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曉陽,余凱龍,何東生,廖勁松,周瑜斌
(新余市人民醫(yī)院,江西新余338000)
?
PKP與PVP治療陳舊性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性骨折效果對比觀察
溫曉陽,余凱龍,何東生,廖勁松,周瑜斌
(新余市人民醫(yī)院,江西新余338000)
目的 對比觀察經皮椎體后凸成形術(PKP)與經皮椎體成形術(PVP)治療陳舊性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性骨折的臨床效果。方法 將96例陳舊性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性骨折患者隨機為兩組各48例,觀察組行PKP治療,對照組行PVP治療;觀察兩組術后視覺模擬評分(VAS)、后凸Cobb角、脊柱后凸角,檢測血清胰島素樣生長因子(IGF)、睪酮、鈣、磷、Ⅰ型膠原C端異物肽(CTX-Ⅰ),評價巴塞爾(BI)日常生活功能。結果 兩組術后第1周、12周、1年較術前VAS均降低(P均<0.05),兩組術后同時點VAS比較無明顯差異(P均>0.05);觀察組術后第1周、12周、1年后凸Cobb角及脊柱后凸角較術前增加(P均<0.05),對照組手術前后無明顯差異(P均>0.05);兩組術后較術前血清IGF、睪酮水平升高,CTX-Ⅰ水平降低,觀察組較對照組各指標變化更顯著(P均<0.05);觀察組較對照組日常生活完全自理比例高,中度功能障礙及嚴重功能障礙比例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結論 PKP與PVP治療陳舊性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性骨折均可緩解患者疼痛,但前者在恢復椎體高度、矯正Cobb角、改善骨質疏松及日常生活功能方面更具優(yōu)勢。
椎體骨折;骨質疏松;經皮椎體后凸成形術;經皮椎體成形術
陳舊性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性骨折作為一類發(fā)病率較高的疾病,不僅對脊柱本身的生物力學性能及生理功能造成嚴重損害,同時易出現(xiàn)椎體高度丟失、后凸畸形、頑固性背痛等癥狀,對患者的日常生活質量造成較大影響[1]。經皮椎體后凸成形術(PKP)與經皮椎體成形術(PVP)是近年開展的新型手術方法,對周圍組織損傷較小,出血量較少,可促進活動能力恢復等,在臨床范圍內得到了廣泛應用[2]。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們對96例陳舊性骨折疏松性椎體壓縮性骨折患者分別給予上述兩種方法治療,對比觀察其臨床療效。現(xiàn)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入選標準:①患者病程在3周以上,僅存在輕度外傷史;②存在胸腰背部頑固性疼痛,日常活動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③行X線檢查后確診;④排除無法耐受1~2 h手術者,存在凝血功能障礙、傳染性疾病者,合并心肺肝腎疾病者,因椎間盤突出、椎體或椎旁腫瘤引起的疼痛者[3,4]。選取新余市人民醫(yī)院收治的陳舊性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性骨折患者96例,按照手術方式的不同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48例。觀察組男25例、女23例,年齡54~75(65.4±5.9)歲;病變椎體共54節(jié),其中腰椎40節(jié)、胸椎14節(jié)。對照組男26例、女22例,年齡55~74(66.1±5.6)歲;病變椎體共52節(jié),其中腰椎42節(jié)、胸椎10節(jié)。兩組臨床資料無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
1.2 手術方法 對照組行PVP治療:患者取俯臥位后,常規(guī)消毒、鋪巾、麻醉,于C臂X線透視下確定骨折椎體的位置。在進針點中心處做一長3~5 mm的切口,于透視下將穿刺針經椎弓根穿刺至骨折椎體的前1/4處。將穿刺針芯拔除后,利用專用的高壓注射器將事先準備好的骨水泥注入骨折椎體中,直至水泥在骨折椎體內均勻分布時停止注射。待骨水泥完全硬化后將針鞘拔除并按壓傷口,維持3~5 min后縫合切口[5]。觀察組行PKP治療:消毒、鋪巾、麻醉、X線檢查、切口、穿刺等方法同對照組,待穿刺針進入到椎體合適位置后,將內芯抽出并置入導絲。將套管拔出,于導針引導下安裝擴張導管、工作套管后取出擴張管及導絲,向其中鉆入精細鉆直至椎體前緣。取出精細鉆后,將骨水泥推入到椎體前緣內,并放入擴張球囊[6]。于C臂X線機透析下觀察,注入造影劑后將球囊擴張,待椎體復位后可見椎體內形成一個空腔。取出球囊,注入骨水泥;待骨水泥完全硬化后將針鞘拔出,按壓傷口及包扎縫合同觀察組[7]。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手術前后視覺模擬評分(VAS)、后凸Cobb角、脊柱后凸角,檢測血清胰島素樣生長因子(IGF)、睪酮及骨生化指標,評價巴塞爾(BI)日常生活功能。