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 樂
(大連理工大學 高等教育研究院,遼寧 大連 116024)
?
歐洲大學社會責任實踐的多案例研究
康 樂
(大連理工大學 高等教育研究院,遼寧 大連 116024)
歐盟委員會倡導并推動更多歐洲大學將社會責任理念融入發(fā)展戰(zhàn)略和行動中,使“大學社會責任”成為歐洲大學的核心競爭力之一。文章以曼徹斯特大學、愛丁堡大學、維也納大學的社會責任實踐為案例研究樣本,多案例研究表明,社會責任一定要融入大學的核心價值體系和大學的管理中,才能行之久遠。大學要將自身的優(yōu)勢與社會責任議題緊密結合,推動利益相關方的全面參與,解決教育、社會、環(huán)境問題?!皬娋仃囀降捻椖拷M織”和“基于項目的多高校聯盟”將成為大學社會責任管理的重要發(fā)展趨勢。
歐洲大學;社會責任;多案例研究
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等國際機構推動下,大學社會責任(University Social Responsibility, USR)在世界范圍內倍受關注,并被視為大學治理變革的重要戰(zhàn)略因素。近年來,歐盟委員會倡導并推動更多歐洲大學將社會責任理念融入發(fā)展戰(zhàn)略和行動中,使“大學社會責任”成為歐洲大學的核心競爭力之一。一批歐洲大學積極關注如何承擔社會責任,并用開創(chuàng)性的責任實踐,解決教育與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問題。
為改善歐盟大學的社會責任行動存在的不平衡現象,歐盟委員會資助實施的歐盟大學社會責任計劃項目組(EU-USR Project,2012~2014)于2015年2月發(fā)布“歐洲大學社會責任比較研究與共同標準框架的發(fā)展”研究報告。該報告提出歐盟成員國及其大學共同認可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大學社會責任定義,即大學社會責任是大學通過公開透明的和符合倫理的戰(zhàn)略,實現大學的決策和活動對社會和環(huán)境的影響。內容主要包括:促進和鼓勵學生和教職工的行為與正義、平等、民主參與、社會責任和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價值觀保持一致;為包括健康和社會福祉在內的可持續(xù)發(fā)展作出貢獻;深切考慮利益相關者期待;遵守適用法律并與國際規(guī)范保持一致;遵守有關信息公開和社會問責的相關規(guī)范。該項目著力研究制定歐盟大學社會責任標準(USR Benchmark Standards),該標準包含四個大學社會責任核心議題:①研究、教學、學習支持、公眾參與;②治理;③環(huán)境和社會可持續(xù)性;④公平運營。在核心議題基礎上,提出大學社會責任實踐指南[1]。該研究成果對促進歐洲大學的社會責任實踐具有重要影響。
如今,在全球范圍內,大學社會責任實踐已不再是理念和實踐脫節(jié)的時髦詞匯,開始成為一種真正的實踐,迫切需要研究者們可靠地、均衡地分析實踐規(guī)范和進展。在中國,承擔社會責任一直是中國大學的寶貴傳統(tǒng),是我國有希望在世界高等教育體系成為倡導者和發(fā)聲者的大學理念。但由于大學社會責任研究起步較晚,現有文獻中對于大學社會責任實踐問題研究大多關注宏觀的高等教育系統(tǒng)層面,大學組織履責實踐研究較為匱乏。如何在院校層面將大學社會責任的價值和原則通過大學的政策、戰(zhàn)略、程序、過程得到體現,使大學核心學術活動因社會責任原則得到加強和發(fā)展,現有研究尚未給予科學解釋,這也因此成為本研究關注的焦點。本研究將詳細分析歐洲大學開展社會責任實踐行動的背景、內容、政策及效果,以期為我國大學履行社會責任提供借鑒與啟示。
本研究選擇歐洲具有較大影響力的優(yōu)秀大學社會責任案例進行實證研究,所得結論對我國情境下的大學社會責任實踐的推行提供有益的借鑒。多案例研究方法為本研究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切入點,在案例選取上主要考慮了以下原則:
