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澤英,鄒慶
(重慶市江津精神康復院402260)
綜合護理干預在精神科檢驗分析前質量控制中的臨床應用
吳澤英,鄒慶△
(重慶市江津精神康復院402260)
目的探究綜合護理干預在精神科檢驗分析前質量控制中的作用。方法隨機選取該院2015年3~6月收治的精神障礙患者240例,分為對照組和干預組,每組120例(血液標本480份)。對照組進行常規(guī)護理,干預組進行綜合護理干預,統(tǒng)計兩組患者護理前后檢驗標本不合格率。結果對照組護理后分析前檢驗標本不合格率[21.67%(104/480)]與護理前[22.92%(110/480)]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組護理后分析前檢驗標本不合格率[15.62%(75/480)]較護理前[21.88%(105/480)]和對照組護理后分析前檢驗標本不合格率顯著降低,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綜合護理干預可明顯改善精神病患者的治療依從性,有利于提高臨床檢驗分析前質量控制的管理,具有推廣應用價值。
實驗室技術和方法;精神病科,醫(yī)院;干預性研究;護理;質量控制
現(xiàn)代醫(yī)學已由傳統(tǒng)經驗醫(yī)學向循證醫(yī)學發(fā)展。臨床檢驗學作為臨床醫(y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臨床診療過程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1]。臨床檢驗學在循證醫(yī)學發(fā)展理念下為臨床診療工作提供準確的檢驗結果必須全面施行質量控制管理。實驗室質量控制管理分為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質量控制管理。檢驗室標準化的今天,分析中、后的程序越來越可控化,其中分析前檢驗失誤逐漸成為嚴重阻礙臨床醫(yī)學檢驗在臨床診療工作中的主要因素[2]。尤其精神科患者,由于其病種的特殊性,對標本的采集不主動、不配合,甚至抵觸,造成檢驗標本不合格,使檢驗結果產生偏差。為提高檢驗標本合格率,不但要提高檢驗人員的水平,更要注重與臨床醫(yī)務人員的溝通協(xié)調[3],發(fā)揮護士的主觀能動性,引入綜合護理干預,確保臨床檢驗的準確性、有效性[4]。
1.1一般資料隨機選取本院2015年3~6月收治的精神障礙患者240例,均符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CCMD-Ⅲ)有關精神分裂癥的診斷標準?;颊呔鶠槟行?,分屬精一科和精二科2個病區(qū),將精一科設為干預組(120例,血液標本480份),患者年齡22~65歲,平均(45.2±2.2歲);精二科設為對照組(120例,血液標本480份),患者年齡26~73歲,平均(47.2±3.4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護理方法對兩組患者均行常規(guī)檢驗標本采集規(guī)范操作。對照組進行常規(guī)護理,干預組進行綜合護理干預。具體的綜合護理干預方法如下。
1.2.1.1心理護理啟發(fā)和幫助患者以正確的態(tài)度對待疾病,從而認識到住院治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打消各種顧慮,積極、主動配合治療。鼓勵患者以堅強的意志和樂觀的精神戰(zhàn)勝疾病過程中出現(xiàn)的各種困難,調動患者的主觀能動性,以頑強的毅力進行鍛煉和恢復工作能力[5]。
1.2.1.2飲食護理服用抗精神病藥物后,有的患者出現(xiàn)錐體外系不良反應,造成進食困難;有的患者受妄想、幻覺等癥狀的支配,食欲亢進或暴飲暴食。護士要管理好餐廳秩序,根據檢驗項目的特殊要求,安排飲食的時間和種類。
1.2.1.3睡眠護理睡眠障礙幾乎見于各種精神疾病患者。為避免睡眠不好對檢驗項目的影響,督促患者遵守作息制度,保持病區(qū)環(huán)境的安靜,保證患者適量的睡眠。
1.2.1.4保證醫(yī)囑的執(zhí)行部分精神病患者對疾病缺乏自知力,在進行檢驗標本的采集前,耐心反復地向患者講清治療的目的和意義,以取得患者的配合。
1.2.2評價標準分析前檢驗失誤評價標準:(1)檢驗科設立接受檢驗標本室,對檢驗標本進行驗收。根據送檢醫(yī)生的送檢報告單所申請的檢查項目對檢驗標本外觀、血量、存放時間、標簽符合度進行檢查,對不合格標本進行登記。(2)對在檢驗過程中發(fā)現(xiàn)的與臨床醫(yī)生接到報告單后提出異議的標本進行復檢,如2次檢驗結果差異過大則根據情況進行甄別,對屬于分析前原因的標本進行登記。
1.3統(tǒng)計學處理應用SPSS16.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率或構成比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對照組護理后分析前檢驗標本不合格率與護理前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組護理后分析前檢驗標本不合格率較護理前和對照組護理后分析前檢驗標本不合格率顯著降低,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檢驗標本不合格率比較[n(%)]
