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河東區(qū)互助道小學 李 弋
品德與生活:精心預設,捕捉生成,把握課堂
■天津市河東區(qū)互助道小學 李 弋
教育家葉瀾教授說:“課堂應是向未知方向挺進的旅程,隨時都有意外的美麗風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須遵循固定線路而沒有激情的行程?!边@告訴我們,課堂既包含靜態(tài)的計劃、安排,也包括動態(tài)實施的過程。教學需要預設,但預設不是教學的全部。隨著教學活動的展開,教師選擇恰當的問題作為動態(tài)生成的“課眼”,使教師、學生的思想不斷碰撞,創(chuàng)造火花不斷迸發(fā),學生在這個過程中興趣盎然,認識和體驗不斷加深。所以說,教學的生命力與真正的價值在于預設下的生成。
品德與生活是一門綜合實踐類活動課程。課堂教學必須經過課前精心的籌劃,備課時除了備教科書之外還要備學生,既要備教法又要備學法,教師在備課時要作好一系列教學設計,為課堂教學順利有效的進行作好充分的預設,積極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品德與生活課堂教學十分重視生成性,它強調學生的親身經歷,獲得實際的發(fā)展性的體驗,這種體驗是教師和學生一道創(chuàng)生的。真實的課堂有時會出現(xiàn)一些教學預設以外的情況,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不能完全按照教案照本宣科,而應該根據學生在課堂上的真實反應作出積極機智的應對,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營造民主、和諧、開放的課堂,真正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因此,客觀地說,精心的預設是課堂教學成功的前提,動態(tài)的生成則是保證課堂教學效果的關鍵所在。
新課程賦予品德與生活課堂以新的要求,如果不認真鉆研新課程的教學理念,就容易犯經驗主義的錯誤,穿新鞋走老路。人們常說,意識決定行為方式,所以,我們要深刻領會新課程理念,并結合品德與生活課堂的教學實際加以應用。在進行教學預設時,我們要認真思考如何落實新課程的基本理念,如何實現(xiàn)教學目標,如何將“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在具體的品德與生活教學實踐中加以實施?,F(xiàn)行的品德與生活教科書內容豐富詳實,貼近學生生活,為學生所喜聞樂見。整套品德與生活教科書的知識體系系統(tǒng)完備,井然有序,體現(xiàn)了高度的科學性;同時,教科書十分重視學生的能力培養(yǎng),聽說讀寫各個環(huán)節(jié)無不貫穿著學習方法和策略的指導,鼓勵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尤其值得稱道的是,品德與生活教科書始終關注教學主體自身的發(fā)展,引導學生堅持記學習日記,反思學習過程,參與形成性評價等。這些新課程理念都需要教師在進行品德與生活課堂教學預設時通盤考慮,并切實加以運用。
教科書的處理、教學目標和要求的預設要符合教學主體的要求。我們應本著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思想,精心設計每一堂品德與生活課的教學目標,不能只追求形式,而要看學生真正能學到什么,掌握什么,怎樣去學?,F(xiàn)行的品德與生活教科書容量大,為不同程度的教學對象提供了靈活的選擇,教師可以對教科書進行二次開發(fā),有所取舍,合理增減教學內容,從教學對象的實際情況出發(fā),做好品德與生活課堂教學內容的預設,關注課堂教學的實效。
教師在備課時全面了解學情,也是品德與生活課堂教學預設中極其重要的一環(huán)。讓全體學生都成為學習的主人,確立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習活動的獨立性和差異性,發(fā)揮學習個體在品德與生活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使他們學會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由于每個學生的生活經驗、興趣愛好、認知水平、能力結構、課前準備都不相同,因此,教師在進行品德與生活課堂教學預設時要深入了解學生,因材施教,從教學對象的特點出發(fā),預測學生的學習方式,預設出富有針對性和可行性的品德與生活課堂教學策略,體現(xiàn)品德與生活課堂以生為本的教學思想,提高品德與生活課堂教學效率。
