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平
體驗式英語精讀教學模式研究
李麗平
近年來,體驗式教學在高校英語教學中逐步開展起來,受到教育界的極大關注。但是在大學英語的精讀教學中應用該模式僅僅是個開始。本文從體驗式教學模式在大學英語精讀教學中的應用優(yōu)勢及原因出發(fā),系統探討該模式的實踐措施。
體驗式教學 大學英語 精讀教學
(一)在大學英語精讀教學中的優(yōu)勢
體驗式教學注重學生主體性,通過創(chuàng)建語言交際情境及交流應用,讓學生更好地認識和理解所學英語知識,更為關鍵是能充分應用所學知識[1]。此種教學模式充分反映了語言交際教學的根本原則,強調在課題教學中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自由鍛煉英語應用能力的機會,使學生能更好的思考,敢于提出疑問。而教師則從以往的主體地位轉變?yōu)閷搿⑤o助、信息提供等角色,建立其體驗式教學模式。在體驗教學中,有助于培養(yǎng)大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讓學生發(fā)揮體驗教學的主體效用,能動的認知和掌握知識,以得到感悟、啟示,激發(fā)對英語的學習情感。同時,通過自主學習、互動交流,讓學生更為主動去接受知識,提升學生的學習責任感,真正成為學習英語的主人。
(二)大學英語精讀教學開展體驗式教學的原因
精讀課是現代大學英語課程中一個重要組成,是集聽、說、讀、寫及譯于一體的課程,同時是聽力、口語、閱讀、寫作及翻譯等課程的重要基礎,在整個大學英語教學中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該課程教學需要緊緊圍繞單元課文開展教學,學生要掌握的內容較多。如果能妥善處理,該門課不但可以增強學生的英語基礎知識,還可培養(yǎng)和提升學生的英語能力。
但在教學中,該門課的教學效果不甚理想。主要表現在學生雖然花大量時間和精力去學習精讀書籍,但在應用英語進行交流、寫作中仍有不會說和寫,及聽不懂的情況。這就需要轉變以往教學模式,積極開展體驗式教學。有學者指出,教育實際上是一種體驗。而在大學英語精讀課中開展體驗式教學,能夠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的交流、寫作等實際應用英語的機會。此種注重學生學習體驗和實際經驗,及重視自主學習的體驗式教學在實現大學英語精讀教學目標,提升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2]。
對于大學英語而言,精讀課教學通常分成四個步驟,即課前預習、新課導入、課文學習及課后總結。而這四個個步驟均可通過體驗式教學來達成。
(一)課前預習
課前預習是英語精讀課程教學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學過程中應該有效運用利用這一環(huán)節(jié)。在預習的過程中,可以不斷地發(fā)現問題。心理學家布魯斯認為,發(fā)現是學習的主要手段,掌握學科基本結構的最好方法是運用發(fā)現法。課前學生對新課文進行仔細的閱讀和思考,能讓學生產生疑問并發(fā)現問題。這樣,學生帶著疑問去聽課,可以更加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教學中來,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從而掌握學習的主動權,變“教”為“學”。
為了提高預習效果,除了閱讀課文,教師還可以為學生布置其他形式預習任務。例如相關背景知識的了解,小組討論或者調查任務等等。例如,《現代大學英語精讀2》第八單元“Тhе Маn in Аsbеstоs”可以讓學生課前查詢資料了解作者背景和反烏托邦這個概念等。這樣,在課堂上老師就能有更多的深層次的教學活動設計,學生們也會有比較充裕的時間進行討論,對閱讀材料進行拓展和深層次地理解了。學生可以充分地參與到教學中來,其學習主體性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也得到很大發(fā)揮。
(二)新課導入
在新課導入時,必須立足英語精讀教材,充分挖掘教材,有效激活學生的有關經歷,讓學生產生聯想得到體驗。在現代教育理論指出,教學需要充分應用好教材,但不僅僅限于教材,在課堂教學師生交流互動中,要及時挖掘有用的教學資源,營造生動、有趣的課堂教學情境,以激活學生的相關聯的經歷,可讓學生在聯想中切身體驗。同時,也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用于創(chuàng)新,主動探究和求進步的意識。而教師則是教學中的協助者,需要設計出有助于學生“在做中學”的體驗式學習環(huán)境,使學生英語思維得以發(fā)展,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
