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賢君,王 潔,黃 鵬,黃美英
(右江民族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廣西 百色 533000)
?
慢性腎衰竭患者CRP、IL-6及MMP-9水平與頸動脈粥樣硬化的關系
古賢君,王 潔,黃 鵬,黃美英
(右江民族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廣西 百色 533000)
目的 探討慢性腎衰竭患者C反應蛋白(CRP)、白細胞介素-6(IL-6)及基質金屬蛋白酶-9(MMP-9)與頸動脈粥樣硬化的關系。方法 選取46例慢性腎衰竭非透析患者作為研究組,另選取50例同期行常規(guī)體檢的健康志愿者作為對照組,分別采用速率散射免疫比濁法、酶聯(lián)免疫法和明膠酶譜分析法檢測2組血清CRP、IL-6和MMP-9水平,并采用頸動脈超聲對內(nèi)膜-中層厚度(IMT)進行檢測,依據(jù)檢查結果將研究組患者分為內(nèi)膜正常組和內(nèi)膜增厚組,比較2個亞組血清CRP、IL-6和MMP-9水平,并分析上述因子分別和IMT的相關性。結果 研究組血清CRP、IL-6和MMP-9水平及IMT均遠遠高于對照組,且內(nèi)膜增厚組血清CRP、IL-6和MMP-9水平均遠遠高于內(nèi)膜正常組,上述數(shù)據(jù)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研究組中血清CRP、IL-6和MMP-9水平與IMT均存在明顯正向相關性(r=0.698,0.523,0.407,P均<0.05)。結論 慢性腎衰竭患者頸動脈IMT增厚明顯且存在明顯粥樣硬化,推測和血清CRP、IL-6和MMP-9水平異常升高有關。
慢性腎功能衰竭;C反應蛋白;基質金屬蛋白酶-9;白細胞介素-6;動脈粥樣硬化
頸動脈粥樣硬化是慢性腎衰竭患者常見并發(fā)癥,給患者生命健康帶來嚴重威脅。據(jù)臨床研究資料報道,當前我國慢性腎臟疾病發(fā)病率為0.2%~0.3%,慢性腎衰竭占有較大比重,終末期患者年發(fā)病率約為100~130/百萬,并呈現(xiàn)出逐年上升趨勢[1]。慢性腎衰竭患者微炎癥狀態(tài)和頸動脈粥樣硬化發(fā)生和斑塊形成存在一定關聯(lián),同時還可加重腎功能損害,影響整體預后成效[2]。有研究資料顯示,慢性腎衰竭患者血清C反應蛋白(CRP)、白細胞介素-6(IL-6)和基質金屬蛋白酶-9(MMP-9)水平異常升高是頸動脈粥樣硬化發(fā)生的重要危險因素,但是關于3種血清因子和頸動脈粥樣硬化的臨床關系和作用機制仍尚未完全明確[3]。鑒于此,本研究將慢性腎衰竭非透析患者和健康志愿者血清CRP、IL-6和MMP-9水平及頸動脈超聲檢查結果進行對比分析,旨在為此類患者頸動脈粥樣硬化發(fā)生機制研究奠定基礎。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腎病科于2014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46例慢性腎衰竭非透析患者作為研究組,另選取50例同期行常規(guī)體檢的健康志愿者作為對照組。研究組患者符合《腎臟病學》[4]中慢性腎衰竭相關診斷標準,均未行透析治療,且近1個月內(nèi)未給予影響血清CRP、IL-6和MMP-9水平干預;對照組為健康志愿者;所有入選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合并各類急慢性感染,或免疫反應性疾病者;②合并惡性腫瘤,嚴重貧血,嚴重肝、肺、心功能不全,或出凝血性疾病者;③存在固醇類藥物治療史,或合并有急性心腦血管病者;④拒絕配合檢查者。研究組中男30例,女16例,年齡45~72(59.83±6.71)歲,參照《當代內(nèi)科學》[5]臨床分期:CKD 2期14例,CKD 3期20例,CKD 4期8例。對照組中男35例,女15例,年齡43~70(58.31±6.56)歲。
