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炳山
古人云:“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苯佑|書籍最好的途徑就是閱讀。因此閱讀無疑成為初中生最重要的語文基本功,學生的閱讀能力直接影響到他們對知識的學習、理解、吸收能力。閱讀教學是一種特殊的閱讀活動,如何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是教師長期面臨的挑戰(zhàn)。在新《課標》的倡導下,許多教師也在積極探索開放性的、創(chuàng)新性的語文教學模式,閱讀自然成為其首要研究的對象。營造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培養(yǎng)自主的閱讀習慣是提高閱讀能力的關鍵,提高學生文學素養(yǎng),提高學生自身的素養(yǎng),實現(xiàn)學生自身價值才是提高閱讀的最終追求。本文將從實際教學的經驗體會入手,簡略分析提升初中生語文閱讀能力的方法。
提升初中生閱讀能力在某種程度上來講也是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閱讀教學的過程,是通過引導學生讀書,使之獲得精神感受及體驗的獨特過程,它通過學生、教師、文本的思維碰撞,情感交流,在教師的引導下,使初中生在閱讀實踐中塑造自身的性格特色,學會表達自我,從而實現(xiàn)完善自我,這是學生生疑、解疑再到生疑的過程。如何有效提高初中生的閱讀能力,本文將從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指導提高學生自身能力兩方面著手論述。
一、 培養(yǎng)閱讀習慣,豐富課余閱讀
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長才。在中學語文教學中,閱讀是基礎的第一步。閱讀對于初中生性格的塑造,價值觀、人生觀、審美觀、道德觀的形成都有重要的作用。它在提高學生素養(yǎng)的同時,極大地豐富了學生的精神世界。閱讀的重要性顯而易見,教師應讓學生認識到閱讀的重要性,并加以有目的的培養(yǎng),力求使閱讀伴隨學生的終生。
良好的閱讀習慣有助于閱讀能力的提高。教師可以推薦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供學生閱讀,學生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感興趣的書籍閱讀。經過長期的積累,學生不僅可以提高文學素養(yǎng),而且可也提升自身修養(yǎng)。閱讀應廣泛而豐富,不僅局限于課本、范文,應全面閱讀,不要為了閱讀而閱讀,堅持每天閱讀的習慣,對于初中生來說百利而無一害。教師要督促學生閱讀,并且加以正確的引導。
二、引發(fā)學生興趣,刺激學生主動閱讀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說:“學習的最好動力,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背踔袑W生好奇心較強,對于能引起其興趣的事情往往投入更多。教師應積極把握學生的這一特點,從興趣入手。首先,豐富多彩的課堂內容是引發(fā)學生興趣的最好途徑。語文是很有趣的一門學科,其本身就魅力無限,令人神往。教師可以通過幽默的課堂語言、肢體動作,在聽覺和視覺上對學生的感官加以刺激,吸引其注意力,引發(fā)其興趣。與課本有關的小故事、文人趣事、寫作背景、歷史事件等都可以是學生興趣的切入點,教師只要稍加修飾,不僅能活躍課堂氣氛,而且很能調動學生的興趣。其次,師生換位,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引發(fā)學生興趣的關鍵是使學生加入到課程當中來推動課程的進行。教師可以布置學生提前預習,由學生來講述課本文章的有關背景、作者簡介、涉及到的歷史故事等等;或者通過角色扮演,還原文學作品,為學生領悟文學作品鋪橋搭路,充分調動學生興趣。因為有了興趣,學生對課本涉及的東西想有更多的了解,這就刺激學生主動閱讀更多的相關書籍、文學作品等等。從某種程度來講,是興趣刺激了閱讀,有了量的積累,閱讀能力的飛躍指日可待。
三、運用多媒體手段,提高教學質量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多媒體作為教學的工具,在提高閱讀教學質量方面效果值得肯定。多媒體教學形象、生動、具體,豐富了課堂的藝術性、直觀性,為初中學生提供了豐富的感性材料。它通過視覺、聽覺等感官的多方面刺激,促進初中生大腦智力的開發(fā),不僅為閱讀營造了良好的氛圍,而且有效拓展了學生的視野,增加了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的這一特點,在視覺上以圖片或者視頻的形式講解一些作者的生平及背景,在聽覺上利用多媒體穿插背景樂,引導學生在課外閱讀作者其他的書籍,增加閱讀量,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多媒體運用于閱讀教學不僅豐富了課堂形式,并且有利于開發(fā)學生的各種感官,在多種感官的刺激下學生的思維得到拓展,能更加深入地感悟文學作品。多媒體在閱讀教學中的應用有利于學生對文章的理解,有助于理清人物關系及其文化背景,增加課堂的涵蓋面,突出重點難點,并且可對課本知識進行延伸拓展,在提高閱讀能力的同時,使課堂教學變成一種對文化藝術的欣賞活動。層層深入地引導學生閱讀,有利于其閱讀能力的提高。同時還可以增加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
