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先壽 黃莉蓉
【摘要】 目的 觀察電針、推拿配合藥透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療效。方法 420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 采用電針、推拿配合藥透治療, 觀察療效。結果 420例患者治愈312例(74.3%)、好轉106例
(25.2%)、未愈2例(0.5%), 總有效率為99.5%。結論 電針、推拿配合藥透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療效滿意。
【關鍵詞】 腰椎間盤突出癥;電針;推拿;藥透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6.017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curative effect by electroacupuncture, manipulation combined with Chinese medicine infiltr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 Methods A total of 420 lumbar disc herniation patients received electroacupuncture, manipulation combined with Chinese medicine infiltration for treatment, and their curative effects were observed. Results Among 420 patients, there were 312 cured cases (74.3%), 106 improved cases (25.2%) and 2 unhealed cases (0.5%), with total effective rate as 99.5%. Conclusion Combination of electroacupuncture, manipulation and Chinese medicine infiltration provides satisfactory curative effect in treating lumbar disc herniation.
【Key words】 Lumbar disc herniation; Electroacupuncture; Manipulation; Chinese medicine infiltration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因為腰椎間盤各部分(髓核、纖維環(huán)及軟骨板), 尤其是髓核, 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變后, 在外力因素的作用下, 椎間盤的纖維環(huán)破裂, 髓核組織從破裂之處突出(或脫出)于后方或椎管內, 導致相鄰脊神經根遭受刺激或壓迫, 從而產生腰部疼痛, 一側下肢或雙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臨床癥狀。腰椎間盤突出癥以腰4~5、腰5~骶1發(fā)病率最高, 好發(fā)于30~50歲, 臨床上女性多見, 屬于中醫(yī)學“腰痛病”范疇。作者運用電針、推拿配合藥透療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取得滿意療效, 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月~2016年6月本院門診420例腰椎間盤突出癥確診患者, 其中腰椎間盤突出者(1~2個椎體)128例, 腰椎間盤突出伴膨出者(1~3個椎體)98例, 腰椎間盤膨出者(1~4個椎體)194例。男182例, 女238例。年齡最大93歲, 最小14歲。病程>10年者42例(10%), 5年<病程<10年者84例(20%), 1年<病程<5年者126例(30%), 病程<1年者168例(40%)。以機關干部、汽車司機以及長期體力勞動者為主, 學生及老年人次之。
