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利強
(興義民族師范學院, 貴州 興義 562400)
中國大學校訓的英譯近視探討
——以興義民族師范學院校訓翻譯為例
郝利強
(興義民族師范學院, 貴州 興義 562400)
大學校訓是師生們共同遵守的行為準則與道德規(guī)范。它不僅反映了一所學校的辦學理念與治學精神,也集中體現(xiàn)了學校的學風、教風和校風。本文以興義民族師范學院的校訓翻譯為例,從文化內涵、功能和語言特點等方面對進行分析,并進一步探討大學校訓的英譯。
大學校訓;文化內涵;語言特點;英譯
在《辭?!分校靶S枴钡亩x是:“學校為訓育之便利,選若干德目制成匾額,懸于學校公見之地,是為校訓。其目的在于使個人隨時注意而實踐之”。換言之,校訓就是學校為了便于道德教育,選擇若干符合學校辦學宗旨的核心詞語,作為全體師生的奮斗目標。通過比較發(fā)現(xiàn),中外大學的校訓的共同點在于都傳遞出追求真理、實事求是、求知、真、善、美等治校思想和教育理念,而不同之處在于語言表達層面。具體來說,國外(指英語國家)大學的校訓中使用的語言比較豐富。例如:墨爾本大學的校訓(Postera Crescam Laude)、渥太華大學的校訓(Deus Scientiarum Dominus Est)、劍橋大學的校訓(Hinc lucem etpocula sacra)、牛津大學的校訓(Dominus Illuminatio Mea)、哈佛大學的校訓(Veritas)、耶魯大學的校訓(Lehrund Kunst)等都是拉丁文。紐卡斯爾大學的校訓(I Look Ahead)、波士頓大學的校訓(Learning,Virtue,Piety)、倫敦藝術大學的校訓(A Creative Constellation)、加州理工學院的校訓(The truth shallmake you free)等為英語。除此之外,使用德語的有布蘭登大學的校訓(Aletheuontes de en Agape) 和 波 士 頓 學 院 的 校 訓(Αιεναριστευειν)等。使用法語的有西蒙弗雷澤大學的校訓(Nous sommes prêts)等。通過分析發(fā)現(xiàn),在英語國家的大學校訓中,英語的使用較少,反而是拉丁文占得比重最大,尤其在國際知名大學中最為明顯。原因是這些高等學府的辦學歷史比較悠久,在它們成立的時期,拉丁語比較受羅馬教廷和知識階層的推崇,是學術界的官方語言,相當于漢語中的“文言文”。但這并不代表最為全球使用范圍最廣的英語在校訓中“失寵?!闭缭诜怯⒄Z國家或地區(qū)的大學里,就有直接使用英語校訓的。例如,比利時哈塞爾特大學的校訓(Knowledge in Action)、印度加爾各答大學的校訓(AdvancementofLearning)、韓國科學技術院的校訓(Education for the world,research for the future)、新加坡國立大學的校訓(Towards a GlobalKnowledge Enterprise)等。
現(xiàn)如今,英文版的校訓也逐漸成為眾大學的“標配”。其原因有:第一,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對外宣傳的需求。將校訓翻譯成英文更有利于推廣本校的辦學理思想和教育理念,是一張有效的國際名片。第二,與境外大學合作的需求。近年來,本校與斯洛伐克、馬來西亞、韓國、越南、澳門、臺灣等國家和地區(qū)的高校建立了友好往來的合作關系,英文版的校訓更有助于兩校之間的了解和溝通。所以,本文將在分析英語校訓的語言特點、校訓的文化內涵和功能的基礎上,探討校訓的英譯問題,從而制定出的最佳的英文校訓。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自然校訓也不例外??此撇欢嗟淖謹?shù),卻往往蘊藏著深厚的文化內涵,一代又一代地傳遞下去。正如清華大學的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出自《周易》中的兩句話:“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边@一校訓可謂是馳名海內外,成為了一種校園文化符號。又如北京師范大學的校訓:“學為人師行為世范”,由國學大師啟功于1997年揮筆寫就。它不僅是校內師生門的行為規(guī)范,更體現(xiàn)了“治學修身、兼濟天下”的人文情懷。全國上下,各大院校的校訓都能反映出學校的治學思想,承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是大學的靈魂所在。
