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瓊娥
福州大學外國語學院,福建福州,350108
?
中美征婚廣告的話語歷史分析
吳瓊娥
福州大學外國語學院,福建福州,350108
為探討社會歷史背景對話語建構(gòu)的影響,以話語歷史分析方法為理論框架,以中美征婚廣告的差異為切入點,探討中美兩國不同的社會歷史背景對征婚廣告語言的影響。研究發(fā)現(xiàn),中國人以結(jié)婚為目的征婚,重視傳宗接代、生兒育女,擇偶標準嚴苛,語言含蓄;美國人則為交友而征婚,追求個性自由、重視自我感受,擇偶標準隨意,語言直白。
話語歷史分析;征婚廣告;社會歷史背景;語言建構(gòu)
21世紀以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和互聯(lián)網(wǎng)的普及,越來越多的單身男女轉(zhuǎn)向網(wǎng)絡平臺刊登征婚廣告以尋求理想伴侶,網(wǎng)絡征婚廣告逐漸成為人們喜聞樂見的征婚方式。目前,對征婚廣告的研究層出不窮,Ervin認為男性征婚者比女性征婚者更頻繁地違反合作原則;與男性相比,女性在刊登征婚廣告時,更遵守合作原則[1]。Rajecki等認為女性在征婚過程中更加注重對方的社會地位,而男性則更關注對方的外貌。相貌出眾的征婚者,對理想中另一半的要求也會更高[2]。Nair則認為征婚廣告具有理論價值,一方面是因為它擁有廣泛的受眾及社會含意,另一方面是因為對于嚴格的話語分析來說,征婚廣告在形式和風格上都是可修正的[3]。
針對中國征婚廣告的研究,孟建安認為征婚啟事的特征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表達的準確性、文辭的簡潔性和平易性、程式化[4]。張登岐認為征婚啟事通常是無標題、超短型,寫作上有三段式傾向,且缺乏勸導性,絕大多數(shù)是純粹的說明性文字[5]。池昌海就詞語選擇、句式結(jié)構(gòu)和辭格的使用方面對200多則征婚廣告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征婚者開始使用個性鮮明、形象生動的詞語,征婚廣告中修飾成分增多,頻繁使用修辭手段[6]。零宏惠對比中西方征婚廣告的差異,發(fā)現(xiàn)征婚廣告的語言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各自民族文化、生活習慣、思維方式和世界觀等方面的不同,由此造成廣告語言在詞語選擇、句式結(jié)構(gòu)和修辭手法等語體特征的差異[7]。
征婚廣告逐漸受到眾多學者的關注,但就研究視角而言,大部分研究都集中于征婚廣告文字表達的微觀層面,而以批評話語分析視角宏觀研究征婚廣告成果較少。為此,本文分別從中國和美國著名的征婚網(wǎng)站“世紀佳緣”和“默契網(wǎng)”上隨機選取50篇征婚廣告,分析中美征婚廣告的差異,研究在不同的社會歷史背景下,征婚者如何建構(gòu)自己的征婚語言,旨在吸引更多的異性,從而找到理想中的伴侶。
話語歷史方法(Discourse-Historical Approach)是批評話語分析的重要方法之一,由奧地利批評話語分析家Ruth Wodak及其研究小組于2001年提出[8]87。該方法旨在將話語置于特定的社會歷史語境中,探討話語中隱藏的價值觀念和意識形態(tài),揭露并試圖抵制權(quán)力的不平衡、社會的不平等、非民主行為和其他不公平現(xiàn)象,從而達到改善語言使用現(xiàn)狀、消除不公平的目的[9]。話語歷史分析方法包括三個步驟:一是確定話語的具體內(nèi)容或者主題;二是研究話語中主要涉及的話語策略;三是分析話語的語言實現(xiàn)形式[8]93。話語歷史分析側(cè)重話語在具體的社會歷史背景下的實現(xiàn)形式,也就是基于語境的三維分析。Wodak指出,在進行話語歷史分析時,要將經(jīng)驗數(shù)據(jù)、理論方法同背景知識結(jié)合在一起進行研究[8]89。三維分析主要結(jié)合相關話語的社會歷史語境,對要研究的社會問題進行闡釋分析[10]。本文將結(jié)合中美兩國的社會歷史背景,分析不同的社會歷史語境給征婚廣告帶來的差異。
