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亭宇
高效課堂是一種“高效果”“高效率”“高效益”的新式教學課堂。在較少地投入時間和資源的前提下,取得教學效果的最優(yōu)化,并能夠扎實地反映出預期教學目標和教學效果的契合度,從整體上實現學生學習的高效性。因此,高效課堂絕不是膚淺的、功利性的應試課堂,而是能夠實現“三維目標”、內涵豐富的課堂。
一、高校課堂的目標
現在有很多老師對于高效課堂的認識上存在誤區(qū)。認為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性學習和探究性學習便是高校課堂。實踐證明,自主性學習和探究性學習只是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方法。高效課堂實則有更深層次的追求——從知識到興趣,培養(yǎng)能力,水到渠成形成智慧。
高效課堂的靈魂在于“學習能力”。因此,高效課堂把素質教育定為主旋律,“學習能力”正是其主要內涵。如果課堂只有知識的傳授而失去了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那么這樣的課堂則是低級的、應試的。知識固然可以通過灌輸的方式獲取,那能力如何灌輸?靠死記硬背無法符合當今素質教育要求的。
我們按照新課改的要求,需要轉變教學思路以及教育方法,轉換教師在課堂上的定位。從培養(yǎng)學生能力出發(fā),切實做到“把課堂還給學生”。教師只扮演引路人的角色,激勵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讓學生直接與知識對話。在此過程中,引導學生根據自身情況制定具體學習方法,體驗“失敗—矯正—成功”的過程,在應用中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掌握知識,實現真正的自主性學習和探究性學習。
在課堂上,教師的首要目標是引導學生建立興趣,全身心地投入、積極思考、認真實踐,使學生達到心無旁騖的程度學習。其次,教師的教學過程應符合教育的本真,不追求形式,真正做到“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最后,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性,促進學生使用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以揚長避短。這樣,課堂便簡單化了,高效也就隨之體現。
二、傳統(tǒng)課堂與高效課堂的比較
傳統(tǒng)課堂教學即為大家所熟悉的“五段教學法”(由赫爾巴特提出,其后齊勒爾和賴因加以擴充,訂出五個教學步驟:預備、提示、聯(lián)想、總括、應用)。在我國基礎教育課堂、傳統(tǒng)課堂教學依然處于主導地位。但從發(fā)展的角度看,這種教育形式已然落后,成為素質教育推進過程中的最大障礙。
傳統(tǒng)課堂教學最大問題在于,過分重視了對理論知識的灌輸而忽略了對學生的興趣、能力等方面的培養(yǎng)。這種教學只強化了理論知識,把學生當作承載知識的“容器”,從根本上,這有悖于人類認知新鮮是事物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實際上,學生真正理解書本上的理論知識是需要實踐的。換句話說,沒有直接經驗,學生很難理解間接經驗。在課堂上,學生學到的間接經驗一般表現為書本上的定理、概念、公式等非常抽象,很難被學生直接理解。學生要把這些抽象的理論轉化成自己知識,就一定需要具體的實踐作為基礎,理論與實踐二者缺一不可。
傳統(tǒng)課堂教學第二大問題在于教師作為課堂主體,忽略了學生的地位。具體變現為:老師講,學生聽;老師問,學生答;老師寫,學生抄。完全成為老師的“一言堂”,教與學本末倒置,學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創(chuàng)造性被摧毀殆盡。實際上,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并不否認教師的地位,而是要明確二者的關系。學生才是課堂的核心,教師是為其服務的——培養(yǎng)興趣、啟迪思考。因此,在新課改的大環(huán)境下,要求教師必須認同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育;注重從單純的理論知識傳授到學生自主性學習的轉變;師生平等對話;追求從單一的評價模式向多元化發(fā)展。
三、如何構建高效課堂
1.合理使用教材,創(chuàng)造性開發(fā)教材
教材僅僅是知識的藍本,到了教師手中,應體現出個性化的教學。要做到以下三點:一是認真研讀教材,抓住現行教材存在的問題,并作出有針對性地改革,基于實際學情抓住要點、突出重點、攻克難點。二是結合生活實際,通過一個個鮮活的例子將枯燥的知識形象化,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使學生充滿激情與活力,濃厚的興趣。三是教師要對教材上的同類知識進行整合,讓學生通過比較鑒別實現舉一反三,把前后知識串成線,感悟知識,最終實現自主性學習和探究性學習。
2.科學使用導學案
導學案能夠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能夠作為學生思維方式的指導。如何科學使用導學案現已成為教師亟待解決的問題。首先,要認真制定導學案,嚴把質量關——切實深化“問題探討、知識整理、閱讀思考、鞏固練習”四要素。其次,結合學情,讓學生參與導學案的編寫過程,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進一步通過自主性學習來掌握知識,并逐漸升華成為“學習能力”。最后,堅持指導性、針對性的原則使用導學案,充分體現“課前——課上——課后”的發(fā)展和聯(lián)系,在先學后教的基礎上實現教與學的契合。
3.科學組建學習小組
學習小組是一個以學生為主體的、承載著教育目標和能力培養(yǎng)職責的團隊。在構建高效課堂過程中,組建學習小組是尤為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具體措施如下:第一,科學地組建學習小組。教師根據具體學情將班內不同層次的學生按照“同組異質,異組同質”的原則分組,使學生在互相幫助的過程中獲得能力的提升。第二,有效地組織小組學習。在課堂上,教師應有意識地創(chuàng)設民主的氛圍,學生在和諧的氣氛中更容易萌發(fā)創(chuàng)造性思維。第三,科學地對小組的學習成果進行評價。教師應把評價重心定為鼓勵團隊合作,激發(fā)組間的競爭意識,讓絕大多數同學能夠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在教學中,建立合作學習體系,學生從發(fā)現問題到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會逐步形成自主探究的能力,為以后走向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
積極構建高效課堂,是適應當前教育發(fā)展的需要,是培養(yǎng)高素質人才的必經之路,對基礎教育改革有著重要的意義和深遠的影響。
(作者單位:黑龍江省大慶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