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梅洛龐蒂的身體現象學理論是立足于胡塞爾現象學基礎上的理論創(chuàng)新,但是其獨特的言說方式又與海德格爾較為接近。本文主要通過闡述梅洛-龐蒂,胡塞爾和海德格爾的理論差異,初步探討梅洛-龐蒂的身體現象學的理論特色。
關鍵詞:知覺現象學;身體在世;還原
中圖分類號:B5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9-0145-01
在《知覺現象學》中梅洛龐蒂延續(xù)了《行為的結構》的主題,繼續(xù)挖掘人類行為的存在論依據,提出了“身體在世界中存在”的主張。本文主要是通過將梅洛-龐蒂與胡塞爾,海德格爾三人的理論主張進行對比,初步分析梅洛-龐蒂與二者的關聯以及自身的理論特色。
一、現象學背景
梅洛-龐蒂在《知覺現象學》里把現象學哲學的先驗意識主張充分境域化,突出其重視經驗直觀的特點,然后沿著海德格爾的“在世存在”主張進一步推進,在他看來在世存在的依據必然會出現在身體之中。早在《行為的結構》中,梅洛龐蒂就認為人的行為具有其自在的意義充實,可是這種充實本身是如何在各種現成性里得到發(fā)揮呢?當時梅洛龐蒂未能言明,只是含糊其辭地稱其為“結構”。直到接觸現象學之后,梅洛龐蒂對此前的疑問有了進一步的解答。梅洛龐蒂認為的現象學一方面是關于本質的研究;另一方面是一種將本質重新放回存在的一種研究。我們發(fā)現梅洛龐蒂是在這種前提下才認為海德格爾的“在世”存在論是對胡塞爾后期發(fā)生現象學中的生活世界概念理論的一種深化。而他所關注的身體現象也是在這境遇里逐步展開。
相較于海德格爾對實際生活的熱衷,胡塞爾更關注注觀念對象的生成。而海德格爾則把維系實際生活的存在作為其終身的思考領域。梅洛-龐蒂認為無論是知覺還是意識都是人在世界上生存的方式.身體存在本身是先于任何意識反思的,是人與世界最源初的際會方式。而梅洛龐蒂認為這種主張只是還原論的自我辯護,該還原所呈現的領域不能等同于每時每刻發(fā)生著的身體體驗,所以梅洛龐蒂認為真正的現象學反思必須回到回到體驗隨時發(fā)生著的現象場域中。這里既可以看出梅洛龐蒂對胡塞爾的重要推進,也能夠看出現象學運思方式所蘊含的解釋潛力。
二、現象學還原
在闡釋了梅洛龐蒂的現象學背景之后,我們進一步要討論梅洛-龐蒂身體現象學的還原問題。因為身體現象境域是由身體在不同境遇承受的遭受所引發(fā)出來的潛在可能,所以梅洛-龐蒂在《知覺現象學》序言中表明要重新考察現象學的還原問題?!吧眢w在世”表明身體與世界是源初的聯系,還原就是讓我們對身體所接觸的“世界”重新審視??墒窃鯓硬拍馨l(fā)現身體所在的“世界”,從存在者層面而言不可能不察覺到身體是存在的,就連認為身體的某一部分不在(比如傷殘情況)也是以身體作為現成存在者為基礎的。對于身體的存在論境地,只有現象學的“還原方法”才能抵達。簡言之,放棄現成的抽象觀念對我們的干擾,正面回應身體發(fā)生的體驗事實,不能把這些看起來充滿偶然性模糊的現象看作可以隨便揚棄的觀念對象。這個體驗本身就是梅洛龐蒂所謂的“世界”。