1.2 方法
1.2.1 血清CRP、IL-6和MMP-9水平檢測方法 所有受試者于納入研究后次日同一時間段空腹抽取5 mL外周靜脈血于生化抗凝管中,震蕩后保存于-4 ℃冰箱中,并送至實驗室進行檢測。首先給予離心分離處理,臺式離心機參數(shù)設置:轉速3 000 r/min,時間15 min。取上清液保存于-20 ℃恒溫冰箱中保存,并于24 h內(nèi)完成檢測,保存過程中注意避免反復凍融。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日本日立,7600型)、酶標儀(美國Bio-rad,680型)及試劑盒(南京建成生物研究所)對血清CRP、IL-6和MMP-9水平分別采用速率散射免疫比濁法、酶聯(lián)免疫法和明膠酶譜分析法檢測,操作過程中應嚴格遵照使用說明書,并在無菌環(huán)境下完成。為減小誤差,可重復測量3次,求取平均值。
1.2.2 頸動脈超聲檢查方法 所有受試者于納入研究后次日行頸動脈超聲檢查,采用超聲診斷儀(荷蘭飛利浦,IU22型)、配套高頻線陣探頭(L12-5型)和凸陣探頭(C5-2型)進行檢查。具體操作:囑受試者仰臥并將頸部充分暴露使頭部向檢查對側偏移,沿胸鎖乳突肌外緣自下而上開始掃描,掃描方式為長短軸切面結合模式,聲束和血流間夾角≤60°,對頸總動脈起始段、中段、分叉部以及顱外段進行探查,對動脈斑塊數(shù)量、大小、形狀、表面形態(tài)以及聲影特征進行詳細觀察,掃描參數(shù):線陣探頭頻率5~12 MHz,凸陣探頭頻率2~65 MHz。測定IMT數(shù)值,取雙側IMT平均值作為最終結果。依據(jù)頸動脈超聲IMT檢查結果,將研究組患者分為內(nèi)膜正常組25例和內(nèi)膜增厚組21例,其中前者IMT≤1 mm,后者IMT>1 mm。
1.3 觀察指標 對比研究組和對照組血清CRP、IL-6和MMP-9水平、IMT等;對比研究組中內(nèi)膜正常組和內(nèi)膜增厚組血清CRP、IL-6和MMP-9水平、IMT等;分析慢性腎衰竭患者血清CRP、IL-6和MMP-9水平與IMT相關性。
2.1 對照組和研究組血清CRP、IL-6、MMP-9水平及IMT比較 研究組血清CRP、IL-6和MMP-9水平及IMT均遠遠高于對照組(P均<0.05)。見表1。
表1 2組血清CRP、IL-6、MMP-9水平及IMT比較
2.2 內(nèi)膜正常組和內(nèi)膜增厚組血清CRP、IL-6、MMP-9水平及IMT比較 研究組46例患者中頸動脈超聲檢查結果顯示共有25例IMT≤1.0 mm者(即內(nèi)膜正常組),共有21例IMT>1.0 mm者(即內(nèi)膜增厚組)。內(nèi)膜增厚組血清CRP、IL-6和MMP-9水平均遠遠高于內(nèi)膜正常組(P均<0.05)。見表2。
2.3 研究組血清CRP、IL-6和MMP-9水平與IMT的相關性 研究組中IMT和血清CRP、IL-6和MMP-9水平均存在明顯正向相關性(r=0.698,0.407,0.523,P<0.05)。見圖1~3。
表2 內(nèi)膜正常組和內(nèi)膜增厚組血清CRP、IL-6、MMP-9水平及IMT比較
圖1 研究組血清CRP和IMT相關性分析圖
圖2 研究組血清IL-6和IMT相關性分析圖
圖3 研究組血清MMP-9和IMT相關性分析圖
慢性腎衰竭隨著病情發(fā)展可導致多種并發(fā)癥,其中以心腦血管病對其預后和生活質量影響最為嚴重。隨著頸動脈粥樣硬化逐漸加重、斑塊形成,將會導致缺血性腦血管病,嚴重者甚至形成腦卒中,危及生命。因此,如何阻斷慢性腎衰竭患者頸動脈粥樣硬化進程已成為當前研究的熱點和重點課題。目前慢性腎衰竭發(fā)生頸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機制尚未完全明確,僅有既往研究證實炎癥反應、細胞外基質降解和重塑在頸動脈粥樣硬化形成和發(fā)展過程中起著重要參與作用[6]。慢性腎衰竭患者血清CRP、IL-6和MMP-9水平由于腎臟結構和功能損傷異常升高,并且隨著病情加重升高趨勢更為明顯。而血清CRP和IL-6均可通過不同途徑加重血管炎癥反應,加之MMP-9對動脈血管上皮細胞細胞外基質的降解作用使頸動脈血管損傷逐漸加重,進而導致粥樣硬化發(fā)生和斑塊形成[7]。而此種病理生理改變現(xiàn)象則會使得心腦血管并發(fā)癥發(fā)生風險明顯升高,另一方面又會加重腎臟損傷程度,影響預后。
