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治國
(大連海洋大學,遼寧 大連 116023)
民族傳統(tǒng)體育學
突出武術核心功能有利于武術國際化發(fā)展
辛治國
(大連海洋大學,遼寧 大連 116023)
采用專家訪談、文獻資料等方法,通過對近年來武術國際化發(fā)展的相關問題進行研究發(fā)現(xiàn),武術包羅萬象,形式各異,能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但這種全能性的整體推廣將會弱化武術的核心作用,對習練者造成一定的迷霧感,又因為世界各個地區(qū)文化的差異性,直接阻礙了武術的全球化發(fā)展。在某種程度上,什么都“是”就意味著什么都“不是”。在武術的發(fā)展過程中應有選擇地給武術功能“瘦身”,明確發(fā)展方向和習練目的,有針對性地將武術的功能進行推廣,進而“由點到面”,最終促進武術的全球化發(fā)展。在武術的全球化過程中,有些做法不是不可以做,而是在做的過程中要講究方式、方法的科學性。
武術;核心功能;國際化
武術是伴隨著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發(fā)展而逐步發(fā)展起來的,幾乎涵蓋了中華文明的各個領域,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在身體技能發(fā)展的一種體現(xiàn)方式,也是偉大的中華民族對世界體育的一個重要貢獻。它伴隨著中華文明起源而起源,伴隨著中華傳統(tǒng)文明的發(fā)展而發(fā)展,涉及了傳統(tǒng)哲學、倫理學、傳統(tǒng)醫(yī)學、傳統(tǒng)美學、兵法學、民俗學等諸多傳統(tǒng)文化領域。在長期的歷史發(fā)展中,由于政治的影響和傳統(tǒng)文化的傳播,武術對周邊國家特別是東亞地區(qū)的搏擊術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如,韓國的跆拳道,日本的柔道、劍道、相撲,泰國的泰拳等搏擊術的起源或發(fā)展過程都深受中國武術的影響,有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影子在里面。
中國武術博大精深。在“打”的核心內容下,還包含了競技、審美、醫(yī)療、哲學、禮儀、健身、教育、意志培養(yǎng)等諸多元素。在當前的武術國際化、全球化傳播過程中,一些拳種的推廣也在極力的宣稱自己所習練的武術拳種能全方位地使人得到鍛煉和提高。萬事有利皆有弊,正是因為武術傳播的內容過多,這種“全面”推廣直接影響到了武術的全球化發(fā)展進程。
1.1 研究對象以突出武術核心功能有利于武術國際化發(fā)展為主要研究對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根據(jù)研究方向,有針對性地查閱了《中國武術歷史與文化》等3部專業(yè)書籍,以及《北京體育大學學報》、《武漢體育學院學報》等自2010年后發(fā)表的相關論文36篇,以及國家體育總局網(wǎng)站及武管中心網(wǎng)站、武術萬維網(wǎng)等網(wǎng)絡資源為深入研究打下基礎。
1.2.2 專家調查法 通過走訪、調研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并聽取他們對該問題的意見和建議。
2.1 官方模式官方模式是指依托國家和政府的影響力,結合武術的推廣和發(fā)展需要而進行的推廣活動。這種模式主要以競技比賽為主要形式,借以帶動武術的傳播和推廣,有積極的、硬性的意味,包含著一定的政治因素在內。如,世界武術錦標賽、亞洲武術錦標賽、各地(以武術發(fā)源地為主)的武術節(jié)、中外武術對抗賽等。這種武術的傳播和交流大多是以官方組織、政治牽頭的,有一定的主動推廣性。官方推廣模式主要是以競技武術為主,競技套路和散打是主要的推廣內容。多年來“武術進奧運”的話題時常被提起,這就是官方推廣模式的一種。以政府機關牽頭,以武術項目為媒介,借奧運的平臺來推廣中國傳統(tǒng)體育文化,宣傳項目的背后有很大政府官方的身影體現(xiàn)。政府的實力和傳統(tǒng)文化的兼容性是官方推廣成敗的一個重要因素。
2.2 民間模式民間模式主要是指不受政治和官方比賽的影響,出于學員內心的愛好而促進武術推廣的一種模式,歐美等國武術館校俱樂部的開設大多屬于這種類型。他們主要根于自身發(fā)展的需要和自我興趣,他們主動學習武術,有很強的目的性和主動性。這種模式以技術推廣為主,強化某種技術的實際應用效果,如,某些實戰(zhàn)
