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濟南市博物館藏瓷瓶賞析

      2016-12-07 09:51:05尚海波ShangHaibo
      收藏家 2016年11期
      關(guān)鍵詞:天球梅瓶釉里紅

      □ 尚海波Shang Haibo

      濟南市博物館藏瓷瓶賞析

      □ 尚海波Shang Haibo

      我國制瓷技術(shù)歷史久遠,據(jù)目前的考古發(fā)掘資料,商代已能燒制原始瓷。漢代時已燒成青瓷。及至宋代,我國瓷器制造業(yè)達到了一個空前繁榮的頂峰。歷經(jīng)3000多年,到了清代,瓷器的制造不僅集歷代之大成,且超越以往,創(chuàng)造了一個令后人頂禮膜拜的制瓷時代。

      圖1 元 釉里紅玉壺春瓶

      由于瓷器如冰類雪、晶瑩華美,有些實用器漸漸演變成具有觀賞性的陳列瓷,瓷瓶就是其中的一類。早在新石器時代的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時期就已有用來背水和盛水的尖底雙耳陶質(zhì)瓶形器;兩宋的玉壺春瓶和梅瓶,最初皆是酒具;清代是瓶類發(fā)展的頂峰,瓷瓶的造型多樣、種類繁多,此時瓷瓶最初用于盛水儲酒的實用功能已退化,多數(shù)成為擺放于案頭桌幾的裝飾用陳列瓷。因此,瓷瓶的造型、花紋、釉色等愈加賞心悅目,頗受賞玩者青睞。

      濟南市博物館所藏瓷瓶,品類豐富,風格多樣,現(xiàn)擇其佳者與大家共賞。

      元 釉里紅玉壺春瓶(圖1)

      瓶高23.4、口徑7厘米,撇口、長頸、垂腹、圈足。胎體堅硬,釉面瑩潤,器身飾有釉下彩的淡紅色折枝花紋,并繪旋紋七周。色澤悅目安靜,嬌而不艷,紋飾雅致勻凈,秀美清晰,筆意準確,構(gòu)圖嚴謹,布局規(guī)則,富有節(jié)奏。此瓶造型端莊優(yōu)美,古樸典雅,制作精細, 1969年出土于濟南大觀園,國家二級文物。

      釉里紅是指以銅紅料在胎上繪畫紋飾后,罩以透明釉,在1200攝氏度左右的高溫還原焰氣氛下,入窯一次燒成,并使釉下呈現(xiàn)紅色花紋的瓷器。釉里紅瓷器在元代屬燒創(chuàng)燒階段,紋飾比較簡單,不像青花紋飾那樣繁密細致。題材相應(yīng)減少,不及青花題材那樣豐富多樣。釉料所用的著色劑銅在高溫下容易揮發(fā),因此,元代釉里紅瓷器無淡彩,只有一個比較濃的色階,并且紋飾線條常見暈散。相比較青花而言,釉里紅燒成難度大,元代景德鎮(zhèn)尚不能十分熟練地掌握這種技術(shù),因此色彩純正的釉里紅瓷器流傳下來的很少。明宣德和清康熙、雍正時期的釉里紅瓷器在歷史上頗負盛名,但它們的成就是在元代基礎(chǔ)上取得的。

      玉壺春瓶又叫玉壺春壺,是一種撇口、細頸、垂腹、圈足,以變化柔和的弧線為輪廓的瓶類,頸較細,頸部中央微微收束,頸部向下逐漸加寬過度為杏圓狀下垂腹,曲線變化圓緩,圈足相對較大,或內(nèi)斂或外撇。這種瓶的造型定型于宋代,歷經(jīng)宋、元、明、清、民國至現(xiàn)代,成為中國瓷器造型中的一種典型器物。

      明 青花梅瓶(圖2)