由于受中美兩國不同的意識形態(tài)和社會歷史文化因素的影響,中美征婚廣告在廣告目的、擇偶標準、內(nèi)心感受、雙方地位和詩化特征等方面存在差異。
3.1廣告目的:結(jié)婚還是交友
中國是一個有5000多年歷史的文明古國,隨著全球化的發(fā)展,世界文化相互融合,中國文化受到西方文化的沖擊,但傳統(tǒng)的儒家思想對中國文化的影響根深蒂固。儒家思想認為,家是社會最基本的組成部分,婚姻是組建家庭的主要途徑。婚姻不僅是夫妻倆人情感的體現(xiàn),也是夫妻雙方共同承擔生活責任、撫養(yǎng)孩子的必要機制。因此,在中國征婚廣告中,“幸?!薄敖Y(jié)婚”“家庭”“終身伴侶”“一輩子”“找老公”“找老婆”這類詞匯使用頻繁,目的就是尋找婚姻中的伴侶,組建家庭,生兒育女,度過一生。
例1我以結(jié)婚為目的,一起享受陽光,幸??鞓罚荒\!希望你開心快樂,懂得珍惜時間中的彼此[11]!
例2想找個好老公,有一個幸福的家,早晨他做好飯喚我起床,晚上我做好飯等他回家[11]。
在美國的征婚廣告中,很少出現(xiàn)“結(jié)婚”或“婚姻”這樣的詞匯。美國是為了擺脫殖民統(tǒng)治而建立起來的國家,向往自由,追求平等。在征婚廣告中,最常見的詞匯是“朋友”或“友誼”。征婚者最初的目的與中國征婚者不同,在最開始就沒有想過會跟對方步入婚姻的殿堂。在現(xiàn)代快節(jié)奏、高壓力的環(huán)境下,尋找一個合適的人,一起享受時光、分享樂趣,釋放壓力,如果有可能的話,再發(fā)展為男女關系或夫妻關系;反之,保持朋友關系即可。
例3I just want to meet cool people and hang out. I love food, music and drinking.My perfect date would be a night out in the city, just take it as it comes[12].
例4Up for something real and letting my heart lead the way. I'll settle down eventually,but for now,I just want to meet cool people. I am a music junkie and I'd love to find someone who I can take in a concert with[12].
在中國人看來,美國征婚者的目的似乎有些草率,只是找個人分享樂趣,享受生活,合適了再進一步發(fā)展,這顯然違背常理,無法被大部分人接受。而中國人的征婚目的在向往自由的美國人看來,仿佛是在給自己增加負擔,無形之中給自己拷上了枷鎖。由此可見,不同的社會歷史背景下,中美兩國的征婚廣告形成了截然不同的兩種目的,同時也展現(xiàn)了不同的婚戀觀。
3.2擇偶標準:嚴格還是隨意
由于社會生活方式和價值觀的不同,中美兩國的征婚者擇偶標準也存在很大的差異。中國征婚者以結(jié)婚為目的刊登征婚廣告,在擇偶標準方面非常慎重和嚴肅,所提的要求都是為了以后的婚姻生活而考慮。中國女性的擇偶標準中出現(xiàn)最多的詞是“責任心”“積極進取”“成熟穩(wěn)重”等。可以看出,中國女性所提的這些條件最后都歸根于穩(wěn)定的生活和安全感。在中國社會中,女性仍然是弱勢群體,渴望得到安全感,希望未來的丈夫給她帶來安穩(wěn)的將來。
例5希望你,真誠、孝順、善良、有擔當、責任心強,思想成熟,是一個能讓我托付終身可以依靠的真男人……有婚姻與家庭生活的欲望,若只是交友或想談女友的就不要浪費彼此時間了[11]!
