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令華,常 湛,王麗慧,李 娟,賈 靜
(河北省石家莊市第二醫(yī)院,河北 石家莊 050051)
?
二甲雙胍對2型糖尿病合并結直腸癌患者預后的影響
孟令華,常 湛,王麗慧,李 娟,賈 靜
(河北省石家莊市第二醫(yī)院,河北 石家莊 050051)
目的 觀察二甲雙胍對2型糖尿病合并結直腸癌患者預后的影響。方法 選取76例2型糖尿病合并結直腸癌患者,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對照組采取普通降糖藥聯(lián)合替吉奧+奧沙利鉑(SOX)方案治療,觀察組采取二甲雙胍聯(lián)合SOX方案進行治療。觀察2組臨床療效,病理分級、淋巴結轉移和遠處轉移率以及3年生存率。結果 治療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治療組淋巴結轉移和遠處轉移發(fā)生率及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均<0.05);治療組3年生存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 二甲雙胍聯(lián)合SOX治療2型糖尿病合并結直腸癌可以提高臨床治療效果,改善病理分級,降低淋巴結轉移和遠處轉移的發(fā)生率及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提高患者3年生存率,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二甲雙胍;SOX方案;結直腸癌;2型糖尿病
目前全世界腫瘤和糖尿病的發(fā)病率均呈現(xiàn)逐年增長的趨勢。2型糖尿病患者均存在胰島素抵抗,所以會導致胰島素水平和胰島素生長因子的水平明顯升高,這兩種因子被認為是促進癌細胞形成和腫瘤進展的重要因素[1],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的腫瘤發(fā)病率明顯高于正常人[2]。在乳腺癌和肺癌患者中,患有糖尿病者的生存質量明顯低于無糖尿病者[3]。結直腸癌合并糖尿病者手術治療后生存時間顯著縮短,腫瘤相關的死亡率增高[4]。因此,合并2型糖尿病的腫瘤患者的預后越來越受到臨床研究人員的廣泛關注。二甲雙胍是一種臨床常用的口服降血糖藥物,其不但可以調控血糖,還可對多種腫瘤的發(fā)生、發(fā)展起到抑制作用,其可以通過多種通路影響腫瘤細胞的增殖和轉移,與部分化療藥物聯(lián)合應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其抗腫瘤作用[5]。同時還有研究顯示,二甲雙胍對于結直腸癌的發(fā)病率、疾病的進展都存在著一定的影響[6]。本研究觀察了二甲雙胍聯(lián)合SOX方案治療結直腸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及對預后的影響,現(xiàn)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09年8月—2012年6月石家莊市第二醫(yī)院住院的結直腸癌合并2型糖尿病的患者76例,TNM分期均為Ⅲ期,均經(jīng)病理組織學診斷確診為結直腸癌,并且所有患者在診斷之前已有血糖升高并達到1999年糖尿病專家委員會的診斷標準,均未使用降糖藥或胰島素,血常規(guī)、肝腎功能、心電圖檢查均正常,預計生存期超過3個月。所有患者的臨床、病理以及病例資料均完整,均經(jīng)病理證實。排除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遺傳性非息肉病性結直腸癌病例及肛管癌者,有1型糖尿病史者;患有完全性腸梗阻、急性腸穿孔、嚴重脫水等影響水電解質平衡及血糖濃度的情況者;有嚴重外傷史、潰瘍病病史、血液呈高凝狀態(tài)疾病者,具有心血管或外周血管病者。將患者隨機分為2組:對照組38例,男23例,女15例;年齡40~73歲;低分化腺癌11例,中分化腺癌18例,高分化腺癌9例。治療組38例,男21例,女17例;年齡41~72歲;低分化腺癌10例,中分化腺癌21例,高分化腺癌7例。2組性別、年齡、病程、腫瘤分型、結直腸癌所在部位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取SOX方案聯(lián)合普通降糖藥進行治療:奧沙利鉑130 mg/m2,d1、d21靜脈滴注;替吉奧連續(xù)口服14 d,藥量根據(jù)患者體表面積確定:體表面積<1.25 m2者40 mg/次,2次/d;體表面積1.25~1.5 m2者50 mg/次,2次/d;體表面積1.5~1.8 m2者60 mg/次,2次/d;體表面積>1.8 m2者70 mg/次,2次/d;早飯后和晚飯后分別口服1次,連續(xù)服用14 d,停藥7 d。同時給予磺脲類口服降血糖類藥物治療。治療組采用二甲雙胍聯(lián)合SOX方案進行治療:SOX方案的治療與對照組相同;二甲雙胍口服,1次/d,0.5 g/次。
1.3 觀察項目 觀察2組治療1周后的臨床療效,分析比較2組治療1年后病理分級、淋巴結轉移和遠處轉移情況,統(tǒng)計隨訪3年生存率。