從當前大學英語精讀課教學情況看,學生獲得知識的路徑仍主要是教材。信息獲取、詞匯量增加和教材學習有著密切關系。為提升較長的應用效率,教師先要對教材充分認識和理解,深入挖掘,將有價值的內容設計到教學中。具體方法有:(1)有效引導學生通過生活實際和自身經歷進行聯想得到體驗,從外到內的獲取新知識。(2)積極引導學生應用自身所學知識進行聯想來獲取體驗,認知和獲取新知識。但不管是何種方法,都要激活和大學階段學生的生活、學習等經歷,進行聯想獲取體驗。譬如:《現代大學英語精讀》(第2冊)中“Аnоthеr Sсhооl(xiāng) Yеаr -- Whаt Fоr?”的教學,如果在新課導入時能和學生生活實際聯系一塊,讓學生通過自身體會去解答文章提出的問題,可有效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調動其學習主觀能動性,同時可增強學生的課堂參與性,讓學生迅速進入穩(wěn)定、有效的學習狀態(tài)中,如此可大幅提升精讀課教學質量。
(三)課文學習
課文學習是語言輸入的一個重要路徑,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學習并應用新語言知識的綜合能力。在此項工作中,教師需要最大限度為學生營造學習和應用英語新知識的教學場景,讓學生在交流和互動中學習知識,在學習中進行交流。在參與英語交際中學生會有不同情緒出現,可刺激并提升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讓學生更為深入、切身地感受到學習英語的成就感和樂趣。同時,在課程講授中還需強化生生間、師生間的互動交流,鼓勵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讓他們在此過程中學會應用所學知識,達到精讀教學的目的。同樣以上文中的“Аnоthеr Sсhооl(xiāng) Yеаr -- Whаt Fоr?”精讀教學為例,在學生對導入新課的主題內容進行討論,發(fā)表看法后,教師就可將主題引入,也就是當代大學生的學習目的。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要點,教師需要讓學生基于課文中提到的案例,對比自身的情況來啟發(fā)學生進行比較思考和分析,并進行小組討論。比如:課文提到的那個學生的學習目標和態(tài)度;學生自身的學習目標和態(tài)度等。而要解答這些問題,學生需要進行精讀、聯想、思考、分析、討論及總結等活動。在此過程中,分享預習課文時查閱的有關資料,并主動分享自己總結的知識要點,同時在教師指導下,對文章的新知識進行總結和歸納,挖掘內涵,以拓展知識廣度和深度。
而在課堂教學的互動和交流中,學生不但學習并應用語言,還得到了新的英語知識,真正使英語學習轉變成創(chuàng)造性應用英語的體驗。
(四)課后小結
在此階段,最為重要的教學工作就是讓學生得到內化式體驗,進一步鞏固所學新知識,強化學生的語言綜合應用能力,這是大學英語精讀體驗式教學中最為重要的一個步驟。在新課教學完成后,教師需要引導和鼓勵學生對所參與的體驗式教學過程進行一個回顧,基于思維和工作邏輯,鍛煉學生的語言學習思維,讓學生將所學的感性、零散的新知識內化、融合,納入自身的語言知識體系中。與此同時,為讓學生更為穩(wěn)定的記憶和理解所學知識,掌握新知識學習和獲得的方法和技巧,要加強學生的實踐鍛煉,這也是體驗教學中必要步驟。可以讓學生通過實際互動、操作得到參與、認同及成功等體驗。譬如:前文例文在教學完成后,教師除向學生布置教材相關的習題外,還可以讓學生根據自身經歷及所需知識,通過口語交流大學時期學生需經歷的變化,同時進行該課題相關的作文。這種實踐性小結活動,有助于學生對自身的學習進行反思,更好地鞏固新學知識,拓展課題教學內容的廣度和深度。
本文主要對體驗式教學在大學英語精讀教學中的應用優(yōu)勢和原因進行深入分析,主要在新課導入、課程教學及課后小結中實施體驗式教學,以此實現整個課程的體驗式教學。而要實現良好的體驗式教學,應做好這兩點:一是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實現多元化教學。也就是在具體教學中,教師應掌握并應用多種教學方法,充分發(fā)揮體驗教學的優(yōu)勢,比如:講授法,主要應用在理論教學中;交流互動法,培養(yǎng)學生對英語知識的理解力。二是教學評價方法的多樣化,對學生的學習要實施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從多個方面對學生的學習進行評價,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如此才能實現優(yōu)質、高效的大學英語精讀課體驗教學。
[1]賈玉鳳.基于體驗教學法的公安院校大學英語精讀教學設計[J].山西警官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5(03):93~96.
[2]洪芳,陳昕.體驗式理論在專業(yè)綜合英語課程中應用[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3(01):98~103.
[3]周琳.試論商務英語精讀課程體驗模式教學[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中旬),2013(02):75~76.
(作者單位:湖南科技學院)
本文系湖南省哲學社會科學課題項目:接受美學視域下英語精讀教學的實證研究,編號:11WLH24。
李麗平(1979-),女,漢族,湖南永州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翻譯理論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