四、掌握一定的閱讀技巧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正確的閱讀方法對提高閱讀能力大有裨益。教師應幫助學生總結閱讀方法,熟練閱讀技巧,掌握答題關鍵,提高閱讀的效率。
1.指導學生有層次有目標地閱讀。首先速讀,了解文章主旨大意,掌握作者的一個大概的感情傾向,主要閱讀文章的首句、末句,關注其轉折的地方;接著帶著問題精讀,做出相應的標記,仔細斟酌作者的選詞用句,充分理解文章主旨,關注細節(jié);最后研讀耐人尋味的字句,研究作者的寫作手法及文章的深層寓意等等。
2.必要的閱讀訓練是提高閱讀能力的實踐。閱讀訓練要涉及不同題材和體裁的文章,問題要涉及內容、中心思想、寫作手法等方方面面,既要有對文章整體把握的考察,又要有個別重點段落的理解考察。還要在閱讀中仔細推敲其語言的運用,可以總結、積累、背誦優(yōu)美經典的句子,逐步提高閱讀效率。
3.在訓練之余,重視學生的課外延伸,可以推薦學生閱讀同一作家的不同作品,同一寫作題材的不同文章,同一主題的不同體裁等等,豐富閱讀面。當然,提倡課外閱讀延伸并不是要忽略課本,課本也是閱讀的好材料,要以課本為基礎,做好積累。教師要善于利用課本,它既是學習資源,又是課程資源,充分挖掘利用課本內容,使之成為更有利于學生學習、發(fā)展的內容的價值體,讓學生在此基礎上積累更多閱讀技巧。最好的技巧就是積累,語文學習就是一個不斷積累的過程,教師應該重視學生的基礎積累,幫助其完成深層次的理解。
4.現(xiàn)代文作為中考的重點,在閱讀訓練中應加以重視。首先,縱覽全文,理清作者思路,抓住主旨。文章中的關鍵句體現(xiàn)了作者的觀點、情感傾向,主旨在文章結構的本布局謀篇中往往也有跡可循。比如一些過度、轉折、鏈接作用的句子、段落,都有助于梳理文章結構,找出文章主旨。其次,審題要仔細,抓住問題的關鍵,尋找突破點。題干一般會對應文章順序,會對文章定位有提示,只要找出問題對應段落,仔細研讀揣摩,不難答題。最后,組織語言,準確答題,抓住關鍵點,既要有結論,還要有分析,語言表達要清晰準確。對于特殊類型的開放式題目,不要肆意拓展,不能脫離文章的主旨,要圍繞文章的中心思想進行作答。
五、以學生自我閱讀為主,鼓勵學生感悟
“言有盡而意未盡”,閱讀是一種再創(chuàng)造活動,閱讀者根據(jù)自己的知識貯存、生活經驗、認識能力和審美情趣對其再領悟,再創(chuàng)造。而初中學生的閱讀再創(chuàng)造活動就是閱讀能力逐步提升的過程。課堂閱讀教學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以及自我體驗、自主學習的能力閱讀具有個體化的特點,是學生個體選擇的體現(xiàn),教師在學生閱讀過程中起引導作用,為學生閱讀指明方面,并加以監(jiān)督指正,幫助其形成閱讀思維,培養(yǎng)思維模式以及情感體驗。閱讀教學的目的在于訓練與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與理解的能力,要以學生為主體,鼓勵其自我學習,通過閱讀感悟人生,感悟生活,和作者產生共鳴。為學生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帶領其感悟作者所感,提高理解能力,也就提高了閱讀能力。教師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來引導學生感悟,進行深入閱讀。朗讀是帶入學生進入情境的好方法,有效朗讀與文字語言、思想情感緊密相連,其需要學生與文本、與作者進行交流對話,激活學生已有的經驗與情感,引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飽含感情的朗讀有助于激發(fā)閱讀興趣,讓學生深刻體會作者感情,更加全面地理解文章。
新《課標》提倡發(fā)散學生的思維,而閱讀思維的發(fā)散靠學生豐富的想象力。文學作品就是通過文字媒介,對生活及人生感悟的想象藝術化。在范仲淹的《岳陽樓記》一文的閱讀學習中,在作者精美描述的帶動下,引導學生想象、感受岳陽樓的宏偉,體味作者當時的情感變化,在與作者產生共鳴的同時,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文章。雖然文字的敘述沒有圖畫的視覺直觀性,也沒有音樂的聽覺感染性,但文字語言的想象空間正是文學作品的魅力所在。對于同樣文章的閱讀,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其帶來的精神享受也就不同。
讀是語文學習必備的基本功,因此提高初中生的閱讀能力很重要。培養(yǎng)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是初中語文老師的一項根本任務。以上是筆者的一些教學經驗和感悟,期待廣大同仁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