1. 2 診斷標準 參照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制訂的《中醫(y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1]:①有腰部外傷、慢性勞損或受寒濕史, 大部分患者在發(fā)病前有慢性腰痛史。②常發(fā)生于青壯年。③腰痛向臀部、下肢放射, 腹壓增高(如咳嗽、噴嚏)時疼痛加重。④下肢受累神經支配區(qū)有感覺過敏或遲鈍病程長者可出現(xiàn)肌肉萎縮, 直腿抬高試驗或加強試驗陽性, 膝、跟腱反射減弱或消失, 拇趾背伸力減弱。⑤X線攝片檢查脊柱側彎, 腰生理前凸消失, 病變椎間盤可能變窄, 相鄰椎體邊緣有骨贅增生, CT檢查可顯示椎間盤突出的部位和程度。
1. 3 臨床癥狀 ①疼痛:表現(xiàn)為腰部疼痛, 呈針刺樣、觸電樣疼痛, 向下肢沿著坐骨神經分布區(qū)域放射。咳嗽、噴嚏等腹壓增高時疼痛加劇。②運動障礙:腰部各方向運動均受限, 以前屈和后伸為主。③主觀麻木感:久病患者或者神經受壓嚴重者, 可見感覺遲鈍或麻木。④患肢溫度降低:患者感覺患肢怕冷、肢溫降低。
1. 4 治療方法
1. 4. 1 針刺方法 患者取俯臥位, 暴露腰部皮膚, 取腎俞、大腸俞、秩邊, 采用一次性1.5寸毫針針刺, 取環(huán)跳穴, 采用3寸毫針針刺。下肢疼痛者配委中、承山、昆侖、陽陵泉。針刺得氣后, 諸穴留針40 min, 留針時運用電針(連續(xù)波), 強度以患者耐受為宜。1次/d, 10 d為1個療程, 療程間隔時間2 d。
1. 4. 2 藥透療法 針刺的同時配合藥透療法。藥物組成有生川烏、生草烏、羌活、獨活、蒼術、干姜, 各等份共為細末備用, 具有溫經通絡, 祛風除濕的功效。用時以水加熱調制成糊狀, 平攤于醫(yī)用紗布上, 敷于治療部位, 配合TDP燈照射, 保持治療部位溫熱為宜, 持續(xù)40 min。
1. 4. 3 推拿治療 ①出針后患者保持俯臥位, 操作者立于患側, 用揉、滾、按法在患者脊柱兩旁膀胱經及臀部施術, 以患側為重點。②用拇指或肘尖點按腎俞、大腸俞、腰陽關、承扶、委中、陽陵泉及壓痛點。③拿、彈、撥沿腰臀部操作。④患者側臥位, 操作者用腰部斜扳法左右各一次, 先患側再健側, 以調整關節(jié)紊亂, 改變突出物與神經根的關系。⑤用揉法、滾法和拿法沿腰臀部及坐骨神經分布區(qū)域操作, 直擦膀胱經、橫擦腰部, 以透熱為度。
1. 5 療效評定標準 治愈:腰腿痛消失, 直腿抬高>70°, 能恢復原工作。好轉:腰腿痛減輕, 腰部活動功能改善。未愈:癥狀體征無改善。總有效率=治愈率+好轉率。
2 結果
經過1~3個療程的治療后, 治愈312例(74.3%)、好轉106例(25.2%)、未愈2例(0.5%), 總有效率為99.5%。
3 討論
腰椎間盤突出癥與腰部急、慢性損傷, 風寒濕邪侵襲等因素有關, 而其根本原因在于肝腎虧虛。本病的病因病機在于肝腎不足, 筋骨不健, 復受勞傷扭挫, 或感風寒濕邪, 經絡痹阻, 氣血瘀滯不通, 不通則痛?!端貑枴ご萄础罚骸昂饨j之脈令人腰痛, 不可以俯仰, 仰則恐仆, 得之舉重傷腰”, 所描述的癥狀與現(xiàn)在腰椎間盤突出癥相似。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基于腰椎間盤的退行性改變, 脊柱的內外力學平衡失調, 加上腰部積累性的損傷和勞損或不良的寒冷刺激綜合作用所導致的一種常見的腰部疾患。常見腰部疼痛伴下肢麻木疼痛、皮溫降低、感覺障礙等癥狀, 以及腰部活動不同程度受限, 嚴重影響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從現(xiàn)代醫(yī)學看來, 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發(fā)生是在內外兩因綜合作用下而形成的, 在解剖基礎上來說, 腰椎間盤纖維環(huán)后外側較為薄弱, 而用來加強纖維環(huán)后面穩(wěn)定性的后縱韌帶自第1腰椎水平逐漸變窄, 至第5腰椎和第1骶椎, 后縱韌帶寬度僅為原來的一半, 這種先天薄弱點, 使得髓核易向后方的兩側突出; 20歲以后, 椎間盤髓核開始變性, 30歲以后, 水分喪失加快, 髓核逐漸出現(xiàn)纖維化, 期間由于脊柱負重和運動的機會增多, 椎間盤受到各個方向的擠壓, 牽拉和扭轉應力, 加速椎間盤的脫水、纖維化、萎縮, 彈力下降, 致脊柱內外力學平衡失調, 穩(wěn)定性下降。從外因來講, 積累性損傷是引起本病的重要因素, 椎間盤在彎腰運動或受壓時會變形, 椎間盤吸水能力降低, 壓力解除后變形和吸水能力方能恢復, 如果長期保持彎腰動作, 或腰部積累性用力勞損, 使髓核長期處于變形狀態(tài)不能得到充盈, 纖維環(huán)的營養(yǎng)供應即長期不足, 加上腰部軟組織因勞損或寒冷刺激而攣縮緊張應力增高, 導致椎間盤內壓力升高, 輕微的外力也可能使纖維環(huán)破裂而髓核突出[2]。