其一,案例的典型性和可推廣性。要求選取的樣本大學實施社會責任戰(zhàn)略已有5年以上,社會責任管理具有鮮明的特色與代表性,所呈現的背景和信息比較全面。本研究最終獲得三個資料詳實的案例文本。第一個案例展示了曼徹斯特大學構建起戰(zhàn)略驅動的社會責任管理框架,確保社會責任理念和戰(zhàn)略的可行,推動履責績效的持續(xù)提升。第二個案例體現了愛丁堡大學明確社會責任與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治理與信息披露制度,建立起高層領導者、全校師生和各職能部門員工共同參與的社會責任與可持續(xù)發(fā)展日常管理體系,確保實現社會責任行動承諾的持續(xù)性。第三個案例描述了維也納大學通過參與“伊拉斯謨+大學社會責任計劃”,與聯盟高校建立獨具特色的社會責任服務與合作網絡,共同構建創(chuàng)新、活力、包容、可持續(xù)的發(fā)展愿景。
其二,樣本大學類型、規(guī)模、發(fā)展水平等應具有一定可比性。研究選取歐洲三所歷史悠久、規(guī)模較大的高水平綜合性研究型大學。曼徹斯特大學是英國規(guī)模最大的高等教育機構和世界一流綜合性研究型大學,在2017年QS世界大學排名中位列29位,擁有38 500名學生,教學科研系列專任教師6000余人。愛丁堡大學是世界一流綜合性研究型大學,擁有在校學生35 000人,教學科研系列專任教師約3000人,在2017年QS世界大學排名中位列全球第19位。維也納大學是奧地利歷史最悠久的、規(guī)模最大的綜合性研究型大學,教學科研系列專任教師6800人,擁有全日制在校生和繼續(xù)教育學生共計94 000人,在2017年QS世界大學排名中位列全球第155位。
其三,數據的可獲得性。本研究通過搜集案例大學公布的官方數據和資料,跟蹤近五年案例大學實施社會責任戰(zhàn)略與行動信息。利用會議和訪學機會在歐洲實地調研,通過與樣本大學管理者、項目協(xié)調人、社會責任辦公室工作人員的溝通與訪談,確認所運用資料準確性。
1.曼徹斯特大學:戰(zhàn)略驅動的社會責任管理
2012年,曼徹斯特大學制定了“曼徹斯特2020發(fā)展戰(zhàn)略”,明確提出“卓越的科學研究”、“杰出的學習與學生體驗”、“社會責任”三個核心的戰(zhàn)略目標。該校認為,作為全球知名的世界一流大學的發(fā)展愿景,要求具有顯著的社會、經濟和文化影響,積極承擔社會責任,“社會責任”體現著大學通過教學、研究、公共事務及活動對所在社會的福祉而作出的貢獻[2]。
(1)從戰(zhàn)略高度驅動社會責任履行
曼徹斯特大學將“社會責任”作為大學核心戰(zhàn)略目標之一,將社會責任理念上升到核心價值觀高度。社會責任戰(zhàn)略目標具體包括以下內容:關注21世紀全球發(fā)展面臨的主要挑戰(zhàn),通過科學研究對社會發(fā)揮積極影響;培養(yǎng)負責任的畢業(yè)生,學習并實踐道德、社會和環(huán)境責任;參與社區(qū),使大學的活動能夠利用知識、資源和吸引力為社區(qū)作出貢獻;負責任的運營,有效社會效益和環(huán)境效益平衡;研究、教學和活動應符合環(huán)境可持續(xù)性發(fā)展的承諾[3]。
從2012年至今,曼徹斯特大學將社會責任核心議題確定為“可持續(xù)發(fā)展”、“科研倫理”、“公平與多元化”、“可接近性”,并設計一系列有時間期限的社會責任項目來實現社會責任戰(zhàn)略。管理者從戰(zhàn)略層面對大學社會責任實踐進行規(guī)劃、設計、執(zhí)行、監(jiān)測,全面追蹤社會責任績效表現,避免社會責任實踐與大學的期望脫節(jié)。
(2)促進社會責任政策發(fā)展
在“可持續(xù)發(fā)展”議題上,曼徹斯特大學發(fā)布環(huán)境可持續(xù)發(fā)展政策聲明(2013)、環(huán)境可持續(xù)發(fā)展計劃(2013)、可持續(xù)的出行計劃(2013)、可持續(xù)的廢棄物計劃(2013)、碳管理計劃(2013)、公平運營政策(2008)、負責任投資政策(2006)等。政策內容涉及生物多樣性、碳排放、能源、建筑與環(huán)境可持續(xù)發(fā)展、綠色實驗室、資源有效利用、通勤與交通出行、廢棄物回收利用等。該校承諾以2007~2008年為基準年,到2020年實現降低40%碳排放的目標[4]。
