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蕩氣回腸的愛國主義盛宴"/>
◎蘇鈺琁
藝苑評譚
《愛未央》
——蕩氣回腸的愛國主義盛宴
◎蘇鈺琁
主持人語:把藝術實踐經驗提升到理論層面進行總結和歸納,是藝術評論的一個重要任務。蘇鈺琁認為電影《愛未央》以華裔普兒和白人盧卡斯情愫交織為線索,融入云南紅河州眾多風物和多元民族文化 ,講述了百年前云南人民為保衛(wèi)個舊錫礦不被列強侵占而團結奮戰(zhàn)的動人故事。這部影片宛如民族題材電影的一縷春風。魏樹生、張雁評述葉新濤相繼塑造了阿梅、阿鳳、阿蓋等一批白劇人物形象,充分體現了大本曲和白族吹吹腔的藝術魅力,把白劇的表演藝術提高到了一個全新的境界。姚沛伶通過扮演花燈劇中祝英臺、林黛玉、殷桂英等角色,體會到在把握戲曲程式化共性的前提下,尋求不同人物的個性,才能塑造出鮮活的、不雷同的舞臺藝術形象。(胡耀池)
電影《愛未央》從年輕的華裔女孩普兒喜歡攝影,偶然來到云南個舊,在集市上被一位老人背簍中的繡花鞋所吸引,一路跟隨卻迷失在山林深處,隨即引發(fā)另一條故事線索,展開對百年前清朝時當地彝族村寨的敘述。當時的個舊老陰山,因錫礦豐富而受到各國列強覬覦。為保護家園不受侵犯,錫礦不流入外人之手,地方官黃柏帶領當地人民修建米軌鐵路,保護裝有普洱的吉祥物吉祿。漢族、彝族、哈尼族等不同身份、不同階層的人民在列強欺辱下浴血奮戰(zhàn),為保護家園、保護錫礦,不惜獻出自己的生命。黃柏之女德施,也就是普兒的母親,則在戰(zhàn)亂中被迫逃亡海外?,F代的普兒,骨子里仍流淌著中華兒女的民族血液,在認識了開發(fā)錫礦的盧卡斯后,雖然墜入愛河,卻不能忍受盧卡斯為拿下錫礦項目,不惜重金拍下文物吉祿作為與當地民眾的交換條件。兩人大吵一架,普兒憤然離去。后來,盧卡斯回想起普兒所說的“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有所了悟,毅然辭去工作。最后,兩人再次相遇,相視一笑,終成眷屬。
這部電影就像她的名字一樣,在一個如詩如畫的地方——云南發(fā)生一個如詩如畫的故事,以一個年輕華裔女孩的視角探尋了百年前云南不同民族、不同身份背景的人民為保衛(wèi)家門前的錫礦不被列強侵占而團結奮戰(zhàn)的動人故事。不同時空的兩段跌宕曲折的愛情故事平行發(fā)展,貫穿始終。展現出歷史動蕩的大時代小人物的命運以及華裔遷徙的獨特民族情結,揭示出中華民族的深厚文化底蘊及血脈綿延的真諦。整個影片風格唯美,尤見少數民族風光韻致,足見導演及主創(chuàng)人員的匠心獨運與傾情付出。
《愛未央》聯合華語電影制作精英和眾多知名演員精心打造。摒棄了傳統(tǒng)的說教、虛構情節(jié)、矯揉造作,著重從人物內心矛盾挖掘精神世界,在現代與古代二度空間重大背景下,場面浩大,氣勢宏偉,立意樸實深刻且真實感人。具有藝術片思想內涵,有一定的商業(yè)觀賞性,為2012年第15屆上海國際電影節(jié)入圍影片,2013年北京大學生電影節(jié)開幕影片,2014年北京國際電影節(jié)民族影展優(yōu)秀影片。
