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潔
【摘要】翻轉學習有利于拓展學習資源、展示學生差異、平衡虛擬課堂與現(xiàn)實課堂。開展有效實際的翻轉教學,有利于實現(xiàn)泛在化學習與教育公平。
【關鍵詞】翻轉學習 美術基礎教育 先學后教
【中圖分類號】G633.9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9-0195-02
大數(shù)據(jù)時代影像信息普及,碎片化材料膨脹。教育者在這種大境脈中,創(chuàng)新教學并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是重中之重。目前,翻轉學習在國內外教學中有很多有意義的嘗試,它依托信息技術,將過去課堂授課和課后復習鞏固等內化的順序顛倒過來,分解知識內化的難度,增加知識內化的次數(shù),是促進學習者獲得知識與技能的一種新的學習模式,核心是先學后教。筆者在實踐中借鑒翻轉學習的方式,結合美術學科特點,首先利用碎片化材料創(chuàng)建教學視頻、素材、任務單設計,供學生課前自主自助學習,接下來課堂上老師、同伴進行互動交流、作業(yè)答疑、協(xié)作探究,課后共同總結展示。
一、美術基礎教育中翻轉學習的實踐探索
目前,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提高課堂效率是師生學習實踐的雙向需求,筆者就翻轉學習在美術學科的應用,進行了以下探索。
(一)翻轉學習在美術基礎教育中的視覺性探索
視覺藝術教育可利用美術作品可視性重復傳播的特點,打破時空感知對象,強調體驗互動,幫助學生進行視覺素養(yǎng)、言語素養(yǎng)和媒體素養(yǎng)互動,進而提升自我視覺感知能力。教師準備相應視覺素材能夠延展教學時空性,滿足學生的動力訴求,提升教學時效。
【課例1】:《攝影設計》課前,筆者先將微課、往屆學生獲獎集錦、個人收集攝影作品,傳送給大家,然后在課堂上分組討論,進而實踐拍攝,并組織影展。
美術教學領域寬,個體教師專業(yè)能力有局限性。教師如果各自為戰(zhàn),會降低教學的效率和效果。大家互通有無,提前制作作品的集錦與說明集中展示,學生更能體會教學的要求,并吸收往屆作品的優(yōu)秀經驗,更好地展示自己。
(二)翻轉學習在美術基礎教育中的實踐性嘗試
美術教學課時短,時間分配難度大。鑒賞知識過于壓縮學生難吃透理論內容。而實踐時間不足,學生就沒有充裕時間創(chuàng)作。其次受空間角度的限制,實踐操作部分學生缺少反復研究的機會,目前人教版《美術鑒賞》課本中無任何實踐操作的內容。
美術學科實踐性強,翻轉學習可將實操環(huán)節(jié)、佳作欣賞等制作成微課提前導入,學生學習后帶著個性化的問題在課上探討,這樣便于課前知識傳遞,課中知識內化,課后知識復習,學生和老師也會獲得更多的教學支持和同伴支持。
【課例2】:以《面具制作》為例,將制作過程錄制成短片引導實踐操作。課前提供如下學習提綱。課中導入《夜宴》片段,引導學生進入情景,課后總結延伸。
(1)面具藝術圖例特點有哪些?
(2)面具設計基本步驟?
(3)展示小組制作面具過程,討論。
(4)組織面具作品展,整理成集。
(三)翻轉學習在美術基礎教育中的創(chuàng)新性推廣
美術無標準答案,給分量化難統(tǒng)一。實踐中筆者嘗試了任務單設計等方式開展活動,鼓勵開放創(chuàng)新性實踐,強調嘗試、體驗、感悟。
教學內容拓展創(chuàng)新,有利于學生建立多樣化、獨立性觀點,分散及聚合思考的能力,最終幫助學生提高審美與人文修養(yǎng)。其教學成果可利用現(xiàn)代化平臺,如微博、公眾號等進行開放性交流推廣。這樣便于學習目標管理、人際交流合作,可將集體智慧和特色文化更有力量的傳播到更大范圍。
【課例3】:開展班徽設計,成員漫像設計,“我的空間我做主”,繪制傳統(tǒng)折扇等融合鏤刻、彩繪、雕塑的活動。這些活動美化了班級環(huán)境,增進了同學友誼,強化了集體形象,激發(fā)了個人創(chuàng)造力。同時展示了班級文化、校園文化、國家文化。
二、翻轉學習在美術基礎教育中的思考
翻轉的核心在于先學后教,學習資源在公共平臺流動效果最大化仍需要教師的情感支持、管理支持和學術性支持。
(一)微課入手、建立體系,分享資源。
以微課為代表的動態(tài)學習資源生成如同“自助餐”,可重用使用,便于分享、內化、應用、遷移。一線教師應精確設計學習任務,制作接地氣有情感的微課,注重合作共享,動態(tài)更新、協(xié)同創(chuàng)新整合教育資源。教育頂層設計者應防止資源教學兩張皮,重視教學系統(tǒng)研發(fā)、微課學科體系的建立,幫助師生互構學習建立平臺。
(二)利用信息化,擴展課堂開放與交流性。
虛擬學習平臺的搭建,便于資源搜索推送?;旌辖虒W模式(視頻、討論)人機交互式學習(在線提高、對話、評價),便于學生的思維方式及綜合能力的提高。虛擬教學與現(xiàn)實教學統(tǒng)一,有利于教育實現(xiàn)動態(tài)智能化、終身化、社會化。
(三)鼓勵創(chuàng)新與傳播,實現(xiàn)教育泛在化。
推動有效實際的翻轉教學,注重探索多學科復合滲透教學,融合地方民族特色、彰顯國家文化魅力,利用現(xiàn)代化技術遠程發(fā)散,輸出兼具國際視野和文化內涵的網絡課程,注重教育多向性互動與生命力流動。倡導在線自主學習與混合學習結合,利用翻轉素材無縫銜接,實現(xiàn)學習泛在化。
三、結語
國家興衰,系于教育。翻轉學習有利于拓展學習資源,接納新技術和新藝術形態(tài);有利于展示學生差異,實施個性化的教育;有利于平衡虛擬課堂與現(xiàn)實課堂,實現(xiàn)泛在化學習。這樣的學習從單純求知到生活方式與習慣改變,更符合教育公平的理念,是解決大眾化教育問題的有效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