在中醫(yī)學看來, 本病當歸于腰痛病, 《素問·上古天真論》:“五七陽明脈衰, 面始焦, 發(fā)始墮……五八腎氣衰, 發(fā)墮齒槁……”。隨著年齡的增長, 腎氣漸虛, 肝亦不足, 肝主筋, 腎主骨, 肝腎不足, 故筋骨不健, 腰膝不用;此外, 此階段俯仰負重頻繁, 長期勞損或突然扭挫損傷, 或遭遇寒冷濕邪侵襲痹阻, 導致腰部筋脈拘攣, 瘀滯不通, 不通則痛, 則產生腰部疼痛等癥狀。
本病的治療采用針刺腰部腧穴為主, 可以通經絡, 調經氣, 散瘀滯, 止疼痛;《席弘賦》載:“委中專治腰間痛”。配取委中以舒經通絡, 散瘀活血;再根據伴見癥狀而加減配穴, 遠近相應, 使經絡通暢, 氣血流通, 而疼痛自除。此外, 用藥物熱透治療, 方中生川烏、生草烏性辛熱, 溫經通絡, 除濕止痛, 配干姜, 助二烏辛熱, 走而不守, 去經脈之寒濕;羌活、獨活一上一下祛風勝濕散寒止痛, 配蒼術, 更增燥濕之功, 采用TDP燈照射, 其熱度可促進藥物透皮吸收, 增強散寒止痛的功效。針后采用推拿按摩, 通經活絡, 解痙止痛, 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環(huán), 改善組織缺血缺氧, 促進炎癥因子的代謝, 松解組織粘連, 糾正小關節(jié)紊亂, 調節(jié)脊柱內外力學平衡?!搬?、藥、功”綜合治療不僅可以提高療效, 還可縮短治療時間, 盡早解除患者的痛苦。
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發(fā)病時間短, 治療及時者均能取得很好的療效, 腰痛伴下肢麻木或疼痛患者應配合適當牽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最嚴重者可>1 cm, 突出0.7~0.8 cm的患者占觀察總數(shù)的5%以上, 若無下肢放射痛等壓迫癥狀而僅以腰痛為主且發(fā)病時間短者, 臨床保守治療效果也很好。若患者發(fā)病時間長, 反復發(fā)作, 下肢麻木不消失者, 保守治療1個療程無效, 建議盡早手術治療。
應注意以下幾點:①腰椎間盤突出癥應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②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應避免長時間固定于某一姿勢, 保證腰部適當活動;③注意腰部保暖, 睡眠宜用硬板床;④急性期適當腰部制動, 避免腰部過快屈伸運動及腰部勞累。
4 附病例報告
女, 43歲, 口腔診所醫(yī)生, 2014年5月22日初診。主訴:腰部疼痛4年, 左下肢疼痛6個月。患者于2010年感覺腰部疼痛, 腰部屈伸活動受限, 不耐久坐久立, 經休息可有好轉。近6個月出現(xiàn)左下肢放射性疼痛, 腰部疼痛逐漸加重, 故來本院治療。查體:腰部有明顯壓痛點, 生理前凸減弱, 腰部前屈后伸受限, 直腿抬高試驗及加強試驗陽性, 壓腹試驗陽性, 腰椎CT提示腰3~4、腰4~5及腰5~骶1椎間盤膨出, 伴腰4~5椎間盤向后偏左突出及腰5~骶1椎間盤向后偏右突出, 腰椎退行性變。診斷:腰椎間盤突出癥, 按上述治療方法治療, 1次治療后下肢疼痛緩解, 1個療程后腰部疼痛及下肢疼痛均明顯緩解, 腰部活動度增加, 繼續(xù)1個療程的治療, 疼痛完全消失, 痊愈, 患者療效滿意。
參考文獻
[1] 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1994:201-202.
[2] 宋柏林, 于天源.推拿治療學.北京: 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2001: 114-115.
[收稿日期:2016-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