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怡萍
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德國詩人海因里?!ずD舱f:“反省是一面鏡子,它能將我們的錯誤清清楚楚地照出來,使我們有改正的機會.”這些格言都強調了在道德修養(yǎng)中“反思”的意義和作用.同樣在教學中,反思也是促進學生進步成長、提高學習效率的重要手段,正如古語所云:“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引導學生對學習方法、策略和學習進程進行必要的反觀自省,可以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和自我調控意識,實現(xiàn)對自我活動的主動監(jiān)控,這些正是學生智慧成熟的標志.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重視對學生自我反思能力的培養(yǎng),引導學生在樂思、巧思、善思中不斷領悟數(shù)學思想方法,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一、留給反思時間,及時整理總結
在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反思能力,首先必須要留給學生反思的時間,無論是新課還是復習課,都應有時間保證,引導學生對照教材和學習筆記、練習和作業(yè)進行梳理、思考,對自己的學習活動進行總結反思,使總結反思成為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才能幫助學生及時調整學習方法,鞏固學習成果.
例如蘇教版小學數(shù)學六年級上冊《相鄰體積單位間的進率》的教學中,筆者安排了3~5分鐘的時間,引導學生對本課的教學重點進行回顧性反思,即長度單位、面積單位、體積單位這三類單位的進率特點及相互之間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在反思其換算思路中幫助學生明白相鄰的兩個體積單位之間的進率是1000的道理.
對學習活動進行必要的總結反思,包括探究了哪些問題、獲得了哪些啟發(fā)等,有利于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盲點,及時地查漏補缺,促進學生思維的超越.
二、反思多樣解法,學會比較擇優(yōu)
數(shù)學是思維的體現(xiàn).對于同一道題,如果我們選取的分析角度不同,就會有不同的啟示、不同的解法.在教學中巧妙地引入一題多解,可以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廣闊性、深刻性和靈活性,激發(fā)學生敢于打破一般的條條框框,積極主動地去發(fā)現(xiàn)和創(chuàng)造,在尋求和反思各種解題方法中促進思維的發(fā)展,聞一以知十.
例 有兩個完全相同的長方體,恰好拼成了一個表面積為30平方厘米的正方體,如果把這兩個長方體改拼成一個大長方體的話,你能計算出這個大長方體的表面積嗎?
解法1 根據(jù)題意,可以得出兩個完全相同的長方體拼成的這個正方體的每個面的表面積為30÷6=5平方厘米,且這兩個小長方體的寬=長,高=1/2長,當分成兩個小長方體時就是多出了2個拼成的大正方體的一個面的面積,即40平方厘米,再拼成一個大長方體時,就少了一個面的面積,即40-5=35平方厘米.
解法2 兩個長方體拼成大長方體,表面積先減少一個面的面積,再增加兩個面,所以實際上增加了一個面的面積.假設正方體的表面積是“1”,可以先求出增加的面是原來正方體表面積的幾分之幾,然后再求出大長方體的表面積.即:30+30÷6=30+5=35平方厘米.
解法3 正方體有6個相等的面,拼成大長方體后有7個這樣的面,所以這個大長方體的表面積是:30÷6×7=35平方厘米.
同一道數(shù)學題進行一題多解,看看誰的解法多,并不是單純的解題,意在通過一題多解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學生的解法越多,思路越開闊,甚至還會有“別出心裁”、“獨辟蹊徑”的方法出[HJ1mm]現(xiàn).案例的一題多解,正是發(fā)散性思維的體現(xiàn).同時,學生可以比較分析這些不同的解法中,尋找出解題的最佳途徑或者是最適合自己的解題方法,這不僅有利于學生掌握所學知識,也能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反思錯誤成因,提升思維品質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常常發(fā)現(xiàn),學生的許多錯誤總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現(xiàn),這些錯誤很多時候都是由于粗心大意“無意識”引起的,或是由于對知識的一知半解、認識不夠深刻而造成.面對種種重復的錯誤,如果能引導學生反思錯誤成因,自我發(fā)現(xiàn)產(chǎn)生錯誤的成因,在找錯、記錯、辨錯和改錯的過程中有利于學生思維的完善、優(yōu)化思維品質.
例如在學習乘法分配律時有題如下:(15×15)×3,有學生寫成:(15×15)×3=(15×3)×(15×3).針對這一錯誤現(xiàn)象,教師可以讓學生結合“乘法結合律”再次觀察題型,學生就會發(fā)現(xiàn)是由于被乘法結合律這一定律引起的混淆而出錯.再比如學習“認識百分數(shù)”的內容時,為了鞏固學生對百分數(shù)的認識,我在課堂上出示了這樣一道題:民工子弟學校舉行了一次投藍比賽,其中A組共投中18個球,B組共投中21個球,C組共投中47個球,請你想想哪個組才是真正的投球冠軍呢?結果有不少同學出現(xiàn)判斷錯誤,我順勢讓學生進行自主交流,在交流中學生反思自己的最初判斷,發(fā)現(xiàn)不知道投藍的次數(shù),因此無法判斷冠軍屬于哪組.
可見,引導學生反思錯誤成因,可以發(fā)揮錯題資源的價值,使學生正確認識自己的思維錯誤,避免在下次解題中犯同樣的錯誤,優(yōu)化學習效果.
四、反思學習結果,不忘回顧提升
課的尾聲往往在一堂課中起著畫龍點晴之效.在教學中,教師不應在課堂的小結部分只是對這節(jié)課的一個簡單回顧,而是要組織學生及時回顧這節(jié)課的重要內容,積極的反思自己的學習過程,這不僅有利于學生揭示數(shù)學知識的深刻內涵,對知識點進行挖掘和提煉,也有利于教師及時、真實地獲取學生的學習效果.
例如在教學六年級上冊《分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時,我結合下面的一道具體的習題,讓學生邊口述邊總結,如:
最后呈現(xiàn)口訣:“看到四則混合題,找找括號有沒有,先小后中脫掉它,步步認真要仔細.要是沒有括號的,先算乘除再加減,逐步驗算要及時,巧妙靈活一定對.”結合具體的解題過程進行對學習過程的反思,加上一段朗朗上口的口訣收尾,實現(xiàn)了對本課知識點的回顧與提升.
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終身教育局長保羅·郎格朗說:“未來文盲,不再是不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教師應重視對學生自我反思能力的培養(yǎng),使學生經(jīng)歷再思考、再審視的學習過程,從而逐漸形成良好的反思習慣,提升思維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