①VAS:畫一條長10 cm的直線,0分代表無痛,10分代表無法忍受的疼痛,疼痛越嚴重得分越高[8]。②后凸Cobb角及脊柱后凸角:均行標準側位X線檢查,測量傷椎上一位椎體上緣及傷椎下一位椎體下緣的垂線夾角(后凸Cobb角),以及傷椎上終板、下終板連線所成的夾角(脊柱后凸角)[9]。③血清IGF、睪酮及骨生化指標:術前及術后第1年采集空腹靜脈血5 mL,以3 000 r/min離心15 min,吸取血清-30 ℃冰箱保存待測;采用包被放免法檢測IGF,放射免疫法檢測骨鈣素,定量電化學發(fā)光法檢測睪酮,自動生化分析儀測量血清鈣、磷、Ⅰ型膠原C端異物肽(CTX-Ⅰ)。④術后第1年BI日常生活能力評分:包括進食、洗澡、修飾、穿衣等10個項目,滿分為100分。100分是完全自理,75~99分為輕度功能障礙,50~74分為中度功能障礙,25~49分為嚴重功能障礙,24分以下為極嚴重功能缺陷[10]。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tǒng)計軟件。計數(shù)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比較采用方差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手術前后VAS比較 兩組術后第1周、12周、1年較術前VAS均降低(P均<0.05),兩組術后同時點VAS比較無明顯差異(P均>0.05)。見表1。
表1 兩組手術前后VAS比較(分,
注:與同組術前比較,*P<0.05。
2.2 兩組手術前后后凸Cobb角及脊柱后凸角比較 對照組手術前后后凸Cobb角及脊柱后凸角無明顯差異(P均>0.05),觀察組術后第1周、12周、1年后凸Cobb角及脊柱后凸角較術前提高(P均<0.05)。見表2。
表2 兩組手術前后后凸Cobb角及脊柱后凸角比較±s)
注:與同組術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同時點與比較,#P<0.05。
2.3 兩組血清IGF、睪酮及骨生化指標比較 兩組手術前后血清骨鈣素、鈣、磷水平比較均無明顯差異(P均>0.05);兩組治療后與治療前比較血清IGF、睪酮水平升高,CTX-Ⅰ水平降低,觀察組較對照組上述指標變化更顯著(P均<0.05)。見表3。
表3 兩組血清IGF、睪酮及骨生化指標比較±s)
注:與同組術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術后比較,#P<0.05。
2.4 兩組術后第1年BI日常生活能力比較 觀察組完全自理23例、輕度功能障礙19例、中度功能障礙2例、嚴重功能障礙1例,對照組完全自理16例、輕度功能障礙20例、中度功能障礙6例、嚴重功能障礙3例。兩組完全自理及中度、嚴重功能障礙所占比例比較,P均<0.05。
目前,針對PKP與PVP在治療陳舊性骨質疏松性椎體骨折方面的研究仍存在爭議,爭議在于哪種治療方法具有較高的臨床療效,是否能有效恢復椎體的高度并糾正后凸畸形。雖然這兩種術式治療陳舊性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性骨折均可取得一定效果,但仍需遵循其適應證及禁忌證。通常認為兩種術式的共同禁忌證主要包括:①手術部位已經存在局部炎癥或感染;②存在爆裂型骨折并合并了神經系統(tǒng)的損傷;③合并小關節(jié)的脫位或椎間盤缺損;④無法耐受0.5~1.5 h內的俯臥體位等[11,12]。
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術后第1周、12周、1年較術前VAS均降低,兩組術后同時點VAS相比無明顯差異;觀察組較對照組日常生活完全自理比例高,中度功能障礙及嚴重功能障礙比例低。提示無論哪種術式均可不同程度地緩解患者的疼痛癥狀,增加日常負重能力,促進其恢復正常的工作及生活,與以往研究報道基本一致[13]。對比二者后凸畸形恢復情況發(fā)現(xiàn),觀察組術后第1周、12周、1年后凸Cobb角及脊柱后凸角較術前增加。提示PKP比PVP在恢復椎體后凸畸形方面更具優(yōu)勢,增強了椎體的強度及穩(wěn)定性。其原因是PKP利用球囊及雙側注射骨水泥,能夠確保骨水泥更加均勻地分布在椎體內,從而進一步促進椎體結構及功能的恢復。臨床醫(yī)生對手術類型進行選擇時,可結合以下幾點做一綜合考慮:①對骨折椎體的壓縮程度作一判斷,若椎體存在嚴重塌陷,尤其是存在明顯的椎體骨皮質裂隙時,則需考慮采用PKP治療;②若對骨折椎體壓縮程度進行判斷時發(fā)現(xiàn)椎體雖存在嚴重塌陷,但終板及椎體后緣骨皮質的保存情況較為完整,則可采用PVP治療;③若手術的目的僅為了緩解疼痛,也可采用PVP治療,相比PKP可減少手術成本;④若患者心肺功能較差,所需時間較長,則優(yōu)先考慮采用PVP治療[14]。
IGF作為機體各組織內一種常見單鏈多肽因子,可通過自分泌及內分泌等多條途徑發(fā)揮作用,通過與受體結合參與骨細胞生長、增殖及代謝等過程。有研究報道指出[15,16],當血清睪酮水平開始下降時,可一定程度上增加破骨細胞的活性,而當骨的破壞能力明顯大于骨的形成能力時,則易誘發(fā)并加重骨質疏松。在本次研究中,對比血清學指標時可見,兩組治療后與治療前相比血清IGF、睪酮水平升高,CTX-Ⅰ水平降低,觀察組較對照組相比上述指標改善更加顯著??梢姡琍KP在治療癥狀性陳舊性骨質疏松性椎體骨折時,可促進上述血清學指標恢復,可避免加重病情,改善骨質疏松。