      高26.7、口徑6、底徑9.2厘米。一對,兩瓶形制相同,小盤口,束頸,豐肩,長腹,平底。通體為白釉青花蝴蝶花卉紋飾,施釉不及底,足部露胎一周修正齊平,瓶口加飾一周黃褐色釉似銅口邊,釉白肥潤并開冰裂細片紋,青花色灰藍,周身有明顯的胎輪痕。兩瓶造型端莊、古樸,紋飾疏朗、清雅,可謂民窯器中的精品。1965年出土于濟南東郊明代趙鉉墓。

      趙鉉,字泊玉,號華延,山東歷城人。其父趙世卿是神宗時名臣,官至戶部尚書兼署吏部尚書。趙鉉以父蔭官,終官廣東高州知府。趙鉉墓出土墓志一合,銅鏡一枚,瓷器一組,哥瓷爐一件,一對青花梅瓶置于空心花紋磚之上。

      圖2 明 青花梅瓶

      曾有人根據(jù)明代帝王、后妃、及公主、皇子、郡王等貴族墓葬隨葬梅瓶現(xiàn)象認為,梅瓶是皇室貴族所專用的一種隨葬品。但從趙鉉墓隨葬梅瓶情況看,梅瓶并非皇室貴族專用隨葬品,一般地方官吏也可用以隨葬,未必是等級制度在喪葬上的體現(xiàn)。

      清康熙 五彩人物大瓶(圖3)

      高45.4、口徑12、底徑14.5厘米,國家一級文物。瓶大口外撇,長頸漸收,鼓腹下斂,圈足,器形系從花觚演變而來,亦稱觀音尊,端莊中透出靈秀。該瓶通體施白釉五彩紋飾,口沿下一周云頭紋,頸部連珠紋、回紋各一周。瓶身繪人物故事圖,文武百官聚集一堂,故事生動傳神,造型栩栩如生,整幅畫面構(gòu)圖嚴謹,場面精彩,氣勢恢宏。外觀施彩艷麗,繪畫采用寫實手法,縝密精湛,細致入微,富有層次感,不愧為康熙時期五彩瓷器中具有代表性的精品。底部青花雙圈,雖落有“大明成化年制”款,但實為典型的康熙五彩風格,為康熙中期以后的摹古作品。

      明清一些瓷器中不題寫本朝代的年款或堂名款而題寫前朝款識,以表達崇敬和緬懷之情,或作為仿品出售漁利,稱之寄托款。明成化一朝,在中國瓷器歷史上有著顯赫的地位,其鼎鼎有名的“斗彩雞缸杯”、“三秋杯”家喻戶曉,因成化制瓷優(yōu)良,從弘治朝起后世即多用為寄托款??滴醭前涯晏柤耐锌畎l(fā)揮到了極致,字體從力求逼真于成化原貌,到獨具康熙時代款識粗重有力和豪放不羈等多風格并存,有雙圈、單圈、雙方框、無框等多種形式。

      五彩,是我國釉上彩繪瓷器的一種傳統(tǒng)裝飾技法,基本色調(diào)以紅、黃、綠、藍、紫五種彩料為主,其特點是創(chuàng)造了釉下青花與釉上彩料相結(jié)合的方法,彩料濃艷深厚,透澈瑩亮,畫面給人以艷麗、堅硬的感覺,因而又有“硬彩”之稱。目前所見最早的傳世五彩瓷器是宣德青花五彩蓮池鴛鴦紋碗,收藏于西藏自治區(qū)薩迦寺。而康熙五彩在明代基礎(chǔ)上有了更大的發(fā)展,以柔和為貴,有“康彩恢器奇”之稱。因康熙五彩古拙渾厚,質(zhì)地細膩,釉色精美,繪畫藝術(shù)高,所以在歷史上名聲顯赫,代表了制瓷業(yè)的最高水平。

      清 青花加紫云龍?zhí)烨蚱浚▓D4)

      圖3 清康熙 五彩人物大瓶

      圖4 清 青花加紫云龍?zhí)烨蚱?/p>

      高59.5、口徑13.5厘米,國家二級文物。直口,長頸,腹渾圓似球,圈足。內(nèi)施白釉,外壁繪神龍立于海浪水波之中,龍頭上揚,神氣十足,張口瞠目,龍爪有力,生動傳神,威武無比,神龍的刻畫精致,配以天球瓶器形,愈顯雄偉氣勢,神龍周圍以云氣、蝙蝠、蓮瓣花紋圍繞。造型端莊優(yōu)美,發(fā)色純正,輪廓清晰,筆觸恣意豪放。胎體厚重敦實,釉胎結(jié)合緊密。

