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愛成,梁鈺璠,劉小玲,林輝遂,陳芳,姜寧,羅智
1.暨南大學附屬江門中醫(yī)院,廣東 江門 529000;2.暨南大學附屬江門中醫(yī)院恩平分院,廣東 恩平 529400
健脾益腎排毒方聯(lián)合常規(guī)療法對CKD 4期脾腎氣虛證患者血鉀和腎功能的影響
楊愛成1,梁鈺璠2,劉小玲1,林輝遂1,陳芳1,姜寧1,羅智1
1.暨南大學附屬江門中醫(yī)院,廣東 江門 529000;2.暨南大學附屬江門中醫(yī)院恩平分院,廣東 恩平 529400
目的:觀察健脾益腎排毒方聯(lián)合常規(guī)療法對CKD 4期脾腎氣虛證患者血鉀和腎功能的影響。方法:選取80例CKD 4期脾腎氣虛證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各40例。其中,對照組退出7例,余33例;治療組退出6例,余34例。對照組給予營養(yǎng)飲食、改善鈣磷代謝紊亂、調(diào)節(jié)酸堿代謝平衡、糾正貧血以及降壓、降血糖等對癥治療,治療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chǔ)上予健脾益腎排毒方治療。2組均治療6月。觀察2組治療前后的血鉀濃度和腎功能指標[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的變化。結(jié)果:治療前,2組血鉀濃度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2、4周和3、6月后,2組血鉀濃度均較治療前無變化(P>0.05);組間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2組患者SCr和BUN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2周后,2組SCr水平較治療前均上升(P<0.05)。治療4周、3月后,2組SCr水平雖較治療前均有下降趨勢,但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6月后,2組SCr水平均較治療前下降(P<0.05);治療組的SCr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治療2、4周和3月后,對照組的BUN水平先有小幅度上升而后下降,治療組的BUN水平均有小幅度下降,但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6月后,2組BUN水平均較治療前下降(P<0.05);治療組的BUN水平低于對照組(P< 0.05)。結(jié)論:健脾益腎排毒方聯(lián)合常規(guī)療法治療CKD 4期脾腎氣虛證,能進一步改善患者的腎功能,且治療過程中僅有個別患者發(fā)生高血鉀癥,臨床用藥較為安全。
慢性腎臟病(CKD);脾腎氣虛證;中西醫(yī)結(jié)合療法;健脾益腎排毒方;血鉀;腎功能
慢性腎臟病(CKD)是各種原發(fā)性或繼發(fā)性病因?qū)е碌穆阅I臟結(jié)構(gòu)和功能障礙。CKD分為5期,患者一旦發(fā)展到CKD 4期,則通過飲食控制、改善鈣磷代謝紊亂、糾正貧血、控制血壓、血糖等方法治療,以延緩病情。在上述治療基礎(chǔ)上給予中藥治療有其獨特優(yōu)勢,但有研究認為服用中藥是引發(fā)患者高鉀血癥的重要原因[1],也有研究認為CKD患者長期服用中藥,不會引發(fā)高鉀血癥[2]。近來筆者發(fā)現(xiàn),采用健脾益腎排毒方治療CKD 4期脾腎氣虛證,可延緩患者腎功能減退的速度,改善患者的生存質(zhì)量[3]。為進一步探討健脾益腎排毒方聯(lián)合常規(guī)治療手段對CKD 4期脾腎氣虛證患者血鉀和腎功能的影響,筆者選取80例CKD 4期脾腎氣虛證患者進行隨機對照研究,結(jié)果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選取2012年4月—2014年12月在暨南大學附屬江門中醫(yī)院腎病科接受治療的80例CKD 4期脾腎氣虛證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各40例。其中,對照組退出7例,余33例;治療組退出6例,余34例。對照組男17例,女16例;年齡19~68歲,平均(44.97± 13.99)歲;病程1.81~7.36年,平均(4.59±1.76)年。治療組男13例,女21例;年齡21~69歲,平均(42.60±14.50)歲;病程1.59~7.45年,平均(4.80±1.71)年。隨機抽取治療組10位患者的5個不同時間段健脾益腎排毒方水煎劑,檢測鉀離子濃度平均值,分別為(52.83±4.54)、(50.84±4.09)、(49.65±5.08)、(53.94±4.92)、(51.79±3.46)、(50.87±3.14)、(51.03±5.43)、(51.87±4.03)、(50.84±4.30)、(50.77±4.94) mmol/L。2組性別、年齡、病程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隨機抽取10位患者的5個不同時間段健脾益腎排毒方水煎劑鉀離子濃度平均值整體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所有患者服用的健脾益腎排毒方水煎劑鉀離子濃度趨于恒定,符合臨床研究要求。
