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爽,張曉玲
(江西省婦幼保健醫(yī)院婦科,江西 南昌 330008)
?
闊韌帶肌瘤經(jīng)腹腔鏡剔除與開腹手術剔除的療效比較
王爽,張曉玲
(江西省婦幼保健醫(yī)院婦科,江西 南昌 330008)
目的:研究腹腔鏡與開腹手術在子宮闊韌帶肌瘤剔除術中的價值。方法:回顧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住院的子宮闊韌帶肌瘤患者136例,所有病例按照收治時間前后分為一組(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和二組(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其中一組28例腹腔鏡手術,33例開腹手術。二組59例腹腔鏡手術,16例開腹手術。觀察兩組患者圍手術期的臨床指標及衛(wèi)生經(jīng)濟學指標。結果:一組中腹腔鏡組手術時間(99.2±14.7)min和出血量(95.9±14.3)mL均高于開腹組(P<0.05);二組中腹腔鏡手術率高于一組(P<0.05),二組中腹腔鏡組手術時間、出血量、術后肛門排氣時間及術后住院時間均優(yōu)于開腹組(P<0.05);二組腹腔鏡較一組腹腔鏡的手術時間和出血量明顯減少(P<0.05);雖然兩組中腹腔鏡組的直接醫(yī)療費用高于開腹組,但非直接醫(yī)療費用和誤工費低于開腹組,兩者的總費用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腹腔鏡下闊韌帶肌瘤剔除術和腹式闊韌帶肌瘤剔除術是臨床常用的兩種術式,對于直徑小于10cm的闊韌帶肌瘤,腹腔鏡下闊韌帶肌瘤剔除術具有安全、微創(chuàng)、經(jīng)濟的優(yōu)點。
闊韌帶肌瘤;開腹手術;腹腔鏡手術;療效
子宮闊韌帶肌瘤是一種特殊類型的肌瘤,位于盆腔腹膜之外,術中易損傷輸尿管、膀胱等臨近臟器,傳統(tǒng)的治療方法主要是經(jīng)開腹行子宮闊韌帶肌瘤剔除[1]。隨著腹腔鏡技術的發(fā)展以及微創(chuàng)觀念的普及, 腹腔鏡下剔除子宮闊韌帶肌瘤逐漸獲得廣大臨床工作者的青睞[2]。本次研究著重探討不同時期腹腔鏡與開腹手術剔除子宮闊韌帶肌瘤的臨床效果及衛(wèi)生經(jīng)濟學指標, 現(xiàn)將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1.1 對象
2004年1月至2013年12月江西省婦幼保健院收治住院,臨床和(或)病理診斷為單發(fā)子宮闊韌帶肌瘤(直徑<10cm)的病人136例。按收治時間前后分為一組(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和二組(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其中一組28例腹腔鏡,33例開腹手術。二組59例腹腔鏡,16例開腹手術。納入標準:有全職工作,工作單位在江西?。荒挲g≤55歲;否認有高血壓病、糖尿病、冠心病等病史;否認有精神性疾病和精神疾病家族史;排除惡性腫瘤。
1.2 方法
1)術前準備 所有患者術前均行常規(guī)檢查以排除生殖系統(tǒng)惡性病變:盆腔B超檢查及婦檢詳細了解子宮闊韌帶肌瘤的大小、數(shù)目、位置、質(zhì)地、形狀及活動度。常規(guī)檢查無心、肺、肝、腎等疾病,體溫正常。術前陰道擦洗3天。
2)手術步驟 腹式闊韌帶肌瘤剔除術:患者使用連續(xù)硬膜外麻醉, 取仰臥位??梢赃x擇下腹正中切口開腹暴露子宮及闊韌帶肌瘤, 直視下完成切除。術后對切口用可吸收線作連續(xù)縫合。
腹腔鏡下闊韌帶肌瘤剔除術: 患者使用靜脈全身麻醉, 取仰臥位。鏡下探查子宮及雙側附件,認清肌瘤位置、大小,與子宮、輸尿管、膀胱等鄰近器官的解剖關系。于肌瘤表面最突起近圓韌帶及子宮側用單極電鉤橫行或斜行凝切開腹膜至肌瘤包膜,用肌瘤抓鉗鉗夾肌瘤向上提拉,用單極電鉤沿瘤核表面凝切肌瘤包膜,邊凝切邊剝離直到分離至肌瘤基底部。離斷肌瘤,電凝止血,旋切取出肌瘤取出送病理檢查。切除瘤體后沖洗瘤腔,檢查有無碎瘤組織殘留、出血及輸尿管損傷,必要時填塞止血紗布,后用可吸收線連續(xù)縫合切口邊緣的腹膜。
1. 3 觀察指標
比較分析組間與組內(nèi)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肛門排氣時間、術后住院時間、術后并發(fā)癥、衛(wèi)生經(jīng)濟學指標等相關指標。
