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鴨山市教育研究院 翁紅
高中作文教學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方式
雙鴨山市教育研究院翁紅
在高中作文的教學過程中,如何激發(fā)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建立合理的作文寫作框架,是高中語文教師需要思考和探究的重要課題。只有做好相關方面的工作,高中語文才不會失去教學的價值,學生才會在寫作的過程中不斷完善自身的語言組織能力、信息整合能力和文字表達能力。
我們可以從生成論教學哲學與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兩個方面對此問題展開研究,主要依據是:生成論教學哲學是從教育哲學的層次對高中語文作文教學提出新的要求;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是從學習心理學層面,挖掘高中語文作文教學的理論依據,使得高中語文作文教學在創(chuàng)新性的教學中有理論根據,在邏輯關系上有依照性和合理性,實際操作上有可行性和操作性。
通過分析比較教育類、構建主義類的文獻,我們能夠比較深入地了解國內外的經典教學成功案例與高中作文教學案例。這些文獻分布于書籍、刊物、電子資料等材料中,內容龐雜,所以在做研究時,我們就要對文獻進行大量的搜集整理工作,不僅要分門別類地進行閱讀摘錄、梳理組織,還要寫出自己的心得體會,整理成讀書報告,為研究工作做準備。
●高中作文教學存在的部分問題
根據人教版高中語文教材的編排內容,高中作文可以簡單分為:命題作文、半命題作文、材料作文。每一類型的作文都要求學生能夠積極開動自身的語言表述能力,發(fā)現題目、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最終寫出立意深刻、文字優(yōu)美、邏輯清晰的文章。但在實際教學中,由于部分教師教學策略失誤,學生寫出的文章往往存在諸多問題。
1.一味地湊滿字數而導致立意不清
在日常作文寫作中,往往有那么一部分學生無法將自己的想法寫夠800字。有的教師就會舍難取易,讓學生用背出的幾大段作文套話來湊字數,這樣不僅大大地抑制了學生進行作文寫作的積極性和思維的創(chuàng)造性,而且大段的生硬文字也會讓整篇文章立意不清,使得文章讀起來是跳躍式的,沒有層層遞進的感覺。
2.只理解表層含義就開始動筆造成審題不明
初中階段對作文的寫作要求,都會清晰地羅列在開頭,材料作文也會給出較為明顯的暗示,只要根據給出的內容和信息,進行信息的整合就可以順利地完成一篇作文。但是高中階段,在作文的整體性、思維性、邏輯性等方面都有了較高的要求,給出的信息也往往是隱晦的,需要學生自己去發(fā)掘更深層次的含義。
對于一部分學生來說,獨立完成作文都困難,更不用說進行深度的分析了。這時,有些教師會認為,既然有些材料作文給出的提示較為抽象,不能直觀地感受和理解到材料的真正含義,那就讓學生直接看著表層的含義來寫,就會拿出自己的“分析套路”,教學生在看到相關關鍵字時,就可以把整篇文章套上使用;看到半命題作文時,可以用自己之前寫過相似的文章進行套用。很多學生都覺得這種辦法高效、快速,自己不用怎么審題就能夠將整篇文章寫完。這就是在審題不明,只了解淺層次含義的情況下,給學生的思維套上了緊箍咒,也把整篇作文的寫作變得機械化。
●教育生成論在高中作文中的指導意義
1.教育生成論的內涵
教育生成論是一種人類在長期的思維活動中的產物,生成論的主要意義在于,其認為事物是沒有固定的發(fā)展形式和發(fā)展模式的,所有的事物都是無時無刻在進行演變和變化的。而高中作文教學也符合教育生成論的理念,在教師進行作文教學的過程中,須要引導學生積極發(fā)揮其發(fā)散性思維和積極主動探究的思維。高中語文教師在進行作文教學的過程中,也要遵循這一理論,用動態(tài)生成的觀點來看待作文教學和學生語言能力的發(fā)展。
2.教育生成論對高中生寫作的指導意義
高中作文教學本身是一種帶有實踐性的教學活動,更是一個帶有思維活躍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教學過程。如2016年高考中出現的“兩個小孩兒”的材料作文,一幅圖中兩個孩子在考出不同分數的情況下,父母對其進行了不同的表揚和批評的方式。這樣的材料作文,考查了學生的思辨和觀察能力,以及對給出材料的理解能力。簡單來說,類似于“兩個小孩兒”這樣的材料作文,教師須要激發(fā)學生自身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結合材料中出現的畫面、語句來進行判斷和理解。這便需要學生將抽象的內容和信息具象化、動態(tài)化,讓原本復雜難以理解的信息簡單化,最終變成可以進行寫作和論述的有效信息。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在高中作文教學中的應用
