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英
摘要:目的 探討綜合護理腦梗塞后遺癥的臨床效果。方法 將86例腦梗塞后遺癥患者隨機分成兩組:觀察組43例給予綜合護理,對照組43例僅采用常規(guī)護理。對兩組的心理狀態(tài)、日常生活能力、VAS評分、Lysholm評分及膝關節(jié)屈伸功能評分進行評定比較。結果 觀察組護理后的心理狀態(tài)評分、日常生活能力、VAS評分、Lysholm評分及膝關節(jié)屈伸功能評分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結論 對腦梗塞后遺癥患者實施綜合護理的效果顯著。
關鍵詞:綜合護理;腦梗塞后遺癥;膝關節(jié)屈伸功能評分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 treatment of cerebral infarction sequela.Methods 86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sequela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2 groups,43 cases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by comprehensive nursing,while 43 cases in control group were only cured by routine attendance.The mental state,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VAS score,Lysholm score and knee flexion and extension function between two groups were assessed and compared.Results After care the mental state scores,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VAS score,Lysholm score and knee flexion and extension function scores of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 The effect of comprehensive care for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sequela is remarkable.
Key words:Comprehensive nurse;Cerebral infarction sequela;Knee flexion and extension function scores
腦梗塞(缺血性腦卒中)是一種因腦部血液供應障礙所引起的腦組織局部性缺血壞死,該病主要是因為患者腦部的供血出現(xiàn)障礙而導致的腦組織缺氧、缺血,進而使其腦組織軟化、壞死,最終形成腦梗塞[1],好發(fā)于中老年人。隨著中國"老齡化"社會進程逐步加快,腦卒中患病率也越來越高,通??赡苓z留偏癱、語言障礙和認知障礙等癥狀。該病具有起病快、恢復慢的特點,多發(fā)生于中老年人群。由于中老年人的器官功能逐漸衰退,很多患者即使接受了治療仍然存在不同程度的后遺癥。本文分析了對腦梗塞后遺癥患者進行綜合護理干預的臨床效果,現(xiàn)將分析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2年3月~2014年8月我院治療的腦梗塞后遺癥中老年患者86例,將其按隨機數字表法分成兩組:觀察組43例,男26例、女17例,年齡48~75歲,平均(62.5±12.1)歲,臨床表現(xiàn)為"三偏"11例、認知功能障礙21例、言語功能障礙13例、日?;顒幽芰φ系K25例、吞咽功能障礙18例、大小便障礙9例;神經功能缺損評分(19.85±6.32)分。對照組43例,男24例、女19例,年齡46~78歲,平均(62.3±11.9)歲,臨床表現(xiàn)為"三偏"13例、認知功能障礙20例、言語功能障礙15例、日?;顒幽芰φ系K23例、吞咽功能障礙17例、大小便障礙8例;神經功能缺損評分(19.81±6.29)分。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方面相比無顯著性差異,具有可比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進行飲食護理等常規(guī)護理,而觀察組患者進行綜合護理。進行綜合護理的方法是。
1.2.1對存在語言障礙患者進行護理的方法護理人員要讓患者保持心情舒暢,消除緊張心理。必須盡早地誘導和鼓勵患者說話,耐心地糾正其錯誤的發(fā)音,從簡到繁,如"e"、"啊"、"歌"等,反復練習堅持不懈,并配合針刺啞門、通里、廉泉等穴。
1.2.2對存在肢體障礙患者進行護理的方法對于存在肢體障礙的患者,護理人員應指導患者進行穿衣、洗澡、入廁等日常生活能力的練習,幫助其盡早恢復生活自理能力。護理人員要注意將癱瘓肢體置放功能位置,以防止肢體發(fā)生攣縮畸形,多采用仰臥位和側臥位。在患者病情穩(wěn)定情況下,指導和輔助其進行功能鍛煉,從簡單的屈伸開始,要求活動充分,合理適度,避免損傷肌肉和關節(jié),2~4次/d,5~30min/次。并配合藥物治療。護理人員應每4h為其進行一次肢體按摩,按摩的時間至少為20min/次。隨著按摩次數的增多,護理人員可將按摩的力度逐漸增大。按摩患側肢體,針刺曲池、合谷、足三里等。幫患者經常用熱水(可放入紅花、艾葉)浸泡患側肢體,促進其血液循環(huán)。
1.2.3對吞咽困難患者進行護理的方法腦梗塞患者多出現(xiàn)吞咽困難,這主要是由于其面部控制吞咽動作的肌肉發(fā)生癱瘓所致。此類患者在吃飯或喝水時,食物和水容易從其鼻腔中噴出。針對這一情況,護理人員應幫助患者多進行面部肌群的運動及下頜的張合運動,護理人員要注意不能勉強讓患者進食水或藥物。對輕型患者可讓其進食粘稠食物,如稠粥、軟飯等。將蔬菜、肉末等副食煮爛切碎拌在飯里,避免過稀過干的食物,這樣容易被吞下??诜幬锶鐭o禁忌,可研碎后拌在食物里。
