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明
語文,是人們街談巷議的尋常話題。我們常常會聽到對教材、考試、教師等的一些抱怨。從客觀上講,可能都有些道理。我以為,語文學習對于一個人的成長太重要了,當然我所說的語文絕不是指當下的語文教學,而是指真正意義上的語文,它對每一個中國人來說都非常重要。這是一個大問題,其中許多因素我們平常人無法決定,但我們能決定的是:如果做一個語文教師,該做怎樣的語文教師。即使沒做成語文教師,能夠碰上一位或幾位好的語文教師該是多么幸運和幸福的事??!
我從一個熱愛語文的中學生,到語文教師、記者、官員和新聞發(fā)言人,再到今天的所謂語文出版者、研究者,對我產(chǎn)生重要影響的語文老師有很多,比如我初中時淚流滿面地背誦《誰是最可愛的人》的一位老師;寫得一手漂亮板書、彈得一手好鋼琴的另一位老師;只長我三兩歲,但始終像大姐姐一樣關心我成長的老師等等。截至目前,與我有過接觸并始終產(chǎn)生重大影響的,是這樣幾位語文老師:吳桐貞、魏書生、霍懋征、賈志敏。
他們對事業(yè)、尤其是對語文教學的熱愛、癡迷甚至一生不悔、執(zhí)著追求的精神,對我影響很大。當初,是吳桐貞老師提攜了我,使我這個初出茅廬的年輕人所講的語文課被評為區(qū)級優(yōu)秀課。出于對語文教育事業(yè)的熱愛,我們在闊別幾十年后再次相逢,談的仍然是語文教育。當我看著厚厚的、手寫工整的、關于中國成語的十幾萬字書稿時,不禁感動萬分。那時他已定居加拿大多年,有著富裕的生活保障,完全可以頤養(yǎng)天年,但他還擔憂著漢語言文字應用退化這件事。我力薦他到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演講。在把吳老師所著的、飄著墨香的《被誤解的中國成語故事》呈給他時,他閉口不談版稅和稿酬,更不言及其他。他關心的只是正確運用成語,希望借此引起人們的重視。
二十多年前,當?shù)谝淮温犖簳v課時,我就被他的人生觀和語文教學觀所折服,他“把時間還給學生”的理論和實踐讓我特別佩服。沒想到,在闊別二十多年以后,我又有幸聆聽他的講課并和他深入交談。他對事業(yè),尤其是對語文教學的追求始終如一。他很早就成名,并先后做了十三年的盤錦市教育局局長。當上局長前,他對上級領導的唯一請求就是:“我想教書,我想當老師。”領導被他磨得沒法,最后的答復是:“你干好自己本職工作的同時,也可以教書。”就這樣,他一教就是幾十年,退休后,還在教學生。我問他什么原因,魏書生說:“我愿意,我快樂。”如今他已經(jīng)寫下100多本教學筆記,如果沒有熱愛語文的情懷,真的很難做到!
魏書生已經(jīng)離開了工作崗位,但始終沒離開語文,他奔波于全國各地的講學和示范課上。最近他將和我一起出席一個語文論壇,我對主辦方提的建議是,請安排一個上午,讓我、老師們和魏書生面對面交流。我們有很多問題想向他求教。
說到霍懋征老師,我在書本上先了解的她。有幸見到霍懋征本人是某年在教育部組織的全國師德報告團上,由于工作需要,我參與了霍懋征老師講稿的準備工作。記得當我們因為各種原因對書稿中的一些內(nèi)容做刪改和調整時,她始終堅持并且說得最多的就是一個字:愛。她說,一個老師,最寶貴的就是愛她的學生,愛她的學校,愛她的事業(yè)。一個不愛學生的老師,絕對不是好老師。霍老師這樣說了,更是這樣做了。她一生有很多榮譽,本來也可以從事行政工作,但她始終不愿離開教學一線。退休后,還不斷奔波、義務講學,直到前幾天見到她的女兒和外孫女時,我簡直都不敢相信,老人身后并無多少資產(chǎn),擁有的只是成百上千她教過的孩子對她的思念,有的學生現(xiàn)在都已經(jīng)是六七十歲的老人了,在她生前每年都給她過生日,熱愛著他們的小學老師。
幾位語文老師年齡、經(jīng)歷各不相同,教學思想和方法也不盡相同,但凝聚在他們身上并放射出永恒光芒的就是這樣兩個字:熱愛。他們對中國教育事業(yè)、對語文教學的熱愛超出了常人的想象,“熱愛”這兩個字在他們身上散發(fā)出異樣的光彩。我在想,當下我們有多少人對自己所從事的事業(yè)能像他們那樣愛之如初、愛之一生呢?如果有更多的人像他們那樣熱愛自己的事業(yè),或像他們那樣真心熱愛自己的教鞭,即使是被稱為老大難的教育問題、語文問題,也會容易解決得多。
