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偉東
摘 要:數學知識的獲得不是簡單的傳遞,而是經歷、體驗、感悟,在經歷數學生活、數學知識產生的過程、數學生活應用的過程中,學生能高效地學習數學,學會數學。
關鍵詞:數學知識;經歷感悟;高效學習
在新的課程標準中提出了學生應該學習“生活數學”,強調了數學教學與社會生活相接軌。在傳授數學知識和訓練數學能力的過程中,教師要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內容;在參與關心學生生活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運用所學知識為自己生活服務。基于這樣的認識,數學課堂教學應該將數學知識和實際生活聯(lián)系得更緊密,讓數學教學充滿生活氣息和時代色彩,真正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經歷數學過程,激發(fā)高效課堂。
一、讓經歷生活實踐成為高效學習的支點
從本質上說,學生的高效數學學習過程是一個自主建構對數學知識理解的過程。他們帶著自己原有的知識背景、活動經驗和理解經歷學習活動,并通過自己的自主活動,去建構對數學的理解。
徐斌老師有一節(jié)課:蘇教版二年級上冊的《確定位置》?!拔恢谩边@一概念從理性的角度去考慮的話,根據直角坐標系可確定平面中的任何一個位置。顯然,這跟才八九歲的孩子是無從談起的。但我們的孩子在生活中有著許多這樣找位置的體驗,如:自己的家住幾幢幾號房,所在班級的教室位于學校的哪一位置,自己的座位在教室的第幾排第幾個……這樣找位置的經驗每個學生都有。課始,徐老師讓學生按照手中紙條上所寫的座位做“找位置”的游戲,學生興趣很濃,在活動中,學生切實感受到找位置可以按形如“第幾排第幾個”來確定。
因此,在真正高效的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讓數學背景包含在學生熟悉的事物和具體的情景之中,并與學生已經了解或學習過的數學知識相聯(lián)系,把抽象的數學知識轉化為學生可以經歷體驗的數學事實,喚醒學生的學習潛能,放飛學生想象的翅膀,還學生一個富有童真、靈性而又高效的課堂。
二、讓經歷知識產生過程成為高效學習的過程
美國國家委員會在《人人關心:數學教育的未來》的報告中指出:“實在說來,沒有一個人能教數學,好的教師不是在教數學,而是激發(fā)學生自己去學數學。”“學生要想牢固地掌握數學,就必須用內心的創(chuàng)造與體驗來學習數學?!边@正說明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學習數學的最好辦法是在預定的環(huán)境中去經歷、感悟、體驗。從數學的發(fā)展來看,它本身也是充滿著觀察與猜想的活動。因而在教學中,讓學生親眼目睹形象而生動的數學過程,親身實現(xiàn)數學的“再創(chuàng)造”,以使學生對知識的自主建構和個性化發(fā)展成為可能。我在執(zhí)教《計算工具的認識和使用》時,重點之一就是讓學生認識、了解計算工具的發(fā)展演變史。由于“算籌”這一原始的計算工具對現(xiàn)代學生來說是一無所知的,因而課堂上我采用音樂配背景動畫,讓學生置身于那個時代,去初步認識祖先的記數、計算方法,體會當時的技術情況,由此猜想算籌的記數方法。正因有如此的情境體驗,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被激活了:有學生用一根小棒表示一,兩根小棒表示二……,六就用六根小棒表示,像這樣幾就用幾根小棒表示方法的出現(xiàn)隨即引起很多學生的“反對”,認為這太繁瑣了。基于這樣的認識,出現(xiàn)了:“Ⅰ”表示一,用“Ⅱ”表示二,三就用“Ⅲ”表示,四用“ⅡⅡ”……顯然,這一方法比剛才有進步了,值得肯定。學生的學習情緒愈加高漲:有滿“三”“五”改變方向的,甚至還出現(xiàn)了與古人基本一致的擺法。這樣的認識并不是由書本或是教師直接去告訴的,而是他們通過自身的思考,再與同伴進行交流、討論,經歷這一互動的過程,逐步調整自己的認知結構,碰撞新的靈感與火花,形成新的認識,學生認識算籌記數、計算,同時也認識了算籌的弊端,自然而然地體會到改良計算工具的必要性。這樣讓學生走進歷史,把握歷代祖先所沉淀下的原創(chuàng)性的經驗,真切感受到數學知識也是呈動態(tài)發(fā)展變化的。
三、讓經歷數學應用成為高效教學的深化
“學非探其花,要自拔其根。”意思是說學習不能停留在表面上,只顧形式上熱熱鬧鬧,要尋根究底。數學學習更應如此,數學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正因為它的抽象才具有廣泛的應用性,在課堂學習中,一定要學生經歷數學應用,深化思維品質。在學習了《長方體的表面積》之后,學生自主聯(lián)想到這一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禮品包裝、油漆物體表面等問題,這正說明了學生認識到數學學習的有用性。有這樣一個問題情境;請測量一個英語磁帶盒的長、寬、高,買一套12盒裝的英語磁帶,怎樣包裝用料最?。繉W生馬上調動已有的生活經驗,認識到這一問題即是“怎樣放置12盒磁帶,表面積最?。繉W生利用手邊的磁帶進行組合、包裝,在研究過程中,既發(fā)現(xiàn)了有多種包裝的方法,并探究出在組合中重合的面越大、越多,外部的表面積就越小,所用的包裝紙也就越少;還總結出像這樣的問題可以采用分解因數的思想方法。這樣的活動設計既有實實在在的體驗,讓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了不同的提高,又讓學生感受到數學方法簡明而全面,提升了學生學習數學的價值觀。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