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曼
【摘要】目的 探討血漿BNP(尿鈉肽)、CysC(血清胱抑素)水平與慢性心衰發(fā)生發(fā)展的關(guān)系。方法 選擇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0例為觀察組,選擇同期健康體檢者100例為對照組,采用同樣的方法測定兩組的BNP、CysC水平。結(jié)果 觀察組患者LAD(左前降支)(45.6±6.9)mm、LVEDD(左心室舒張末期內(nèi)徑)(56.3±8.4)mm、LVEF(左心射血分數(shù))(42.1±6.3)mm,血BNP為(321.5±56.4)pg/mL,
血CysC為(1.5±0.2)mg/L,對照組LAD(36.2±6.7)mm、LVEDD(47.5±6.4)mm、LVEF(62.5±8.7)mm,血BNP為(72.3±12.6)pg/ml,血CysC為(0.9±0.3)mg/L,兩組的LVEF、LAD、LVEDD及血漿BNP、CysC水平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心功能Ⅱ級患者血BNP為(175.6±35.2)pg/mL,血CysC為(1.1±0.1)mg/L,心功能Ⅲ級患者血BNP為(263.7±68.7)pg/mL,血CysC為(1.4±0.3)mg/L,心功能Ⅳ級患者血BNP為(398.3±56.4)pg/mL,血CysC為(1.7±0.4)mg/L,由以上結(jié)果可知,心功能Ⅳ級患者血BNP、CysC明顯高于心功能Ⅲ級和心功能Ⅱ級患者血BNP、CysC,心功能Ⅲ級患者血BNP、CysC明顯高于心功能Ⅱ級患者血BNP、CysC,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 血漿BNP、CysC水平與慢性心衰的發(fā)生發(fā)展密切相關(guān),可作為其心功能情況的反映指標。
【關(guān)鍵詞】慢性心力衰竭;腦鈉肽;診斷價值
【中圖分類號】R541.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6.16..02
慢性心力衰竭發(fā)病率和死亡率均比較高,對人類的健康威脅非常大,極大的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盡早診斷疾病一直是研究的一個熱點問題[1-2],本研究主要探討探討血漿BNP、CysC水平與慢性心衰發(fā)生發(fā)展的關(guān)系。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2年1月~2013年8月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0例為觀察組,選擇同期健康體檢者100例為對照組,對照組身體健康,均沒有心力衰竭的臨床表現(xiàn)及臨床檢查證據(jù),觀察組男57例,女43例,年齡53~79歲,平均年齡(64.9±8.6)歲,對照組男58例,女42例,年齡54~79歲,平均年齡(64.4±6.7)歲,兩組在年齡、性別等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入院后,所有觀察組患者和同期健康體檢者均在當天空腹抽靜脈血,2500 r/min離心15 min后取上層血清,放射免疫法測定血BNP水平,測定CysC水平,使用我院引進的彩色超聲儀對患者的心功能進行檢查,測量LVEF、LAD、LVEDD。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數(shù)(%)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jié) 果
2.1 兩組患者各觀察指標比較
觀察組患者LAD(45.6±6.9)mm、LVEDD(56.3±8.4)mm、LVEF(42.1±6.3)mm,血BNP為(321.5±56.4)pg/mL,血CysC為(1.5±0.2)mg/L,對照組LAD(36.2±6.7)mm、LVEDD(47.5±6.4)mm、LVEF(62.5±8.7)mm,血BNP為(72.3±12.6)pg/mL,血CysC為(0.9±0.3)mg/L,兩組的LVEF、LAD、LVEDD及血漿BNP、CysC水平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觀察組不同心功能等級患者血漿BNP、CysC水平對比
心功能Ⅱ級患者血BNP為(175.6±35.2)pg/mL,血CysC為(1.1±0.1)mg/L,心功能Ⅲ級患者血BNP為(263.7±68.7)pg/mL,血CysC為(1.4±0.3)mg/L,心功能Ⅳ級患者血BNP為(398.3±56.4)pg/mL,血CysC為(1.7±0.4)mg/L,由以上結(jié)果可知,心功能Ⅳ級患者血BNP、CysC明顯高于心功能Ⅲ級和心功能Ⅱ級患者血BNP、CysC,心功能Ⅲ級患者血BNP、CysC明顯高于心功能Ⅱ級患者血BNP、CysC,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 論
心力衰竭患者由于心臟功能受損,機體出現(xiàn)一系列病理生理變化,神經(jīng)內(nèi)分泌因子被激活,醛固酮、兒茶酚胺類、血管緊張素等物質(zhì)增多,這些因子的增多,對于心功能不全早期有一定的代償意義,能夠維持外周循環(huán)血容量,維持動脈血壓,但是這造成了惡性循環(huán),導致了心衰的加重。血BNP存在于健康人血液中,但是水平較低,慢性心力衰竭發(fā)生以后,BNP大量的的釋放到血液中,導致血液中BNP濃度升高,并且心力衰竭病情越嚴重,血液中BNP濃度越高[3-4]。此外BNP的釋放和心室內(nèi)壓力有關(guān),心室內(nèi)壓力越高,則BNP的釋放越多,血BNP水平可作為心衰診斷和預后的重要指標,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5-6]。CysC在大量的心血管疾病中均參與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CysC能夠?qū)е滦氖抑貥?gòu),在心力衰竭的發(fā)病中產(chǎn)生重要的影響。觀察組和對照組的LVEF、LAD、LVEDD及血漿BNP、CysC水平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心功能Ⅳ級患者血BNP、CysC明顯高于心功能Ⅲ級和心功能Ⅱ級患者血BNP、CysC,心功能Ⅲ級患者血BNP、CysC明顯高于心功能Ⅱ級患者血BNP、CysC,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這就說明,血漿BNP、CysC水平與慢性心衰的發(fā)生發(fā)展密切相關(guān),可作為其心功能情況的反映指標。
參考文獻
[1] 董曉蕾,常文靜,蔡 輝,等.炎性細胞因子與慢性心力衰竭[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13,15(4):438-441.
[2] 李紅霞,陳建華.血漿腦鈉肽對心力衰竭診斷及預后判斷的臨床分析[J].中華全科醫(yī)學,2011,9(8):1209-1210.
[3] 韓 雪,支繼新.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漿NT-proBNP水平對左室收縮功能障礙的診斷價值[J].中國現(xiàn)代醫(yī)藥雜志,2010,12(05): 24-25.
[4] 林 青,楊 楓,陳 萍.NT-proBNP對心力衰竭并慢性腎臟病的診斷價值探討[J].福建醫(yī)藥雜志,2011,33(06):93-95.
[5] 李常賢.血清N-末端前腦鈉肽水平與急性CO中毒心肌損傷的相關(guān)性研究[J].醫(yī)學檢驗與臨床,2010,21(03):54-57.
[6] 陳心濤,楊毅博,張 姝.N末端前腦鈉肽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評價中的應用[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12,06(20):23-24.
本文編輯:吳宏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