血清CRP是一種急性時相反應蛋白,在慢性腎衰竭患者頸動脈粥樣硬化過程中既具有直接致病作用,也可間接誘導血管損傷加重,是心血管動脈粥樣硬化性并發(fā)癥的獨立危險因素。正常狀態(tài)下,該因子水平交易,但是在慢性腎衰竭患者中機體損傷會誘導并加重炎癥反應,使得血清CRP水平異常升高。該因子又會作用于頸動脈、冠狀動脈等重要血管,引發(fā)損傷[8]。另一方面,慢性腎衰竭患者機體內(nèi)毒素排除障礙、病原菌入侵風險增加等均會導致炎癥因子水平異常升高。除CRP外,血清IL-6升高程度也較為明顯,且在頸動脈粥樣硬化過程中也具有重要推動作用。IL-6是促炎癥因子釋放中心,慢性腎臟損傷是持續(xù)性微炎癥反應存在的基礎,也是頸動脈粥樣硬化損害持續(xù)存在、免疫炎癥反應逐漸加重的前提條件[9]。劉小菁等[10]研究表明,慢性腎衰竭晚期透析患者若血清CRP>11.5 mg/L,IL-6>200 pg/mL,則多病死于28個月內(nèi),且多因感染死亡,部分存活病例也被發(fā)現(xiàn)存在較為嚴重的頸動脈粥樣硬化病變,且多并發(fā)心腦血管病。另有研究表明[11],血清CRP和IL-6可通過不同作用途徑對頸動脈血管內(nèi)皮細胞造成損傷,同時誘導凝血功能發(fā)生異常,均可導致頸動脈粥樣硬化。本研究中,慢性腎衰竭患者中血清CRP和IL-6水平和IMT均存在明顯正向相關性(r=0.698,0.407),提示可將三者作為預后輔助評估指標,且對于血清CRP和IL-6異常升高者應及時給予控制,以免發(fā)生粥樣硬化性心腦血管并發(fā)癥。
MMP-9是基質金屬蛋白酶家族中重要的一員,主要由結締組織細胞分泌,在全身各種細胞外基質的降解過程中均積極參與。該因子具有廣泛的生物學活性,且作用底物多種多樣,尤以彈性蛋白、明膠蛋白、黏結蛋白等作用效果更為明顯。在正常生理狀態(tài)下,MMP-9可通過對細胞外基質降解和重構的調節(jié)作用改善細胞黏著狀態(tài),對細胞外基質任何成分均可自由切斷[12]。但是在慢性腎衰竭患者中,機體臟器損傷和病理反應均會導致MMP-9水平異常升高,此時該因子對血管基底膜降解作用呈現(xiàn)特異性特征,對局部的膠原組織降解作用顯著,同時參與血管平滑肌細胞的遷移,誘導其功能發(fā)生改變[13]。故而在慢性腎衰竭患者頸動脈血管損傷和粥樣硬化發(fā)生過程中,MMP-9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此外,MMP-9可在血清CRP、IL-6和TNF-α等多種促炎癥因子作用和刺激下被異常激活,使得其表達水平明顯升高[14]。國外相關臨床研究報道,通過對慢性腎衰竭患者和正常健康志愿者血清MMP-9及頸動脈粥樣硬化程度和狀態(tài)進行比較,發(fā)現(xiàn)前者MMP-9、IMT、斑塊形成率均較后者異常升高,且MMP-9和IMT呈現(xiàn)強烈正向相關性[15]。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血清MMP-9及IMT較對照組顯著升高,內(nèi)膜正常組和內(nèi)膜增厚組數(shù)據(jù)也存在顯著差異,且IMT和MMP-9水平相關性明確,提示血清MMP-9異常升高在慢性腎衰竭患者頸動脈粥樣硬化過程中可能起著重要參與作用。
綜上所述,慢性腎衰竭患者血清CRP、IL-6和MMP-9水平均較正常健康人群顯著升高,且前者頸動脈超聲檢查IMT也明顯高于后者,此類患者中血清CRP、IL-6和MMP-9水平和IMT均存在明顯正相關性,推測頸動脈粥樣硬化的發(fā)生和其血清CRP、IL-6和MMP-9水平異常升高存在一定關聯(lián),可以此為突破點,控制此類患者血清CRP、IL-6和MMP-9水平,降低心血管并發(fā)癥風險,改善此類患者臨床預后。
