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琳
現(xiàn)代教育的特征充分展現(xiàn)人的主體性,追求人的全面發(fā)展.葉圣陶先生曾說過“教是為了用不著教”,這句話既道出了教學的目的,又著眼于讓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后能自主獲取知識,進而尋求自我發(fā)展的境界.現(xiàn)代心理學認為,人的一切行為都是由動機引起的.教學是認識與情感相互促進的過程.在教學中要通過各種手段創(chuàng)設引人入勝的情境,編織豐富多彩、生動有趣的教學序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從而產生自主學習、主動參與探索的動機.數學課堂教學的優(yōu)化,應該研究學生學習的優(yōu)化,而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應是當前深化素質教育課堂教學研究中新的切入口.要實現(xiàn)這一目的,必須遵循以下主要策略.
一、增強學生自主意識,促進良好學習心態(tài)的形成
良好的學習心理傾向來自于強烈的求知欲望,以及愉悅的學習環(huán)境.而愉悅環(huán)境的營造和求知欲的激發(fā)都有賴于教師.例如我在教學“圓的認識”時,利用生動的電腦畫面和輕快的音樂,把兒童帶進這樣的故事場面:舒克要逛公園,他先坐正方形輪子的小車,小車動不了.接著改乘橢圓形輪子的小車,車子開動了,但舒克忽上忽下,驚魂不定.最后他登上圓形輪子的小車上,小車滾滾向前,舒克舒心愜意.這時,教師用親切的語言啟發(fā)大家想一想,圓形與過去學過的正方形、三角形有什么不同?圓形輪子的小車行走為什么會平穩(wěn)移動?這樣導入新課,既能激發(fā)興趣,又能創(chuàng)設懸念,使學生自然地產生主動求知的心理沖動,帶著良好的心態(tài)進入學習.
二、以教師為主導,設計有利于知識遷移的教學程序
對于全新的知識,教師也要尋找新知識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引導學生學習,教師只在關鍵處作適當點撥和講解.如“分數的初步認識”的最近發(fā)展區(qū)是平均分的知識.教師可設計一道平均分的應用題,重溫“平均分的結果是每份同樣多”.
這樣的新授課設計,突出了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至于練習課和復習課,更要引導學生自己去練習和整理.這樣,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才會到進一步發(fā)展.
三、優(yōu)化反饋和評價,增強參與的自信心
教與學、師與生是課堂教學的主要關系.學是核心,導是關鍵.教師的主導作用不僅體現(xiàn)在課堂提問的精當設計,而且體現(xiàn)在處理反饋信息的應變能力上.有經驗的教師能及時從學生的神態(tài)、動作、語言和解題情況獲取反饋信息,因人而異進行啟發(fā)點撥,促進學生從未知到知的轉化.但是,有的教師為了維持教學過程的“一帆風順”,一旦學生回答問題偏離了自己的意愿,就立即打斷,另叫他人回答,答錯的學生被冷落,所暴露出來的問題沒能得到解決,挫傷了中下學生的積極性.久而久之,許多學生就不愿發(fā)言了.顯然,這是不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
評價是教師分析學生反饋信息的重要途徑.正確及時的評價對學生有明顯的激勵作用.在學生參與學習過程中,巧妙運用評價進行調控,將產生積極的教學效果.教師對學生的每一步思維過程和計算結果給予恰如其分的鼓勵,都能使學生得到精神上的滿足,積極性會立刻高漲.當學生回答某一問題具有獨創(chuàng)性時,當一些基礎較差的學生在參與過程中也出現(xiàn)“閃光點”時,教師應及時號召全班學生為其“鼓掌”,使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評價必須以鼓勵為主,甚至當學生回答問題完全錯誤時,仍從勇于發(fā)言的角度加以表揚,巧妙婉轉地指出問題所在,這就鼓舞了學生,提高了他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也使他們知道了自己的不足.教師還應教會學生自我評價,如評價自己的聽課能力、接受能力、思考能力等,讓他們知道,學習的每一步驟,都要明確為什么要這樣做,結果是什么.如課堂練習中的自我校對,互相校對,讓他們知道參與的結果,看到自己的進步,通過自我評價,及時調整自己的學習行為.筆者曾從學生的學習體會中了解到,許多學生就是因為課堂上教師及時、恰當的評價,鼓舞了他進取的勇氣,堅定了他學好數學的自信心,從中也鍛煉了他的膽量,糾正了他存在的不足.
通過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學生的自我評價,交流師生情感,營造寬松和諧的學習氣氛,保護和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尊和自信,使學生更樂于參與學習過程.教育心理學認為:“反饋要考慮學習者使用矯正信息時的內部狀態(tài).若學習者心情處于不良狀態(tài),教師要采取妥善手段予以消除,然后再提供矯正信息.”反饋與評價,不僅是學生認知過程的需要,也是調節(jié)人際關系的杠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