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霏
【摘 要】高校輔導員是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關鍵力量,在互聯(lián)網+時代,高校輔導員要主動轉變思想觀念,積極順應新的教育模式,充分利用網絡媒體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本文從高校輔導員傳統(tǒng)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困境入手,分析了互聯(lián)網+時代為解決提供的機遇,并解析了當前高校輔導員本身在利用網絡媒體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部分挑戰(zhàn)。
【關鍵詞】高校輔導員;思想教育;互聯(lián)網+時代
隨著移動互聯(lián)網技術快速發(fā)展和智能手機的全面普及,以微博、微信等互網絡新媒體交互平臺蓬勃發(fā)展,“互聯(lián)網+”時代的高校年輕學生,不可避免的在思維理念和生活方式上深受影響。高校學生輔導員如何在新常態(tài)下,順應互聯(lián)網+時代教育模式的形式改變,整合日益豐富的教學資源,利用互聯(lián)網開展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為需要深入研究的新課題。
一、輔導員傳統(tǒng)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的困境
高校輔導員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依靠主題班會和班級文化活動等形式,對大學生進行日常思想教育。長期以來,傳統(tǒng)的教育手段固化、說教形式枯燥乏味以及陳舊的校園文化活動,使得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較低。同時,強調輔導員老師的主導地位,一定程度上降低學生了的心理接受程度。同時,部分輔導員對思想教育內容的選擇,多數基于自身經驗和學校要求,不能很好地結合時代熱點和最新形勢,不接地氣,甚至逃避學生關注的問題,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無法取得較好的實際效果,如何貼近學生生活,走入學生思想,成功的打動學生并有效的思想引導,已成為輔導員做學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巨大挑戰(zhàn)。
二、“互聯(lián)網+”時代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的機遇
1.有助于拉近與學生的思想距離
與傳統(tǒng)媒體相比,互聯(lián)網+媒體形成的網絡新媒體平臺,具有傳播速度快、內容豐富全面、普及度高、開放性強以及互動性強等特點。當代青年學生好奇心強,思維敏捷,自我意識強烈。以微博、微信為代表的自媒體,恰恰為大學生提供了自主獲取新鮮資訊和分享信息的平臺,使得學生樂于使用。同時,這些平臺的扁平化的特點,使得參與者之間無距離感,互動性強,同時信息傳播者與接受者之間可以相互轉換,從而吸引用戶參與,因此網絡新媒體作為思想教育的載體,可以極大降低學生的抵觸心理。
2.有助于提高思想教育的針對性
隨著“互聯(lián)網+”時代的到來,人們的生活與網絡密切相關,而生活網絡化的后果之一,便是產生大量個人數據,而大數據正逐步在生活中占據重要地位,云儲存與數字化校園等大數據時代成果已經被眾多高校應用于學生管理中,而通過對用戶習慣的數據分析,而進一步推薦相關產品的網絡廣告方式,能做到廣告投放者滿意,使用者樂意。大學生的閱讀習慣、生活動態(tài)也被大數據精準記錄,也可以被量化,這就能夠為輔導員提供學生真實情況的有效反饋,能夠讓輔導員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和興趣關注點,從而做到針對性引導。
3.有助于推動學生主動獲得思想教育
互聯(lián)網+教育,也是互聯(lián)網+時代的熱點問題,高校教育工作者已經開始實踐,如慕課等互聯(lián)網教育方式。通過自主選擇網絡在線課程學習,提高了學習者的主動性與話語權,而慕課平臺可以很好地整合跨學科教育資源,可以通過向學生提供哲學、社會學以及倫理學等思想教育理論學科教育資源,推動學生把思想教育當做興趣去學習。
三、目前存在的挑戰(zhàn)
首先,部分高校輔導員思想觀念沒有進入“互聯(lián)網+”時代。輔導員工作的對象是走在時代前列的大學生,這就要求輔導員首先能做到主動更新工作理念,不斷學習新的工作方式。目前,網絡新媒體已經被不少輔導員使用,但是普遍存在著將網絡新媒體簡單工具化,對于平臺的使用,停留在通過QQ群、公眾賬號等進行信息的傳遞,給與學生交流的傳統(tǒng)方式,簡單的披上互聯(lián)網的外殼,仍然用傳統(tǒng)的思想教育理念開展工作,沒有主動融入互聯(lián)網思維,理解其時代內涵,忽視或沒有意識到網絡新媒體在思想教育中潛力。其次,網絡大數據能夠為輔導員提供大量信息,但是,也對輔導員獲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提出了要求,如何篩選和甄別有效信息,并不斷提高敏銳性與準確度。最后,在知道了學生需要怎樣的教育后,如何使用新媒體的形式進行教育,也考驗著高校輔導員開展新媒體宣傳的能力。
互聯(lián)網已經改變了社會的面貌,這對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來說既意味著新的形勢,又是解決思想教育頑疾的契機。在新形勢、新常態(tài)下,如何利用網絡新媒體平臺,深入研究其對青年學生產生吸引力的本質,樹立互聯(lián)網思維,培養(yǎng)大數據意識,必將成為高校輔導員做好思想教育工作的探索方向。
參考文獻:
[1]張鷙遠.“慕課”(MOOCs)發(fā)展對我國高等教育的影響及其對策[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4(02).
[2]王春玲,湯月娟.無線網絡環(huán)境下手機媒體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J].佳木斯職業(yè)學院學報,2016(02).
[3]李巖,周長青.新媒介對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影響研究[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