1.2納入標準①符合《慢性腎臟病及透析的臨床實踐指南》[4]中CKD的診斷標準,根據(jù)腎小球濾過率(GFR)數(shù)值分期屬CKD4期者,即GFR:15~29 mL/(min·1.73 m2);②符合脾腎氣虛證的辨證標準。主癥:倦怠乏力,氣短懶言,食少納呆,腰酸膝軟。次癥:脘腹脹滿,大便不實,舌淡白,脈弱;③年齡18~70歲;④未使用利尿劑,血鉀濃度3.5~5.5mmol/L;⑤無感染、酸中毒及電解質(zhì)紊亂者;⑥血糖、血壓控制平穩(wěn)者;⑦自愿參與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3排除標準①需立即血液透析治療或急性腎功能衰竭者;②合并有心、腦、肝及血液系統(tǒng)等嚴重原發(fā)性疾病或惡性腫瘤者;③合并急性感染性疾病、糖尿病酮癥酸中毒者;④精神病患者;⑤妊娠或哺乳期婦女;⑥血鉀濃度>5.5 mmol/L;⑦近期有輸血史;⑧通過口服或靜脈補鉀者;⑨對本研究所用藥物過敏或無法耐受者。
1.4退出標準①治療期間出現(xiàn)嚴重并發(fā)癥或不良反應者;②不堅持用藥或失訪者;③治療期間出現(xiàn)GFR<15 mL/(min· 1.73 m2)或血肌酐(SCr)較基線值升高超過30%者。
2.1對照組給予營養(yǎng)飲食、改善鈣磷代謝紊亂、調(diào)節(jié)酸堿代謝平衡、糾正貧血等治療;給予針對原發(fā)病的治療,如患高血壓病者給予降壓治療,患糖尿病者給予降血糖治療等。
2.2治療組在對照組的治療基礎(chǔ)上聯(lián)合健脾益腎排毒方治療。處方:黃芪、山藥各30 g,黨參、肉豆蔻、杜仲、法半夏、紫蘇葉、山楂、神曲、丹參各15 g,陳皮、砂仁、大黃、干姜、車前子、當歸各10 g,黃連5 g。每天1劑,以上藥物混合后加水500 mL浸泡20 min,而后武火加熱至水沸騰,再用文火煎煮40 min,去渣取汁200 mL,分早晚2次餐后服用。
2組均連續(xù)治療并觀察6月。
3.1觀察指標觀察2組治療前后的血鉀濃度和腎功能指標[SCr、血尿素氮(BUN)]水平的變化。分別于治療前,治療2、4周和3、6月后檢測患者的血鉀濃度和腎功能指標,于患者空腹10 h后經(jīng)肘靜脈采血2 mL,肝素鋰抗凝管充分搖勻后1 h內(nèi)送檢。采用德國羅氏Cobas80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進行檢測。
3.2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17.0統(tǒng)計學軟件建立數(shù)據(jù)庫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整體比較采用方差分析。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4.12組治療前后血鉀濃度比較見表1。治療前,2組血鉀濃度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2、4周和3、6月后,2組血鉀濃度均較治療前無變化(P>0.05);組間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 2組治療前后血鉀濃度比較(±s) mmol/L
表1 2組治療前后血鉀濃度比較(±s) mmol/L
時間治療前治療2 w治療4 w治療3月治療6月對照組(n=33) 4.49±0.41 4.28±0.48 4.49±0.40 4.44±0.62 4.41±0.40治療組(n=34) 4.28±0.45 4.28±0.43 4.34±0.57 4.35±0.60 4.47±0.51 P值0.070 0.728 0.778 0.547 0.591
4.22組治療前后腎功能指標比較見表2。治療前,2組SCr和BUN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2周后,2組SCr水平較治療前均上升(P<0.05)。治療4周、3月后,2組SCr水平雖較治療前均有下降趨勢,但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6月后,2組SCr水平均較治療前下降(P<0.05);治療組的SCr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治療2、4周和3月后,對照組的BUN水平先有小幅度上升而后下降,治療組的BUN水平均有小幅度下降,但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6月后,2組BUN水平均較治療前下降(P<0.05);治療組的BUN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
4.32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治療期間,對照組發(fā)生消化道不適2例,高鉀血癥1例,輕度皮疹1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2.12%;治療組發(fā)生消化道不適1例,高鉀血癥1例,輕度皮疹1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8.82%。2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2 2組治療前后腎功能指標比較(±s)
表2 2組治療前后腎功能指標比較(±s)
與同組治療前比較,①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②P<0.05