1. 4 統(tǒng)計學分析
2.1 各組手術療效比較
二組中78.6%(59/75)通過腹腔鏡完成闊韌帶肌瘤剔除手術,較一組45.9%(28/61)高(P<0.05);第一組中,腹腔鏡組手術時間和出血量均高于開腹組(P<0.05);二組中,腹腔鏡組手術時間、出血量、術后肛門排氣時間及術后住院時間均優(yōu)于開腹組(P<0.05);腹腔鏡二組較腹腔鏡一組的手術時間和出血量明顯減少(P<0.05);腹腔鏡二組中有1例因盆腔嚴重粘連,肌瘤直徑達10cm,手術困難中轉開腹。見表1。
表1 各組手術相關指標比較
2.2 兩組衛(wèi)生經(jīng)濟學指標比較
腹腔鏡組的直接醫(yī)療費用(即住院費用)高于腹式組,非直接醫(yī)療費用和誤工費低于腹式組,差別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兩者的總費用無明顯差異(P>0.05)。見表2。
表2 衛(wèi)生經(jīng)濟學指標分析
患者均順利完成手術,無輸尿管的損傷。從研究結果中可以看出, 一組中腹腔鏡組的手術耗時顯著長于開腹組, 且術中出血量高于開腹組,這是因為當時開腹術式相對成熟, 經(jīng)驗更豐富。隨著腹腔鏡技術的發(fā)展和術者腹腔鏡技術的嫻熟。二組相較一組,有更多的患者選擇腹腔鏡手術,腹腔鏡組的手術時間和術中出血量均明顯減少,且腔鏡組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及術后恢復均優(yōu)于開腹組。本研究還顯示,在闊韌帶肌瘤手術中,雖然腹腔鏡組住院費用高于腹式組,但是腹腔鏡手術的總住院時間、術后住院時間及誤工時間相對更短,即患者術后恢復較快,能夠早日恢復工作,不僅減少了家屬的陪護壓力,而且可以節(jié)省一些直接非醫(yī)療及間接醫(yī)療費用,這糾正了既往認為腹腔鏡手術費用高的偏見。住院天數(shù)的縮短,也減少了衛(wèi)生資源的占用。故對于直徑<10cm的單發(fā)闊韌帶肌瘤,行腹腔鏡下闊韌帶肌瘤剔除術是安全、微創(chuàng)、經(jīng)濟、有效的。
目前腹腔鏡和開腹手術均能完成闊韌帶肌瘤剔除術,術者嫻熟的腔鏡技術是完成腹腔鏡闊韌帶肌瘤剔除術的前提,而對局部解剖的熟知是順利完成手術的根本[3,4]。腹腔鏡闊韌帶肌瘤剔除術的要點:選擇合適切口,包膜內(nèi)分離,任何操作緊貼肌瘤,止血先行,邊凝切邊剝離,循序漸進,合理使用電凝[5.6]。當術中發(fā)現(xiàn)闊韌帶肌瘤與盆壁緊密粘連,術野暴露不清,尤其與輸尿管關系不清,不適合行腹腔鏡手術時,應適時中轉開腹,避免大出血及損傷輸尿管。正確掌握手術適應證和嚴格的技術培訓是提高手術成功率及減少并發(fā)癥發(fā)生的關鍵措施,微創(chuàng)手術在具體方式的選擇上應個體化,適時中轉開腹,達到真正的“微創(chuàng)”。
[1]廖晟.腹腔鏡下子宮闊韌帶肌瘤剔除術可行性臨床探討[J].中國內(nèi)鏡雜志,2013,19(5): 552~553.
[2]張志英,方雅琴.腹腔鏡下闊韌帶子宮肌瘤剔除術的應用效果[J].中國鄉(xiāng)村醫(yī)藥雜志,2013,20(22):20~21.
[3]劉艷生,陳龍,葛偉平.腹腔鏡下闊韌帶子宮肌瘤剔除術32例臨床分析[J].中國微創(chuàng)外科雜志,2012,12(10):876~877.
[4]李素紅,王鋒,于江華,等.子宮闊韌帶肌瘤行腹腔鏡下肌瘤剔除術的療效分析[J].河南外科學雜志,2014,20(3):73~74.
[5]黃少女,施飛風,林躍清.腹腔鏡下闊韌帶肌瘤剔除術48例分析[J].福建醫(yī)藥雜志,2012,34(2): 173.
[6]彭莉,姚吉龍,古衍,等 .不同手術方式治療闊韌帶肌瘤的臨床研究[J].腫瘤預防與治療,2010,23(1): 44~46.
[編輯] 劉陽
2016-05-12
江西省科技計劃項目(20111BBG70023-5)。
王爽(1982-),女,主治醫(yī)師,主要從事婦科臨床研究;通訊作者:張曉玲, Xlzzz777@126.com。
R711.1
A
1673-1409(2016)36-0028-02
[引著格式]王爽,張曉玲. 闊韌帶肌瘤經(jīng)腹腔鏡剔除與開腹手術剔除的對比分析[J].長江大學學報(自科版),2016,13(36):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