作為研究型大學,承擔學術性社會責任具有重要意義。曼徹斯特大學公布《良好科研指南》(Good Research Conduct)提出“卓越、誠信、開放、嚴謹、安全、道德責任、負責任管理、專業(yè)規(guī)范、合規(guī)性、報告學術不端”十項科研原則,要求全體科研人員和教職工遵守《數據保護法》、《人體組織法》以及臨床試驗和動物研究方面的相關政策法規(guī),秉持良好科研原則,追求高質量和高道德標準的優(yōu)秀研究成果[5]。
作為英國規(guī)模最大的高等教育機構,“公平與多元化”成為該校履行社會責任的核心議題。曼徹斯特大學出臺《公平與多元化政策》(Equality and Diversity Policy),要求每位教職工和學生都能理解學校的公平與多元化政策,向學校報告工作和學習過程中遭遇的有損人尊嚴的不可接受之行為。要求學校的管理者尊重學校每一位成員,及時糾正不當行為;確保教職工和學生了解如何報告歧視、欺凌和騷擾,且不會因此受到報復;公正、徹底、迅速、保密的處理投訴;在管理者責任影響范圍內給予公平和多元化的適當考慮[6]。
(3)激勵師生參與各類社會責任項目
曼徹斯特大學通過項目式管理方式,激勵師生參與各類項目,逐步在社會責任實踐方面取得豐碩成效,形成全校師生認可并積極踐行的責任文化。代表性的社會責任項目包括:
①學校治理者招募計劃(School Governors Initiative Signature Programme)。在曼徹斯特當地社區(qū)很多公立學校難以招聘到具有較強工作能力和卓有效率的管理者。這一項目希望大學的職員和校友通過志愿服務來指導和改善公立學校的管理水平。曼徹斯特大學積極組織教員和職員參與這些學校的校董會,教職工和校友們創(chuàng)建了規(guī)模很大的教育管理者群體,通過開設學校治理課程、研討會、培訓、年度會議、社交網絡等方式進行溝通和聯絡,幫助中小學的管理與治理。
②文化可接近性項目(Cultural Access Signature Programme)。通過向公眾免費開放大學博物館、圖書館、藝術館等,引導當地社區(qū)的中小學生融入到大學校園文化中。曼徹斯特大學對當地社區(qū)中占20%的落后弱勢小學免費開放大學最先進的文化機構,如擁有世界一流天文設備的喬德雷爾·班克天文臺、約翰·賴蘭斯圖書館、曼徹斯特博物館、惠特沃思藝術館等,使學生們通過接近優(yōu)秀的文化、科學和博物館獲得寶貴的學習與教育經歷。
③曼徹斯特就業(yè)項目(Manchester Works Signature Programme)。曼徹斯特大學所處的地區(qū)并不富裕,社區(qū)公眾工作技能和就業(yè)率較低。該校通過為失業(yè)者提供就業(yè)培訓、財務策略,提供工作機會和就業(yè)支持,幫助其重新獲得就業(yè)機會,也支持師生實施一對一幫扶。截止2015年度,該校已幫助750余位當地失業(yè)者重新就業(yè),其中有一部分人申請到了在大學內部的工作。
④可持續(xù)發(fā)展項目(Think Sustainability Signature Programme)。曼徹斯特大學為教職工和學生提供促進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行動建議和豐富的參與項目,例如綠色出行,加入跨學科研究團隊,建立可持續(xù)的實驗室,加入可持續(xù)發(fā)展愛好者聯盟,申請擔任學生宿舍環(huán)保代表等。項目目標是到2017~2018年,教職工至少可以參與一項可持續(xù)發(fā)展項目,具備相關知識和資源促進工作場所和所在社區(qū)的可持續(xù)發(fā)展[7]。
為鼓勵利益相關者積極參與上述社會責任項目,曼徹斯特大學設計了榮譽激勵政策,設置了10類社會責任突出貢獻獎,包括科研創(chuàng)新獎、教學創(chuàng)新獎、社會創(chuàng)業(yè)獎、典范社區(qū)獎、公眾參與創(chuàng)新獎、公平和多元化獎、文化貢獻獎、可持續(xù)發(fā)展獎、擴大參與獎、年度志愿者,對師生給予表彰,努力營造良好的社會責任文化。