這幾位語文名師對我的人生另一個影響就是,他們對紛紜變化的世事把握得準,參悟得透,處理得好。魏書生早已經(jīng)是全國名人,又做了局長多年,還能堅持自己的追求,還成為教育系統(tǒng)為數(shù)不多的幾個全國黨代會的代表。我問他,中國人事關系如此復雜,是怎樣將方方面面的關系處理得如此完美?他笑而不答。我說,這一定有很高超的人生藝術吧。他回答:“那當然是,否則寸步難行。”我理解他的言外之意:人千萬要知足,否則當上地球的球長還想當太陽系的系主任,還想當銀河系的系主任,甚至想當宇宙的宙長,因此越攀比越痛苦,不攀比就幸福。我在給霍懋征改寫講稿時,有一段經(jīng)歷特別感人,她在原稿中寫到,她在“十年動亂”備受迫害的情況下,還惦念著自己的每一個學生。讀到此處,我的眼睛有些濕潤。但考慮到方方面面的因素,還是決定把這段刪去。我擔心霍老不能接受甚至會責怪我,沒想到的是,當我把這層意思轉告給她的時候,她雖然很不情愿,但還是點了點頭說:“王主任,我理解你。不講就不講吧。”我深感在這無奈的背后,是老人家對我、對社會以及官場的深刻理解。而吳桐貞老師雖已高齡,還是極不情愿地按照電視臺的要求改寫著他的講稿。當十講被刪為六講,又被定為兩講時,我都有些難為情了,老人卻這樣對我說:“沒什么,我知道你很為難,做了最大努力?!彼淖衷~句段結構主義的語文教學法,雖遭到不少詬病,卻使我們受益無窮。那天見他,我一再感謝他,他卻連連擺手:“別提了,那都是過去的事情了?!?/p>
如果說,我做教師、記者和官員的思維和講話主要得益于這些語文老師的話,那么,2008年7月我從教育部到語文出版社工作,一下子又與語文結下了緣,而且與更多的語文教師們結下了緣。這其中有高舉文本解讀大旗的大師級人物孫紹振先生 (我對他的敬仰還是在大學時讀到他對朦朧詩的贊美:《新的美學原則在崛起》),沒想到他還是一位語文教育研究大師;還有山東師范大學的曹明海老師,他直呼現(xiàn)在的語文課簡直沒法再聽下去了,我對此心有戚戚焉;還有湖北的孜孜不倦教了幾十年語文的余映潮老師,他對語文教學的字、詞、句、段篇的打磨可謂出神入化;江蘇的小學語文教師張賽琴等。這些教師拓展了我在語文研究領域的思路,豐富了我關于語文的許多想法,這些思考歸納概括就是:當下語文教學不必發(fā)明和創(chuàng)造所謂新教學法,只要回到語文的本來狀態(tài),就是真正的語文。從這里,我開始了新一輪的跋涉:高舉真語文大旗,回歸真語文教學。
說到真語文,永遠令我崇敬、難忘和學習的是上海的賈志敏老師。
我們都上過語文課,個中滋味了然。我聽過不少語文課,從小學到初中、高中,直到大學,水平高低先不說,這些課一個共同的特征或者說普遍的毛病是“假”。一些教師在課堂上設計無數(shù)個坑,勾著學生往里跳;空洞和貼標簽似的升華,老師不著調的語言;PPT和各種聲光設備,讓人眼花繚亂;課堂上隨意指點學生、奔來跑去、呼風喚雨的抽風狀以及讓學生朗誦腔十足的誦讀和教師堆起來的假笑等,這都是假語文課,不是真語文課。
慶幸的是我聽到了一堂樸實無華的語文課,“樸實無華”到老師只用粉筆、黑板和嘴,這是一堂讓我難忘的真語文課。76歲的賈老師給小學五年級的學生講閱讀與寫作。課前他用工整的板書在黑板上寫下當天要講述的古文(沒有加標點),內(nèi)容如下:“一人家貧賣畫以度日一日作畫一年無人問津問師師曰試倒之一年作畫恐一日可售試之然。”38字的小文在賈老師的講授里簡直幻化成短文、學生和老師的三重交響曲,真實、和諧、動聽而引人回味。賈老師首先由古字說起,明句逗、釋意。他先說古文的三大特點是無標題、無標點、語言簡練,然后讓學生練標點并指導學生誦讀。值得一提的是,學生一聽要求誦讀就開始拿腔拿調地集體朗誦。賈老師立刻止住,說:“不要拿腔拿調,就要按照正常人說話那樣讀?!彼贮c了幾個學生讀,學生還是習慣的拉著長音“家~貧~”,他說,“不是家~貧~,就是家貧!”糾正后,讓全班跟著他一起讀“家貧”。在他的課堂上學生發(fā)出的不是假聲,而是真聲,是活生生的、真人生活中的樣子。在分析短文教學時,賈老師緊緊扣住文本內(nèi)容講解,既不添枝加葉,也不虛張聲勢,真真切切說文,實實在在講課。比如講“貧”字的理解,讓學生用成語表達:一貧如洗、家徒四壁、貧困潦倒……學生用了一串。一個學生說,他家里窮極了,老師馬上說意思對,但不是成語。