[1] 張勉之,張敏英,沈偉梁,等.慢性腎功能衰竭原發(fā)病的流行病學研究[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04,12(2):70-72
[2] 孫響波,王霞,于妮娜.蘇葉地黃湯對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微炎癥狀態(tài)”的影響[J].河南中醫(yī),2016,36(3):545-546
[3] 雷茹.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超敏C反應蛋白水平及營養(yǎng)狀況對肺功能的影響[J].海南醫(yī)學院學報,2016,22(7):661-664
[4] 王海燕.腎臟病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162-174
[5] 楊曄.當代內(nèi)科學[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2:321-323
[6] 金劼,張曉輝.慢性腎功能衰竭與線粒體[J].浙江臨床醫(yī)學,2015,17(8):1421-1423
[7] Pruijm M,Schmidtko J,Aho A,et al.High prevalence of anti-apolipoprotein/A-1 autoantibodies in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and association with dialysis vintage[J].Ther Apher Dial,2012,16(6):588-594
[8] 孔麗蕊.血清降鈣素原、C-反應蛋白、胱抑素C檢測在慢性腎衰血液透析患者中的應用分析[J].母嬰世界,2015,15(14):80
[9] 于明忠,劉建軍,田曉,等.血液灌流對慢性腎功能衰竭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癥狀態(tài)的影響[J].中國醫(yī)藥,2015,10(4):527-531
[10] 劉小菁,劉永泉.尿毒癥患者同型半胱氨酸及超敏C反應蛋白水平分析[J].山西醫(yī)藥雜志,2016,45(6):677-678
[11] 楊愛華,張小云,張滿生,等.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血清晚期糖基化終產(chǎn)物與頸動脈粥樣硬化、微炎癥的關系[J].實用醫(yī)學雜志,2011,27(21):3888-3891
[12] 蔡建芳.營養(yǎng)不良-炎癥-動脈粥樣硬化綜合征與慢性腎功能衰竭[J].國外醫(yī)學泌尿系統(tǒng)分冊,2003,24(2):198-201
[13] 溫繼蘭,陳青,李榮山.血清TGF-β1、MMP-9/TIMP-1在不同分期慢性腎衰竭患者的表達[J].山西醫(yī)科大學學報,2009,40(6):529-532
[14] 滕東軍.慢性腎功能衰竭與頸動脈粥樣硬化關系的分析[J].中國中醫(yī)藥現(xiàn)代遠程教育,2010,8(23):187-188
[15] Lundberg S,Lundahl J,Gunnarsson I,et al.Atorvastatin-induced modulation of monocyte respiratory burst in vivo in patients with IgA nephropathy:a chronic inflammatory kidney disease[J].Clin Nephrol,2010,73(3):221-228
王潔,E-mail:yyfywj@126.com
10.3969/j.issn.1008-8849.2016.32.028
R692.5
B
1008-8849(2016)32-3612-03
2016-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