2.愛丁堡大學:全球領先的負責任與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大學定位
愛丁堡大學在《社會責任與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2010~2020)》中,明確了“成為全球領先的負責任與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大學”的建設目標,提出要全方位地把社會責任與可持續(xù)發(fā)展理念和內容融入到學校管理、政策制定、課程教學、科學研究以及社會服務中,讓師生成為社會責任與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倡導者、實踐者和領導者[8]。從2009年至今,該校已陸續(xù)發(fā)布6份《社會責任與可持續(xù)發(fā)展》年度報告,向社會展示成就與進展。
(1)構建社會責任管理組織保障
為配合《愛丁堡大學社會責任與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2010~2020)》的實施,學校2013年成立社會責任與可持續(xù)發(fā)展部(The Department for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Sustainability),負責戰(zhàn)略監(jiān)測、戰(zhàn)略發(fā)展,利益相關者溝通與激勵,實施社會責任與可持續(xù)項目,發(fā)布社會責任與可持續(xù)報告等。該部門愿景是成為世界范圍內最成功的大學社會責任服務部門。
社會責任與可持續(xù)發(fā)展部具有比較完善的組織架構,如圖1所示。社會責任與可持續(xù)發(fā)展委員會(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Sustainability committee)負責制定年度計劃、聽取年度報告、評估學校社會責任與可持續(xù)發(fā)展情況??沙掷m(xù)運營咨詢團隊、可持續(xù)實驗室指導團隊、可持續(xù)信息與通訊技術團隊、公共設施團隊四個管理團隊由學校主要行政單位的中高層領導者組成,委員會和顧問團隊參與社會責任項目的咨詢、執(zhí)行和評審。社會責任與可持續(xù)發(fā)展項目配備項目主持人、溝通與運營負責人及其他管理人員[9]。
圖1 愛丁堡大學社會責任與可持續(xù)發(fā)展部組織結構圖
愛丁堡大學通過組建專門的社會責任與可持續(xù)發(fā)展管理機構與項目團隊,使社會責任管理更加規(guī)范化、常態(tài)化,并能及時監(jiān)測、衡量戰(zhàn)略實施成效。該校建立了高層領導直接參與的社會責任管理隊伍和執(zhí)行團隊,同時招募基層的協(xié)調員隊伍,將社會責任理念傳導到大學運行的最基層單元。通過官方網站、博客、Twitter、Facebook、YouTube等校內外媒體向師生和公眾傳播有關政策、知識和項目活動信息,使利益相關者能夠全面了解該校可持續(xù)發(fā)展績效,社會責任影響力不斷突顯。
(2)逐步建立完善的政策體系
愛丁堡大學的社會責任與可持續(xù)發(fā)展政策包括:負責任投資政策、計算機與電子設備循環(huán)利用與回收政策、房地產開發(fā)可持續(xù)性政策、住宿服務的可持續(xù)性政策、交通與出行計劃政策、能源政策、飲用水政策、生物多樣性政策、公平運營政策、沖突礦產政策、健康食品政策等。愛丁堡大學是歐洲第一所簽署聯合國“負責任投資原則”的大學,也是英國第一所采取正式的沖突礦產政策的高等教育機構[10]。通過逐步建立完善的政策體系,愛丁堡大學有章法、有步驟地系統(tǒng)推動全校師生員工,在科研、教學、社會參與和組織運營各方面,切實承擔起大學社會責任,加強責任治理。
(3)有針對性的實施卓有成效的責任項目
社會責任與可持續(xù)發(fā)展部主導實施一系列具有卓有成效的、具有影響力的高質量社會責任與可持續(xù)發(fā)展項目,提供一系列服務幫助師生、職員及其所在的部門學習相關知識,協(xié)助他們提升社會責任與可持續(xù)績效表現和效率。實施項目主要有:
①針對學生群體,設立社會責任與可持續(xù)論文獎(SRS Dissertation Prizes)、學生論壇、資助學生發(fā)起的志愿服務項目,為學生開設社會責任與可持續(xù)發(fā)展相關的選修課程。
②針對教師群體,支持教師開展社會責任和可持續(xù)發(fā)展相關的問題的科學研究和教學工作,提供高質量的、有影響力的學術項目來支持大學實現其社會責任和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及相關承諾,促進教師、研究人員、研究生積極從事社會責任和可持續(xù)發(fā)展相關主題的研究工作,并建立跨學科的學術網絡(SRS Academic Network)。制定《可持續(xù)指南》(Be Sustainable Guide)中,給予教師和研究人員十分具體詳細的相關指導建議。
③針對行政職員,該校要求職員入職時就參加社會責任與可持續(xù)在線培訓課程,該課程介紹在日常工作中有哪些方法和行動可以支持學校成為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大學。社會責任與可持續(xù)發(fā)展部邀請職員志愿申請擔任所在部門的協(xié)調員,幫助推動校內各職能部門降低能源消耗和節(jié)能減排[11]。
3.維也納大學與“伊拉斯謨+大學社會責任計劃”
維也納大學重視高水平的基礎研究和以科研為導向的教學,然而,一些教師和研究者們從事著與社會實踐脫節(jié)的學術研究,很多全日制在校學生缺乏社會實踐經歷。當地企業(yè)、研究機構、社會合作伙伴迫切需要通過與大學的科研合作來提升競爭力和創(chuàng)新力。在這樣的背景下,維也納大學在《2020發(fā)展計劃》中,明確提出“維也納大學要成為維也納地區(qū)乃至中歐地區(qū)的創(chuàng)新動力源”,通過科研和高等教育活動積極承擔社會責任,加強大學與社會和當地社區(qū)的合作聯系和影響力,不斷提升高等教育的社會適應性,促進知識在高校和企業(yè)間的交流和共同創(chuàng)造[12]。
(1)擴展社會責任戰(zhàn)略合作
歐洲國家的大學社會責任實踐發(fā)展仍處于不均衡的狀態(tài),歐洲中、東部地區(qū)的大學開展的社會責任實踐相對較晚。奧地利的維也納大學、西班牙的巴塞羅那大學牽頭組織,葡萄牙的波爾圖大學、愛爾蘭的都柏林城市大學、羅馬尼亞的布加勒斯特理工大學、斯洛文尼亞的普圖伊大學以及歐洲大學繼續(xù)教育聯盟共同合作開展的“伊拉斯謨+大學社會責任計劃”(Erasmus+UNIBILITY-Project,2015-2017,Grant Agreement No.:2015-1-AT01_K203-005033)于2015年10月啟動[13]。該計劃具體實施分為盤點階段(stocktaking phase)——培訓階段——實施階段——評估推廣四個階段。
上述歐洲高校將通過戰(zhàn)略合作,促進歐盟大學社會責任標準的實踐與發(fā)展;促進師生和科研人員積極承擔社會責任的管理戰(zhàn)略;開發(fā)大學社會責任服務學習項目;面向高校管理層和學生開設大學社會責任課程與培訓;通過環(huán)境、社會和經濟領域的科研合作加強大學對社會的影響。
(2) 建立社會責任服務與合作網絡
維也納大學通過UNIBILITY計劃與聯盟高校合作開展社會責任教育培訓,并與企業(yè)、非政府組織等外部利益相關者構建合作網絡,強調大學履行社會責任要廣泛的利益相關者參與,與外部建立伙伴關系,推動對話。
“伊拉斯謨+大學社會責任計劃”開展的合作項目包括:
①教職工培訓周。通過聽取主旨報告、研討會等形式,討論大學管理人員、學術人員在日常工作中面臨的社會責任挑戰(zhàn)及其如何開展社會責任實踐,支持來自合作高校的教職工和管理者通過建立USR戰(zhàn)略和行動計劃將社會責任實踐傳遞到社會,使大學提升社會影響力。研討主題包括:負責任的科研、教學與學習;環(huán)境和社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負責任的大學治理;公平運營;公共參與;大學社會責任的愿景;利益相關者的需求;面臨的挑戰(zhàn)與障礙;大學社會責任的實施;大學社會責任的報告。