技法的傳授和學習,更側重于武術的防身自衛(wèi)等實際應用能力的提高。日本少林拳法聯(lián)盟是日本重要的武術、宗教團體,它也是基于這種模式而創(chuàng)立的。1947年日本人宗道臣在學習了少林拳法之后創(chuàng)立了日本少林拳法聯(lián)盟。他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和價值取向對少林拳的內容和功能進行了“篩選”和“再加工”,更加突出了少林拳的技擊性和實際效果。日本少林拳法聯(lián)盟的這種突出“重點”又保留特色的技術傳播路線在武術傳播和發(fā)展之路上取得的成績,為武術的國際化發(fā)展和全球化布局起到了寶貴的探索和借鑒作用。
2.3 商業(yè)運營模式商業(yè)運營模式是指根據(jù)武術不同的功能和效用,結合現(xiàn)代運營理念,采用商業(yè)化的運營模式來經(jīng)營,以獲利為目的的一種武術發(fā)展模式。這種模式更傾向于功能推廣。眾所周知,武術作用包含了文化、體育、休閑、醫(yī)療、審美等各個領域。出于練習者的需求和練習的出發(fā)點不同,商家采用了不同的武術形式并有目的地加以指導、引導或治療,來促進練習者的身心健康發(fā)展。近年來,全國各地興起了一種以太極拳為主的集習武、養(yǎng)生、休閑、洗浴、餐飲等諸多項目為一體的新型服務行業(yè)。易太極,就是最先一批在國內經(jīng)營此類項目的休閑武術產(chǎn)業(yè)公司之一。易太極是以陳氏太極拳為基礎,博采眾家之長,精研經(jīng)典拳論,結合易經(jīng)的陰陽之理,中醫(yī)的經(jīng)絡學說,道家的導引吐納之術,通過繼承和發(fā)展,根據(jù)現(xiàn)代人的身體狀況和習練條件,以人體生理特點為依據(jù)重新規(guī)范每個動作,制訂標準,將以往太極拳動作缺少準確性,無法驗證轉變?yōu)榭蓹z驗的標準化教學,有一定的時代性和目的性,深受廣大群眾和成功人士的青睞。馬云就是從中體驗到了武術對人的促進和發(fā)展以及武術對當前人的社會缺失感,才高薪聘請了私人教練,常曰拳不離手,受益匪淺。
2.4 文化推廣模式文化推廣模式是基于一定的文化場景或文化媒介來使人們接觸武術、了解武術,從而引導人們學習武術,進而體驗武術,使其從中受益促使武術良性可持續(xù)發(fā)展的一種武術推廣模式??鬃訉W院中的武術教學,以及小說等文學作品和武術音像制品都是文化推廣的模式。中國地大物博、文化精深而久遠,經(jīng)濟、文化在某些領域一直引領世界,是東亞各國文化的主要發(fā)源地和學習地,也是東亞文化圈的中心地帶。自改革開放之后,中國經(jīng)濟突飛猛進、日新月異,很多國家在和中國交流中受益。為了使這種獲利更持續(xù)化,學習中國傳統(tǒng)文化成為了一種必要的選擇,孔子學院應運而生。漢語言、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學習,以及當今的中國社會都是孔子學院的主要教學內容。作為傳統(tǒng)文化肢體領域的代表,武術當仁不讓,成為了在各國開設的孔子學院中不可或缺的一項重要內容。這種從思想和身體上共同學習中國、體驗“中國”的教育方式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它同文學作品和影音制品一樣,對中國文化起到了宣傳和推動作用,逐漸成為了中國武術的一種重要的文化推廣方式。
3.1 武術對人鍛煉的多樣性和“全面性”在介紹武術時經(jīng)常聽到“包羅萬象”、“涵蓋面廣”、“功能多,鍛煉全面”等。其實武術所包含的文化面確實很廣,功能也確實很強大,對人的鍛煉從精神意志,到強體魄、凈靈魂、提高審美,再到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等。武術幾乎涵蓋了人們所需的種種好的鍛煉方面,無論古時還是當今社會。
武術教育是什么?通過走訪王林教授、毛愛華博士等相關領域的專家和學者,使筆者認識到,武術教育不僅僅是一種強身健體、防身自衛(wèi)的傳統(tǒng)體育形式,更是一種生存教育方式和傳統(tǒng)文化教育方式?,F(xiàn)在社會,競爭壓力大,社會節(jié)奏快,環(huán)境飲食污染嚴重,失眠、脫發(fā)、上火各種不適纏繞著人們,影響著人們的健康和生活,人們處在亞健康的包圍之中。中科院“百人計劃”入選者姚軍逝世享年才41歲,讓人無比惋惜,讓人們在哀悼的同時也陷入了深思。前不久在網(wǎng)絡上也傳有2位年輕博士不幸因病去世的消息,也給人們關注健康敲響了警鐘。武術項目繁多,特點各異,能滿足人們對健身的各類需求,現(xiàn)今也是各種運動處方的重要取材對象。不僅能強筋骨、健體魄,還能增強人的競爭意識和心理調節(jié)能力,是現(xiàn)今社會最適合調節(jié)身心的一種運動項目。通過武術的習練,還能增強人們的傳統(tǒng)文化觀念和傳統(tǒng)審美意識。以太極拳來說,輕柔緩慢、用力均勻、步法穩(wěn)健、心靜體松、輕靈沉穩(wěn)、連貫圓活、身法中正、呼吸自然、身法中正、意領身隨……不僅是對身體形態(tài)和動作的要求,也對人的意識、心態(tài)和心境起到一定的鍛煉作用,而這些特點又與民族傳統(tǒng)文化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在走訪過程中,王林教授也認為:習練太極拳的過程也是人們接觸傳統(tǒng)文化,受傳統(tǒng)文化渲染的過程。接觸傳統(tǒng)文化多的人,很喜歡傳統(tǒng)的事物。如,唐裝漢服、隨身飾物、家居裝飾等。這樣做,不是刻意去向人們表明身份,而是從內到外受傳統(tǒng)文化的洗禮,和對傳統(tǒng)文化的一種審美傾向和鐘愛。長期習練武術不僅能培養(yǎng)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自我內外之間的和諧之道,還能培養(yǎng)現(xiàn)在社會所需要的堅忍不拔、直面競爭的勇氣和魄力?,F(xiàn)在教育最重要的一個目的就是培養(yǎng)社會的人,而武術就是一個很不錯的選擇。
