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艾廣明
?
探路返璞歸真
◎文/艾廣明
返璞歸真,是一個常用的成語。通常理解就是回歸到事物的初始本真狀態(tài),詞義并無多少爭議。值得探討的是人們往往認為返璞歸真就是輕車熟路地回去,或是到了復雜迷茫時作出簡單選擇。這樣輕看返璞歸真多半是望文生義地解釋詞語,或事不關己,只是提醒別人怎樣做。真要自己實踐一下返璞歸真,就不那么容易了,而是復雜艱難之事。在怎樣的思想工作生活的環(huán)境下返璞歸真?返到本真和從前完全一樣嗎?
《莊子·達生篇》講了這樣一個故事:一位木匠雕刻的樂器栩栩如生,“見者驚猶鬼神”。國君召見他,問其中奧秘。這位木匠說:我先要用心去齋戒,讓自己的內心真正安靜下來。齋戒到第三天的時候,我就可以忘記“慶賞爵祿”了,到第五天,已經(jīng)不在乎別人說我做得好還是做得不好,也就是說忘記名聲了。齋戒到第七天,仿佛忘了自己的四肢形體,我開始進山尋找需要的木材,觀察樹木的質地、形態(tài),仿佛一個成形的藝術品就在眼前。我就把這個渾然天成的樹木砍回來,一加工,就是大家看到的成品了。這個故事寓意深刻,令人嘆為觀止的藝術品可能風格簡約,制作起來并沒那么多繁文縟節(jié),關鍵是找到好的材料,創(chuàng)作時摒棄雜念、心態(tài)平和,很合乎返璞歸真的含義??蛇@“璞”和“真”又是經(jīng)過復雜的認識過程,日積月累地練習手藝,持久培養(yǎng)藝術鑒賞力才能達到。單純幼稚的兒童雕刻一塊天然木料,可能有些童趣,卻難以達到美妙絕倫。沒有藝術創(chuàng)作的深厚積累,沒有出色的創(chuàng)造能力,又怎能返璞歸真,領悟天人合一的美!人的心態(tài)也需要掌控,而非自然而然。沒有面臨艱巨任務、復雜情況時,容易做到心靜如水。而重任在肩,身處矛盾漩渦之中,心潮必然難平。沒有出色的控制自己思想情緒的能力,又怎能專注創(chuàng)作,心無旁騖!
返璞歸真的重要含義是抓住根本。人們對事物的認識由簡到繁,簡單的往往也是最重要的。道理千條萬條,最根本的往往也是最簡單的。衣食住行是人生最根本的需求,復雜的生活方式都在圍繞基本需求展延。有些干部作決策考慮到很多高技術、新材料的難題,卻忽略了安全實用的簡單問題,造成很大的失誤。根本的東西是長期、普遍起作用的?;氐礁締栴}、根本道理上思考是一種思想方法,而事物本身體現(xiàn)的規(guī)律是客觀的,并無回返的問題。古人講人與自然和諧,當今仍然有這個問題,也有相同的道理。我們可以從古代思想中得到啟發(fā),并不意味著當今人與自然的大千世界就是古代的翻版。
事物現(xiàn)象復雜,變化多端,但基本性質、發(fā)展趨向相對穩(wěn)定。辦事情需要多做嘗試,反復探索,但根本目標不可改變。我們工作要面對復雜情況,要掌握細節(jié),探討不同的辦事、成事的路徑。認識可能陷于片面性,或者偏離工作方向,這時候提醒自己返璞歸真,不忽視基本的工作規(guī)律,不偏離認識和實踐應該遵循的基本原則,非常重要。我們也要辯證地看待返璞歸真和開拓前進的關系。在前進的征途上堅守根本原則,在開拓進取中堅持真理。把規(guī)律、原則的認識體現(xiàn)在做好工作的成效中!
返璞歸真常用在人生觀的探討上。時代發(fā)展,科技進步,人生面臨很多前所未有的課題。然而生老病死、事業(yè)生活又有基本的恒久的主題。人們的知識越來越豐富,但關于人生意義和價值的看法不應該飄忽不定,朝三暮四。健康、向上、幸福地生活應該成為穩(wěn)定的人生信條。黨員、干部,要做一個忠誠于黨、忠于人民、獻身事業(yè)的人,政治理想應該貫穿一生。工作、生活千變萬化,做人原則必須堅守。人生觀不僅體現(xiàn)為概念,更要體現(xiàn)在思想、工作、生活時時處處。具體到某件事、某個想法,是正確還是錯誤?是高尚還是低俗?自己要好好把握。既要思想上堅持正確的人生原則,又要通過具體的行為體現(xiàn)和踐行。返璞歸真是思想、工作進步的一個途徑,不意味著“又回到從前”。時光不能倒流,往事也不會真的再現(xiàn)。過去的經(jīng)驗可作借鑒,思想何必停留在過去呢!
返璞歸真重在提醒人不要忘了根本,不要忘了原則,不要忘了常識。有些人失去了做人為官的“本真”,過不了“權力關、金錢關、美色關”,不是難在認識,而是在五光十色的社會生活中迷失了方向,經(jīng)不住誘惑。人生觀發(fā)生了根本變化,生活方式、社會交往都相應改變。要求思想作風有這樣那樣問題的人返璞歸真,實質上是要求其回到正確軌道上,積極進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