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軍
總的來說,造成教師信息反饋對英語口語學習產生不同影響的原因與各自的認知風格不同有關。英語口語教學也是一個社會過程,體現的仍然是人的交往,人的交往是雙向互動的,英語口語教學也不例外。教師要使學生的口語學習過程快捷有效,就需要認真研究每個學生的認知特點與風格,在此基礎上精心組織教學,加以適當引導,因材施教,適時適量,從而達到教與學的良性互動,實現英語口語教學的最優(yōu)化。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了解不同學習者的不同認知風格,針對不同的學習任務、不同的學習環(huán)境,通過不同的教師信息反饋,注意發(fā)揮其特長,并能對學生的認知風格和學習策略加以引導,使其潛力得到充分的發(fā)揮。
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捕捉學生對教學的信息,善于從學生的目光、表情、姿態(tài)、答問中了解學生對課堂口語信息的了解情況,進而判定教學內容是否適度,教學方法是否得當,要求是否合理,學生是否有困難等。在接收學生的信息時,教師除了要具有一定的靈敏性,即對他們的信息捕捉要及時、敏感之外,還要有一定的辨別力。根據學生的這些信息,給予相應的教師反饋。
教學活動是一種師生共同參與的雙邊活動,是一個人際交往的過程。教師在課堂上傳播知識,進行技能訓練時,總是伴隨著一種影響學生情緒的感情交流。調節(jié)學生情緒,把握課堂節(jié)奏,溝通師生感情,都離不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信息反饋。當發(fā)現學生疲倦時,可穿插一些趣味性強的內容以活躍課堂氣氛;當發(fā)現多數學生對所學內容漫不經心時,則要調整課堂教學節(jié)奏;當學生表情為茫然不解時,要放慢速度,精講多練??傊鶕n堂出現的不同情況作出及時的反饋,為學生構建和諧的學習氛圍,讓每節(jié)課都給學生以成功感、滿足感,從而讓學生以飽滿的熱情參與課堂和課后的各種英語口語活動。
教師需了解學生不同的認知風格,給予不同的教師信息反饋。因為,每個學生的認知風格和特點都會有所不同,所以不同的教師信息反饋對他們的影響也不同,每個學生從教師這接受的信息也不同。教師需具有一定的觀察力、洞察力和辨別力,了解每個學生的認知風格特點,根據每個學生的認知風格特點,給予其不同的教師信息反饋。教師應與學生一起分析他們在口語方面的有利條件與困難,讓他們始終注意發(fā)揚自己的長處,克服弱點。
在研究學生不同的認知風格及其對英語口語產生的影響的同時,在教學中還應該認識到場獨立性和場依存性并不存在哪種認知風格對英語口語學習更有利,而是在某些學習任務中場獨立風格比場依存風格更有效,反之亦然。學生的認知風格也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具有多樣性。教師的任務是把握學生認知風格的傾向,靈活有效地指導學習。
另外,教師在進行信息反饋時,還要講究策略,保持學生的積極性。例如,對回答不準確甚至錯誤的學生應多鼓勵、引導,不能譏諷或指責。尤其對差生更需要注意,給差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情景,使他們“成功”,使他們有“成就感”,從而產生學習的動力。
在教學中,只有及時地進行信息反饋,才能及時地調整、改進教學,使學生及時了解自己學習的結果與進步、缺點與錯誤,并及時地提供“矯正信息”,激勵學生的上進心。每日的及時反饋,比每周反饋效率更高。且教師信息反饋具有多樣性、靈活性特征,教師可根據情況將幾種教師信息反饋結合使用,效果會更好。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信息反饋很少是一次性的,但也并非越多越好。一味地注重應用階段的反饋,忽視理解階段的反饋,或是傳輸大量的信息后集中反饋,都會因為反饋的次數或反饋的調節(jié)不當而影響到效果。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教師需及時、多向、多次地靈活運用好教師信息反饋。
教師信息反饋不是簡單形式的糾錯。反饋時,教師應考慮學生的認知風格更易接受和更有效的方式,選擇不同的反饋方式和得體的態(tài)度。良好的師生關系及教師反饋時的態(tài)度都會影響教師信息反饋的作用。
教師的信息反饋必須明確清晰,具有知識性和說服力,使學生不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最大限度地縮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信息反饋認識差距。能否實現有效的教師信息反饋的關鍵在于是否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和意識。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只有他們對教師信息反饋引起注意和重視,并積極配合,教師信息反饋才能發(fā)揮作用。
本研究討論的是教師信息反饋對不同認知風格高職學生的英語口語的影響。教師信息反饋的方式比較多,對其概念完全的界定和對其進行很明確和具體的維度的確定、評估測量有點難度。有些學生的認知方式不是絕對的單一的一種,有可能兩種兼有,被試的篩選方面很難做到準確。英語口語測試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在實驗的過程中難免會受到干擾。進行口語跟蹤測試歷時比較長,很多未知因素難以控制。此外,由于客觀因素的限制,我們只選擇了三個班級作為被試,應該說有些結論的說服力顯得還不夠,還需要進一步擴大樣本進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