3.2 過于強調武術功能的多樣化和全面性在武術傳播中容易造成的不利影響
3.2.1 過于強調武術功能的多樣化和全面性,容易在武術全球化傳播過程中造成學習主次不分,抓不住重點 一般情況下,學員最初學習武術都有很強的目的性,主觀意識很強,這時如果根據(jù)學員的意識傾向把握重點,有意識地重點深入,激起他們更強烈的學習欲望,讓他們嘗到武術的“甜頭”,能加強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做到意識強化,更能堅定他們學習的信心,使其學習過程更容易進入穩(wěn)定階段。
以太極拳教學為例,有些學員可能是因為在電影、電視上看到了某位英雄人物英俊瀟灑、風流倜儻、叱咤風云、除暴安良,救人于水火。習練武術者也渴望能成為劇中主人翁那樣的人,頓時萌生了習練太極拳的念頭。初學時教師在介紹太極拳時,不僅介紹了太極拳的技擊性,還介紹了太極拳的強身健體、修身養(yǎng)性、傳統(tǒng)審美、以及對人的塑造等作用,雖然有時也會使學員產(chǎn)生更強烈的興趣,但這種意識塑造過程持續(xù)時間不會太久,就會進入學習過程??稍陔S后的學習過程中,學員們接觸的不是他起初臆想中的“風流倜儻”、“叱咤風云”的樣子,而是“枯燥”、“乏味”、又苦又累的基本功和基本動作。最初還能臆想著“神功附體”,可幾次課后就會因臆想的和現(xiàn)實所學內容的差距而產(chǎn)生失落感。這時最容易在思想上打退堂鼓,半途而廢,堅定學員的學習理念和學習信心是一方面,適當投其所好,重點引入使其知道所學內容和他的理想距離并不遙遠,并根據(jù)其意識傾向性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才能使他的學習持續(xù)下去。
3.2.2 過于強調武術功能的多樣化和全面性,容易使學員接受的信息量過大 在某種程度上什么都包含也就意味著“什么都沒有”。在武術正常的宣傳和教學過程中,總會不惜筆墨地去渲染其好處。萬事必有分寸,過分地渲染容易顧此失彼、沒有重點,過猶不及了。在日常教學過程中,筆者也經(jīng)常介紹武術功能的多樣化和全面化,對人塑造過程的意義和作用??芍^眾口難調,每個人的理解和學習側重點不同。如果過于強調武術功能的多樣性和對人的全面塑造,就容易使學員產(chǎn)生思想的混沌,分不清主次,抓不住學習重點,進而不知道該怎么學、怎么練,起到相反的效果,是我們不希望見到的。對國內的學員都容易產(chǎn)生這些不利的影響,更何況面對文化、思想、風俗習慣各異的外國學員呢。武術諺語中經(jīng)常說,“不怕千招熟,就怕一招精”。什么都有,在某種意義上說,也就意味著什么都沒有了。在武術全球化過程中,開端很重要。
4.1 結論
1)在武術的全球化傳播過程中,要根據(jù)學員的特點和學習動機,做好引導和教學準備,把握重點,并做到重點引入,因材施教。這樣能使學員們更清晰自己想學的和自己所學的,能使學習目標更明確,有利于學員對武術的接受過程。
2)武術的全球化,是要武術走向世界,走向其他文化圈,走進外國人的生活中去,但過于強調武術功能的多樣化和全面性,就容易造成他們看不懂武術,不知道武術到底是什么的窘境。有人說武術是“中國式體操”,這種觀點究其原因就是過于強調功能多樣化的一種意識產(chǎn)物。在武術的全球化過程中,在宣傳內容和功效多樣化的同時要注意突出核心部分。有些事不是不可以做,但要講究科學。
3)武術要向其他開展效果好的搏擊類項目學習。跆拳道、泰拳、柔道等這些項目開展得紅紅火火,如日中天。究其原因,突出項目核心作用,賦予功能的“單純化”可能是一個重要方面。雖說跆拳道、泰拳、柔道這些項目也有其文化價值、健身價值等諸多功能在其內,可每當一提起來給人的印象就是能“打”。有了一個堅強的“核心”定位,很容易使人明確什么要學,該怎么學。功能和價值的簡單化,表現(xiàn)形式的通俗化很容易使人打破不同文化領域之間的隔閡,進而促進該項目的全球化發(fā)展。項目開展起來了,習練人多了,接觸時間久了,這些項目背后的文化因素也已經(jīng)深入習練者的內心,起到了文化傳播的作用。
4.2 建議
1)在武術教學過程中,要把握重點,突出核心功能和作用,因材施教,使習練者的興趣持久化。
