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美美
(云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云南昆明650500)
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研究綜述和展望
丁美美
(云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云南昆明650500)
學術界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行了多層面多維度探討,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通過對近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凝練、闡釋、認同、培育和踐行四個方面的學術研究進行梳理與總結,今后要進一步加強實證性研究,關注現(xiàn)實層面,表達人民訴求。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研究;綜述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一個歷史范疇,是一個不斷生成的概念。從最先提出到完善,再到黨的十八大報告正式提出和學界的進一步研究,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研究大致可以以黨的十八大為分界點劃分為兩個階段。前一階段主要著眼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凝練,后一階段的研究重點在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闡釋和培育。
在中國知網(wǎng)上搜索篇名含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文獻,共找到14243篇。
從表1可以看出,2014年和2015年文獻量總數(shù)為10198篇,約占總文獻量的71.6%,這說明2014年和2015年是研究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高峰期,學界取得的理論成果比較豐碩。本文主要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凝練、闡釋、認同、培育和踐行四個維度對前人所做的研究進行梳理總結。
(一)有關緣起的研究
學術界大致上都是圍繞應對西方資產(chǎn)階級價值觀挑戰(zhàn)、針對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環(huán)境的需要、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等幾個主要方面探討理論與現(xiàn)實的必要性。2005年,李忠杰從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角度認為,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進一步深化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研究的現(xiàn)實需要,也是進一步豐富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一個切入點。閆順利認為,世情、國情、黨情之變需要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精髓為人民群眾所掌握。
表1 歷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研究數(shù)量分布情況
(二)有關原則的研究
關于凝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應遵循的原則,歸納起來有以下幾個方面:
楊明、張偉認為,凝練的前提條件是明確研究主體,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應著眼于國家與公民兩個主體維度。立足于國家這一維度,應確立能夠體現(xiàn)我國社會主義性質和意識形態(tài)的主導價值觀;立足于公民這一維度,應確立能夠反映人民現(xiàn)實需要和時代要求的共同價值觀。針對凝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反映人民共同價值訴求之間存在怎樣邏輯必然關系的相關研究還是欠缺的。
學界對原則形成的基本共識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應符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意識形態(tài)要求,體現(xiàn)科學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與全人類優(yōu)秀文化精髓的集中體現(xiàn),要符合廣大人民群眾的語言和思維習慣。周玉清、王少安提出,要把復雜的價值觀理論系統(tǒng)簡化為最能承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精神實質、語言精練通俗、朗朗上口、易懂易記。
(三)有關內容要素的研究
最早對這個問題進行嘗試性回答的人是李忠杰教授,他在2005年的訪談中提到,發(fā)展、富裕、民主、文明、公平、正義、友愛、互助、安定、和諧等等似乎都可以算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田海艦、戴沐是學界較早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進行論述的兩位學者,他們認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以及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應當成為我們倡導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阿斯哈爾·吐爾遜認為,核心價值觀包含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其基本要素可以凝練成“以人為本、公平正義、文明和諧、民主法治”,分別是核心、基石、本質和保障。
多數(shù)學者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邏輯基點,汲取古今中外優(yōu)秀文化成果,把握社會主義制度屬性和意識形態(tài)要求,其觀點多涉及“富裕”“公正”“民主”“文明”等基本要素。
韓偉娟從國家、社會、個體三個層面出發(fā),對每個層次包含的各個要素進行了深入探討,分析了各層面各自的內在邏輯以及國家、社會、個人三個層面的整體邏輯以及內在聯(lián)系。龔群指出,國家、社會、個人是相互貫通的整體,是國家政治理想、社會發(fā)展導向、公民行為準則的統(tǒng)一。大部分學者從“三個倡導”出發(fā)來論述核心價值觀,其研究成果并無過多分歧。也有少數(shù)學者從另外的角度論述不同的見解。比如:韓震認為,國家層次和社會層次很難區(qū)分開,文明、和諧這兩個更像是社會的而不是國家的,富強涉及更多的是社會性的內容。盡管學者們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涵闡釋為進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了理論基礎,但可以看出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還有待進一步深入挖掘,研究空間尚比較大。
自2012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被正式提出之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問題成為學界研究的熱點和重點,相關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對認同本質及內涵的研究
