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丙熙,胡 萍
(武漢體育學院研究生院,湖北 武漢 430079)
運用動機理論改善體育教學環(huán)境中的心理環(huán)境
曾丙熙,胡 萍
(武漢體育學院研究生院,湖北 武漢 430079)
近十年來體質檢測機構的數據顯示,我國肥胖與視力不良學生的比例迅速增加。這一系列的異?,F象引起了國家相關部門的重視。2014年10月20日,國務院推出了體育產業(yè)新政,公布了《國務院關于加快發(fā)展體育產業(yè)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兑庖姟分赋?,要加快政府職能轉變,進一步簡政放權,并將全民健身上升為國家戰(zhàn)略,把體育產業(yè)作為綠色產業(yè)、朝陽產業(yè)扶持培養(yǎng)。如何為新政培養(yǎng)后備人才,改善大學階段體育教學環(huán)境成了必須解決的一大問題。
1.1當代社會體育教學環(huán)境特征
通常說的體育教學環(huán)境指的是在進行體育活動過程中需要的一切外在條件綜合形成的集體表現,它指導了體育教育成果的本質。一般主要把其構成因素分為物理(物質)環(huán)境因素、心理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因素。其中的物理環(huán)境因素與社會環(huán)境因素對普通的體育教師有著很大的不可操控性。而如何改進體育教學的心理環(huán)境有著很高的研究價值。制約心理環(huán)境的因素一般與教師的指導風格、學生的學習動機與熱情以及學生與教師的師生關系有關。本文重點從動機理論的相關內容入手,研究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動機,進而改善體育教學的心理環(huán)境。
1.2當代社會體育教學心理環(huán)境相關心理學因素
在心理學中,動機包括人們行為的起點、方向、強度和持續(xù)的時間幾個方面,人們由于受到激發(fā)和鼓勵,自我產生內在驅動力,于是人們會朝著期待的目的地出發(fā)、前進。根據我國大學生所處的高校環(huán)境,我們將他們的體育動機大致分為內在、外在2類動機,從這2類動機的特點出發(fā),可以利用麥克利蘭的成就需要理論與巴甫洛夫相關的誘因論來改善學生學習體育的動機。1.2.1內在動機在內在動機方面,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戴維·麥克利蘭在20世紀50年代通過探索人類的需求和動機后得出成就動機理論。麥克利蘭把人的高層次需求歸納為對成就、權力和親和的需求。他對這3種需求,特別是成就需求做了深入研究。成就需求簡單來講就是爭取所做事物的成功,并希望做得更好的需求。麥克利蘭通過調查研究認為,由一種本能的需求希望把事物做得更好,并且享受這個過程。因為在努力的過程中會有克服困難和解決難題的成就感與自我肯定感。這種感覺也許會勝過事物本身帶來的物質獎勵。這種成就需求針對每個不同的個體會有不同的差異。這是由個體的內在性格與價值觀決定的。
1.2.2外在動機另一方面巴甫洛夫的條件反射理論為外在動機的提出奠定了基礎,人作為一種生物會對外界的刺激產生一種條件反射式的行動。誘因對人們產生刺激,以促使人們追求期待的目標。
誘因和驅力是密不可分的,相互作用于個體,誘因對個體產生刺激,形成外在目標,當外在目標恰好被個體所需要,于是推動個體發(fā)生朝著目標努力的行為,每個階段的大小目標均不相同且不斷刺激個人便獲得持久的推動力,最終實現目標。
從成就動機論與誘因論2個方面同時作用于大學生,來激發(fā)他們參加體育活動的內在動機與外在動機,進而改善目前的體育教學環(huán)境,筆者認為是非常可行的。
先利用成就動機量表(Achievement Motivation Scale,簡稱AMS),將學生分為3類,分別為高分數強成就動機類、中等分數一般成就動機類和低分數弱成就動機類。
從學生本身的學習動機方面進行分類,通過外在動機刺激與相關心理學手段的運用,從而達到理想的教學心理環(huán)境狀態(tài)。成就動機越強的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自覺性、主動性和堅持性就越強,學習的內在強力就發(fā)揮得越好,他們對完成高難度任務有著強烈的渴望,愿意承擔責任,對待困難也會堅持到底。這類學生是課堂活躍氣氛的帶動者。培養(yǎng)此類學生的能力有助于課堂教學任務的完成,是教學周期中前期關注的重點。
成就動機中等的學生一般所占的比例較大。此類學生愿意接受有一定難受挑戰(zhàn)的課堂任務,但受個人內在情緒和外在同學干擾很大,害怕失敗的同時對追求成功欲望的需求只有一般水平,他們大多數目的只是為了參與日常體育鍛煉或對某項體育活動有著一定興趣愛好,受整體課堂氣氛干擾很大,是教學過程中的難點。