2)武術全球化宣傳和教學過程,不要過分強調武術功能的多樣化和全面化。在武術的全球化過程中,以往的宣傳往往過于形式單一,直觀的表現(xiàn)形式和實質的內容之間往往存在一定的偏差。過于強調武術功能的多樣性和全面性,就容易造成顧此失彼和功能的平均對待現(xiàn)象。
3)有點到面,逐層深入。在武術的全球化過程中更應該多向其他開展得好的運動項目學習。由簡單身體表現(xiàn)形式和技擊的核心作支撐,逐步按照習練者的學習階段來傳授武術不同的文化價值體系。以點到面,由技術到文化逐層穩(wěn)步地深入,武術的全球化就指日可待了。
[1] 辛治國.武術的傳播“容量”對其國際化傳播影響的探討[J].湖北體育科技,2011(5):95-97.
[2] 虞定海,郭玉成,李守培.武術國際傳播研究綜述[J].體育文化導刊,2011(2):101-103.
[3] 辛治國.武術商業(yè)化開發(fā)研究[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13(8):88-90.
[4] 孫鴻志,王崗.中國武術國際化傳播的核心問題:理念的缺失[J].中國體育科技,2011(3):32-35.
[5] 羅西昌.當前我國普通高校體育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研究[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7,23(7):66-68.
[6] 辛治國.武術在我國轉型時期發(fā)展研究[J].中國學校體育(高等教育),2014(9):55-57.
[7] 王林.武術國際化傳播的媒介研究[J].四川體育科學, 2008(1):32-34.
[8] 辛治國.競技武術和NBA籃球的對比研究[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2(2):58-60.
Highlight the Core Functions of the Martial Arts is Conducive to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Martial Arts
XIN Zhi-guo
(Dalian Ocean University, Dalian 116023, Liaoning China)
Using the methods of expert investigation, literature and other methods, through reviewing research on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martial arts in recent years, it is found that martial arts are allencompassing and different in form, which can promote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human beings. However, the overall promotion of this omnipotence will weaken the core role of martial arts, and lead to a sense of uncertain. The diferent cultures in various parts of the world directly hinder the globalization of martial arts. To some extent, everything means nothing. In the process of martial arts, we should selectively downsize the function of martial arts, clear development direction and practice purpose, promote the function of martial arts, and ultimately promote the globalization of martial arts development.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scientifc methods in the process of globalization of martial arts.
martial arts; core functions; internationalization
G852
A
1004 - 7662(2016 )06- 0079- 04
2016-04-05
辛治國,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武術理論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