②學生培訓周暨巴塞羅那社會責任暑期學校。大學生將通過參與服務學習項目,加強學生與當地文化、社會生活和區(qū)域經濟的聯系,并把社會責任理念和學生的創(chuàng)意與想法付諸實踐。服務學習項目記錄通過視頻、文本文件、服務日志和宣傳冊等形式在網站上公示。
③大學與企業(yè)合作報告會。報告會將圍繞著大學戰(zhàn)略,探討如何與商業(yè)界保持聯系并產生真正的影響。針對創(chuàng)意產業(yè)、科技企業(yè)、當地初創(chuàng)企業(yè)和其他商業(yè)合作伙伴,有組織、有計劃地實施特定行業(yè)領域的大學與企業(yè)合作報告會。一方面增進大學與企業(yè)的社會責任合作,另一方面加強企業(yè)界對大學戰(zhàn)略和行動的了解和支持。
④大學與非政府組織研討會。很多非政府組織(NGOs)沒有固定的教育和培訓預算,大學可以為所在社區(qū)的NGOs提供教育培訓支持。該計劃將在每個參與國舉行兩次相關的研討會,討論項目管理、時間管理、籌款、溝通合作等問題[14]。
通過以上的案例陳述和分析,本研究得出如下結論與啟示:
第一,在歐洲大學中,社會責任已經成為一個基本的戰(zhàn)略領域,它的重要性已經在高等教育界日益彰顯。曼徹斯特大學和愛丁堡大學重視通過戰(zhàn)略引領、頂層設計推動大學社會責任實踐發(fā)展,并且通過比較完善的政策體系引導,使社會責任與可持續(xù)發(fā)展實踐有章可循,奠定了社會責任實踐的堅實基礎。實踐表明,“大學社會責任”并不是一個空的概念,而是與大學的使命、價值觀、教學、研究、服務等活動息息相關的。院校層面應將大學社會責任的價值和原則通過大學的政策、戰(zhàn)略、程序、過程得到體現,使大學核心學術活動因社會責任原則得到加強和發(fā)展。社會責任一定要融入大學的核心價值體系和大學的管理中,才能行之久遠。
第二,大學對社會責任的實踐與管理并不是要求我們的大學去做一件全新的事情,而是用新的理念、新的方式去管理,將大學自身的優(yōu)勢與社會責任議題緊密結合,解決教育、社會、環(huán)境問題。社會責任項目不能孤立行事,否則可能會變成沒有長期價值的“裝飾品”。在設計社會責任項目時,要根據大學的類型、優(yōu)勢與責任議題結合,聚焦有助于提高大學競爭力的領域。曼徹斯特大學是最早采取社會責任“項目式”實踐模式的大學,根據區(qū)域社會需求與學校的戰(zhàn)略規(guī)劃,學校設計一系列有時間期限的社會責任項目,號召師生參與這些項目。隨著社會責任項目的開展與日益豐富,大學所需人員數量和精力投入也在不斷增加,迫切需要積極推動利益相關方全面參與大學社會責任行動,設置相應的社會責任管理部門與執(zhí)行團隊就成為了組織發(fā)展的一種需求。第二個案例中的愛丁堡大學的社會責任與可持續(xù)發(fā)展部屬于“強矩陣式的項目組織”,每個項目團隊由10~15人組成,團隊負責人責權比較大,團隊內部也有明確的任務分工和授權,這是目前世界范圍內最為完善的大學組織建立的社會責任服務部門。
第三,大學履行社會責任需要加強與高等教育機構和外部組織合作,與相關組織建立相互信任的合作伙伴關系,共享大學社會責任履行的資源、知識、理念,從而使得大學社會責任履行獲得更多支持,使大學進一步發(fā)揮自身的社會服務潛力和社會影響力,取得廣大公眾能夠感知的、滿意的、有說服力的實踐和成效。大學社會責任的實現,涉及到諸多利益相關者,包括大學內部的師生、政府機構、企業(yè)、校友、公眾,其實現過程是整合學校、城市、產業(yè)的智力資源,調動責任主體積極性的過程。高等教育機構之間的合作、大學與社會的合作,對于大學社會責任均衡發(fā)展至關重要。第三個案例維也納大學參與的UNIBILITY計劃是典型的“基于大學社會責任項目的多高校聯盟”,聯盟方共同確定大學社會責任核心議題,開展多邊對話與政策溝通,建立社會責任服務與合作網絡,共同推動社會責任實踐發(fā)展。這也將成為未來大學社會責任實踐的重要發(fā)展趨勢。
[1] BURGOS D,LOJA E,MENEZES I,etal.University Social Responsibility:A Common European Reference Framework[R].Buchatest:University Politehnica of Buchatest,2015.
