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偉軍
(渭源縣第一中學 甘肅渭源 748200)
?
善變陳題觸類旁通精于設(shè)計*
●何偉軍
(渭源縣第一中學甘肅渭源748200)
文章以一道陳題為變式“生長點”,對其進行創(chuàng)新設(shè)計,演繹出16個變式題,涉及常見圓錐曲線的熱點(考點)問題.旨在夯實基礎(chǔ),提升解題能力,培養(yǎng)學生靈活多變的思維品質(zhì)和創(chuàng)新精神,這也是數(shù)學高考復(fù)習實施高效教學的重要途徑之一.
陳題;變式;探求問題
數(shù)學高考復(fù)習時間緊、量大面寬是眾所周知的.要搞好圓錐曲線復(fù)習,必須在精選、精講、精練題上狠下功夫,必須將問題適度拓展、改造、組合、串并聯(lián),形成圓錐曲線高考熱點問題組,使知識的獲得、能力的形成放植于有效的變式訓(xùn)練中,只有變式的“教與學”,方可走出“題?!?,達到回頭是“岸”之境界,真正減輕學生負擔,培養(yǎng)學生靈活多變的思維品質(zhì)和創(chuàng)新精神.筆者試圖以一道陳題為變式“生長點”,演繹出精彩高效的圓錐曲線熱點問題.
原題討論直線l:y=kx+1與雙曲線C:x2-y2=1公共點的個數(shù).
(1)
當1-k2=0,即k=±1時,x=?1.當1-k2≠0,即k≠±1時,
Δ=4k2+8(1-k2)=8-4k2,
由Δ>0得
由Δ=0得
由Δ<0得
這是一道常規(guī)題.如果我們創(chuàng)設(shè)問題的新情境,陳題新編,縱橫拓展,遷移組合,將會囊括圓錐曲線問題中“參數(shù)的取值范圍、定值、對稱、軌跡、定點”等高考熱點問題,做到舉一反三,助推能力提升.
變式1若直線l與雙曲線C有2個不同的交點A,B,求實數(shù)k的取值范圍.
變式2若直線l與雙曲線C的右支交于2個不同的點A,B,求實數(shù)k的取值范圍.
變式3若直線l與雙曲線C的左支交于2個不同的點A,B,求實數(shù)k的取值范圍.
變式4若直線l與雙曲線C的左、右2支交于不同的點A,B,求實數(shù)k的取值范圍.
評注此類題應(yīng)數(shù)形結(jié)合,根據(jù)直線l與雙曲線C交于1支(或2支)找到其充要條件,列出不等式組是正確求解取值范圍的關(guān)鍵.
變式5若直線l′垂直平分變式1中的弦AB,求l′在y軸上的截距m的取值范圍.
思考:若直線l′垂直平分變式2、變式3、變式4中的弦AB,求l′在y軸上的截距m的取值范圍.其結(jié)果又有什么不同?
評注在變式5、變式6中含有2個參數(shù),m的變化是由k引起的,且m是關(guān)于k的函數(shù),我們在2個參變量之間建立函數(shù)m=f(k)是關(guān)鍵,問題轉(zhuǎn)化為求此函數(shù)的值域.
變式8若直線l與雙曲線C有2個不同的交點A,B,且A,B都在以M(0,-3)為圓心的圓上,求k的值.
得直線MP的方程為
即
x+ky+3k=0,
從而
x0+ky0+3k=0,
得
即
變式9是否存在實數(shù)k,使得以直線AB為直徑的圓經(jīng)過雙曲線C的右焦點F2.若存在,求出k的值;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解由題意知F2A⊥F2B,設(shè)A(x1,y1),B(x2,y2),右焦點為F2(c,0),則
即
x1x2+y1y2-c(x1+x2)+c2=0.
又
y1y2=k2x1x2+k(x1+x2)+1=1,
得
即
(1+c2)k2+2ck+1-c2=0.
解得
評注陳題條件中加入“A,B在圓上”后,問題分別以求定值和探求存在型的方式呈現(xiàn),給人以“似曾相識”的感覺,頓生解決問題的欲望與激情.解決這類問題能增強學生的代數(shù)運算能力和識圖能力.
變式10若直線l與雙曲線C有2個不同的交點A,B,是否存在這樣的實數(shù)k,使得A,B這2個點關(guān)于直線l′:y=ax(其中a≠0)對稱?若存在,求出實數(shù)k;若不存在,說明理由.
解假設(shè)存在滿足條件的k,使得點A,B關(guān)于直線l′對稱,并設(shè)A(x1,kx1+1)和B(x2,kx2+1)關(guān)于直線l′對稱,則
整理得
(k-a)(x1+x2)+2=0.