而中國男性則要求未來的另一半要善良、溫柔、孝順父母、照顧家庭,不介意另一半做家庭主婦。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強調(diào)“孝道”,女性要孝敬公婆,對丈夫溫柔,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不及男性,這也是中國傳統(tǒng)父系社會結(jié)構(gòu)遺留下來的產(chǎn)物。
例6因為交友不廣,也希望未來的她最好生活圈也不要太多元化,對學歷、家庭、工作沒有特殊要求,只求賢良淑德,能料理好小家,身高165~175厘米有眼緣的小女人一枚[11]。
而在美國的征婚廣告中,無論男女,都強調(diào)對方要風趣幽默、愛笑、容易相處。美國征婚廣告的目的是為了交友,尋找可以一起分享樂趣的人,釋放生活壓力。因此,他們在擇偶標準方面并沒有太多考慮,滿足眼前的需要就可以。很多人都直接提及,想找一個人來消磨業(yè)余時間,絲毫沒有提及以后的生活。
例7I am looking for someone with a good sense of humor with a bit of a nerdy side. Good fashion sense is a cheeky bonus[12].
例8I'm pretty funny (and so are you). This is a good place to start, because if we can't laugh at life together, and the inanity, absurdity, and hilarity of it all, then I doubt we'll appreciate each other's company as much as we could if we laughed-a LOT[12].
這和中美兩國對待享樂主義的態(tài)度是不謀而合的。著名的“中國老太和美國老太”的故事最能體現(xiàn)這種觀念的差別: 一個中國老太與一個美國老太死后在天堂里相遇,互相傾訴,美國老太說她年輕時買了房子,直到死時才將房貸還清,一輩子都擱在還債上了,不過,倒是住了一輩子的房子;中國老太說她這一輩子就想擁有自己的住房,于是攢了一輩子的錢,可房子剛買上,住了一天自己卻死了,讓人感到遺憾。
從這個故事可以看出,中國人為了以后過上好的生活,努力奮斗,最后享受自己的勞動成果;而美國人則更關心當下的樂趣,邊享受邊奮斗,不考慮未知的以后。因此,征婚廣告中的擇偶標準也受到了兩國不同的文化因素的影響,中國征婚者更看重對方能否在未來給自己一個穩(wěn)定和諧的家,而美國征婚者則更關注他們的另一半目前能否與他們一起享受生活、分享樂趣。
3.3內(nèi)心感受:被迫還是自愿
中國自古以來群居的社會生活方式以及“多子多孫”“子孫滿堂”“不孝有三,無后為大”的觀念深入人心。在中國傳統(tǒng)社會中,男性承擔著傳宗接代的責任,但由于現(xiàn)代年輕人受教育程度越來越高、畢業(yè)后工作壓力大、經(jīng)濟狀況等問題,很多人推遲了結(jié)婚的年齡,出現(xiàn)了大批的“剩男”“剩女”,這與占據(jù)中國主導地位的傳統(tǒng)思想相違背。迫于父母、親戚、朋友甚至是自身的壓力,很多年輕人轉(zhuǎn)向網(wǎng)絡平臺征婚。在征婚廣告中,也體現(xiàn)了他們迫切需要或者想要結(jié)婚的欲望,其中男性征婚者在“是否想要孩子”一欄,紛紛選擇了想要孩子。
例9我平時工作比較忙,工作和生活中接觸的女性都不多,而且基本都是已婚女士,這就造成目前這種剩男的處境!家庭比較傳統(tǒng),父母給的壓力比較大,畢竟年紀在那擺著,說不急是假的。30多歲的人了,不再奢求什么轟轟烈烈的愛情,只想找一個有感覺的、靠譜的,各方面都適合我的女人結(jié)婚……[11]
例10……如果你還沒有準備打算在一年之內(nèi)結(jié)婚的話,就不要寫信給我,免得浪費彼此寶貴的時間……[11]
而在美國,父母更傾向于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能力,大部分父母在孩子成年之后,選擇和孩子分開居住。而且,不像中國老人退休之后喜歡子孫圍繞膝下,美國老人在退休之后會選擇做他們自己喜歡的事,享受自己的生活,不干涉孩子的個人婚姻生活。因此,在美國征婚廣告中,不僅很少有“結(jié)婚”的字眼,也看不出征婚者迫切想要結(jié)婚的欲望。