      天球瓶是受西亞文化影響極深的一種瓷器造型,創(chuàng)燒于明代永樂、宣德年間的景德鎮(zhèn)窯,多見青花,以海水龍紋為貴。永樂朝開始成為觀賞式瓶,宣德年間較為流行。瓶形為小口、直頸、豐肩、圈足、細砂底。因其形似球體而得名。

      宣德天球瓶胎骨厚重,斂口短頸,上闊下斂,腹大而扁,砂底微凹。清代天球瓶頸稍長、腹較圓,康熙時為平砂底。雍正、乾隆時期天球瓶燒制較多,雍正時為直口微撇,腹扁圓,乾隆時則直口較粗,圓腹,假圈足,部分為釉底。清康雍乾三朝時值盛世,仿古之風盛行,明初的天球瓶也是被仿制較多的一種。除了傳統(tǒng)的青花品種外,也有五彩、粉彩等彩繪天球瓶出現(xiàn)。

      清 粉彩三孔葫蘆瓶(圖5)

      高32.5、口徑8.3厘米。瓶為三連體形,同腹三孔,束腰,淺圈足,胎體緊致,釉面肥腴厚潤,光澤度較好,呈葫蘆狀。瓶身繪粉彩葫蘆花卉紋,在卡腰處束有一紅帶凸出,白釉底。葫蘆瓶造型奇特新穎,構(gòu)圖疏朗,葫蘆、枝蔓勾繪精細,圖案飽滿流暢,制作工藝也極為精巧,充分顯示了匠師們的藝術(shù)才華。瓶身通體繪綿綿瓜瓞、間有花卉紋飾,枝葉茂盛,其寓意吉祥,既有福祿綿綿之意,又有子孫萬代之喻,充分體現(xiàn)了粉彩有圖必有意,有意必有吉祥語的特色,可謂清代葫蘆瓶中的珍品。

      葫蘆瓶為南宋后期龍泉窯創(chuàng)制的瓶式,小口,短頸,瓶體由兩截粘合,成為上小下大的束腰式葫蘆狀瓶。因其諧音“福祿”,且器形像“吉”字,故又名“大吉瓶”,寓意大吉大利。葫蘆的蔓帶與萬代諧音,葫蘆腹內(nèi)多籽,寓有多子多孫之吉祥含義。于是,葫蘆成為吉祥如意、多子多福的象征,深受人們喜愛,遂成為傳統(tǒng)器形。宋元時期,龍泉窯、景德鎮(zhèn)窯均有生產(chǎn)。

      圖5 清 粉彩三孔葫蘆瓶

      圖6 清乾隆 茶葉末釉綬帶耳葫蘆瓶

      明清兩代,葫蘆瓶大量燒造,器形也有較多變化,有方形、圓形、蘊含天圓地方之意的上圓下方和多棱形等許多品種。至清康熙時, 葫蘆瓶成為外銷瓷品種之一,器型比明代的高大,并出現(xiàn)三節(jié)或四節(jié)式葫蘆瓶。自雍正以后,開始出現(xiàn)多孔葫蘆瓶,變化多端,其中的器口內(nèi)斂、臥足、裝飾有對稱如意帶者又演化為“如意尊”。品種有青花、五彩、五彩描金、仿哥釉、茶葉末以及藍釉、白釉、黃釉等其他單色釉。紋飾大多帶有道教色彩,也有書寫吉祥文字的。明代嘉靖皇帝因信奉道教,十分推崇葫蘆造型器物。故宮博物院就收藏有一件明嘉靖黃地紅彩纏枝蓮紋葫蘆瓶,堪稱上品。

      清乾隆 茶葉末釉綬帶耳葫蘆瓶(圖6)