即
評注對稱問題中“嵌套”存在型問題,使陳題面目為之一新,既考查了AB⊥l′和AB的中點在l′上這2個關(guān)系,又考查了學生綜合運用數(shù)學知識進行推理運算的能力.求解圓錐曲線的對稱問題,常見的問題是找不出所設(shè)變量之間的關(guān)系導(dǎo)致解答寸步難行.
變式11若直線l與雙曲線C有2個不同的交點A,B,求弦AB中點的軌跡方程.
問題探究如何確保參數(shù)方程與普通方程等價呢?
從而
即
解得
y<-1或y>0.
又k2≥0,得
y<0或y≥1.
綜上可得
y<-1或y≥1,
因此弦AB中點的軌跡方程為
x2-y2+y=0(其中y<-1或y≥1).
問題探究題設(shè)的限制條件如何尋找?
0≤k2<1或1 從而 0<1-k2≤1或-1<1-k2<0, 即 y<-1或y≥1, 因此,弦AB中點的軌跡方程為 x2-y2+y=0(其中y<-1或y≥1). 評注選擇以斜率為參變量,或用“點差法”找到斜率與弦中點之間的關(guān)系后,先求出參數(shù)方程,再化為普通方程,即點P的軌跡方程為 x2-y2+2y=0(其中y<-2或y≥2). 特別注意參數(shù)方程與普通方程的等價性是易錯點,也是難點和關(guān)鍵點. 解設(shè)Q(x0,0),則 即 而 y1y2=k2x1x2+k(x1+x2)+1=1, 代入上式可得 解得 評注以陳題和2006年山東省數(shù)學高考試題為雛形設(shè)計定點問題,也是高考的熱點之一.先求出滿足條件的直線l,然后再利用直線過定點知識加以解決.與平面向量的結(jié)合,既體現(xiàn)了幾何與向量的交匯,也體現(xiàn)了數(shù)形結(jié)合的巧妙應(yīng)用. 整理得 28k4-55k2+25=0, 解得 (x1,y1)+(x2,y2)=(λx0,λy0), λ2=16, 即 λ=±4. 因此,△ABP的面積為 變式15若直線l:y=kx+b與雙曲線C:x2-y2=1的左支交于2個點A,B,直線l與以F1F2為直徑的圓相切. x2+y2=2. 由于直線l與⊙O相切,從而 即 b2=2(k2+1)(其中k≠±1). (2) (k2-1)x2+2kbx+b2+1=0, (1+k2)x1x2+kb(x1+x2)+b2= 化簡整理,得 (3) 聯(lián)立式(2)和式(3)得 2k2+3-4k2+k2-1=0, 解得 此時 Δ=4k2b2-4(k2-1)(b2+1)>0, 得 k2≠1, 從而 由k,b同號知,直線l的方程為 2)類似于第1)小題可得 即 從而 根據(jù)弦長公式 因為點O到直線l的距離為 而2≤m≤4,所以當m=2時,△AOB的面積最小,其值為 當m=4時,△AOB的面積最大,其值為 評注設(shè)置多個變量,適當改編條件,用待定系數(shù)法逆向求解斜率和截距,使思維量加大,思維的難度增大.但方程思想作基礎(chǔ),先利用“減元”思想列出△AOB面積是m的函數(shù),再利用二次函數(shù)在給定的區(qū)間上求最值的方法可解決. 圖1 即 a=b. 即 又b2=1,即a2=1,得雙曲線C的方程為 x2-y2=1. 3)解由題意可得0<λ<1. 證明設(shè)l3:y=kx+1,點P(x1,y1),Q(x2,y2),則由l3與雙曲線C右支交于不同的2個點P,Q及變式2得 (x1,y1-1)=λ(x2,y2-1), 得 x1=λx2, 從而 于是 0 從而 即 λ2-2λ+1>0, 因此λ的取值范圍是(0,1). 評注逆向設(shè)計、用向量的坐標法證明問題是亮點之一;交換條件與結(jié)論后探究x2-y2=1為亮點之二;最后以參數(shù)的范圍求解、幾何問題代數(shù)化結(jié)尾. 精選典例,抓住“嬌”題不放,創(chuàng)新變式.若能從“變”的表象中發(fā)現(xiàn)“不變”的本質(zhì),從“不變”的假象中掘出“變”的內(nèi)涵,則能促使學生盡快領(lǐng)悟數(shù)學思想方法,形成高超數(shù)學能力.變式教學不僅是跳出題海、減輕學生負擔、以少勝多、實施高效教學的最佳選擇,而且也是全方位提升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明智之舉. ?2016-06-21; 2016-07-22 何偉軍(1962-),男,甘肅定西人,中學高級教師.研究方向:數(shù)學教育. O123.1 A 1003-6407(2016)10-17-055 探求定點問題
6 探求面積問題
7 多元設(shè)置,綜合壓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