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科生導師制本是“舶來品”,最初在中國高校的認同與發(fā)展很快。近年來,本科生導師制呈現(xiàn)出“水土不服”的跡象。為解決制約本科生導師制發(fā)展之“瓶頸”,必須落實本科生導師的遴選培訓機制,通過制定具體的可量化的指標,察導師之德,評導師之才,輔以培訓,持證上崗;必須創(chuàng)新本科生與導師互選聯(lián)動機制,通過學生、班主任以及輔導員之間聯(lián)合“作戰(zhàn)”,增進學生與導師之間的相互了解,做到相互知根知底;必須健全本科生導師制的考評激勵機制,實施“雙主體”考核機制,既考核導師,又考核學生,對優(yōu)秀的導師進行獎勵。如此,方可構(gòu)建本科生導師制的長效機制,并有效提升本科生導師制的育人效果。
關(guān)鍵詞:教學管理模式;本科生導師制;遴選培訓機制;互選機制;考評激勵機制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0717(2016)05-0033-05
收稿日期:2016-03-06
基金項目:湖南省普通高校教改項目“借鑒傳統(tǒng)書院模式完善本科生導師制的研究與實踐”(2014064)。
作者簡介:陳力祥(1974-),湖南邵東人,哲學博士,湖南大學岳麓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古代哲學與傳統(tǒng)文化研究。
本科生導師制是從英國而來的“舶來品”。最初我國大陸各高校對本科生導師制多表現(xiàn)出極大的熱情。隨著時間的推移,部分高校對本科生導師制由當初的趨之若鶩到逐漸冷落,原因在于本科生導師制的遴選與培訓、激勵與考評、學生與導師之間的互選等方面缺乏應有的機制,這導致部分高校本科生導師雖有導師之名,卻不行導師之實。為充分發(fā)揮本科生導師制的作用,必須落實本科生導師的遴選培訓機制,創(chuàng)新本科生與導師之間的互選機制,健全本科生導師的激勵考評機制。惟其如此,才能構(gòu)筑實踐本科生導師制的長效機制。
一、建立本科生導師的遴選與培訓機制
本科生導師制能夠順利推行并取得實際效果,關(guān)鍵要有德才兼?zhèn)涞膶煛D壳按蟛糠指咝1究粕鷮熤茖嵤┣闆r踟躕不前,原因之一在于缺乏一套良好的本科生導師的遴選機制和辦法,沒有形成一支綜合素養(yǎng)良好的導師隊伍。建立本科生導師制之長效機制,首要的是落實導師的遴選與培訓機制。
對于本科生導師的遴選,高校應制定一些基本的選拔條件,包括對導師的學歷、職稱、年齡、工作經(jīng)歷等提出基本要求,讓符合條件的老師通過提交個人申請,遞交相關(guān)材料,并經(jīng)過一定的程序進行資格審核。而對于具備導師基本資格的老師,高校應進一步從“德”、“才”兩方面制定一些可量化的遴選本科生導師的具體辦法和標準。因為“作為本科生導師,必須具備較高的品德修養(yǎng)、豐富的專業(yè)知識、合理的知識結(jié)構(gòu)、較強的科研能力,注重為人師表,并有能力將教書和育人結(jié)合起來”[1],此乃遴選導師之標準。我們可以采取傳統(tǒng)的百分制的評分辦法,將“德”、“才”各占50分的比重來設計導師遴選評分辦法與標準。
首先,從“德”的方面來說,遴選導師必須先觀其德,只有有德之師,才有可能認真負責地指導學生;如若導師道德敗壞,則他指導學生不用心,甚至有可能使其指導的學生偏離道德軌道,培養(yǎng)出無德之人?!暗隆敝饕疾炖蠋熓欠駸釔劢逃聵I(yè);能否做到教書育人,為人師表;是否具有高尚的道德,嚴謹?shù)闹螌W態(tài)度;是否廉潔奉公,對學生一視同仁等。
對老師“德”方面的考評可通過領導(10分)、同行(15分)、學生(15分)三方面人員評分的方式來進行。評分全部通過網(wǎng)絡進行,領導、同行和學生評分滿分為40分。在此基礎上,如果老師獲得校級、省級、國家級優(yōu)秀教師或優(yōu)秀黨員等榮譽稱號可加分。比如,老師每獲得一次校級榮譽稱號的加3分,獲得省級榮譽稱號的加5分,獲得國家級榮譽稱號的加10分,加分以10分為上限。