與中國年輕人相比,美國年輕人會更自由,生兒育女的壓力比較小,更能享受自身的生活樂趣;而中國年輕人則不得不承擔起傳宗接代的責任。這是受各自的社會背景影響的。
3.4雙方地位:獨立還是依賴
筆者在分析征婚廣告時發(fā)現(xiàn),中國女性在征婚廣告中經(jīng)常提及“依賴/依靠”“有擔當”,強調(diào)對方有經(jīng)濟基礎,給予她們安全感;而美國女性卻很少有此類物質(zhì)要求,只要兩個人愿意共同生活、和諧相處即可,注重的是自身的感覺。
“高富帥”這個詞匯對人們來說并不陌生,它指的是男性高挑、富有、帥氣,這也是千千萬萬女性的理想伴侶。研究發(fā)現(xiàn),中國女性傾向于尋找能夠給自己依靠的積極上進的男性,穩(wěn)定的工作和收入被當作一個指標,列入考量范圍。中國男性也會在廣告中提到自己的工作和收入,承諾自己能給對方帶來一個寬裕的生活。
例11我希望未來的那個他有責任心,會體貼關心他人的男士。希望您性格大氣,不斤斤計較,會賺錢養(yǎng)家有一定的經(jīng)濟基礎[11]。
例12門當戶對很有道理,相似的學歷、經(jīng)歷,可以使兩個家庭在精神層面能溝通,本人自購車房,請您也按此標配,還在解決溫飽問題的、身高175厘米以下和胖子,請高抬貴手[11]!
例13我可以包容、理解你的任性、撒嬌。但請你也理解我的工作,因為我作為男人,有責任為你帶來更好的生活。而我的事業(yè),則是我們未來生活的保障[11]。
在中國的傳統(tǒng)觀念中,男性被視為家里的頂梁柱和主要的經(jīng)濟來源。雖然越來越多的中國女性走出家庭、接受教育、擁有自己的工作,但是,當工作與家庭沖突時,女性仍被要求應當以家庭為主,呵護小家。由此可以看出,雖然女性的地位得到很大的提高,但中國傳統(tǒng)的家庭結(jié)構(gòu)仍未發(fā)生變化,相比之下,擁有經(jīng)濟大權(quán)的男性有更多的支配權(quán)。
美國文化中要求女性以家庭為重、舍棄工作的現(xiàn)象非常罕見。美國征婚者尋找的只是當下能夠跟他們共同享受生活的人,能否在將來給他們帶來優(yōu)越的生活,對他們來說,似乎不那么重要。在美國現(xiàn)有家庭里,也有非常多的“家庭主夫”,他們并不會覺得自己在家做飯和做家務是一件令人羞愧的事情,能分擔夫妻之間的一些工作,反而覺得非常有意義,而女性也相對比較獨立。
美國是一個以移民為主的國家,與中國的5000年文化底蘊相比,美國更像是一個大熔爐,不同的文化之間相互沖擊和交融,文化多元性的特點使得各種文化競相開放,使這個民族更加追求自由。
3.5詩化特征:含蓄還是直白
縱觀100則征婚廣告,筆者發(fā)現(xiàn)中國征婚廣告包含了很多諺語、俗語和成語,語言更具詩意,更含蓄;而美國征婚廣告則直白通俗,未有一點語言點綴。中國征婚者經(jīng)常引用古詩詞或諺語來使征婚廣告更具吸引力,如:
劃線的句子來自道家兒童啟蒙書目《增廣賢文》,比喻想做一件事情,花了很大的精力,做了很多努力,但是結(jié)果并沒能如愿;而不經(jīng)意的事情,反而很順利地得到好結(jié)果。用道家的話說就是順其自然,凡事不可強求。而在征婚廣告中則意指結(jié)婚之事不可強求,理應順其自然,靜待緣分。
第一個劃線句子采用比喻的手法,將可以攜手一生的人比作傘,將一起度過下半生比作一起迎接風雨,將單身比作淋雨。如果沒有遇見合適的人,寧愿單身一輩子。第二個劃線句子來自《詩經(jīng)》,如果認定對方是合適的人,就會牽著對方的手,一起到老。征婚者引用這句古詩來表達自己對愛堅定的承諾。
該劃線句子與《論語》中的“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類似,意為只要父母還健在,就不要游走他鄉(xiāng),如果確實要這么做,也要讓他們知道你去哪里。這句話體現(xiàn)了年輕人對父母的孝順之心,也是中國傳統(tǒng)社會所提倡的孝道。