成就動機較低的學生不喜歡參與包含競爭類的體育項目,他們沒有挑戰(zhàn)困難的動力,也不喜歡在集體中承擔相應責任,沒有明確的做事目標。此類學生參加體育課可能單單只是為了完成大學課程需要,取得所需學分,對體育課堂采取敷衍和逃避的態(tài)度。對待這些學生要及時了解其情況,比其他類型學生給予更多的關心與外界刺激,也可以采用其他學生幫帶的方式。
在實際增強學生的成就動機的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1)盡量為學生提供從體育活動中獲得成就感的機會,幫助其樹立起鍛煉的信心,體育成績差的學生由于經常受到競技中成績落后的打擊,會加重他們的自卑感,促使他們自暴自棄;相反,由于體育成績更優(yōu)秀的學生經常獲得教師更多的關注和贊揚,同學對他們的認同度也得到提高,這類學生的成就意識和自信心便會逐步得到提高。因此,教師要引導并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參與意識,鼓勵學生互幫互助,營造好幫差的良好環(huán)境,避免學生過早放棄體育鍛煉,當其體育成績提高時及時給予肯定,鼓勵表揚,讓他們體會到“參與體育”的樂趣,逐步樹立起體育的信心,對體育產生興趣。(2)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有的放矢地設計體育鍛煉項目,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鍛煉,不要對每個學生都是同樣的要求,要因材施教,讓每個學生的體育特點得到自由發(fā)展。因此,體育教師設計教學內容、要求學生達到某種動作或技術指標時要從學生的實際體質、運動能力出發(fā),分層次設計,考慮個別差異,但切忌硬性規(guī)定哪些學生做哪些鍛煉內容,否則會傷害學生的自尊心,讓學生參與此項鍛煉積極性大大降低。教師要做到的是讓學生在進行鍛煉前自主選擇內容、樹立自己能優(yōu)秀地完成此項鍛煉內容的信心,鍛煉中指導學生,讓每一位學生都能體驗到自己能完成、想做好、會成功,從而享受到不斷進步的喜悅,達到調動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積極性的目的。(3)根據學生實現預期鍛煉目標的情況,如何不斷改變體育鍛煉的目標來使學生對自己所取得的成績滿意,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為學生設立的目標與實際達到的成績的差距。參與體育鍛煉的目標遠大,成就動機強;目標模糊,成就動機差。因此,教師應該教育并幫助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確立和調整自己的目標,目標過高或過低都不利學生的進一步發(fā)展。(4)引導學生對自己參與體育運動的結果進行適當地歸因,進行歸因能訓練一個人分析自己同一行為產生的不同原因,深入了解動機和情緒的影響。歸因訓練時,教師要尤為重視引導學生實事求是地進行歸因并科學、合理地加強內部歸因訓練,使學生清晰地認知成功的關鍵在于自己能力的提高,而失敗是因為為實現目標付出的努力不夠,這類訓練對于增強學生自信心、逐步提高目標是十分有必要的。另外,體育教師自身的強烈成就意識,以及體育教師對學生的期待等,也是影響學生成就動機的重要因素。
體育教育改革已經箭在弦上,配合國家政策的改變和切實為學生著想才是作為一名體育教師履行職業(yè)道德和做好本職工作所應該做的。所以,我們必須對改變體育教育環(huán)境盡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使我國的體育教育環(huán)境符合當代發(fā)展的要求,使高校體育氛圍煥然一新。同時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與對體育的興趣,使終身鍛煉的口號成為現實。
[ 1 ]任佳,谷躍兵.體育教學心理環(huán)境的分析研究[ J ].讀與寫,2008(6).
[ 2 ]楊鋒,劉靜.我國普通高校體育教學環(huán)境評價體系的構建[ J ].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9).
[ 3 ]李桂英.普通高校公共體育教學環(huán)境的構成及影響[ J ].湖北體育科技,2008(3).
[ 4 ]蹇曉彬,郭赤環(huán).高校學生體育鍛煉動機及其影響因素的相關性分析[ J ].體育學刊,2008(7).
G807.4
A
1674-151X(2016)06-071-02
2016-04-22
曾丙熙(1992~),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跆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