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艷艷
(西北政法大學 民商法學院,陜西 西安 710122)
陜西省高校大學生手機成癮與孤獨感分析
丁艷艷
(西北政法大學民商法學院,陜西西安710122)
近年來人們對手機的使用出現(xiàn)了類似于成癮的心理行為特點,其中不乏高校大學生.借助于手機成癮量表和孤獨感量表對陜西省高校大學生手機成癮與孤獨感的關系進行分析,結果表明:孤獨感雖對手機成癮的影響并不顯著,但確實存在一定的影響,尤其對大學生因社交撫慰而造成手機成癮有顯著影響.同時,大學生手機成癮又反之對其孤獨感具有顯著影響.
高校大學生;手機成癮;孤獨感;單因素方差分析
隨著手機功能的進一步強大,人們的日常生活越來越離不開手機.甚至,近年來人們對手機的使用出現(xiàn)了類似于成癮的心理行為特點[1,2].精神衛(wèi)生專家預測,手機依賴將會是21世紀最重要的非藥物依賴類型之一[2,3].在這些手機成癮者當中不乏高校大學生.據(jù)調(diào)查,突然忘帶手機時,40%的大學生覺得很不舒服,37%的大學生覺得無法忍受,一定要取回;超過一半的同學表示如果長時間接收不到短信,甚至把別人的短信鈴聲誤認為是自己的[4,5].那么,高校大學生手機成癮和哪些因素相關?有研究表明孤獨感可能會增加大學生的手機依賴傾向[5];也有研究表明,手機依賴綜合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孤獨感體驗[6-9].由于目前對高校大學生手機成癮與孤獨感的研究還較為欠缺,尤其針對陜西省地域的相關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因此,本文試圖以探討陜西省高校大學生手機成癮與其孤獨感之間的關系.
2.1研究對象
以陜西省某三所高校大學生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抽樣方法,共發(fā)放問卷380份,回收有效問卷317份,問卷有效回收率為83.42%.
2.2研究工具
2.2.1手機成癮量表
手機成癮是指長時間依賴于玩手機,其具有廣泛性和隱蔽性,對人的生理、心理會造成極大的的危害[10].由于目前對手機成癮還沒有一個統(tǒng)一的概念,對手機成癮測量也沒有一個公認的標準[11].因此,本文選用熊婕等人(2012)編制的大學生手機成癮量表.該量表有16道題,分為四個因素:突顯行為、戒斷癥狀、心境改變、社交撫慰.每道題采用Likert5級評分法,從“非常不符合”到“非常符合”分別評為1-5分,總分越高表明手機成癮傾向的程度越嚴重[11].
鑒于熊婕等人在其所編制的手機成癮量表中只說明“總分越高表明手機成癮傾向的程度越嚴重”[11],而未對手機成癮做出量化標準.因此,參考“受試者在17個條目中,對8個條目做出肯定回答,即被界定為手機成癮[12,13].”本文將在16個條目中,對8個條目做出肯定回答視為手機成癮.
本次測驗此量表Cronbach a為0.860,說明此量表具有較高的信度.同時,利用因子分析法對此量表進行效度分析,結果為:KMO值為0.846,巴特利特球度檢驗結果為P=0<0.001,共萃取出了四個因子,其累計解釋方差為57.678%.萃取出的四個因子分別為:你經(jīng)常害怕手機自動關機;課堂上,你會因為電話或短信而不能專心聽講;一段時間手機鈴聲不響,你會感到不適應,并下意識看一下手機是否有未接電話/短信;你覺得用手機跟他人交流更舒適.恰好完全符合熊婕等人對其編制的手機成癮量表所進行的分類,提取出的因子分別屬于心境改變、突顯行為、戒斷癥狀、社交撫慰.故表明此量表比較適合因子分析,也驗證了量表內(nèi)容設計的合理性.
2.2.2孤獨感量表
本文選用由Russell所編制的孤獨感量表,其用于測量個體對社會交往的期望與實際水平的差距而產(chǎn)生的孤獨感,包括11個正序條目和9個反序條目,采用1-4評分,得分越高表示孤獨感越強.其中,大于44說明孤獨感很強,小于28說明孤獨感很弱,大部分人介于33—39之間[14].
本次測驗此量表Cronbach a為0.893,說明此量表具有較高的信度.同時,利用因子分析法對此量表進行效度分析,結果為:KMO值為0.907,巴特利特球度檢驗結果為P=0<0.001,共萃取出了兩個因子,其累計解釋方差為47.782%.萃取出的兩個因子分別為:你常感到與別人隔開了嗎;你常感到想要與人來往、結交朋友嗎.恰好完全符合Russell編制的量表中將條目分為正序和反序兩類,提取出的因子分別屬于正序條目和反序條目.故表明此量表比較適合因子分析,也驗證了量表內(nèi)容設計的合理性.
2.3統(tǒng)計方法
本文利用SPSS軟件,對所收集的數(shù)據(jù)進行描述性統(tǒng)計分析、單因素方差分析等.
3.1描述性統(tǒng)計分析
對收集到的樣本數(shù)據(jù)進行簡單的描述性統(tǒng)計分析,可知女生為178人,男生為139人,分別占比為56.2%和43.8%;文科生為132人,理科生為185人,分別占比為41.6%和58.4%.
手機成癮25人,占受測人數(shù)的比例為7.89%.其中女生17人,男生8人;文科生9人,理科生16人.
強孤獨感106人,占受測人數(shù)的比例為33.44%.其中女生67人,男生39人;文科生49人,理科生57人.
手機成癮25人中,強孤獨感有13人;在強孤獨感106人中,手機成癮有13人,占手機成癮人數(shù)的比例為52%.