本片的青年導演李松霖,哈尼族。作為土生土長的元陽人,李松霖13歲便與電影結緣——扮演了《云南故事》中的一個小男孩。從那以后,他心里就種下了一個電影夢。李松霖多次表示,自己是云南的兒子,一直就用感恩之心在做電影,就想多拍點云南的元素,向世界介紹云南的美、介紹自己的民族。李松霖對民族電影的敏銳觸覺,從他的處女作《俄瑪之子》中就已見端倪?!稅畚囱搿肥抢^《俄瑪之子》后的第二部關于紅河的作品,傾注了李松霖多年的心血。一經出品,便標志著李松霖以一種更為成熟的姿態(tài)進入公眾視野。整部電影在紅河全州各地取景,碧色寨小火車、建水朝陽樓、朱家花園、彌勒大佛、瀘西城子村、元陽哈尼梯田、個舊老陰山、屏邊人字橋等景點貫穿,動人的海菜腔配樂、絢麗的民族服飾展示、神秘的彝族祭祀儀式等,又通過與更多民族、更多國家的更多元素交融碰撞,最終形成中華兒女茶道精神的升華:人生只在呼吸間,因愛而生生不息,有愛就有未來。
導演李松霖生長于云南哈尼族地區(qū),他記憶中的小時候,就像《俄瑪之子》里描述的那樣,要想看電影,就要從寨子走很長的路去到縣上的電影院。也許,電影就是李松霖的“俄瑪”。李松霖的電影中,幾乎都在大量運用少數民族地區(qū)風光、語言、習俗、歌舞等元素,也因此,有人給李松霖貼上了諸如“母語電影”、“原生態(tài)電影”的標簽。面對這樣的情況,李松霖坦言自己從未想過這兩個名詞,也不認為這兩個詞可以成為中國的類型片名詞。在他看來,電影不是紀錄片,卻也必不可少地會對少數民族的文化傳承與傳播起到作用,這與其他藝術形式并無不同,是由電影本身的傳播特性所決定。“數民族題材電影討人喜歡,對我們來說是一件好事。中國少數民族題材很多,一輩子也做不完。我們的國家民族眾多,這個工作也很有意義。但有人只是看到一個表象。要真正了解少數民族生活不容易,它的那種精神內核是用語言表達不出來的。對我個人而言,我希望做自己喜歡的題材,還希望我們能走出去?!崩钏闪厝缡钦f。換句話講,李松霖其實就是想以電影作為媒介,表達著自己所想要表達的夢想,傳承著自己作為少數民族一分子應有的某些傳承,并非刻意為了民族而民族。所以,不論何種標簽,都不如“李松霖的電影”來得實在。也正是因為他的這種堅持,觀眾才從他的電影中汲取到了某些可貴的營養(yǎng),卻并不覺得突兀。正如《愛未央》中的一句臺詞:“生命只在呼吸間,因愛而生生不息”。
交叉著時空相隔一百年,古代和現代里平行著兩個仿佛截然不同又帶有千絲萬縷關系的同一個故事,譜寫了一首在不同的年代里同樣融合了親情友情愛情以及民族情的關于愛的進行曲。她包容了漢族、少數民族、華裔、法國、美國、日本等多方面元素,隱含了血脈在愛中傳承,感人至深,滲透出了中華兒女骨子里的茶道精神:人生只在呼吸間,因愛而生生不息。有愛就有未來!昨天、今天、明天,到底何去何從。我們都在時間的流逝中漸行漸遠,面對選擇時,一路上常常不由自主瞻前顧后的衡量徘徊,卻忘了曾經最初的自己,一輩子到底有多長?一百年?六十年?十年?佛陀搖頭說,人生只在呼吸間。華裔普兒從遙遠的舊金山帶著一份尋根之心來到遙遠的中國云南紅河,遇到了同樣在人生路上摸索奮爭而來的白人盧卡斯,偶然中隱含了必然,這就是命運。兩個人情愫交織間揭開了跨越一百年光陰的塵封記憶,來龍去脈血淚史里的每一秒都印證了中華民族親情、友情、愛情血脈相連……愛,讓生命沒有終點。
人生只在呼吸間,因愛而生生不息。這就是該片想表達的主題。
所謂的民族電影,學界并沒有一個一致的學理化界定,但是,“主要是由本土資金、本土主創(chuàng)人員拍攝,目標受眾是本土觀眾,尤其是以本土文化和現實語境作為創(chuàng)作的出發(fā)點,應該是民族電影的題中應有之義?!保?]對于如今的電影,觀眾大都習慣了“原生態(tài)”“歷史還原”等等這樣的噱頭,但最終結果往往淪為小眾,并不盡如人意。《愛未央》的成功,便如同民族題材電影的一縷春風,給我們帶來了很好的參考。
