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剛,李芳霞(山東省壽光市人民醫(yī)院,山東 濰坊 262700)
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小兒肺炎及護理
王 剛,李芳霞
(山東省壽光市人民醫(yī)院,山東 濰坊 262700)
目的 分析并觀察針對小兒護理采用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與護理方法取得實際臨床應用效果與價值。方法 采用統(tǒng)計分析方法以近兩年來在本院接受治療的小兒肺炎患者75例作為研究對象,利用隨即抽樣法將其分為兩組,分別為對照組與實驗組。實驗組患者采用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與護理方法進行治療,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西醫(yī)治療方法與護理方法進行治療,對比分析兩組患者接受相應的治療方法后的差異。結果 兩組患者經過相應的治療后病情均有所好轉,其中實驗組患者的基本癥狀消失時間相比較對照組而言更短,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的患者滿意度為92.1%,高于對照組的78.3%,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針對小兒肺炎疾病采用常規(guī)西醫(yī)治療方法與護理方法,患者的住院時間相對較長,疾病癥狀消失時間相對較長,患者的滿意度相對較低,而采用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與護理方法患者的疾病病癥表現消失時間相對較短,患者的整體滿意度相對較高,因此,采用該種方法具有明顯的臨床應用價值,值得廣泛推廣。
小兒肺炎;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護理
隨著現代社會的發(fā)展,小兒身體健康逐漸成為社會廣泛關注的話題,一直困擾小兒身體健康的疾病——肺炎不僅對兒童身體的損傷較大,如果治療不及時或采取的手段不恰當就會導致患者出現相對嚴重的并發(fā)癥,常規(guī)治療方法采用西醫(yī)藥物治療,但療效相對有限,患者的住院時間較長,兒童長時間住院不利于其心理健康成長,基于此,本文采用統(tǒng)計分析方法以近兩年來在本院接受治療的小兒肺炎患者75例作為研究對象,分析并觀察針對小兒護理采用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與護理方法取得實際臨床應用效果與價值。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1月~2015年11月我收治的小兒肺炎患者75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37例與實驗組38例。其中實驗組男21例,女17例;平均年齡(2.3±1.5)歲。對照組男20例,女18例;平均年齡(2.7±1.3)歲。兩組患者平均病程、疾病表現等基本信息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西醫(yī)治療方法進行治療,給予患者阿奇霉素藥物注射治療,并配合使用霧化止咳等多種治療方法。
實驗組患者在對照組治療方法的基礎上采用中醫(yī)治療方法進行治療,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配制專門的中藥湯劑,其藥物成分主要包括菊花、薄荷、甘草、杏仁等藥物,用水熬制100 mL,3次/d。
1.3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護理方法配合治療,首先保持病房的通風與干燥,如患者出現發(fā)熱癥狀,則采取物理降溫手段,指導患者的哺乳姿勢,保持病患食道通暢,及時發(fā)現咽喉分泌物,防止患者出現缺氧問題[1]。
實驗組患者在對照組護理方法的基礎之上采用中醫(yī)護理方法配合治療,通過“望、聞、問、切”四種方法辨別患者的肺部炎癥情況與疾病恢復程度,觀察患者的眼球、舌苔情況,據此判斷患者內臟器官屬性,積極調整患者及母親的飲食結構,對其父母進行必要的中醫(yī)知識講解,讓其在平時注意調整兒童作息習慣與活動程度。
1.4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軟件對兩組數據進行研究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2]。
兩組患者經過相應的治療后病情均有所好轉,其中實驗組患者的基本癥狀消失時間相比較對照組而言更短,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的患者滿意度為92.1%,高于對照組的78.3%,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有效率對比(±s)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有效率對比(±s)
注:*與對照組相比,P<0.05
組別 n 滿意度(%) 癥狀消失時間(h) 住院時間(h)實驗組 38 92.1* 5.72±3.2* 7.24±1.14*對照組 37 78.3 7.11±4.3 9.66±1.23
小兒肺炎是一種常見性疾病,屬于呼吸系統(tǒng)感染性疾病,其具有起病快、耗時長等特點,而且發(fā)病患者一般屬于身體技能尚未發(fā)育全面的兒童,僅僅采用西醫(yī)治療方法不僅會對其身體造成一定的損傷,抗生素還會對其身體的免疫系統(tǒng)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壞,不利于兒童的后期健康成長。借助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方法不僅可以降低西醫(yī)藥物對患者身體的損傷,還可以從根本上消除外邪入侵,因此,飲用特制的中藥藥物可以發(fā)揮清熱去毒之功效[3]。
護理是小兒肺炎疾病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應該告知患者家屬疾病的重要性,指導其用藥的準確性,春秋兩季應該格外注意兒童的保暖,調整兒童的飲食習慣,提高其機體的免疫力,多飲水,增加戶外活動,避免去公共場所,以免造成病毒二次感染與入侵[4]。整個治療過程中,應該密切關注兒童的康復與病情變化,根據患者的實際表現做出相應的治療方案調整,嚴格控制輸液速度,通過全面的護理提高患兒及家屬對疾病治療的信心,通過心理護理衍生到生物性護理,提高療效[5]。
綜上所述,針對小兒肺炎疾病采用常規(guī)西醫(yī)治療方法與護理方法,患者的住院時間相對較長,疾病癥狀消失時間相對較長,患者的滿意度相對較低,而采用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與護理方法患者的疾病病癥表現消失時間相對較短,患者的整體滿意度相對較高,因此,采用該種方法具有明顯的臨床應用價值,值得廣泛推廣。
[1] 李秀珍.小兒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護理干預[J].護士進修雜志,2011,16:1530-1531.
[2] 孫彩煥,付姝麗,辛麗娜,侯 穎,王曉環(huán).小兒肺炎的臨床護理干預研究[J].現代生物醫(yī)學進展,2013,04:732-734.
[3] 王春鳳.針對性護理在小兒肺炎護理中的效果觀察[J].中外醫(yī)療,2013,23:158+160.
[4] 程光磊.小兒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護理體會[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醫(yī)學專業(yè)),2012,08:329-330.
[5] 康 英.優(yōu)質護理在小兒肺炎護理中的應用及效果[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5,05:100-101.
本文編輯:孫春宇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6.06.103.02