1.2.4對口眼歪斜患者進行護理的方法腦梗塞患者多出現(xiàn)口角下垂、眼瞼閉合不全等癥狀,護理人員應鼓勵此類患者多做嘴、眼、臉部的協(xié)調運動,并經常為其按摩面部,護理人員同情關心患者,給予精神鼓勵,以便取得信任,舒其情志。飲食上宜給易于消化、富于營養(yǎng)流質或半流質飲食。配合針刺頰車、地倉、迎香、四白。鼓勵患者多做眼、嘴、臉部運動,并經常按摩面部。
1.2.5進行心理護理出現(xiàn)后遺癥的腦梗塞患者通常會出現(xiàn)自卑、焦慮、易怒甚至抑郁的情緒,對生活失去了信心。針對此類患者,護理人員應幫助其調整心態(tài),使患者建立治愈疾病的信心。
1.2.6進行出院指導在患者出院之前,護理人員指導其如何正確用藥,以預防疾病的復發(fā),并督促患者盡早開始康復治療。
1.3觀察指標 經護理6w后,觀察比較兩組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和日常生活能力。其中,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評分以HAMD抑郁量表為標準,得分越低代表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越好。其日常生活能力的評分以QOL-BREF(生存質量測定量表)為標準,得分越低代表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越差[4]。根據1995年全國第四次腦血管病學術會議擬定的《腦卒中患者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標準》判定療效[5]:基本痊愈,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減少90%以上;顯著進步,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減少46%~90%;進步,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減少18%~45%;無變化,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減少18%以下;惡化或死亡。
1.4統(tǒng)計學處理 應用SPSS13.0統(tǒng)計軟件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P<0.05為具有差異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兩組患者心理狀態(tài)評分與日常生活能力評分比較 護理結束后,觀察組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評分、日常生活能力的評分均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2.2兩組患者VAS評分、Lysholm評分及膝關節(jié)屈伸功能評分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VAS評分、Lysholm評分及膝關節(jié)屈伸功能評分比較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2。3 討論
缺血性腦卒中的發(fā)病率高、致殘率高,若缺血性病灶影響運動神經時,可能引起肢體偏癱后遺癥;若缺血性病灶影響語言中樞神經時,可能引起語言功能障礙或失語癥。因此,有效減少缺血性病灶形成以及清除病灶是成功防治腦卒中后遺癥的關鍵[6]。據文獻報道[7],腦卒中患者的血液流變性紊亂,血液呈"濃、粘、凝、聚"狀態(tài),腦血管血液循環(huán)阻力增大、血流緩慢[8],致使椎動脈血流量減少,最終導致腦組織缺血缺氧而引起腦神經損傷及其功能障礙。腦梗塞是臨床上的一種常見病和多發(fā)病。此病具有較高的復發(fā)率、致殘率和死亡率。在對腦梗塞患者進行治療后,其通常會存在不同程度的后遺癥,主要包括:語言障礙、半身不遂、記憶力下降、吞咽困難、情緒障礙、口眼歪斜等,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護理結束后,觀察組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評分、日常生活能力的評分均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VAS評分、Lysholm評分及膝關節(jié)屈伸功能評分比較均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這說明,對腦梗塞后遺癥患者實施綜合護理的效果顯著。
參考文獻:
[1]楊長恩.燈盞花素聯(lián)合前列地爾對急性腦梗死患者神經功能缺損及血液流變性的影響[J].河北醫(yī)藥,2013,35(12):1856-1857.
[2]袁林,陳偉,張超.餐后低血壓與腦梗塞后遺癥患者短暫性意識喪失的關系[J].心血管康復醫(yī)學雜志,2011,20(3):226-228.
[3]詹三華,張魯峰,姚衛(wèi)民,等.自體骨髓間充質干細胞移植治療腦梗死后遺癥30例[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21):4821-4822.
[4]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腦病寫作組.中風病診斷與療效評定標準[J].北京中醫(yī)藥大學學報,1996,19(1):55
[5]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標準(1995)[J].中華神經科雜志,1996,29(6):376-381.
[6]羅海龍,李欣,姜愛英.活血通絡湯治療急性缺血性腦梗死后遺癥119例[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1,17(8):271-272.
[7]尹更生,李菊香,邱霞,等.糖尿病合并腦梗塞患者糖化血紅蛋白和血液流變學聯(lián)合檢測的意義[J].暨南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0,31(2):182-185.
[8]譚茂蘭,陳章,白小紅,等.腦梗死患者血液流變性改變的臨床研究[J].四川醫(yī)學,2010,31(6):847-849.
編輯/哈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