1.4 療效評價標準[7]根據(jù)中華醫(y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以及結直腸癌診治指南中關于結直腸癌合并2型糖尿病的標準進行評價。治療后,臨床癥狀消失或基本消失為顯效;治療后,臨床癥狀與治療前相比明顯改善為有效;治療后,患者的臨床癥狀無明顯變化或病情加重為無效。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計數(shù)資料比較采用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2組臨床治療效果 治療1周后,治療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2組治療后結直腸癌病理分級及轉移情況 治療1年后,治療組低分化癌所占比例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治療組中,有10例患者發(fā)生了轉移,轉移率為26.3%,對照組中19例患者出現(xiàn)了轉移,轉移的發(fā)生率為50%,2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2組臨床治療效果比較
注:①與對照組比較,2=6.592,P<0.05。
表2 2組病理分級及轉移情況比較 例
注:①與對照組比較,2=4.547,P<0.05;②與對照組比較,2=4.516,P<0.05。
2.3 2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治療過程中,2組均出現(xiàn)了不同程度的不良反應,治療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2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
注:①與對照組比較,2=4.653,P<0.05。
2.4 2組3年生存率 研究對所有患者進行了隨訪,平均隨訪36.2個月,對照組失訪1例,隨訪率為98.7%。治療組3年生存率為86.8%,對照組3年生存率為64.9%,2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2=4.964,P<0.05)。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結構的改變,人口老齡化趨勢的不斷增加,2型糖尿病成為臨床上一種常見的疾病,同時2型糖尿病合并惡性腫瘤的發(fā)病率也迅速增長。結直腸癌也是臨床上一種常見疾病,其發(fā)病率也一直處于較高的地位。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屬于結直腸癌的高危因素,臨床研究顯示,患2型糖尿病的結直腸癌患者其病程時間以及死亡風險均明顯增加[10]。結直腸癌的發(fā)生、發(fā)展與糖尿病的高胰島素血癥、胰島素抵抗以及高血糖癥等密切相關,二者合并出現(xiàn)的患者在治療過程中難度較大,因此,臨床上多采用糖尿病聯(lián)合結直腸癌的兩種治療措施進行治療[8-9]。
隨著臨床研究的不斷進步,臨床治療2型糖尿病藥物也越來越多,臨床常用的主要包括二甲雙胍、胰島素等[10]。二甲雙胍是一種治療2型糖尿病的基本藥物,其對2型糖尿病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具有明顯的延緩作用,在臨床上得到了廣泛的認同以及廣泛的應用[11]。二甲雙胍不但可以有效抑制肝糖原異生,降低其輸出程度,從而使空腹血糖下降到正常水平;同時其還可以限制腸道對葡萄糖的吸收,增加葡萄糖的可用度,使外周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程度明顯增加,最終使得血糖的調控更加容易。隨著對二甲雙胍研究的不斷深入,研究發(fā)現(xiàn)其對糖尿病患者惡性腫瘤的發(fā)生,尤其是對于結直腸癌和乳腺癌的發(fā)生具有明顯下調作用,其可以通過激活機體內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抑制腫瘤基因信號通路的活動,進而激活腫瘤抑制因子的作用。二甲雙胍不僅可以使癌細胞的繁殖和增長受到抑制,還可以選擇性的殺死腫瘤干細胞,從而達到抑制腫瘤細胞生長的目的[12-13]。二甲雙胍對高胰島素血癥及胰島素抵抗有著明顯的改善作用,而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胰島素抵抗與腫瘤預后不良相關。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治療組轉移發(fā)生率及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治療組3年生存率明顯高于對照組。說明二甲雙胍可以有效增強SOX方案對結直腸癌的治療效果,改善腫瘤進展,降低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提高生存率。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主要是因為二甲雙胍口服后,其吸收率僅為50%,達到藥物峰值的時間大概需要2 h,其不會與血漿蛋白發(fā)生結合,并且可以通過尿液排出,使藥物不會在體內積蓄,因此會降低患者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14]。
