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項目教學法在社會工作專業(yè)課程教學中起到了重要的積極作用,學生的實踐能力得到了大大的提升。但是,在教學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值得研究探討。本文試圖通過研究總結找到一些有效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項目教學法 課程實踐 問題 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10-0165-02
項目教學法(project-based learning)又稱“基于項目的學習”,簡稱 PBL,是一種以項目為載體的教學方法。它以項目為載體,以教學任務為驅動,將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掌握知識和技能。項目教學法從學生的興趣、經驗和專業(yè)認知出發(fā),倡導啟發(fā)式、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教學,而項目通常是以小組的形式完成,合作能力、組織能力和溝通協(xié)調能力在這個過程也得到了鍛煉和提升。
一、項目教學法在課程實踐中的具體實施
筆者多年在社會工作專業(yè)的“青少年社會工作”課程上嘗試實施項目教學法,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1.設計項目
教師首先按照課程內容設計項目主題,比如,青少年成長危機有戀愛困惑、情緒困擾、人格危機、學業(yè)危機、網絡成癮、就業(yè)危機等,圍繞這些主題設計項目主題。同時,為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還會讓學生自己設計項目主題。
2.學生分組
教師根據(jù)班級學生人數(shù)來確定小組人數(shù),一般是6——8人。小組成員一定要配合默契,發(fā)揮各自的特長和優(yōu)勢。除此之外,在這個階段另外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團隊建設,各個小組需要完成小組命名、設計口號、設計logo、制定規(guī)則,選舉小組負責人等一系列建組工作。
3.小組項目立項
各個小組根據(jù)自己的興趣、特長選擇相應的項目,并初步提交項目計劃書,并且以PPT的形式展示和答辯。教師也給予指導意見,最終確定項目任務書。
4.自主學習與項目開發(fā)
在這個階段,各小組就進入具體的準備階段。這個階段主要是為成果展示做準備工作,彩排、演練、準備道具等等。在該階段,學生按照自己的項目主題,分工合作,集思廣益,活動形式鼓勵創(chuàng)新。例如,角色扮演、家庭雕塑、主題演講、競賽、尋找真正服務對象開展工作等。
5.階段小結與交流
在整個項目開發(fā)的過程中,需要定期地進行階段小結,各個小組要匯報項目進展情況,并提交初步階段成果。各個小組之間對遇到的問題進行交流、討論,并鼓勵其它各組成員提出建議和意見。針對同學提出的建議和意見,小組從中找出有建設性的解決方法。
6.成果提交與評價
在該課程中,學生喜歡用角色扮演的形式展現(xiàn)項目任務書中的服務全過程。例如,個案輔導,從接案到實施,再到結案,學生通過扮演社會工作者和服務對象等其他相關角色,展現(xiàn)服務全過程,從中深刻體會和了解社會工作者服務技巧和方法。再比如,小組工作,學生自己設計符合項目主題的游戲活動、游戲規(guī)則,并且組織其他學生參與游戲活動。整個過程可以說是一個模擬的過程,但也不完全是,因為每個同學都參與到其中,真正體會社工的服務。每一位學生既是組織者,又是參與者。
最后,教師結合學生自評、小組內的互評和教師評價,按照一定的比例,對學生的項目成績給出一個合理的評定。
二、項目教學法在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部分學生對項目教學法不認可
大部分學生已經適應了傳統(tǒng)教學法,教師講,學生聽,學生被動接受知識,一旦讓他們主動思考,主動動手,就開始抱怨,認為困難重重,抵觸情緒明顯。在這種情況下,必然會影響到教學的實施和效果。但是,在項目結束后,學生普遍認為收獲很大。
2.學生綜合能力有待提高
項目教學法對學生的綜合能力要求很高,除了專業(yè)能力外,還要求學生有合作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溝通協(xié)調能力、組織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寫作能力等綜合能力,這對學生來說是一個極大地考驗。而目前的學生都是在應試教育下成長起來的,綜合能力欠缺,對項目的理解和把握不到位,創(chuàng)新能力、實踐能力不足,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能力有待提高。