3.2性別、文理科對手機成癮與孤獨感影響分析
3.2.1性別對手機成癮與孤獨感影響分析
(1)性別對手機成癮影響分析
表1 性別-手機成癮單因素方差分析表
由表1可以看出,手機成癮在性別之間的差異性并不顯著(P>0.05).
(2)性別對手機成癮四因子影響分析
表2 性別-手機成癮四因子單因素方差分析表
由表2可以看出,突顯行為、戒斷癥狀、社交撫慰在性別之間的差異性并不顯著(P>0.05),而心境改變則存在顯著差異(P<0.05).
(3)性別對孤獨感影響分析
表3 性別-孤獨感單因素方差分析表
由表3可以看出,孤獨感在性別之間存在顯著差異(P<0.05).
3.2.2文理科對手機成癮與孤獨感影響分析
(1)文理科對手機成癮影響分析
表4 文理科-手機成癮單因素方差分析表
由表4可以看出,手機成癮在文理科之間的差異性并不顯著(P>0.05).
(2)文理科對手機成癮四因子影響分析
表5 文理科-手機成癮四因子單因素方差分析表
由表5可以看出,突顯行為、戒斷癥狀、心境改變、社交撫慰在性別之間的差異性均并不顯著(P>0.05).
(3)文理科對孤獨感影響分析
表6 文理科-孤獨感單因素方差分析表
由表6可以看出,孤獨感在文理科之間的差異性并不顯著(P>0.05).
3.3大學生手機成癮與孤獨感關系分析
表7 孤獨感-手機成癮單因素方差分析表
由表7可以看出,手機成癮在孤獨感之間的差異性并不顯著(P>0.05).
表8 孤獨感-手機成癮四因子單因素方差分析表
由表8可以看出,突顯行為、戒斷癥狀、心境改變在孤獨感之間的差異性并不顯著(P>0.05),而社交撫慰則存在顯著差異(P<0.05).
表9 手機成癮-孤獨感單因素方差分析表
由表9可以看出,孤獨感在手機成癮之間存在顯著差異(P<0.05).
本文對大學生手機成癮與孤獨感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手機成癮在孤獨感之間的差異性并不顯著;手機成癮四因子中突顯行為、戒斷癥狀、心境改變在孤獨感之間的差異性并不顯著,而社交撫慰則存在顯著差異;孤獨感在手機成癮之間存在顯著差異.因此,即可說明孤獨感雖對手機成癮的影響并不顯著,但確實存在一定的影響,尤其對大學生因社交撫慰而造成手機成癮有顯著影響.同時,大學生手機成癮又反之對其孤獨感具有顯著影響,從而在大學生身上形成孤獨感與手機成癮的惡性循環(huán).基于此,針對大學生手機成癮現(xiàn)象,可從減弱其孤獨感著手,如輔導員、學校心理咨詢教師可通過孤獨感測驗,為強孤獨感大學生建立檔案,繼而為其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以增加大學生之間在現(xiàn)實環(huán)境中的交流與溝通,或者在班級開展小組成員活動,以進一步提升大學生之間的友誼質(zhì)量.由于造成大學生手機成癮的因素具有復雜性,從而本文進一步的研究可以著眼于加入其他影響因素,比如手機功能的多元化,大學生空余時間的增多,大學生學習與生活目標的缺失,高校中“學生自我管理”思想的流行等,上述因素均可能對造成大學生手機成癮具有一定影響,這些均有待進一步深入研究.
〔1〕BianchiA,Phillips JG.Psychologicalpredictors of problem mobileuse.CyberPsychology and Behavior,2005,8(1):39-51.
〔2〕劉文俐,蔡太生.社會支持與大學生手機依賴傾向的關系:孤獨的中介作用[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5(5): 926-928.
〔3〕Choliz M.Mobile phone addiction:a point of issue.Addic-tion,2010,105(2):373-374.
〔4〕劉傳俊,劉照云,朱其志,等.江蘇省513名大學生短信交往行為調(diào)查[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8,22(5):357.
〔5〕劉紅,王洪禮.大學生的手機依賴傾向與孤獨感[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12(1):66-69.
〔6〕師建國.手機依賴綜合征[J].臨床精神醫(yī)學雜志,2009(2): 13-139.
〔7〕陶立新,呂子靜,李長雅,等.高職護理大學生網(wǎng)絡使用及成癮現(xiàn)狀調(diào)查[J].中國公共衛(wèi)生,2012,28(003):327-328.
〔8〕韋耀陽.大學生手機依賴與孤獨感的關系研究[J].聊城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26(1):83-85.
〔9〕孫江偉,李琳,林超,吳聲,湯迪,穆凱.大學生手機依賴綜合征及與孤獨感關系[J].中國公共衛(wèi)生,2014,30(9):1147-1150.
〔10〕百度百科,手機成癮http://baike.baidu.com/view/9293 348.htm.
〔11〕熊婕,周宗奎,陳武,游志麒,翟紫艷.大學生手機成癮傾向量表的編制[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12(3):222-225.
〔12〕劉紅,王洪禮.大學生手機成癮與孤獨感!手機使用動機的關系[J].心理科學,2011(6):1453-1457.
〔13〕Louis Leung.(2007)Linking Psyhological Attributes to Addiction and Improper Use of the Mobile Phone among Adolescents in HongKong.Journal of Children and Media.11-34.
〔14〕百度文庫UCLA孤獨量表.http://wenku.baidu.com/vie w/cd3d8837b90d6c85ec3ac636.html.
G645
A
1673-260X(2016)09-0135-03
2016-05-10
西北政法大學《輔導員職業(yè)能力素養(yǎng)“六維一體”培養(yǎng)模式的探索》(2015FXM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