厘清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的內涵和本質是贏得社會廣泛認同的理論前提和基礎。“認同”一詞起源于心理學,一般分為個人認同和社會認同兩個層次。個人認同是包括自我身份認同、自我歸屬感認同和自我幸福感認同在內的自我認同。社會認同是個人對所屬群體身份所伴隨而來的情感與價值觀上的重要性的認知,其強調自我價值與社會共同價值觀念的一致性。劉新庚等認為,認同實質是將思想理論轉化為日常生活的意識、觀念、語言等的動態(tài)認知與內化過程,其過程機制是社會成員接受理論思想,在社會實踐中將理論思想轉化為社會成員個人思想并使之固化的過程。李小玲從心理學的研究角度出發(fā)來論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她指出價值認知、價值共識、心理認同、實踐認同四者缺一不可,構成了邏輯嚴密、高度整合的認同過程。多數(shù)學者認為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過程是由外在約束向內在約束并轉化為自覺行為的動態(tài)過程。
(二)對認同意義及可行性的研究
應該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的意義與時代背景、國家利益、社會發(fā)展等因素聯(lián)系起來考察,它反映了公民對社會、國家的重大問題的價值判斷。學界較早探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意義的是左高山,他認為公民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是對社會主義國家認同的基礎,強化國家認同是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目的。此外,一些學者從經(jīng)濟全球化、改革開放的歷史大背景來闡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的意義。
學術界對認同的可行性的研究主要圍繞理論價值層面和實踐價值層面這兩個維度展開探索。薛利鋒從科學性、理想追求性、現(xiàn)實操作性三個方面來闡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的可行性。也有部分學者著重研究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要素的關系、過程與內化機制來論證認同的可行性。
(三)對認同的路徑研究和實證調查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路徑研究是學術界關于認同研究的重點、熱點領域,學術成果較為豐富,研究對象、范圍較廣。從利益機制與價值認同關系的視角進行路徑研究是學術界的一個主要的研究視域。較早的有譚培文、靳志強等一部分學者研究利益機制對價值認同的基礎、動力作用。周宏指出,當前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方面存在傳播路徑比較單一、社會群體認同感差異較大、認同環(huán)境較復雜、認同效果不盡如人意等問題。為此,他提出要構建科學傳播機制、健全利益引導機制、建立制度保障機制、完善實踐轉化機制等建議。也有學者從價值觀整合的社會心理條件視角進行分析,從核心價值觀受眾者的角度來解決問題,研究政治現(xiàn)代化、民眾的政治認同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踐之間的關系。楊鵬鵬、張偉認為,政治現(xiàn)代化能夠增進民眾對政治體系的認同,從而決定核心價值觀實踐的效果。針對上述問題提出了改善民生,提升政府的公信力;轉變作風,增強民眾對黨的形象認同;健全制度,提高民眾的心理認同等解決方法。
總體來看,研究著力點多集中在利益導向機制、思想道德激勵機制、媒體輿論導向機制、利益保障制度等多種社會機制相融合的研究。
還有一些學者針對某些社會群體和職業(yè)群體進行了實證調查研究,使其研究具有學理性、科學性、針對性、實效性等特征。其研究對象主要集中在公務員、農(nóng)民、高校大學生等群體。有學者以認知程度和認同情況作為調查內容對浙江省奉化市公務員開展了問卷調查,并從基礎條件、途徑選擇等方面論證公務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有學者認為,在社會轉型與體制改革過程中,農(nóng)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存在結構性與倫理性的雙重困境。提出把農(nóng)民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作為一項系統(tǒng)工程,從社會基礎、思想基礎和精神基礎三個方面來探討農(nóng)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出路。高校大學生群體是較多學者重點研究的群體之一。比如,一些學者研究民族高校大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有的學者從網(wǎng)絡環(huán)境、我國傳統(tǒng)文化認同等視域進行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路徑研究。石亞玲以對中山大學、暨南大學、北京師范大學珠海分校和深圳大學四所南方高校大學生作為調查對象,采取問卷調研為主,觀察與訪談為輔的方法研究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現(xiàn)狀,提出加強與改進思想政治教育、推進校園文化建設、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等建議來增強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的效果。
(一)有關培育和踐行意義的研究
多數(shù)學者都是從抵制資產(chǎn)階級核心價值觀滲透、實現(xiàn)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內在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實現(xiàn)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等方面進行闡述。從總體上看,學者們一致認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理論層面的必要性和實踐層面的緊迫性,取得的研究成果為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做出了理論鋪墊。
(二)有關培育和踐行發(fā)展歷程的研究
有關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發(fā)展歷程的研究目前成果較少。學者戴木才從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時期和改革開放時期三個階段來研究中國共產(chǎn)黨對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歷史發(fā)展并進行了初步的理論探索。他指出,中國共產(chǎn)黨一貫重視在全黨、全社會進行馬克思主義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育,對此進行的探索和實踐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奠定了深厚的歷史基礎和實踐基礎。
(三)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路徑研究