隨著我國醫(yī)學技術的不斷進步,臨床檢驗逐漸成為臨床診斷的重要部分。特別是循證醫(yī)學理論的發(fā)展,要求診治疾病應該有充分的科學依據,任何決策需要建立在科學證據的基礎之上[6],這就使臨床醫(yī)生對臨床檢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精神??漆t(yī)院的檢驗科面臨諸多難點:(1)精神病患者具有特殊性,其大多自知力缺乏,有幻覺、妄想、易激惹,易傷人及自傷,對檢驗科人員而言,采集標本環(huán)節(jié)是極其困難的。(2)精神病患者的檢驗項目、用藥等與普通病種差異較大,抗精神病藥物,如氯丙嗪、奮乃靜、舒必利、利培酮等均使某些血清酶的水平升高,氯氮平、奧氮平、利培酮等對糖代謝及脂代謝具有不同程度的影響,氯氮平可引起白細胞減少、血糖增高等[7]。(3)患者的飲食情況、運動標準及標本留置時間均為影響檢驗結果的因素[8]。以上各項情況決定了檢驗人員只有在臨床醫(yī)生和護士的充分配合下,才能采集到更多符合檢驗要求的標本。
臨床檢驗質量控制分為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3個環(huán)節(jié),分析前階段包括檢驗準備階段和樣本采集階段。據相關文獻報道,臨床檢驗分析中失誤為22.75%,臨床檢驗分析前失誤率高達84.60%[9],可見降低分析前失誤率已是臨床檢驗質量控制必須解決的問題。本院結合精神科工作實際,在臨床醫(yī)生、護士和醫(yī)技科的有效溝通下引入綜合護理干預,充分調動護士的主觀能動性,充分考慮精神病患者的心理、飲食情況、睡眠狀況、活動程度、應急狀態(tài)等因素,以人為本,將護理程序系統(tǒng)化地應用到臨床護理和臨床檢驗質量控制中,在檢驗科分析前質量控制過程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本研究以本院精一科和精二科隨機選取的精神病患者240例(檢驗血液標本960份)作為基礎數(shù)據,統(tǒng)計護理前后檢驗標本不合格率的差異。由于精神病患者的特殊性,護理前對照組和干預組檢驗標本不合格率分別為22.92%、21.88%,單從血液標本的角度看,高于普通患者檢驗標本不合格率,體現(xiàn)了精神科檢驗質量控制管理的必要性。干預組護理后分析前檢驗標本不合格率較護理前和對照組護理后分析前檢驗標本不合格率顯著降低,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綜合護理干預對檢驗科分析前質量控制的作用較明顯,如果要大幅提高臨床檢驗標本合格率,發(fā)揮臨床護士的積極作用是重要手段和途徑。本研究經2個月綜合護理干預,使分析前檢驗標本合格率提高了6.26%,如假以時日,干預措施在病區(qū)形成良性循環(huán),效果將更加突出。當然,由于本院未開展精神病患者體內藥物監(jiān)測,為檢驗過程中發(fā)現(xiàn)的結果誤差進行分析前后甄別時增加了難度,今后需對此加以改進。
綜上所述,綜合護理干預可明顯改善精神病患者的治療依從性[10],其目標根據人的生理、心理、社會、文化、精神等多方面的需要,提供適合人的最佳護理。此理念同樣有利于臨床檢驗分析前質量控制的開展,具有推廣應用價值。
[1]史俊敏,吳曉勇.臨床檢驗質量管理的重要性[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11,8(8):1021-1022.
[2]王治國.臨床檢驗質量控制技術[M].2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3.
[3]陳艷,胡暉暉,吳開文,等.住院精神病患者陪護不良事件防治[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13,34(3):353-354.
[4]何麗杰.影響醫(yī)學檢驗分析前質量的因素[J].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2012,11(21):1748-1749.
[5]李凌江.精神科護理學[M].2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6:4-5.
[6]劉建平.循證醫(yī)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2:10-11.
[7]羅躍娥,歐陽志強.藥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365.
[8]陳桂美.精神科臨床檢驗質量保證措施分析[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3,10(7):148-149.
[9]朱鏡飛.臨床醫(yī)學檢驗質量控制的影響因素探討及應對措施[J].當代醫(yī)學,2015,21(19):78-79.
[10]王鳳艷.綜合護理干預對精神病患者服藥依從性的影響[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3,8(28):222-223.
10.3969/j.issn.1009-5519.2016.12.055
B
1009-5519(2016)12-1915-02
△,E-mail:243924397@qq.com。
(2016-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