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華亮
[摘 要]和諧的師生關系是開展有效教學的重要情感基礎,教師要和學生之間建立良好關系,促進教學活動更有效開展。
[關鍵詞]高中;生物;教學
一、構建良好師生關系,為課堂教學有效性提升營造氛圍
1.保持態(tài)度溫和
高中生對師生關系的敏感程度明顯增強,教師在生物教學中應當摒棄“師道尊嚴”的陳舊理念,和學生之間要打成一片,在態(tài)度上要保持和藹,語氣要溫和,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尊重,保護學生的自尊心,讓他們增強對生物學習的興趣,激發(fā)積極的學習情感。
2.給予學生鼓勵
學生在生物學習中獲得肯定、滿足、興奮的積極情感,能夠提高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教師在教學中應當多給予學生鼓勵,增強他們生物學習中的快樂因素。教師要注意發(fā)掘學生在生物學習中的閃光點進行鼓勵,可以是一個難點的突破,可以是思維的創(chuàng)新,也可以是學習的進步,通過這樣的方式肯定學生的生物學習活動,以激勵性評價增強學生對生物學習的積極情感。
3.關愛特殊學生
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有些學生生物學習基礎較為薄弱,也有的學生抽象思維能力較差,導致學生生物學習成效不高。對于這樣的學生,教師應當給予更多的關愛,首先要幫助他們分析自己生物學習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制訂針對性的補救計劃進行回顧,另外還要對他們進行學習方法技巧的指導,安排學生結對幫扶,幫助他們盡快能夠跟得上進度,提高學習成效。
二、優(yōu)化改進教學方法,為課堂教學有效性提升提供保障
1.發(fā)揮信息手段演示功能
在高中生物教學中,許多內容屬于抽象的微觀范疇,教師無法在課堂上進行直觀演示,還有一些過程較長的生物現象,課堂之內也難以演示。這樣制約了教學成效提升。為了解決這個難題,教師可以將多媒體的作用發(fā)揮出來,變微觀現象為直觀演示,變長期變化為節(jié)點展示,給予生物課堂更為生動形象的信息,提高學生理解效果,激發(fā)學習興趣。
2.發(fā)揮自主模式促進功能
新課程理念要求教師在生物教學中要給予學生自主學習的平臺與機會,讓學生通過獨立思考與相互討論提高重難點突破能力,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養(yǎng)。筆者在生物教學中,改進了教學模式,采取教師重點引導提示與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實現學生知識與能力的同步發(fā)展。
3.發(fā)揮當堂檢測反饋功能
在生物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當堂檢測的方式獲取學生學習反饋信息。在教學最后環(huán)節(jié)留有一小段時間進行檢測,以事先印制的難點要點測試卷對學生進行檢測,及時、準確地對教學成效進行分析評價,并調整教學方向與措施,能夠提升教學有效性。
三、教師要創(chuàng)設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
當教師的課堂處在一種和諧、民主的氛圍中時,學生會以一種愉快的心情學習,學生接受知識和處理問題的能力就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發(fā)揮,從而可以促進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和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主動發(fā)展、協(xié)調發(fā)展。創(chuàng)設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教師要放下自己高高在上的架子,主動與學生平等地交流;教師要以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學生,尊重每一位學生的人格;教師要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學生,課堂上要多些鼓勵性的語言、少一些批評的語言。只有這樣,學生才敢于表達自己的見解和看法,學生的思維才能活躍和提升,生物課堂教學目標才能完成好。
四、教師要密切聯系生活中的生物現象、重視生物實驗教學、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處于中學階段的學生具有較強的求知欲、好奇心,他們往往會對大自然中的許多生物現象、生物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因此,我們生物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應注意以下兩個方面。一方面,在生物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準備足夠的資料,引導學生從生活經驗出發(fā),密切聯系生活中的生物現象,讓生硬的生物知識融入到學生現實的生物現象中,從而讓學生真正理解各種生物問題和現象,從而獲得應用知識的成就感,體會到知識的價值,體會到生物學的樂趣,如在學習“呼吸作用”后,教師可以讓學生解釋人為什么在劇烈運動后,會感覺到肌肉酸痛;在學了“光合作用”后,教師可以讓學生解釋為什么蔬菜大棚頂要用透明的無色塑料;學習了果酒和果醋的制作方法后,教師可要求學生親自嘗試動手釀制果酒和果醋。另一方面,教師應盡量創(chuàng)造條件,多開展一些與生物相關的實驗。因為學生通過做演示實驗、學生實驗,可以體會到生物學的無窮魅力,可以體會到理論與實踐的關系,這樣會充分誘發(fā)學生主動學習生物學知識的興趣和提高他們應用生物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會讓他們掌握生物科學的基本研究方法。如學習“微生物的分離與培養(yǎng)”這一章節(jié)的內容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自己建立大腸桿菌的平面培養(yǎng)實驗,讓學生親自培養(yǎng)出微生物,然后再通過顯微鏡仔細觀察,就可以加強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從而就可以提高學生對生物知識的興趣,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增強他們的動手能力,聯系實際生活的能力。
五、教師要利用好多媒體手段,促進有效教學。隨著經濟的發(fā)展、科技的不斷進步,幾乎每個學校的教室都有了先進的多媒體設備
多媒體輔助教學具有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無法比擬的優(yōu)勢,如多媒體具有直觀形象性、交互性、集成性、控制性等優(yōu)點,我們教師在進行生物課堂教學時,應充分發(fā)揮其優(yōu)勢,為我們的生物課堂教學服務。
六、教師要倡導和要求學生進行“合作、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
《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要求“自主、合作、探究”要成為學生學習的主要方式,因為這種學習方式是提高學生生物科學素養(yǎng)的一種重要途徑,要實現這種學習方式,作為教師在我們平時的生物課堂教學中,我們應轉變教學觀念,堅持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原則。如在學習“基因突變”的概念時,為讓學生掌握和了解基因突變的特征,教師備課時可以先搜集一些相關的資料,然后課上發(fā)給學生,并要求學生分組討論基因突變具有哪些特征,這些資料會自動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一定的學習情境,學生就會在這種學習情境下很自然地自主學習、合作交流,教師只需引導學生把握基因突變的關鍵特征,并概括總結出基因突變的特征和原因,便可使本節(jié)課達到較好的效果。因為這樣做會有效地激發(fā)學生探究新知的欲望,發(fā)揮他們學習的自主性和主體性,使學生在分析、解釋材料的過程中,實現學習的自我建構和自我生成,這是任何教學手段都無法比擬的。
參考文獻:
[1]謝偉峰.如何構建新課程下高中生物高效課堂[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2(07).
[2]張春霞.淺談如何提高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J].中國校外教育,2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