培育和踐行二者是相輔相成的關系,培育的目的在于要落實到公民個體的踐行,踐行則是對培育的效果檢驗。針對如何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學術界展開了廣泛的理論探索。陳文欽提出,一是加強理論宣傳解讀;二是加強核心價值觀的制度建設;三是針對不同受眾群體進行分層施教;四是講究方式方法。探索網(wǎng)絡新媒體與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相結合的路徑是近年來學界研究的熱點。姜官穎、郭文永以網(wǎng)絡時代為研究背景挖掘鄉(xiāng)賢文化作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寶貴資源所發(fā)揮的“踐行者”作用、“安全閥”作用、“先進典型”作用等,賦予了鄉(xiāng)賢文化作為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之一以時代新內涵,探索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相融合的路徑。馬靜認為,紅色文化作為革命精神先進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內在一致性,加強紅色文化教育、拓展傳播途徑等使其成為涵化大眾核心價值觀的重要資源和途徑。此外,高校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也是學界研究的熱點,有學者認為,進行實證調查找準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癥結所在,再結合大學生思想品德形成規(guī)律進行原因分析并提出解決建議。有學者通過實地走訪、問卷調查分析培育大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現(xiàn)狀,探究其存在的主要原因,力圖尋找切實可行的培育和踐行路徑。歸納來看,成果多集中在制度建設與多元機制構建的理論研究層面。
(一)加強實證性研究
從上述成果可見,學者們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練和闡釋已做出了比較詳盡、系統(tǒng)的理論性探索,為進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了寬廣的思路和學理借鑒。但目前關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的研究成果多屬于解釋性、宣傳性的理論研究,對于進一步凝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機制的可行性和路徑研究等進行實證研究稍顯不足,還有待進一步拓寬研究領域和深度。尤其是針對不同社會職業(yè)、社會群體更為具體的核心價值觀認同的理論研究以及實證調查研究等學術前沿問題都亟待探索。
(二)關注現(xiàn)實層面,表達人民訴求
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亟待深入研究的現(xiàn)實課題。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研究必須要跳出純理論研究的窠臼,必須關注廣大人民群眾的現(xiàn)實利益訴求和精神文化追求等層面的研究。因此,學界必須聯(lián)系生活、結合現(xiàn)實問題來展開更多的實證性研究,擯棄脫離最廣大人民主體的自說自話。當前多數(shù)研究更多的是自上而下的路徑研究,針對不同社會群體、社會階層的實證性調查分析研究還比較缺乏。除此而外,培育和踐行的研究對象多集中在高校大學生群體,諸如醫(yī)生、教師、農(nóng)民、軍人、公務員等社會群體。對其他社會各群體還缺乏相關的摸底調查研究,這無疑導致研究方法和研究維度難以取得新的突破??鐚W科交叉研究作為一種理論研究的趨勢,關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社會學、歷史學、文藝學、政治學等不同視域進行研究還存在不少研究空白。上述問題都亟待學界進一步填補和完善前沿問題的諸多空白和不足之處。
(三)梳理研究成果,避免重復
目前學界針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研究存在不少重復或者相似的內容,并且研究質量上良莠不齊,給后來的學習者了解前人研究情況造成一定程度的困擾和障礙。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論研究看似體系龐雜,但可以大致分為凝練、闡釋、認同、培育和踐行等幾個方面,若能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關文獻進行梳理,把每個方面學者們做的相應的研究成果進行整理歸納,對后來的學習者而言可以比較宏觀、快速地了解前人所做出研究,找準研究的突破口和著力點從而避免一些領域的重復研究。
[1]李忠杰.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J].科學社會主義,2005(02).
[2]閆順利.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練研究綜述[J].重慶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2(03).
[3]楊明,張偉.國家與公民視野下的核心價值觀構建[J].馬克思主義研究,2011(07).
[4]周玉清,王少安.“由簡到繁”和“由繁到簡”[N].光明日報,2011-08-07(7).
[5]田海艦,戴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初探[J].道德與文明,2007(01).
[6]阿斯哈爾·吐爾遜.核心價值觀凝練要體現(xiàn)共同愿景[N].光明日報,2011-03-28(11).
[7]韓偉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基本內容研究[D].河北:河北大學,2014.
[8]龔群.三層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及其內在關系[N].光明日報,2013-01-05(11).
[9]韓震.積極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J].理論視野,2013(01).
[10]劉新庚,劉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的動力要素與過程機制探索[J].中南大學學報(社科版),2012(03).
[11]李小玲.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認同研究[J].上海商學院學報,2012(06).
[12]左高山.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國家認同的基礎[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07-01.
[13]薛利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大眾認同基礎[N].光明日報,2013-01-12.
[14]周宏.論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機制建設[J].理論導刊,2014(04).
[15]楊鵬鵬,張偉.政治現(xiàn)代化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的影響及路徑選擇[J].河南科技學院學報,2014(07).
[16]陳亞通,裘是.公務員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知曉認同及建構——基于奉化市的實證研判[J].三江論壇,2012(08).
[17]陳文欽.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為契機努力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J].南方論刊,2013(01).
[18]馬靜.紅色文化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思考[J].井岡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02).
責任編輯:楊靜
D64
A
10.3969/j.issn.1009-6922.2016.05.04
1009-6922(2016)05-15-04
2016-06-20
丁美美(1991—),女,四川成都人,云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想政治教育專業(yè)2014級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