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繼亮
摘 要:在理想狀態(tài)下,音樂課堂應該輕松活躍,教師與學生之間密切交流。但是實際課堂中,這種理想狀態(tài)卻難得一見,由此給學生的音樂學習帶來不利影響。實際教學中,依舊存在多種問題,很多教師只是依據(jù)教材進行音樂教學,而教學內容大都以民族音樂或古典音樂為主,少部分教師又不注重與學生互動,致使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影響教學質量。本文主要對初中音樂課堂缺乏互動的原因與解決對策進行分析,提出了一些建議。
關鍵詞:初中音樂;互動;原因
隨著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我國初中音樂教學得到了較大進步,但其中也存在較多問題,所以,有效解決這些問題成為教師要完成的關鍵任務。在音樂教學中,基于學科性質,如果課堂氛圍過于沉悶,將會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斷降低,進而影響課堂質量。部分教師教學觀念較為陳舊,缺乏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致使學生難以有效融入音樂學習中。因此,教師必須加快教學思想的轉變,加強與學生的互動,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讓學生樂于學習,渴望學習,這樣才能更好保障教學效果。
一、初中音樂課堂缺乏互動的原因分析
在初中音樂教學中,雖然教學形式逐漸多樣化,但課堂缺乏互動現(xiàn)象依舊較為普遍,影響了音樂教學的正常進行。實際上,音樂教材內容大都屬于民族音樂或古典音樂,具有較強的專業(yè)性;而大部分學生對流行音樂感興趣,在這種情況下,學生沒有較大學習積極性。在初中階段,學生的價值觀逐漸形成,他們有了自身的興趣、主張,對各種事物充滿求知欲望,自身需求不斷增多,情緒波動也較大。在這種情況下,音樂課往往成為他們放松身心的時間。而傳統(tǒng)音樂課堂上,很多學生都沒有有效融入音樂學習中,只是當作放松時間自我娛樂,對音樂學習內容也只是敷衍了事。很多學生對民族音樂沒有較好的認知,認為它沒有流行音樂好聽;雖然,在參與一些教學活動時大都比較積極,但都是抱著觀望的態(tài)度,在這種情況下,即使師生之間有互動,也難以起到較好作用。
教師備課質量與師生互動效果之間有著緊密聯(lián)系,但是很多教師在備課時,都過于程序化、單一化;而且在教學過程中,情緒過于內斂,整體課堂氛圍較為沉悶,致使師生間的互動性不強,學生的思想情感沒有被有效調動起來,進而影響教學質量。
二、解決初中音樂課堂缺乏互動的對策
1.營造良好學習氛圍
良好的學習氛圍不僅能調動學生的學習欲望,還能為學生和教師創(chuàng)造互動的機會,幫助學生有效融入音樂學習中,這樣能夠更好地保障教學效果。因此,教師須注重營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在進行音樂教學時,教師必須對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學習興趣加以明確,引進一些流行音樂,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樣才能更好促進課堂互動。
2.構建和諧師生關系
良好的師生關系是課堂互動的前提,所以,教師必須提高學生的主體地位,及時幫助學生解決問題,以增強學生對自身的信任度,這樣才能保障課堂互動的有效性。例如,在學習《陽光總在風雨后》時,教師可以先向學生講一個相關的有趣故事,吸引學生注意力。然后教師再與學生一起唱這首歌,帶動學生的歌唱熱情。之后教師再引導學生了解作品情感及內涵,與學生共同學習,從而更好保障課堂互動的有效性。
3.優(yōu)化音樂教學模式
以往進行音樂教學時,教師大都以理論講解為主,忽視了音樂課程的體驗性,致使學生始終處于被動狀態(tài),難以有效融入學習環(huán)境中,課堂互動性不強。因此,教師需對音樂教學模式進行優(yōu)化,引進多樣化的音樂形式,創(chuàng)設音樂情境,提高學生的參與度,讓學生愿意與教師交流,從而提高課堂互動效果。
初中音樂教學能夠幫助學生放松身心、陶冶情操,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所以教師需充分發(fā)揮音樂教學的作用,讓學生愿意且樂于學習音樂。而傳統(tǒng)教學中很多教師都以自身作為教學主體,忽視了學生的學習需求及學習興趣,而音樂教材大都屬于民族音樂,缺乏流行音樂,致使學生學習興致不高。因此,教師必須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引導學生有效融入音樂學習環(huán)境中,營造出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從而更好保障音樂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洪 葉.初中音樂課堂中師生的和諧互動[J].教育界,2013(29):156.
[2]楊利華.淺談初中音樂課堂中師生的和諧互動[J].學周刊,2012(2):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