      高23、口徑2.6、底徑7厘米,器形周正,國家二級文物。直口,束腰,鼓腹,圈足,頸、肩及腰部由對稱彎曲的如意頭綬帶相連,對稱的綬帶線條優(yōu)美飄逸。通體施茶葉末釉,口、腰部及綬帶處露古銅色胎,腰部兩周寬條帶裝飾,足底刻“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書款。此瓶釉色純正深沉,釉質(zhì)肥腴,釉面有不規(guī)則的黃點,造型優(yōu)美,線條流暢,制作精細,器身與綬帶耳相配合,隱似“吉”字形。流暢的造型與靜穆的釉色,盡顯其大氣雅致,是乾隆時御窯廠所制最為成功的茶葉末釉陳設(shè)觀賞器之一,可謂乾隆時期的代表作。

      茶葉末釉一詞始見于《陶雅》:“茶葉末釉,黃雜綠色,妖嬈而不俗,艷于茶,美如花,范為瓶,最養(yǎng)目?!笔且澡F為著色劑的結(jié)晶釉品種,屬高溫顏色釉類,經(jīng)高溫還原焰燒成。此種釉色釉面呈失透狀,在暗綠的底色上閃出猶如茶葉細末的黃褐色細點,釉色黃綠摻雜似茶葉細末,綠者稱茶,黃者稱末,古樸雅致,耐人尋味,且又滋潤鮮活,最宜養(yǎng)目。

      茶葉末釉起源于唐代黑釉,初似為燒黑釉瓷過火而出現(xiàn)的特殊品種,江蘇揚州曾出土多件唐代茶葉末釉瓷器。明御窯廠所產(chǎn)茶葉末釉,釉色黃潤,帶黑色或黑褐色斑點,似鱔魚皮色,稱“鱔魚黃”。清代茶葉末釉制品多為景德鎮(zhèn)官窯所燒,傳世品中,以雍正和乾隆時期最為多見,制作精細,端莊、規(guī)整,靈秀美觀。雍正官窯仿明代成化時期的茶葉末釉,較為成功,但色澤多偏黃,有茶無末,稱“鱔魚皮”。乾隆時燒制的茶葉末釉瓷器最為成功,釉色茶末兼有,黃綠摻雜,故有鱔魚黃、蟹甲青的稱謂,又因具有青銅器的沉著穩(wěn)定的色調(diào),常用以仿古銅器,所以又稱“古銅彩”。嘉、道以后大抵色暗而板滯,釉汁不潤,胎釉較粗。

      (責任編輯:郭彤)

      猜你喜歡
      天球梅瓶釉里紅
      梅瓶
      寶藏(2022年3期)2022-08-01 02:24:04
      葉建新與釉里紅
      劉 威作品精選
      鈞瓷梅瓶
      解析元代瓷器——釉里紅瓷器和鈞窯瓷器
      收藏界(2019年4期)2019-10-14 00:30:44
      霽藍釉留白龍紋梅瓶
      收藏界(2019年3期)2019-10-10 03:16:30
      乾隆款景泰藍花開富貴 加座獸足天球瓶
      收藏界(2019年3期)2019-10-10 03:16:30
      飲酒、插梅,作陪古人浪漫生活
      天球瓶史話
      收藏界(2018年4期)2018-10-12 00:57:20
      釉里紅與青花釉里紅
      陶瓷研究(2018年2期)2018-01-26 09:57:40
      达日县| 浦东新区| 文山县| 中卫市| 禹城市| 高唐县| 威宁| 青田县| 八宿县| 长寿区| 古交市| 台北县| 嘉祥县| 余庆县| 兴隆县| 汝南县| 班戈县| 靖宇县| 天峨县| 塔城市| 崇文区| 濉溪县| 东兴市| 正安县| 柳河县| 安顺市| 新民市| 连云港市| 云霄县| 平顶山市| 平凉市| 墨玉县| 酉阳| 海城市| 高雄市| 城固县| 思南县| 阿克陶县| 榆中县| 宜章县| 固镇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