興義民族師范學院的前身是1813年重建的筆山書院,至今有著兩百多年的辦學歷史。因此,“勤學、尚美、求實、創(chuàng)新”這一校訓必定是長期以來辦學思想、教育理念等方面的積淀和概括。具體來講,“勤學”:“業(yè)精于勤”(韓愈·《進學解》),形成刻苦學習,勤于思考、銳意進取的風尚。“尚美”,“盡美矣,又盡善也”(孔子·《論語》),對美的追求和創(chuàng)造,內在美與外在美的和諧統(tǒng)一,使人與和育人環(huán)境都臻于至善至美的境界?!扒髮崱保皩嵤虑笫恰?,探求事物的本質和規(guī)律,按照事物的實際去探索學習、做好學問、教書育人、傳承文化、建設學校和服務社會?!皠?chuàng)新”,以創(chuàng)新凝練辦學精神,培養(yǎng)人文與科學素養(yǎng)兼?zhèn)?、有?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人才??偠灾潭痰陌藗€字凝聚了深厚的校園文化,也是對外宣傳的一張文化名片。
除了傳遞學校的文化內涵,校訓也發(fā)揮著十分重要的功能。在徐愫芬看來,校訓的功能可以分為學校自身功能和社會功能兩大類。對于大學自身而言,校訓可以起到教育激勵、規(guī)范約束、凝聚團結和宣傳導向的作用。而對于社會,校訓有輻射文化和引領人文精神的功能。也就是說,大學不僅是直接性地約束著校內師生的行為規(guī)范和道德準則,也間接性地對當?shù)丶爸苓叚h(huán)境構成了潛移默化的影響。例如,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的校訓就是“明德尚行,學貫中西”。本校訓不僅要求校內廣東師生追求美德,推崇行動,融會貫通中西方文化知識,也在社會上起到了推廣全球化的視野的功能。
就學校本身而言,“勤學、尚美、求實、創(chuàng)新”的任務在于讓師生做到勤奮學習,學會審美,實事求是和開拓創(chuàng)新。其中,“勤學”和“求實”可謂是大學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就社會而言,“尚美”和“創(chuàng)新”使得大眾能夠用心追求美,創(chuàng)造美,也要用創(chuàng)新的態(tài)度實現(xiàn)人生價值。這正符合了國家提出的自主創(chuàng)新和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的戰(zhàn)略要求。
翻譯校訓的前提是要搞清楚其語言特點,而英語國家的大學校訓的語言風格也不容忽視,這樣有助于使得目的語讀者完全體會到校訓的文化內涵。通過比較分析發(fā)現(xiàn),國內外大學的校訓在語言結構上各有特點。
1.國內大學的校訓大多使用的兩字或四字短語結構,其中有的是動賓短語,有的是偏正短語,形式上對仗工整,短小精悍。例如:
校名 校訓 校名 校訓清華大學 自強不息,厚德載物 同濟大學 嚴謹,求實,團結,創(chuàng)新南京大學 誠樸雄偉,勵學敦行 北京體育大學 愛國,拼搏,求實,創(chuàng)新北京師范大學 學為人師,行為世范 中央民族大學 團結,求實,文明,創(chuàng)新貴州大學 明德至善,博學篤行 四川師范大學 重德,博學,務實,尚美
2.國外大學的校訓除了使用單詞之外,也常使用短語。如下圖所示:
單詞形式
校名 校訓 校名 校訓皇家軍事學院 Truth,Duty,Valour 普渡大學 Education,Research,Service波士頓大學 Learning,Virtue,Piety 美國軍事學院 Duty,Honor,Country德雷塞爾大學 Science,Industry,Art 溫蓋特大學 Faith,Knowledge,Service路易斯安那理工大學 Union,Confidence,Justice 悉尼科技大學 Think,Change,Do
短語形式
校訓堪培拉大學 New Intelligence埃塞克斯大學 Thought the Harder,Heart the Keener馬斯特里赫特大學 Leading in Learning布拉德福德大學 Give Invention Light史丹??ご髮W Create the Difference德克薩斯南方大學 Excellence in Achievement楊百翰大學 Enter to Learn;Go Forth to Serve邦德大學 Bringing Ambition To Life東肯塔基大學 Get wisdom,Get Understanding校名