“我們認為,關于少數民族題材電影的認定,應該將重心放在‘題材’兩個字上。無論編劇是誰,導演是誰,演員是誰,只要他的題材是反映少數民族生活的,便是少數民族題材電影?!保?]那么以此觀照,顯然《愛未央》就是一部典型的少數民族電影。影片中的少數民族元素運用十分豐富,從民族地區(qū)的自然風光、服飾、建筑,再到民俗祭祀、語言、歌舞等,無不體現出強烈的云南紅河彝族特征。彝族是云南最大的少數民族,有100多個支系,每一個支系都有自己不同的語言及風俗習慣,紅河的彝族當然也有自己與眾不同的諸多地方。電影《愛未央》取景貫穿紅河全州各地,碧色寨小火車、建水朝陽樓、朱家花園、彌勒大佛、瀘西城子村、元陽哈尼梯田、個舊老鷹山、屏邊人字橋等等景點,不僅畫面色彩明麗動人,且其中透出的安詳寧靜同樣令人向往,仿若沉浮亂世中的一泓動人清泉其中別具一格的少數民族建筑,更是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除了具有特色的民族民居,鐵路交通的民族歷史文化也值得一提,比如碧色寨小火車和火車站。碧色寨隸屬蒙自縣草壩鎮(zhèn),1909年4月,滇越鐵路通車至此,法國人為了便于大量掠奪個舊錫資源,便在碧色寨設了特等站,與“個碧石鐵路”相交,是“米軌”鐵路(滇越鐵路)和“寸軌”鐵路(個碧石鐵路)“換裝”的地方。 滇越鐵路通車后,幾乎所有出口的個舊錫都是在此裝車出境。國內外的商人們蜂擁而至,先后有法、英、美、德、日、希臘、意大利等13個國家的商人在這里開辦了許多儲運公司、洋行、酒樓、水火油公司、材料廠、郵政局、商場等等,所以當時碧色寨還被稱為“小巴黎”或“小香港”。但由于“個碧石鐵路”的實際運行速度只有10來公里,比騎馬快不了多少,便有了“云南十八怪,火車沒有汽車快”的說法。
影片中神秘的彝族祭祀場面宏大,為故事增添了一抹傳奇色彩。彝族,歷來都是一個民族文化內涵豐富的民族,因而可挖掘的素材十分多樣。片中彝族村寨眾人的服飾色彩豐富、款式多變,但都華貴大氣、精致非常,各式刺繡和銀飾搭配,都讓觀眾眼前一亮。紅河地區(qū)的彝族服飾,婦女上裝多為前短后長的右大襟衣,下著長褲,系圍腰,套坎肩,頭飾或戴布帽,或包青帕,喜綴五彩纓絡、串珠等飾品,整體質樸素雅,頗有南詔王室貴族華美艷麗的遺風。男子則穿右衽大襟長衫,寬腳褲,頭包青帕,腰系布帶或皮兜肚。這些在影片中都得到了很好的展現。
祭祀之后村民圍繞篝火起舞歡歌、德施哭嫁時背景響起的悠長歌聲讓人心醉而又心碎,這些都是影片中對民族音樂的有力運用。其中,不乏對彝族海菜腔的插入。海菜腔是彝族人民喜愛的一種演唱形式,已進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目錄,被譽為民族中的“美聲”唱法。海菜腔屬于一種對唱形式的民歌,有領唱、有幫腔、有問有答。音域寬廣,昂揚激越,優(yōu)美動聽、旋律起伏連貫,婉轉悠揚,猶如異龍湖水,清澈明亮,聲浪如波。彝家男女自幼聽大人唱曲,耳聞目睹,心領神會,萬事萬物經口即成詩句,是憎是愛,出聲直露情懷。無論湖中、山林、田地間,隨時皆可唱曲對歌,男女歌聲互答,其情融融樂樂,非見高下,不肯停聲。但隨著20世紀50年代以來海菜腔所依存的男女交際習俗“吃火草煙”的消亡及其他文化娛樂形式的傳入,海菜腔的歌唱漸趨式微,現已鮮有能完整歌唱成套海菜腔的“曲子師傅”、“曲子老板”(均為對著名歌手的尊稱),年輕一輩中也少有海菜腔的愛好者,其傳承面臨嚴重危機,亟待保護。影片中的音樂使用,我們不乏將其理解為一種守護和傳承的姿態(tài),應當予以肯定。