課堂教學本身就是一個生成資源、提升資源的過程。在一般的課堂上,大家往往對課前準備充分的資源關注有加,而對課堂上突發(fā)事件生成的資源意識不夠,在生成的契機面前手足無措。如果我們善于捕捉課堂上“生成”的契機,那么在這個最真實的情景中,師生、生生之間的思維在互相碰撞,互相啟發(fā),就使得這“節(jié)外的小枝”開出了絢麗的花朵,成為課堂上的一個亮點。
例如,在講授品德與生活一年級上冊“新朋友新伙伴”一課時,學生們思考著怎樣讓大家喜歡自己。突然,男生小明跑到我面前說:“老師,小萌的鼻子流血了?!蔽壹泵ε艿叫∶雀皫退寡⒓皶r肯定了小明的做法就是在關心同學。這時,我意識到,課堂上發(fā)生的突發(fā)事件不正和這節(jié)課的主題目標相吻合嗎?于是,我抓住課堂上生成的契機,把預設的“找朋友游戲”推后,調整活動內容,組織學生一起討論同伴之間應該怎樣互相關心、互相幫助。學生在真實的情景中紛紛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課堂氣氛更加活躍。
教學是一個開放、變化、動態(tài)生成的過程,其間會有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發(fā)生。當教師已有的文化知識難以滿足學生發(fā)展的需求,或教師已有的經驗難以應對復雜多變的課堂教學,尤其是面對學生提出的各種各樣的問題時,就需要教師學會引導,把學生引導到有效的生成中來,根據學生不斷“冒”出來的問題和有價值的反饋信息進行靈活有效的生成。
例如,在教學“保護書的方法”時,有學生補充了這樣一個方法:如果書被水浸濕了,就可以把書放在冰箱里,大約兩天后取出來,書就和原來一樣平整了。他說的這種方法我從未聽說過,有什么科學道理呢?我不清楚。這既是意料之外的問題,也在情理之中。這種方法是否有效?其中有什么道理?能不能推薦給學生?面對課堂上生成的這個屬于我未知領域的問題,如果只是簡單地應對或直接給一個“對”或“錯”的答案,勢必會抑制學生的思維,削弱學生的積極性,不利于學生未來的發(fā)展。因此,我沒有草率地回避這個問題,而是先表揚他在生活中能隨時收集對自己有幫助的信息,然后再把它轉換成大家的問題,號召學生們一起做一個小實驗,讓大家共同來關注和思考,通過課下實踐來考證這個方法是否有效。這樣處理課堂上生成的“未知”問題,既肯定了學生認真學習的態(tài)度,又激發(fā)了全體學生共同探究的欲望。讓學生帶著問題走出教室,在生活中繼續(xù)觀察和發(fā)現(xiàn),引導學生關注生活中的科學。
課堂教學過程富于變化,因為教學本身就是一個動態(tài)的構建過程。在課堂教學中應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靈活調整,生成新的計劃之外的教學內容,使課堂處于動態(tài)生成的過程中,這樣,課堂教學就能取得令人滿意的教學效果,從而體現(xiàn)了品德與生活教師的教育機智。
在品德與生活二年級上冊“好書大家看”一課的制作書簽活動中,我提出了這樣的要求:在書簽上寫一句鼓勵自己讀書或愛護圖書的話?;顒又?,一個學生在書簽上畫了蔚藍的大海和一葉小舟,卻沒有寫字,于是,我請她說一說自己的設計意圖。當她說:“我覺得知識就像大海一樣無邊無際,我要多讀書,成為一個有知識的人”時,我由衷地稱贊道:“你的想象力真是太豐富了!”這名學生沒有按照教師擬定的要求在書簽上寫出一句話,而是用自己最喜歡的繪畫方式表達了自己對知識的渴望。多么富有創(chuàng)意呀!學生富有個性化的奇思妙想和大膽的探索往往是課堂中的智慧之源,為師者正是需要敏銳地捕捉和推廣“畫畫兒”這類具有生命力的學習方法!這正是課堂教學中美妙的“生成”!于是,我在活動要求中又作了補充:“用圖畫表達自己的想法也可以?!边@樣,更多的學生放飛自己的創(chuàng)意,課堂教學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處理好預設與生成的關系,追求課堂上的有效生成,是新課程改革的客觀要求,是促進學生發(fā)展的客觀需要,它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需要教師有更多的知識積累,還需要有更高的教學藝術。預設與生成,猶如一次美麗的邂逅,會給我們的課堂創(chuàng)造精彩。
(責任編輯 鄧 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