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璽
摘要:從西方修辭學受眾與言說者角度分析寫作中作者需要考慮的深層問題,建議教師從培養(yǎng)學生的讀者意識及言說者意識方面指導學生謀篇構局,使其了解到西方修辭學在寫作環(huán)節(jié)中的滲透,期待從深層提高學生的英語寫作水平。
關鍵詞:英語寫作;西方修辭學;受眾解讀;言說者;教學啟示
主題、受眾與言說者是西方修辭學中的三個不可或缺的要素。在西方修辭學的發(fā)展過程中,關于作為交流參與者的受眾的研究從未停止過。西方修辭學中的受眾是指修辭的接受者或者聽眾,但隨著時代的變化也被賦予了新的含義,其領域也越來越大,比如看、讀、聽的人群,都被統(tǒng)稱為“受眾”。而寫作作為一種修辭活動,其文本言說者作為修辭者必須要讓受眾明白其表達思想,如何通過謀篇布局成功達到修辭目的是一門學科亦是一門藝術。
一、西方修辭學的受眾解讀
大約在兩千年前,亞里士多德就對受眾開始了研究。他將不同年齡、不同財富、不同階級地位的人們進行比較,因為亞里士多德始終相信人們永遠是在追逐利益的,但是感受卻不盡相同。對于受眾的分析本質上就是言說者判斷讀者或者聽眾的社會地位以及內在素質的一種過程。作者分析受眾的能力體現在根據一定的寫作初衷來選擇目標讀者的實踐過程中。這種能力會隨著作者寫作經歷的積累而趨于成熟。亞里士多德根據研究將修辭分成:聽眾與話題、作者、演說者這三個部分,其中的聽眾也就是受眾。他認為只有受眾承認了事實,勸說才會有效。西方修辭學的不斷發(fā)展,也讓更多的新修辭學家提出了不同的觀點。伯克就曾提出“同一”理論。伯克認為作者的目的就是滿足受眾的需求,該目的可以通過與受眾讀者求認同而達到。
西方修辭學諸多理論都強調修辭活動應在具體語境中開展。在日常的英語寫作過程中,不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應該遵循西方修辭學的言說方法和原則,尤其是重視讀者的意識。而這種讀者意識就是在寫作中作者的預設,并通過文本與讀者建立和維持關系以達到寫作的真正意義。這就需要作者在進行創(chuàng)作中時時刻刻都將讀者可能產生的心理反應考慮其中。因此,學生在進行英語寫作中,為了將自己的觀點成功傳達給受眾,需揣摩讀者這一受眾會被怎樣的文本內容激發(fā)閱讀興趣,需要具備怎樣的知識背景才能讀懂,諸如此類的預設思考是文本達到預期效果的前提。
二、西方修辭學對英語寫作教學的啟示
學生在英語寫作中常會出現作文內容空洞、組織結構不嚴謹以及語法錯誤頻出等問題。這都現象的深層原因與學生對讀者的忽略以及缺乏從作者用意角度謀篇構局有關,而這些是由西方修辭學的理論指導可找出答案的領域。
教師在進行英語寫作教學之前,應該讓學生樹立主導者言說身份的意識,要讓學生了解自己是傳達思想的核心環(huán)節(jié)。作為主導者就必須要構思文章的謀篇布局。教師在分析樣文段落銜接時,將西方修辭學中提倡的寫作言說的邏輯步驟結合樣文內容進行詳細講解,使學生對樣文的理解從“好詞好句欣賞模仿”深入到寫作用意來,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教師在加強學生的西方修辭素質時需做到幾步:第一步,讓學生讀懂作文題目,然后再進行作者寫作目的的明確。學生可以想自己帶人到讀者的身份,明確對象、找其特點,再根據特點進行文章細節(jié)和結構的處理。第二步,英語教師應該把自己想象成是讀者,然后保持著積極的態(tài)度進入到學生的寫作當中,對學生的寫作一定要認真閱讀并且認真的將自己的意見中肯的提出來,最好是以討論樣文和相同話題對照組文章的形式,這樣既不打擊學生的積極性又能幫助學生提高寫作水平:最后就是鼓勵學生們多多練習、多多發(fā)表自己的作品,以此來激發(fā)學生們的寫作興趣,將他們的寫作水平不斷提高。
三、總結
綜上所述,西方修辭學對學生英語文章的結構與布局有著頗深影響,提供了一個堅實的基礎,使文章可以本著作者的初衷出發(fā)而不停留在遣好詞造好句的華麗表層。教師在進行英語寫作的教學時,要將學生的讀者意識與主體意識培養(yǎng)起來,讓學生了解到西方修辭學在寫作環(huán)節(jié)中的滲透,期待從深層提高學生的英語寫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