通過上述兩圖可以看出,國外大學校訓的語言結構比較多樣化。例如,美國普渡大學的校訓用三個簡單的名詞“Education,Research,Service”就一語中的地傳遞了“教育、研究、服務”的辦學理念。波士頓大學、溫蓋特大學等都選擇使用名詞作為校訓,言簡意賅,形式偏靜態(tài),稍顯莊嚴。然而,布拉德福德大學的校訓“Create the Difference”則是動賓短語,旨在鼓勵師生創(chuàng)造奇跡,同樣使用短語作為校訓的大學有堪培拉大學、邦德大學等。這類校訓多為主謂或動賓短語居多,帶有強烈的鼓動性。
通過前面的分析,需要注意的是在大學校訓的過程中,有三方面的因素需要考慮,即:文化內涵、社會功能和語言風格。而校訓的翻譯屬于外宣翻譯,目的在于對外宣傳學校的辦學思想和治學理念。而如何提高外宣的翻譯質量一直是學術界討論較為激烈的話題。張健提出:“外宣譯者不能按漢語原文逐字逐句地翻譯,而是需要根據(jù)國外受眾的思維習慣和接受心理,充分發(fā)揮其主觀能動性,對原文信息進行靈活的加工,或改寫,或刪減,或增添,或重組,或回譯,使譯文明白曉暢,清晰易懂,從而達到溝通目標讀者、實現(xiàn)對外宣傳與交流的目的?!币虼?,筆者前期對英語國家的校訓的風格及特點做了總結分析,有助于了解西方受眾的語言習慣。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在眾多的英語校訓中,平行的單詞或短語使用的最為普遍。尤其是名詞的運用,不僅形式簡介,而且相比其他詞性,更有利于突出大學的學術性、權威性和持久性?;谶@一方面的考慮,筆者在翻譯學校的外宣材料時,對校訓的處理是將其譯成“Diligence, Aesthetic,Practicality,Innovation”四個英語名詞。在整個翻譯過程中遇到的最大問題就是詞語的選擇上。下面逐一闡述本校訓英譯中遇到的問題和相應的解決方案。
勤學—Diligence:“勤學”就是指勤奮學習,一開始想用的形容詞“Diligent”,但通過分析英語國家的校訓后,發(fā)現(xiàn)國外人習慣于使用名詞。這樣無論從讀音上還是形式上,都顯得較為莊重,符合校訓的語言風格。所以,就決定將四個英文單詞都定為名詞。
尚美—Aesthetic:這部分令筆者最為困擾的是“Beauty”和“Aesthetic”兩詞的選擇。起初,筆者使用的詞語是“Beauty”,其英文含義是“state or quality that gives pleasure to the senses”。乍一看,貌似沒有什么問題。但這一詞語的意思太過于寬泛。再者之前也提到過,“尚美”的內涵在于勉勵師生學會審視、追求和創(chuàng)造美,即要有崇尚美的心靈,要有正確的審美觀念和高尚的審美情趣。原文有一種驅動性的意味,選擇有動詞含義的名次最為恰當。而“Aesthetic”一詞作名詞的時候當“審美觀、美感(as to what is beautiful)”來講,就恰好體現(xiàn)了名詞的能動性。所以筆者最終使用了“Aesthetic”一詞。
求實—Practicality:這一詞語的翻譯需要特別謹慎對待,因為“求是”一詞極為容易引起混淆。這兩組詞語在中國大學的校訓里的使用頻率都很高。所以筆者一開始就用“Truth”一詞來對應“求實”,后來經認真推敲,才發(fā)現(xiàn)犯下一個大的錯誤。要想譯得好,首先就得對“求實”和“求是”兩次進行對比。經過查找詞典發(fā)現(xiàn),“求實”指“講求實際,客觀地或冷靜地觀察以求得對客觀實際的正確認識。”而在“求是”一詞中,“求”乃追求、探究;“是”,真也,可引申為真諦、規(guī)律、本質。這樣一來,就不難發(fā)現(xiàn)“Truth”一詞真正應該對應的是“求是”。而華中科技大學校訓中的“求是”就是用的“Truth”。針對“求實”一詞的翻譯,吉林大學將其譯為“objective”,煙臺大學譯為“be down to earth”,同濟大學則譯為“Practicality”。雖然三所高校的譯文都做了翻譯標準要求的“信”,但各有千秋。從詞性的角度來看,“Practicality”一詞比較值得借鑒。其英文意思是“in a practicalmanner”,就是說人要有腳踏實地的行為規(guī)范,這與校訓的精神不謀而合,所以才決定將“求實”譯為“Practicality”。