比較一下梅洛-龐蒂與海德格爾、胡塞爾對現象學還原的理解,我們會發(fā)現三者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都把還原定義為在世存在之前提。胡塞爾認為先驗還原必是本質的,梅洛-龐蒂認為不是從存在轉到本質。在梅洛-龐蒂看來,本質與存在是不能分離的,實際生活的給出從來不是在一個現成的框架里面發(fā)生,恰恰相反這些所謂的主客對峙設定,物質意識區(qū)分都立足于“存在”的在場為前提,進一步而言,將涉及到時間問題。雖然梅洛龐蒂在《知覺現象學》中并未花太多篇幅談論時間問題,但是從這種思考方式可以看出梅洛龐蒂的哲學理解已經突破了一般意識哲學的窠臼。
三、知覺場的存在方式
前面我們提到梅洛-龐蒂的現象學作用并不在于要切斷我們與世界的聯系,而在于將這種聯系揭示并顯現出來。梅洛-龐蒂的《知覺現象學》認為首先應去除傳統(tǒng)的偏見,然后才能重返現象界。這個重返的現象是有發(fā)生意義的現象,他認為沒有什么獨立的只接受“印象”的感受。梅洛-龐蒂批評了傳統(tǒng)的經驗論,實際上是針對胡塞爾孤立的探討感覺,認為感覺是最源初的直觀方式的一種隱含批評。
梅洛-龐蒂認為,在背景上的圖形是我們能獲得的最簡單的感覺材料,它是知覺現象的定義,沒有它,知覺就不能說是現象的?!爸X的某物總是在其他物體中間,它始終是‘場的一部分”??梢姡X到的事物是現象場域的一部分,或是從現象場域中凸顯出來的。脫離了這個場的背景,任何知覺到圖形都是不可理解的。例如“我看到地毯上的一個紅?!边@個紅色被我看到的一種顏色,盡管它只是一個普通的概念。但我能看出這個紅是因為我已經能夠區(qū)分出在地毯和紅色同時被給出時的整體中二者的差異,如果我不能區(qū)分出地毯和紅色是兩種不同的存在者那么我也無法看出有“紅色”這回事。事實上,身體感知的角度不同,呈現的視域亦是不同的,這是表征的意義,不是邏輯的意義。是一個本體論的存在問題而不是單純的認識問題。
四、結論
至此,我們看到梅洛-龐蒂在《知覺現象學》中提出的身體現象學理論是現象學在身體領域一次突出理論建樹,較之于以往的各種哲學思考和的各種現成的科學解釋而言,有了長足的的推進?!皬氐椎姆此际潜旧硪蕾囉诜欠此忌畹囊庾R,而非反思生活是其初始的一貫的和最終的處境”。梅洛-龐蒂對在世體驗的全部思考都來源于他對非意識生活的生命體驗上,而要想進入這個非反思純粹形式直觀的體驗中就不能不思考與我們息息相關的身體?,F象學背景下的身體不是意識哲學的打量對象,也不是一種純粹科學的考察對象,而是先于任何理性認知的前提顯現。值得一提的是梅洛龐蒂所看重的顯現雖然和海德格爾的在世界中存在有相近之處但海德格爾仍然是以純形式的理論策略刻畫所謂的的世界中存在,而梅洛龐蒂則將這種在世界中存在的理論指向歸結于身體體驗之中,所以梅洛龐蒂的主張更加容易叫人信服和接受。自此,被哲學遺忘許久的身體體驗再一次成為了一個值得關注的理論專題,梅洛龐蒂身體現象學是現象學運動又一個杰出的理論成果,具有長久的理論價值。
參考文獻:
[1]《知覺現象學》梅洛龐蒂,第1頁,商務印書館,2012年。
[2]《知覺現象學》梅洛龐蒂,第10頁,商務印書館,2012年。
[3]《知覺現象學》梅洛龐蒂,第11頁,商務印書館,2012年。
[4]《知覺現象學》梅洛龐蒂,第24頁,商務印書館,2012年。
作者簡介:鄭雨澤(1990.08-),男,漢,四川省蒼溪縣,碩士研究生在讀,四川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研究方向:法國現代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