這些征婚廣告可以體現(xiàn)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然而,在美國的征婚廣告中,諺語、俗語幾乎沒有。美國人更直白地表達他們的期待和真誠,總是使用第一人稱來展示他們是誰和他們想要什么。而這個差異源自中美兩國思維方式和文化傳統(tǒng)的差異。眾所周知,中國人表達觀點時喜歡拐彎抹角,這經(jīng)常讓外國人摸不著頭腦。如果說話過于直接,反而會被人認為是“直腸子”;而外國人則喜歡開門見山,直呼主題,很少使用諺語、俗語等含蓄地表達觀點。而且這也跟中國的文化傳統(tǒng)有關,中國傳統(tǒng)文化博大精深,《詩經(jīng)》《論語》以及唐詩、宋詞等都給人們的日常生活帶來深遠的影響,在征婚廣告中也經(jīng)常發(fā)現(xiàn)這些文學元素的存在。
由于中美兩國不同的社會歷史背景,其征婚廣告存在差異。中國人受傳統(tǒng)儒家思想的影響,重視家庭和傳宗接代,征婚是為了尋求合適的人結(jié)婚生子,因此擇偶標準比較嚴格。婚后男性承擔起養(yǎng)家的責任,女性則要照顧家庭。受思維方式和文化傳統(tǒng)的影響,中國征婚廣告中含有大量的成語、俗語、諺語和詩詞,語言表達較為含蓄、內(nèi)斂。相比之下,美國人更加追求個性自由,重視個人感受,以交友為目的,尋找情趣相投的人來分享生活,因此,對伴侶的要求隨意,也沒有傳宗接代的壓力。將話語歷史方法應用于征婚廣告的研究,注重在社會歷史背景下闡釋征婚廣告,不僅豐富了批評話語分析的學科體系,而且拓寬了征婚廣告的研究視角,具有一定的創(chuàng)新性。
[1]Ervin E.The Rhetoric of Courtship:Conversation and Cooperation in Newspaper Personal Ads[EB/OL].[2016-05-25].http://www.eric.ed.gov/
[2]Rajecki D W,Sharon B,Jeffrey L R.Successful Personal Ads:Gender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in Offers [J].Basic and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1991(12):457-458
[3]Nair R B.Gender,Genre and Generative Grammar:Demonstrating the Matrimonial Column[M].London:Routledge,1992:45
[4]孟建安.征婚啟事語言風格說略[J].修辭學習,1992(2):29-33
[5]張登岐.征婚啟事的語言和寫作[J].修辭學習,1992(3):27-28
[6]池昌海.二十年征婚啟事語體特征變化分析[J].修辭學習,2003(1):49-50
[7]零宏惠.中英征婚廣告語體特征對比分析[J].廣西民族學院學報,2005(1):176-179
[8]Wodak R.The Discourse-Historical Approach[C]// Ruth Wodak,Michael Meyer.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London:Sage,2001:87-121
[9]吳建剛.論批評話語分析[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41(3):42-48
[10]趙林靜.話語歷史分析:視角、方法與原則[J].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學報,2009(3):87-91
[11]征婚廣告.[EB/OL].[2016-07-15].http://www.jiayuan.com/
[12]征婚廣告.[EB/OL].[2016-07-20].www.match.com
(責任編輯:胡永近)
10.3969/j.issn.1673-2006.2016.10.021
2016-07-11
吳瓊娥(1991-),女,福建晉江人,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批評話語分析。
H0-06
A
1673-2006(2016)10-008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