創(chuàng)新—Innovation:在眾多的中國大學校訓中,“創(chuàng)新”一詞被廣泛地使用,但譯文不盡相同。例如,大連大學譯為“Originality”,同濟大學譯為“Creativity”, 天津理工大學其譯為“Innovation”。毋庸置疑,以上三個詞語都能忠實地傳遞“創(chuàng)新”的內在涵義。況且都屬于名詞,所以很難從詞性的角度去比較。那就只能從外國受眾的思維和語言習慣來分析,通過整理境外的大學校訓發(fā)現(xiàn)“Innovation”一詞使用的較為普遍,常見于德國羅斯托克大學、臺灣國立嘉義大學、臺灣亞洲大學、印度尼西亞斯蘭大學等。因此,筆者就把“Innovation”一詞作為“創(chuàng)新”的英語譯文。
校訓凝聚著每一所大學的辦學思想和治學精神,其翻譯的目的在于讓國外受眾體會到文字背后的文化內涵和功能。但是譯者在翻譯校訓的過程中一定要考慮到目的語的表達風格和特點,這樣才能達到對外宣傳的效果。所以,翻譯興義民族師范學院校訓的前提就是要對校訓的文化內涵、功能進行深入了解。進而分析本校和國外大學校訓的語言特點,從中找出恰當?shù)谋磉_方式,使得最終的譯文既能忠實于原文的文化內涵,又符合國外讀者的語言習慣,讓跨文化交際變得順暢無阻。
[1]操時堯.論中國大學的英譯原則——從國外校訓的特點談起[J].瘋狂英語(教師版),2009(5).
[2]丁德智,夏靜,趙燕.中外大學校訓之比較及啟示[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6(11).
[3]范武邱,范頭姣.中國大學校訓翻譯:問題與基本對策[J].上海翻譯,2008(02).
[4]龔曉斌,蘭夏.國外著名大學校訓的語言特點及文化內涵[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02).
[5]洪濤濤.中國大學校訓的語言特點分析[J].語言應用研究,2014(11).
[6]徐愫芬.大學校訓的功能探析[J].棗莊學院學報,2011(04).
[7]張健.全球化語境下的外宣翻譯“變通”策略芻議[J].外國語言文學(季刊),2013(01).
On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he Chinese University Mottos——A Case Study of Xingyi Norm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HAO Li-qiang
(Xingyi Normal Universityfor Nationalities,Xingyi,Guizhou,562400,China)
As the conduct codes and moral rules for teachers and students,the universitymottos not onlyreflect universities’operation concept and management spirits,but alsorepresent their academic atmospheres,teachingstyles and campus cultures.This paper,based on the analyses ofthe mottos translation ofXingyi Normal Universityfor Nationalities,is toinvestigate cultural connotations,functions and linguistic features ofuniversitymottos,which is toelaborate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Chinese universitymottos.
universitymotto;cultural connotation;function;linguistic feature;English translation
1009—0673(2016)04—0050—05
H315.9
A
2016—05—16
郝利強(1987— ),男,河北邯鄲人,興義民族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講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漢互譯。
彭雁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