其次,從“才”的方面來說,導師的遴選還須選導師之才,唯有教學水平和科研水平都非常優(yōu)秀的老師,才能將自己在工作中積累的優(yōu)秀經(jīng)驗傳授給學生,幫助學生解疑答惑,指導學生快速成長成才。老師的“才”主要通過教學和科研兩方面的評分來衡量,其中教學科研各占25分。教學方面主要看老師的年平均課時數(shù)、教學評價分數(shù)、教學獲獎情況等;科研方面主要看老師發(fā)表的文章、主持的課題、出版的專著或獲得的發(fā)明專利。具體評分辦法及標準如表1、表2。
按照上述標準,我們可以對申請擔任本科生導師的老師從“德”和“才”兩方面進行評分,將兩方面的分數(shù)相加,按照分數(shù)高低遴選出符合條件的導師。
導師遴選出來后,我們還必須對導師進行培訓,經(jīng)過培訓合格后的導師方能上崗。培訓的內(nèi)容包括思想理念層面和技術(shù)層面兩個方面?!芭嘤柌粌H僅是在導師制具體操作層面的學習,而更多的是教育教學理念的交流與提高,讓導師認識到本科生導師制的重要性,督促教師重視本科生導師制工作?!盵2]培訓的形式應該靈活多樣,除專家報告外,還可邀請優(yōu)秀導師分享經(jīng)驗、制定議題讓老師們圍繞導師制互相探討交流、導師實務培訓等。通過培訓,讓老師們從思想層面認識到導師制的重要性及意義,學會如何巧妙地和學生溝通,掌握指導學生的技巧。
總之,在實施導師制的過程中,只有落實本科生導師制的遴選與培訓機制,才能實現(xiàn)本科生導師“在其位,謀其事”。落實本科生導師制的遴選與培訓機制,有利于導師遴選的規(guī)范化、程序化,有利于提升導師的行業(yè)水準,有利于導師更好地指導學生,幫助學生更好地成長成才,實現(xiàn)最優(yōu)化的教育目標。
二、創(chuàng)新學生與導師之間的互選機制
目前本科生導師制往往采取單一的“認領制”:要么是學生單向度地選擇導師,要么是導師單向度地選擇學生,與學生和導師之間的“互選”相去甚遠。因此,建構(gòu)本科生導師制的長效機制,須創(chuàng)新學生與導師之間的互選機制。通過互選機制,讓學生能選擇到心儀的導師,導師也能招到滿意的學生,如此方能有益地推進學生與導師之間的互動?!敖逃邮墙逃顒舆^程中教育者與受教育者彼此平等地進行交互作用,平等地交流情感和觀念,分享對方的知識、思考和經(jīng)驗,實現(xiàn)教學相長、共同提高”[3]。鑒于師生均通過互選而選擇了自己的“理想人選”,因之,導師能較好地實現(xiàn)指導任務,學生也能較好地實現(xiàn)學習任務,學生和老師才能夠?qū)崿F(xiàn)雙向互贏。endprint
實現(xiàn)導師與學生之間的互選,必須建立學生與導師之間互選的聯(lián)動機制?!奥?lián)動”即要求學生、班主任以及輔導員之間聯(lián)合“作戰(zhàn)”。因為班主任、輔導員能“針對學生個體差異,對學生選課、選擇專業(yè)發(fā)展方向、設計學習方法和職業(yè)生涯等方面進行指導”[4],在導師與學生的互選層面,班主任、輔導員扮演著“媒人”的角色。班主任主要將每個學生的基本情況、愛好、特長等作一基本統(tǒng)計;輔導員則對每個學生的成績、思想道德、心理問題等以詳細報表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班主任與輔導員將學生的詳情告知每一位導師,讓導師對每一位學生都有深入了解。此外,班主任、輔導員也要將老師的基本情況,如學歷、學位、年齡、興趣愛好、研究方向、研究特長等以報表的方式發(fā)給每一個學生。通過班主任和輔導員的中間媒介作用,學生與導師之間實現(xiàn)相互了解,達成互選的基本意向,然后通過師生見面會,使學生與導師之間真正實現(xiàn)互選。
學生與導師之間的互選機制加深了學生與導師之間的相互了解,“這符合現(xiàn)代教育中的‘雙主體理論,即把教育者和受教育共同視為教育過程中的主體,把教育過程視為師生共同參與的雙邊性活動”[5],將有效地促進導師制長效機制的運行。
三、健全本科生導師制的考評激勵機制