綜上所述,二甲雙胍聯(lián)合SOX方案治療結直腸癌合并2型糖尿病可以提高治療效果,改善患者的病理分級及轉移情況,降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提高患者的3年生存率,對結直腸癌患者的預后有著重要意義,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1] De Bruiin KM,Arends LR,Hansen BE,et al. Systematic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diabetesmellitus and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inbreast and colorectalcancer[J]. British Journal of Surgery,2013,100(11):1421-1429
[2] Griffiths RI,Lindquist KJ,O’Mailer CD,et al. Undiagnosed diabetes in breast,colorectal,lung, and prostate cancer:incidence and risk factors[J]. ISRN Oncol,2014,2014:607850
[3] Shieh SH,Probst JC,Sung FC,et al. Decreased survivalamong lung cancer patients with comorbid tuberculosis and diabetes[J]. BMC Cancer,2012,12(1):174
[4] Mills KT,Bellows CF,Hoffman AE,et al. Diabetes mellitus and colorectal cancer prognosis:a meta-analysis[J]. Dis Colon Rectum,2013,56(11):1304-1319
[5] 齊蕾,張會娟. 二甲雙胍抑制腫瘤細胞轉移的研究進展[J]. 中國腫瘤臨床,2014,41(23):1544-1547
[6] 黃云飛,鄭文滔,鄭志強. 糖尿病并發(fā)消化系統(tǒng)腫瘤情況及影響因素分析[J]. 當代醫(yī)學,2013,19(32):75-76
[7] 張艷飛. 二甲雙胍對2 型糖尿病合并結直腸癌患者預后的影響[J]. 中國糖尿病雜志,2013,21(11):68-70
[8] 蘇雪清. XELOX與FOLFOX6治療結直腸癌的臨床療效比較[J]. 實用癌癥雜志,2013,28(4):370-371
[9] 林克宣. 2型糖尿病與結直腸癌的相關性及合并2型糖尿病的結直腸癌的特點[J]. 中國醫(yī)藥,2014,9(3):1269-1270
[10] Lee MS,Hsu CC,Wahlqvist ML,et al. Type 2 diabetes increases and metformin reduces total,coloreatal,liver and pancreatic cancer incidences in Taiwanese:a representative population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of 800,000 individuals[J]. BMC Cancer,2011,11(9):20-22
[11] 楊國華,禚元清. 糖尿病與結直腸癌及其生物學行為的關系探究[J]. 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13,10(21):2876-2877
[12] Vazquez-Martin A,Oliveras-Ferraros C,et al. The antidiabetic drug metformin suppresses the metastasis-associated protein CD24 in MDA-MB-468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cells[J]. Oncol Rep,2011,25(7):135-140
[13] 章國亮. 二甲雙胍抑制IL-6 誘導的LNCaP 增殖及上皮-間質轉化[J]. 第三軍醫(yī)大學學報,2013,35(13):1337-1338
[14] 劉霞. 二甲雙胍聯(lián)合FOLFOX6治療結直腸癌合并2型糖尿病的臨床療效分析[J]. 腫瘤藥學,2013,3(5):362-364
石家莊市科學技術研究與發(fā)展指導計劃項目(161460573)
10.3969/j.issn.1008-8849.2016.33.021
R587.1;R735.3
B
1008-8849(2016)33-3706-03
2016-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