綜上所述,PKP與PVP治療陳舊性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性骨折均可緩解患者疼痛,但前者在恢復椎體高度、矯正Cobb角、改善骨質疏松及日常生活功能方面更具優(yōu)勢。但由于本研究樣本量較少且隨訪時間有限,可進一步研究以獲得更確切的結論。
[1] 王大林,王黎明,徐杰,等.Kümmell病的診斷與椎體后凸成形術治療[J].中國脊柱脊髓雜志,2012,12(22):1129-1131.
[2] 周環(huán)玉,周宇,黃昕亮,等.PFNA治療老年骨質疏松性股骨粗隆間骨折[J].贛南醫(yī)學院學報,2012,32(3):112-113.
[3] 陳寶,范順武.椎體成形術和椎體后凸成形術在脊柱屈曲壓縮Ⅰ型骨折中的應用(附9例報道)[J].全科醫(yī)學臨床與教育,2011,9(5):534-535.
[4] 劉波.改善骨質疏松對保守治療老年無神經根損傷腰椎骨折的價值[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4,34(3):801-802.
[5] 楊豐建,林偉龍,朱炯,等.經皮椎體成形術和經皮椎體后凸成形術治療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骨折[J].中國脊柱脊髓雜志,2011,21(1):50-54.
[6] 董雙海,田紀偉,王雷,等.應用經皮椎體成形術及經皮椎體后凸成形術治療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骨折[J].中華創(chuàng)傷雜志,2011,27(3):236-240.
[7] 鄒戟,趙紅衛(wèi),陳衛(wèi)東,等.經皮椎體成形術與經皮椎體后凸成形術治療骨質疏松脊柱壓縮性骨折的臨床對比分析[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24):5581-5582.
[8] Chew C, Craig L, Edwards R, et al. Safety and efficacy of 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in malignancy: a systematic review[J]. Clin Radiol, 2011,66(1):63-72.
[9] Bhaskar AK. Interventional management of cancer pain[J]. Curr Opin Support Palliat Care, 2012,6(1):1-9.
[10] Rho YJ, Choe WJ, Chun YI, et al. Risk factors predicting the new symptoma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 after 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or kyphoplasty[J]. Eur Spine J, 2012,21(5):905-911.
[11] Tu PH, Liu ZH, Lee ST,et al. Treatment of repeated and multiple new-onset 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 with teriparatide[J]. J Clin Neurosci, 2012,19(4):532-535.
[12] 李德彬,袁凌偉,桂曙光,等.經皮椎體成形術治療非骨質疏松性椎體骨折的療效研究[J].河北醫(yī)學,2014,20(5):123-124.
[13] 唐驊,劉培來,李明.經皮椎體成形術治療椎體壓縮性骨折56例療效觀察[J].山東醫(yī)藥,2011,51(3):61-62.
[14] Pizanis A, Garcia P, Pohlemann T, et al. Balloon tibioplasty: a useful tool for reduction of tibial plateau depression fractures[J]. Orthop Trauma, 2012,26(7):88-93.
[15] 單玉良.經皮椎體成形術治療胸腰椎壓縮性骨折臨床效果觀察[J].山東醫(yī)藥,2011,51(30):61-62.
[16] 朱仰義,章年年,任偉峰.單側與雙側穿刺PKP術治療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性骨析的療效比較[J].中華全科醫(yī)學,2014,12(12):1941-1944.
江西省衛(wèi)生計生委計劃課題項目(20151342)。
10.3969/j.issn.1002-266X.2016.42.020
R826.64
B
1002-266X(2016)42-0059-03
2016-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