通過落實本科生導師的遴選培訓機制,創(chuàng)新學生與導師之間的互選機制,為本科生導師制工作的開展奠定了基礎。為確保本科生導師制的有效推進和長效運行,健全本科生導師制的考評與激勵機制必不可少。這涉及到兩個方面:一是針對本科生導師的考評繳勵機制,二是針對學生的考核管理機制。二者必須有機結(jié)合,相互促進。
從建立對導師的考評激勵機制而言,目的是對本科生導師進行有效管理,督促導師“在其位執(zhí)其導”。如果考評激勵機制不健全,則必將導致導師“指導與不指導一個樣,指導多與指導少一個樣”的局面,很可能挫傷導師的積極性。目前“導師制基本處于一種游離于管理之外的‘自由、‘隨意狀態(tài),更談不上考核與評價工作”[6]。沒有考評激勵機制,導師制將會陷入自由散漫的狀態(tài)。只有重視對導師的考評激勵,才能最大程度地調(diào)動導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增強導師的指導熱情,讓導師盡職盡責,工作做到盡善盡美。
作為導師,履行自己的職責,即“對學生進行思想引導、專業(yè)輔導、生活指導、心理疏導”[7]。對導師的考評也應當圍繞這四個方面來進行??己丝蓪熎鸬郊钆c鞭策的作用,有效激發(fā)導師的責任心、良知心,使導師樹立“以指導學生為榮,以冷淡疏遠學生為恥”的工作理念,促使導師制向良性方向發(fā)展。對導師的考核包括考評周期、考評內(nèi)容、考評方式等??荚u周期至少應該每月考評一次;考評內(nèi)容應包括每學期初導師遞交的指導學生計劃,每學期末提交的指導學生總結(jié),定期和學生見面的記錄等;考評方式可以多樣化,包括班主任、輔導員召開班會了解導師指導學生的情況,和學生個別談心了解情況等。通過考評機制,評選出優(yōu)秀的導師并給予相應的獎勵,以激勵導師更好地投入到指導學生的工作中?!皩煿ぷ鬟M行考評的過程是一個信息反饋的過程,其目的主要是檢測、監(jiān)督、指導本科生導師開展工作,促進工作目標的實現(xiàn)”[8]。通過考評,可以實現(xiàn)導師制由外在強制到內(nèi)在道德自律的無形約束。
除了建立對導師的考核機制外,還須建立對學生的考核管理機制。就本科生考評而言,主要考核本科生與導師聯(lián)系的積極性與主動性,考核本科生是否具有認真積極的態(tài)度;考核學生與導師見面之時學生是否有備而來等等。對本科生的考評措施,能有效敦促學生積極聯(lián)系導師,并有針對性地、有目的地接受指導。當然,對學生的考評結(jié)果還要有效體現(xiàn)在各種評優(yōu)、評獎以及就業(yè)推薦方面,這需要班主任、導師以及輔導員多方面協(xié)同合作:“對于學生的各種評先評優(yōu)表格和就業(yè)推薦表,應專辟一欄,由導師填寫導師意見。而導師的評鑒,應對學生的各種評比活動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盵9]輔導員提供學生業(yè)績、導師提供指導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班主任提供學生的基本情況,“三駕馬車”同時出動,全面實現(xiàn)對學生的綜合考評。
導師制考評機制的實施不是單向度的,而是“雙主體”、“雙向度”的?!耙惶淄暾目己酥贫饶軌蚴箤W生和導師都有一個目標導向,建立科學的考核制度是全面實施導師制的關(guān)鍵?!盵10]同時,“規(guī)范化的考核管理制度,使導師和學生在思想上重視導師制,是本科生導師制成功的保證?!盵11]可見,本科生導師制考評機制的實施,有利于順利推進導師制,并使導師制在“雙主體”的考評中取得長效。