時間治療前治療后2 w治療后4 w治療后3月治療后6月SCr(μmol/L) BUN(mmol/L)對照組(n=33) 252.27±36.81 266.63±36.82①252.93±32.93 246.63±28.44 233.67±18.94①治療組(n=34) 257.93±40.99 263.30±37.02①256.03±31.86 237.20±17.14 224.57±15.51①②對照組(n=33) 12.48±2.72 12.90±2.66 12.51±2.32 12.37±1.90 11.29±1.29①治療組(n=34) 13.04±2.85 11.60±2.78 11.47±2.14 11.15±1.38 10.40±1.16①②
CKD患者一旦發(fā)展到CKD 3期,即發(fā)生了慢性腎功能衰竭,其病機以脾腎虛損為本,痰、濕、毒、瘀為標。在脾腎虛損當中又以脾腎氣虛為主,腎氣虛,水液升清降濁失司,見夜尿多、神疲乏力等癥;脾氣虛,則運化功能失司,見脘腹脹滿、納谷不香等癥。故治療宜健脾益腎補氣。關(guān)于CKD患者長期服用中藥,是否會導致高鉀血癥,目前尚存在異議。楊紅等[1]認為服用中草藥制劑是導致慢性腎衰患者高鉀血癥的主要原因之一。日本學者研究發(fā)現(xiàn),溫脾湯可以延緩CKD患者進入終末期腎病的進程,且血鉀濃度沒有明顯改變[2]。
本研究所用健脾益腎排毒方君以黃芪、黨參,補氣健脾,山藥、杜仲補腎;臣以丹參、大黃、車前子泄?jié)峤舛?,活血祛瘀生新,使?jié)駶嶂皬亩闩懦?;佐以山楂、神曲、砂仁,消食和胃,配伍陳皮、法半夏行氣散結(jié),和胃降逆;肉豆蔻溫中澀腸,行氣消食;干姜、黃連,寒熱并用,辛開苦降,調(diào)暢氣機。全方合用,共奏健脾補腎,活血泄?jié)嶂?。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治療組服藥期間未引起鉀離子升高,考慮為:①患者每天攝入此水平的鉀離子,加上低鉀飲食(1500~1700 mg/d)宣教,鉀離子日攝入總量約2.2 g,尚未達到生理需要量(3~5 g/d);②CKD 4期患者GFR>10 mL/(min·1.73 m2)時,一般很少并發(fā)高鉀血癥;③車前子具有利尿作用,可增加鉀離子排出,而方中黃芪、丹參、大黃、當歸等具有改善腎臟微循環(huán),增加腎臟血流量,加快腎小管尿液流速的作用,可進一步促使鉀離子排出[5~8];④由于健脾益腎排毒方具有健脾泄?jié)嶂Γ颊哂盟幒竺刻齑蟊慵s2~3次,可增加鉀的排出。
另外,本研究還發(fā)現(xiàn),患者在治療早期SCr水平先出現(xiàn)小幅度上升,隨后緩慢下降,治療3月后低于治療前水平??赡芘c部分初治患者在接受治療時,一些可逆因素如血壓、血糖波動,貧血未糾正等因素有關(guān)。治療6月,2組患者的SCr及BUN水平均低于治療前,而使用健脾益腎排毒方治療的患者下降更明顯,說明聯(lián)合用藥,可進一步改善患者的腎功能。治療過程中,2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無差異。
綜上所述,CKD 4期脾腎氣虛證患者,通過合理的飲食控制,服用健脾益腎排毒方可進一步改善患者的腎功能,且治療過程中僅有個別患者發(fā)生高血鉀癥,臨床用藥較為安全。
[1]楊紅,張波.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高鉀血癥48例臨床觀察[J].首都醫(yī)藥,2006(12):38.
[2]T Mitsuma,T Yokozawa,H Oura,et al.Clinical evaluation of Kampo medication,mainly with Wen-Pi-Tang on the progression of chronic renal failure[J].Nippon Jinzo GakkaiShi,1999,41(8):769-777.
[3]劉小玲,梁鈺璠,楊愛成,等.健脾益腎排毒方對CKD 4期患者臨床療效及生存質(zhì)量的影響[J].湖南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5,35(6):51-53
[4]NKF-K/DOQI工作組著,王海燕,王梅,譯.慢性腎臟病及透析的臨床實踐指南[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3:38-41.
[5]李森,謝人明,孫文基.茯苓、豬苓、黃芪利尿作用的比較[J].中藥材,2010,33(2):264-267.
[6]董曉靜,郭亮鋒,姚銳,等.丹參調(diào)節(jié)腎組織AQP2效應與其“活血利尿”關(guān)系[J].中國中藥雜志,2014,39 (16):3162-3165.
[7]鄭豐,黃寧昌,錢斌,等.大黃抑制近端小管和髓袢升支粗段小管Na+-K+ATP酶活性[J].腎臟病與透析腎移植雜志,1995,4(4):307-312.
[8]姚瑤,王成業(yè),岳曉莉,等.當歸芍藥散及其拆方對肝硬化腹水大鼠電解質(zhì)的影響[J].安徽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5,34(2):56-59.
(責任編輯:吳凌,劉迪成)
R692
A
0256-7415(2016)11-0040-03
10.13457/j.cnki.jncm.2016.11.018
2016-06-08
2012年江門市科技計劃項目;廣東省建設中醫(yī)藥強省科研課題(20152091)
楊愛成(1969-),男,主任醫(yī)師,主要從事腎病、風濕病臨床及基礎(chǔ)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