3.教師壓力增大
項目教學法對教師而言是一種新的挑戰(zhàn)。“它需要教師打破學科體系的知識結構,按照項目內容重新設計教學?!盵1]而且教師需要有一線社會工作的實務才能夠提出專業(yè)建議和督導。例如,給中學生做成長課堂這個項目,教師需要有實務經驗,有針對性給予專業(yè)指導,否則這個項目可能就不是社會工作服務項目了。因此,教師備課時會準備更多的知識,需要有創(chuàng)新的課程設計和更加具體的教學目標,可能還會占用教師大量的業(yè)余時間去指導學生,這必然會加大教師的負擔,增加工作量。
三、項目教學法引入社會工作專業(yè)課程的建議和對策
1.項目教學法要嵌入到傳統(tǒng)教學法中
社會工作就是以實踐為基礎的,離開了實踐就沒有社會工作專業(yè)了。因此,社會工作專業(yè)課程需要打破傳統(tǒng)教學方法,融入項目教學法。傳統(tǒng)教學法以教師講,學生聽為主,這種方式能夠較為系統(tǒng)性、針對性的講授專業(yè)知識,是理論學習的主要方式,但是不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以及獨立思考的能力和實踐能力,也不利于學生個性的發(fā)展。而項目教學法可以彌補傳統(tǒng)教學法的不足,項目教學法的整個教學過程是學生參與的過程,鼓勵創(chuàng)新,注重是整個過程,而不是最后的結果;注重的是每個學生的個人成長和專業(yè)成長,而不是最終的成績。最重要的是項目教學法與社會工作專業(yè)的理念是一致的,都是以實踐為基礎。
因此,在專業(yè)課程教學中既要有傳統(tǒng)教學法,又要有項目教學法,根據(jù)不同教學內容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霸谶M行理論知識的講解時,
最好采用課堂教學中的傳統(tǒng)教學法,便于學生建立良好的知識框架,有利于相關知識的納入?!盵2]在社工實務的教學中,建議采用項目教學法。
2.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1)明確教師角色
在項目教學法中,教師不僅僅是講授者,還是項目教學的設計者、組織者、監(jiān)督者、評估者等多種角色。因此,教師要明確自己的角色,扮演好不同的角色。
(2)提高教師能力
首先,教師需要提高實踐能力。教師需要有一定的實踐經驗,特別是一線社會工作的實務經驗,因此,鼓勵教師外出進修,了解先進地區(qū)的實務經驗;鼓勵教師到一線社工機構做一段時間的兼職工作,增加實踐經驗。其次,教師需要有團隊意識,形成教學團隊。項目教學法往往會設計多門課程,一個教師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需要有教學團隊,共同協(xié)商設計項目,共同研究探討,共同指導學生,這樣才會達到好的教學效果。
3.完善實踐教學評價體系
“學校需要完善現(xiàn)有的學生考核制度,建立獨立的實踐教學評價體系?!盵3]比如,學生成績的評定應將項目的完成情況、專業(yè)知識水平、個人能力提升、社會實踐情況等按比例引入到成績評定中。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對實踐環(huán)節(jié)參與的積極性,還可以使學生通過項目教學法的實施提高自身的實踐能力。
4.增加資金的支持
首先,在實施項目的過程中必然會涉及到經費的問題,例如活動道具、車輛的使用等等,都需要一定的經費,而且在項目開發(fā)與管理中財務學習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其次,從教學研究來說,學校應該增加科研經驗,鼓勵教師進行教改研究,做到產學研共同發(fā)展。
總之,現(xiàn)在社會、企業(yè)需要的是擁有較強實際操作能力實用型人才,因此,社會工作專業(yè)必須加大實踐教學力度,加快實踐教學改革,優(yōu)化學科建設,通過項目教學法的實施加強理論與實際的聯(lián)系,使廣大畢業(yè)生成為同時擁有扎實的基本功以及強操作能力的人。
參考文獻:
[1]藺寧.項目教學法實施過程中的問題、分析與對策[J].高教論壇,2009.12
[2]于利.項目教學法在我國高職創(chuàng)業(y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華東理工大學,2013.
3.程凌燕.項目教學法在高校實踐教學中的應用探索[J].科教導刊,2012.1.
課題:內蒙古師范大學青年政治學院教學改革研究項目“項目教學法在青少年社會工作課程實踐教學中的運用”
作者簡介:史慧,內蒙古師范大學青年政治學院社會工作與社會管理系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青少年社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