考評機制是從“負面”的角度出發(fā),即從責任義務角度敦促導師與學生共同維護導師制,激勵機制則是從“正面”予以維護和促進導師制的良性運行,對導師制的長效機制是建設性的,因為“管理制度對社會或組織的整合功能的最終實現(xiàn)主要不是來自于制度的強有力的懲罰和約束,而是來自于制度對社會或組織的激勵和引導”[12]。對導師的激勵機制可以體現(xiàn)在對導師給予適當?shù)恼n時補助以及納入各類評優(yōu)評先等兩方面。要建立起導師工作量計算與課時補助制度,對擔任導師的老師每年給予一定的課時補助;同時,要定期對導師的工作進行綜合評定,學?;蚋鞫墝W院可以利用教師節(jié)表彰、年度評優(yōu)評先等時機設計一些評選項目,從導師的師德、責任心、敬業(yè)精神等工作表現(xiàn)以及突出成績等方面進行評比,對優(yōu)秀的導師給予一定的物質(zhì)和精神獎勵,并將其先進事跡進行公開報道。而對于學生的激勵機制方面,則也可以視其在參與導師制實施中的學業(yè)成績、思想表現(xiàn),結(jié)合各類評優(yōu)評先以及就業(yè)推薦等采取相應的激勵措施??荚u和激勵相結(jié)合,以考評為主,以激勵為輔,必將大力催生導師制長效機制的建構(gòu)。
本科生導師制在我國部分高校表現(xiàn)出“雷聲大、雨點小”之癥狀,缺乏必要的導師制考評激勵機制是其原因之一。無考評激勵機制的導師制如無源之水,必將干涸。馬克思說:“人們奮斗所爭取的一切,都同他們的利益有關(guān)?!盵13]在人的道德素養(yǎng)尚未達到較高層次之時,導師制長效機制的實踐也應當基于“利益”建立健全評價激勵機制?!霸u”是對導師的監(jiān)督與考評,“獎”是激勵,即“對于成績突出的導師應在年度評優(yōu)、在職進修、職稱晉升等方面給予傾斜,以調(diào)動導師工作的積極性”[14]。如此,導師制才能在更高層面取得進展。
綜上,要想充分發(fā)揮導師在指導本科生思想、學習、專業(yè)、生活等方面的作用,必須建立并完善本科生導師制的長效機制。構(gòu)建本科生導師制的長效機制,需要落實本科生導師的遴選培訓機制、創(chuàng)新本科生與導師的互選機制,健全本科生導師的考評激勵機制。三大機制聯(lián)合發(fā)力,才能將本科生導師制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 丁龍華.高校本科生導師制的激勵約束機制探討[J].產(chǎn)業(yè)與科技論壇,2006(4):67—68.
[2] 陳達潔.本科生導師制的實施狀況研究述評[J].中國電力教育,2008(1):10.
[3] 李昌祖.論高教園區(qū)的文化互動機制建設[J].高等農(nóng)業(yè)教育,2008(7):19—21.
[4] 李曉陽.我國本科生導師制:“減負”與轉(zhuǎn)型[J].江蘇高教,2009(1):70.
[5] 呂紹明.互動與引導:雙主體理論在本科生導師制中的兩種表現(xiàn)形態(tài)[J].南京社會科學,2006(4):129—132.
[6] 周鴻勇,李生校.本科生導師制的制度保證與評估體系研究[J].紹興文理學院學報,2007(4):105.
[7] 曾凡東.對實行本科生導師制的思考[J].當代教育論壇,2004(10):78—79.
[8] 曹十芙.學分制下本科生導師制研究[D].長沙:湖南農(nóng)業(yè)大學,2006:42.
[9] 旺盛.對高校本科生導師制教學改革的思考[J].黑龍江教育,2010(2):3.
[10] 王偉,辛柯.本科生導師制的實施困境與發(fā)展思路[J].西安工程大學學報,2008(4):525.
[11] 唐書澤.本科生導師制工作量年度考核分析與思考[J].湖南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2007(12):80-81.
[12] 黃志斌.綠色和諧管理理論:生態(tài)時代的管理哲學[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214.
[13] 馬克思.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82.
[14] 李亞玲.我國本科生導師制存在的主要問題與改革思路[J].西南科技大學學報,2008(4):7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