賈老師的分析抓重點字、詞,以及其在篇章中的理解和運用,符合語文教學規(guī)律和特點,也符合這一年齡段學生認知規(guī)律和特點。在指導學生練習上,賈老師簡直達到出神入化之境地。他先要求學生用十分鐘時間將古文擴展成五百字的文字,然后讓學生當堂展示,有的念開頭,有的念中間,有的念結尾。賈老師的評價不僅真,而且實。有學生說:“他好不容易爬到山頂?!辟Z老師說:“你這是廢話,思維不清楚,該寫的不寫?!庇袑W生說:“他窮得像乞丐一樣。”賈老師馬上止?。骸皠e夸張,這位畫家是窮,但不是窮得像乞丐一樣?!庇袑W生又說:“他的家貧窮得布滿了蜘蛛網(wǎng)?!辟Z老師馬上說:“蜘蛛網(wǎng)不是窮,是臟。”引得學生哄堂大笑,但卻得到了真實的語感。他夸學生也夸得同樣真實。有學生說:“這位畫家畫了一天,賣了一年也沒有賣出去,而畫了一年的那幅栩栩如生、人見人愛。”賈老師特別表揚這個孩子“人見人愛”用得好。賈老師就是在這樣的真實的批評與表揚相結合的過程當中,提升著學生的閱讀能力和作文能力。
賈老師的語感特別好,這是語文教師的看家本領。有學生說到年輕人和青年人,他和學生說:“可以說年輕人,但你在“青年”后面就不用加‘人了?!边€有最后讓學生給這段小古文加題目,諸如一個畫家的故事、一幅畫的故事、果然如此、倒過來試試、成功的秘訣、慢工出細活……學生們蹦出一個個題目,老師都點頭稱是,不去逼學生說主題、提升思想,讓他們感受語言之美。尤其要說的是賈老師在課堂上體現(xiàn)出來的對學生的真實真誠的愛。賈老師上課時會在學生中間走動,不時撫摸一下孩子的頭,糾正坐姿。當學生站起來回答問題時,他會走過來傾聽:“嗯,不對,這里應該是……”“好,很好,這句特別妙……”學生每念一句,賈老師都及時指出其字句中的優(yōu)點和不足,一字、一詞、一句地指導修改。在聽學生回答時,他會用手拍拍學生的肩膀,嗔怪著:“你剛才沒聽啊,你要聽啊?!庇龅胶镁渥?,他不吝贊詞,抬高聲調地夸。在這表揚與批評、寬與嚴之間,滲透出賈老師真摯的愛。我一向以為,賞識教育不是對學生一味說言不由衷的好話和甜得發(fā)膩的夸獎,真正的愛應該是嚴格加賞識,表揚與批評,而賈老師的課堂上充滿了這種嚴格教學和慈悲關愛相結合的真愛氛圍。
應該說一堂課,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并不顯著,但可以肯定地說在賈老師的引導和教授下,學生的語文能力一定能夠得到提高??上У氖?,當下這樣的教師還是太少了。當時坐在我身邊的一位優(yōu)秀教師告訴我,有些教研員不屑賈老師的講課,認為他太土、太傳統(tǒng)、太慢、太不刺激、太不時尚,這樣的認識還不在少數(shù)。聽到此話,我這個也曾為學校語文教研員的人痛心疾首,這樣的人可氣可恨啊。正是“洗盡鉛華呈素姿,返璞歸真為語文”,我被賈老師的真語文課迷住了。
賈志敏老師,一位76歲且身患癌癥的語文老師,以他全部的生命和完美的理念詮釋著“語文”二字,這種詮釋與我所提到的語文教師一樣,成為中國語文教育的真正靈魂和強大支撐。無論小學、中學抑或大學,只有秉承真語文的理念,評議教學才有效果,學生才會真正受益。
有人問我,真語文這個概念,是如何想出來的,我笑答,哪里是想出來的啊,是從這些教過我或與我共過事的語文老師身上參悟出來的。我所崇敬的這些語文老師最共同的特點就是不矯情、不造作,不把簡單的話復雜地表達,以顯示自己的學問之大,更不故作高深地說些名詞術語,也不標新立異?;繇骼蠋熓钱斨疅o愧的教育大家,但她沒有什么理論著述和長篇大論。有一位學者和我說,這是霍老師的缺陷和不足,我卻不以為然?;衾蠋煹膼坌慕逃凉饪s著多少教育精華!而我聽過的魏書生的幾次講座,都幾乎是大白話。他舉例說,這是一堆蘿卜,又簡單又好懂。有些學者非要把這句話變成“此乃若干蘿卜的組合也”,然后著書立說搞培訓,這簡直是荒唐之極。他反復強化的就是這樣的觀點:教育不就是這么點事兒嗎?哪有那么多新觀念、新辦法、新手段?同樣,吳桐貞也非著作等身,理論先行,而是默默踐行著自己的語文教學觀。
世事滄桑,時代巨變,許多人為因素我們無法掌控,唯有一點可自主:為語文師者,應真誠,熱愛,本分,求實;學語文者,就應這樣的“名師”指導下,參悟、體味、模仿、創(chuàng)造。語文,讓人生變得美好!
(選自《語文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