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琴
摘要:新課改的提出,要求教師在化學教學中針對初中生的學習狀況進行細致研究,及時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構建一個高效的初中化學課堂,對于學生今后的發(fā)展有著深遠的影響。
關鍵詞:初中化學;學習興趣;學習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3-0293-02
化學是學生步入初中新接觸到的學科,加上初中生情緒多變,需要教師采取適當?shù)慕虒W方式激發(fā)學生探究化學的積極性,促使學生更好地參與到初中化學課堂當中,進而實現(xiàn)初中化學課堂高效發(fā)展。
1.高效課堂應具備的一些特點
所謂高效就是高效益、高效果、高效率.高效課堂也就是盡可能地使用較少的精力、時間,使教學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fā)揮,使其徹底改變低效、傳統(tǒng)的"填鴨式"的教學,完美實現(xiàn)教學、教育的價值觀與情感態(tài)度、過程與方法、知識與技能的整合.通過適當?shù)募顧C制、科學有效的學法指導、活躍的課堂氣氛、充分的課前準備,達到提高整體教學質量,提高學的效益與教的效益的目的.總的來說,高效課堂應當符合以下要求:(1)收入多,支出少.課堂教學時間是固定的,教師要在這有限的時間內達到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2)融洽的課堂氣氛.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的關系要非常融洽.初中化學教師要想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生的情緒,就必須努力創(chuàng)設融洽的課堂氛圍.(3)課堂教學要有節(jié)奏感和邏輯性.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情緒既不能低落,也不能過分激昂,必須要保持平和,積極調動學生的情緒,使學生在求知的過程中充滿愉悅感.教師要根據(jù)教學內容調整課堂的邏輯性和節(jié)奏感。
2.誘發(fā)學習心向,培養(yǎng)探索意識
誘發(fā)學生的學習心向,首先要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索的意識.如果學生能夠在自主探索中不斷獲得成功的刺激,學生對化學的學習態(tài)度會更積極.學生產(chǎn)生了學習需要,就會自覺投入到學習中來.化學自身就有這種魅力,只要教師能夠巧妙運用,給學生提供探索的方向,引導學生不斷向知識的縱深處挖掘,學生便會愛上化學.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的過程中還要注意學法指導.從第一章開啟化學之門,教師可以根據(jù)第一課"化學給我們帶來什么",運用"魔棒點燈"的趣味實驗,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之后再做實驗"茶水和墨水互換",引導學生了解奇妙的物質世界.然后用多媒體展示化學科學對社會發(fā)展的重要性,與我們普通人的衣食住行之間緊密的聯(lián)系.我們身上穿的漂亮衣服,絕大多數(shù)是合成纖維,我們每天吃的食物也離不開化學的反應.化學在我們的生活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但是也會幫不法分子掩蓋真相.多媒體繼續(xù)展示不法商販利用化學反應,將腐爛變質的腐肉變得色澤鮮艷,把剛摘的綠香蕉涂上藥品就可以催成黃澄澄的熟香蕉,小草莓疙瘩打上藥就可以快速生長變紅.我們身邊有很多的化學現(xiàn)象,只要我們學習化學,便可以辨識化學,利用化學。
3.強化實驗環(huán)節(jié),推進初中化學高效課堂構建的主要思路
3.1 有效利用趣味實驗,培養(yǎng)學生動手實踐興趣?;瘜W課程最大的魅力就在于其各種化學反應,包括"色、態(tài)、味、光、聲"于一體的各種趣味實驗所帶給學生感官的沖擊,這對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手實踐的欲望有著非常積極的意義。比如學習酸堿滴定反應部分知識的時候,教師可以先用無色的氫氧化鈉在一張白紙上畫一朵小花,然后噴上無色的酚酞試液,就能看到一朵紅色的小花躍然紙上。又比如學習濃硫酸和高錳酸鉀反應會產(chǎn)生大量的熱這部分知識前,教師可以先設計實驗"魔棒點燈";在學習酒精與水相關內容前,先設計"燒不壞的手帕"等"神奇"的實驗。實驗做完后,所有學生的眼里充滿了好奇,然后教師再引出下面的知識,這樣學生的興趣都會被調動起來。同時,學生看到如此神奇的反應,自然也會產(chǎn)生動手操作的興趣,然后教師通過演示和學生動手相結合,讓學生深刻地理解了知識的來龍去脈,在給學生講解一下在時間生產(chǎn)中的用途,學生就會進一步的感覺知識在生活中有了平臺,學習興趣會進一步提高。
3.2 強化學生實驗操作,提高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當學生了解了實驗原理,對實驗儀器和操作步驟有了基本的認識以后,必須要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只有學會了操作才能真正將理論知識在實踐中得到驗證。學生實驗操作能力的培養(yǎng)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教師應該創(chuàng)造條件,使每個學生都有動手實驗的機會。尤其是一些典型實驗,一定要演示——操作——糾正——提高,第次展開進行。比如,用濃鹽酸和二氧化錳加熱制取氯氣,這是初中化學中一個非常典型的實驗。因為濃鹽酸具有揮發(fā)性,水的沸點又不高,所以制成的氯氣很可能混有水蒸氣等,因此不能用水而要用飽和氯化鈉洗滌。教師可以通過這個實驗作為例子,給學生們講解關于氯氣與水、氯化鈉與氯化氫等一系列的問題,包括操作中的加熱、強酸的使用原則、如何避免化學反應產(chǎn)品被污染等一系列的實踐操作技能都可以得到相應的鍛煉。通過這種演示學生對化學的認識會進一步加深,課堂有效性必然也會提高。
3.3 完善實驗評價環(huán)節(jié),激發(fā)學生實踐創(chuàng)新意識。評價是一種導向,有什么樣的評價,就會產(chǎn)生什么樣的學習方式。在目前的初中階段化學教學中,一張卷面定成績的情況非常普遍,而對于實驗環(huán)節(jié)的考核也更多的教師簡單的看一下學生操作中有沒有嚴重失誤,打打分而已。而這樣的方式基本上對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沒有很大的提高,因此,我們需要進一步完善實驗評價環(huán)節(jié),把課堂實驗、家庭實驗;實驗結果、實驗過程、實驗報告;實驗基本技能、實驗創(chuàng)新等等都納入到考核范圍來。比如學二氧化碳制取后,可以布置一個課外作業(yè):如何使生雞蛋殼變軟雞蛋完好?又根據(jù)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質,設計一套制取二氧化碳的實驗裝置,并能檢驗二氧化碳的存在的裝置。制作過程中,讓學生記錄各個細節(jié),提交實驗報告。教師通過類似的實驗任務,結合課堂表現(xiàn),創(chuàng)新意識、實驗操作過程完成對學生的綜合評價,引導學生參與積極的實踐過程,這對高效課堂構建是大有裨益的。
總之,高效的課堂是我們每一位一線教師不懈的追求。在課改的大背景下,我們化學教師也應秉持新課程理念,堅持以生為本,勇于探索,不斷實踐,就一定能尋找到更為高效的教學途徑和方法,為新課程改革再添累累碩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