[2] Vision of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 [EB/OL].http://www.manchester.ac.uk/discover/vision/,2016-07-04.
[3]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Manchester 2020:Th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s Strategic Plan [EB/OL].http://documents.manchester.ac.uk/display.aspx?DocID=25548,2016-08-19.
[4]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University of Manchester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Policies [EB/OL].http://www.estates.manchester.ac.uk/services/es/policies/,2016-08-22.
[5]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University of Manchester Good Research Conduct[EB/OL].http://www.manchester.ac.uk/research/environment/governance/conduct/,2014-03-
30/2014-07-05.
[6]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University of Manchester Equality and Diversity Policy [EB/OL].http://www.manchester.ac.uk/research/environment/governance/policies-guidelines/,2014-07-30/2016-07-14.
[7]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University of Manchester Social Responsibility [EB/OL].http://www.manchester.ac.uk/discover/social-responsibility/,2016-07-20.
[8] University of Edinburgh.University of Edinburgh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Sustainability Strategy 2010-2020[EB/OL].www.ed.ac.uk/sustainability,2010-02-15/2016-07-16.
[9] University of Edinburgh.The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Department for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Sustainability Strategic Plan 2015—2018[EB/OL].http://www.ed.ac.uk/about/sustainability,2015-06-30/2016-08-05.
[10] University of Edinburgh.University of Edinburgh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Sustainability Policies [EB/OL].http://www.ed.ac.uk/about/sustainability/governance-publications-reports,2016-08-12.
[11] University of Edinburgh.University of Edinburgh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Sustainability:Our programmes [EB/OL].http://www.ed.ac.uk/about/sustainability/about/programmes,2016-07-18.
[12] University of Vienna.University of Vienna 2020 Development Plan [EB/OL].http://www.univie.ac.at/fileadmin/user_upload/startseite/public-Seite/Dokumente/Entwicklungsplan2020_en.pdf,2015-01-22/2016-07-13.
[13] University of Vienna.UNIBILITY Project Newsletter Nr.2 [EB/OL].http://www.postgraduatecenter.at/unibility/about-unibility/,2016-07-13.
[14] DIMA G,RESCH K.From CSR to USR-a reader.Intellectual Output 1 in the framework of the Erasmus+ UNIBILITY-Project[EB/OL].www.postgraduatecenter.at/unibility,2016-06-10.
A Multi-Case Study of the Practice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in European Universities
KANG Le
(Graduate School of Education,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Dalian 116024, China )
The European Commission advocated and promoted more European university Integration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into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action, so that “university social responsibility” can become one of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European uiversities.The multi-case study of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University of Edinburgh, University of Vienna shows that social responsibility must be integrated into the core value system and the governance throughout the institutions.Universities should closely combine their own advantages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 issues, to promote the comprehensive participation of stakeholders,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education, society and environment.The strong matrix project organization and the university alliancebased on project will become an important development trend of university social responsibility management.
European university; social responsibility; multi-case study
2016-09-18
大連理工大學基本科研業(yè)務費人文社科專項項目:“多理論融合的大學社會責任治理模型與應用策略研究”(DUT16RW108)
康樂(1984-),女,遼寧葫蘆島人,講師,博士,主要從事大學治理與社會責任研究,E-mail:kangle@dlut.edu.cn。
G647
A
1008-407X(2016)04-00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