除此之外,影片中大量使用少數民族語言進行對話,濃郁的民族氣息撲面而來。語言和文字是一個民族之所以被稱為民族的標志,影片中這樣的做法,我想,它確實達到了一種少數民族地位的探尋和確立。雖然語言不通,但少數民族人民同樣渴望和平、敢于斗爭、不畏犧牲的精神與我們同在。這是一種人文關懷的視角,也是一種對民族性的充分肯定。大量的民族元素雜糅,帶來的是一種別樣的風情和可看性,是為《愛未央》的過人之處。
對于如今的電影,我們已經習慣了“某某大片”這樣的宣傳噱頭,顯然,將影片“大片化”已成為越來越多電影人追逐的目標。大片之稱,應該是對美國好萊塢“高概念”電影的產物,即以大投入、大制作、大營銷、大市場為主要特征的一種商業(yè)電影運作模式,“其美學特征與營銷手段直接掛鉤,突出視聽奇觀、明星組合與配方式生產?!保?]以這個標準觀照《愛未央》,我們姑且可將其列入“準大片”。場面宏大、明星薈萃,毫無疑問,它的投入一定不是一個小數字。在影片中,我們能夠看到巍峨磅礴的橫斷山,滔滔不絕的紅河水,高大險奇的峽谷,這一切構成了影片地理環(huán)境的主基調。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生活著古老的彝族人民,當然,與此相對應的是有著千年悠久歷史的個舊錫礦。圍繞著錫礦這塊肥肉,國內外的商人蜂擁而至,都想從中分一杯羹。再從時間的縱向來看,影片以一個舊金山華裔女孩的視點開篇,在這片廣袤的大地上開始這個女孩的尋根之旅,注定了不是一個小圈子,從清朝末年到二十一世紀的今天,縱橫百年,時間的跨度何其久遠,要表現這樣大的地理空間和時間跨度,影片的構架也就相應地顯得十分恢弘。我們都知道,一個龐大的攝制組,要走很多的地方,拍很多的鏡頭,尤其是這支隊伍中還有這么多大腕明星,這就決定了攝制組的開支也不會是一個小的數字。
確實,在西方國家,電影早已成為一種能夠獲取巨大利潤的工業(yè)產品,人們甚至把它與毒品和軍火并列為最賺錢的三大行當。而在中國,我們一直遮遮掩掩,只談電影是一種藝術,但在今天,我們也承認它是一個巨大的產業(yè)。無論工業(yè)也好,藝術也好,產業(yè)也罷,這里面實際上都不能夠否認它的投資與收益,而且我們會發(fā)現,電影的投入和產出比經常呈現一種“正相關”的關系,從這個意義上說,電影的高投入、高產出是大勢所趨。那么商業(yè)電影與民族電影又是什么關系?在云南,我們說得最多的一句話是,這是一片民族文化的沃土,這是一片電影拍攝的沃土,那么究竟如何才能以高投入大制作,撬動民族電影的沃土呢?《愛未央》給我們的啟示是,少數民族電影仍然可以擁有良好的制作團隊、強大的明星隊伍、廣闊的拍攝視野、新穎的藝術氣質,將現代與古老相融,時尚與民族結合,這樣的思想方法和思維方式,才是現代電影人應有的氣度,也是少數民族電影與國際電影匯通的必經之路。從各界的重視程度中,我們不難窺見民族電影事業(yè)崛起的曙光。
【注釋】
[1] 史可揚. 中國電影大片的文化美學反思[J]. 民族藝術研究,2015,(2).
[2] 謝德明,王紅彬,彭慧媛. 中國少數民族題材電影發(fā)展現狀及發(fā)展對策研究[M].昆明:云南出版集團公司,云南科技出版社,2011,p39.
[3] 尹鴻,王曉豐. “高概念”商業(yè)電影模式初探[J].當代電影,2006,(3).
(作者系云南省作家協會會員)
責任編輯:胡耀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