1.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內涵
建構主義認為知識點不是對現實生活的固定表示,現存的知識只是一種已被論證為真理的假設和解釋,并不是唯一不變的。在高中作文的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行為不僅是教師向學生傳授如何進行寫作的單向過程,還是引導和指導學生在建立已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自身語言能力的組織、語言能力的擴展和應用,讓學生不斷鞏固已有知識和能力的過程。
2.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對高中生寫作的指導意義
富有引導性、動態(tài)性、趣味性的高中作文教學為學生形成新的寫作模式提供了基礎和機會。作文的寫作要求學生能夠不斷地學習新的知識,能夠合理運用自身掌握的語言能力。與教師進行溝通的過程在一定程度上是學生知識的汲取過程,在作文點評中使高中語文的知識對學生的生活和寫作產生積極的意義,讓成為能夠轉變學生現有固定知識,能夠激發(fā)學生探究和思考的重要教學環(huán)節(jié)。
●完善高中作文教學的建議和措施
1.加強學生審題立意的思維模式訓練
在日常的語文教學當中,教師要善于發(fā)現教材中的亮點和身邊的優(yōu)秀作文,通過學生能夠親身感受到的文章和信息,進行審題和立意的思維模式訓練。模擬一個題目,讓學生說出自己的看法和寫作大綱。可以通過小組的形式進行交流和討論,激發(fā)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最后進行點評,指出不足。在進行思維模式訓練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注意所運用的方式和方法,不單單要將思維模式的訓練融合進日常的教學當中,更要引導學生在平時寫作時,多思考、勤分析,對題干中提供的信息進行完整、深入的理解后,再確定作文的立意。要告訴學生,無論在什么情況下,審題都是第一位的,只有在正確的方向上進行立意,建立初步框架,才會讓整篇作文不偏離核心。
2.提升學生語言組織能力
要結合作文和學生的實際語言運用能力,讓能力有缺陷的學生,從背誦優(yōu)秀的作文開始,逐步擁有自己獨立組織語言的能力,把優(yōu)秀作文中的可取之處轉換為自己的語言和理解。更要教會學生正確運用和理解語文中好詞好句的方法,因材施教,讓學生展現最自然的學習狀態(tài),表現出彰顯各自特色的語言效果。教師應該積極打破傳統思維的教學方式,努力讓學生在運用中學習,在學習中運用,只有這樣才能將一篇作文寫得富有新意。
3.以學生為中心,優(yōu)化教學課程資源
為了提高學生寫作的興趣,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從單向教學方式轉向到一邊教一邊寫的多樣化教學模式,使得教學不再以教師為中心,使教學能為學生的生活與學習服務。高中作文課程的主要目標是開發(fā)一個開放的管理體系來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和自主創(chuàng)造能力成為了學校課程資源開發(fā)的主要目的,積極地對學校的課程資源進行優(yōu)化和整合,有利于充分運用學校的基礎教學資源,并優(yōu)化自身課程資源,形成民主、創(chuàng)新、自主的教學氛圍。
高中語文教學更偏重的是學生自身的能力提升和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的展現,尤其是在寫作過程中,需要學生發(fā)揮其創(chuàng)作性和邏輯性,將有限的信息進行整合,再通過語言的綜合運用形成一篇文章。高中作文教學是一個教師引導,學生自主發(fā)揮的學習過程,千萬不可抑制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開闊性,當發(fā)現學生寫作有問題時,不要急于批評,要給予其正確的指導和幫助。
編輯/李莉
E-mail:lili7992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