農村學生的英語綜合素質,達到城市與鄉(xiāng)村教育策略、效果的完整統(tǒng)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